2


    我心中有一個聲音,它是頑強的,任何權勢不能把它壓滅。可是,在日常的忙碌和喧鬧中,它卻會被冷落、遺忘,終於喑啞了。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們每個人都在忙忙碌碌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比真的演員還忙,退場的時間更少。例如,我整天坐在這桌子前,不停地寫,為出版物寫,按照編輯、讀者的需要寫。我暗暗懷著一個願望,有一天能抽出空來,寫我自己真正想寫的東西,寫我心中的那個聲音。可是,總抽不出時間。到真空下來的時候,我就會發現,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寫什麽,我心中的那個聲音沉寂了,不知去向了。


    別老是想,總有一天會寫的。自我不是一個可以隨意支使的侍從,你老是把它往後推,它不耐煩,一去不返了。


    3


    人不易擺脫角色。有時候,著意擺脫所習慣的角色,本身就是在不由自主地扮演另一種角色。反角色也是一種角色。


    4


    一種人不自覺地要顯得真誠,以他的真誠去打動人並且打動自己。他自己果然被自己感動了。


    一種人故意地要顯得狡猾,以他的狡猾去魅惑人並且魅惑自己。他自己果然懷疑起自己來了。


    5


    瀟灑就是自然而不做作,不拘束。然而,在實際上,隻要做作得自然,不露拘束的痕跡,往往也就被當成了瀟灑。


    如今,瀟灑成了一種時髦,活得瀟灑成了一句口號。人們競相做作出一種自然的姿態,恰好證明這是一個多麽不自然的時代。


    6


    什麽是虛假?虛假就是不真實,或者,故意真實。“我一定要真實!”——可是你已經在虛假了。


    什麽是做作?做作就是不真誠,或者,故意真誠。“我一定要真誠!”——可是你已經在做作了。


    7


    對於有的人來說,真誠始終隻是他所喜歡扮演的一種角色。他極其真誠地進入角色,以至於和角色打成一片,相信角色就是他的真我,不由自主地被自己如此真誠的表演所感動了。


    如果真誠為一個人所固有,是出自他本性的行為方式,他就決不會動輒被自己的真誠所感動。猶如血型和呼吸,自己甚至不可覺察,誰會對自己的血型和呼吸顧影自憐呢?(寫到這裏,發現此喻不妥,因為自從《血型與性格》、《血型與愛情》一類小冊子流行以來,果然有人對自己的血型顧影自憐了。姑妄喻之吧。)


    由此我獲得了—個鑑定真誠的可靠標準,就是看一個人是否被自己的真誠所感動。一感動,就難免包含演戲和做作的成分了。


    8


    偶爾真誠一下、進入了真誠角色的人,最容易被自己的真誠感動。


    9


    一個人可以承認自己有種種缺點,但決不肯承認自己虛偽,不真誠。承認自己不真誠,這本身需要極大的真誠。有時候一個人似乎敢承認自己不真誠了,但同時便從這承認中獲得非常的滿足,覺得自己在本質上是多麽真誠,比別人都真誠:你們不敢承認,我承認了!於是,在承認的同時,也就一筆抹殺了自己的不真誠。歸根到底還是不承認。對虛偽的承認本身仍然是一種虛偽。


    10


    有做作的初學者,他其實還是不失真實的本性,僅僅在模仿做作。到了做作而不自知是做作,自己也動了真情的時候,做作便成了本性,這是做作的大師。


    11


    真誠者的靈魂往往分裂成一個法官和一個罪犯。當法官和罪犯達成和解時,真誠者的靈魂便得救了。


    做作者的靈魂往往分裂成一個戲子和一個觀眾。當戲子和觀眾彼此厭倦時,做作者的靈魂便得救了。


    12


    她讀著凡高的傳記,淚眼洶湧,心想:“如果我在那個時代出生,我一定嫁給凡高。”


    在凡高活著時,一定也有姑娘想像自己嫁給更早時代的天才,並且被這個念頭感動得掉淚。而與此同時,凡高依然找不到一個願意嫁給他的姑娘。


    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


    論教育


    1


    在任何一種教育體製下,都存在著學生資質差異的問題。合理的教育體製應該向不同資質的學生都提供相應的機會。


    所謂“天才教育”的結果多半不是把一個普通資質的人培養成了天才,而是把他扭曲成了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畸形兒。


    教育不可能製造天才,卻可能扼殺天才。因此,天才對教育唯一可說的話是第歐根尼的那句名言:“不要擋住我的陽光。”


    2


    一切教育都可以歸結為自我教育。學歷和課堂知識均是暫時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卻是一筆終身財富。經驗證明,一個人最終是否成材,往往不取決於學歷的長短和課堂知識的多少,而取決於是否善於自我教育。


    3


    天賦平常的人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處的具體教育環境,學校能夠培養出也能夠毀滅掉一個中等之才。天才卻是不受某個具體教育環境限製的,因為他本質上是自己培育自己。當然,天才也可能被扼殺,但扼殺他的隻能是時代或大的社會環境。


    4


    在一定的意義上,人是教育的產物,因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麵貌也會不同。當然,這裏說的教育是廣義的,不限於學校教育。衡量一種教育的優劣,不但要用社會的尺度,看它能否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材,更要用人生的尺度,看它是拓展了還是縮減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5


    文明之對於不同的人,往往進入其不同的心理層次。進入意識層次,隻是學問;進入無意識層次,才是教養。


    6


    做父母做得怎樣,最能表明一個人的人格、素質和教養。


    被自己的孩子視為親密的朋友,這是為人父母者所能獲得的最大的成功。不過,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敗卻並非被自己的孩子視為對手和敵人,而是被視為上司或者奴僕。


    7


    我對孩子的期望——


    第一個願望:平安。如果想到包圍著她的環境中充滿不測,這個願望幾乎算得上奢侈了。


    第二個願望:身心健康地成長。


    至於她將來做什麽,有無成就,我不想操心也不必操心,一切順其自然。


    論文化


    1


    一切關於東西方文化之優劣的談論都是非文化、偽文化性質的。民族文化與其說是一個文化概念,不如說是一個政治概念。在我眼裏,隻存在一個統一的世界文化寶庫,凡是進入這個寶庫的文化財富在本質上是沒有國籍的。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文化中最有價值的東西必定是共通的,是屬於全人類的。那些僅僅屬於東方或者僅僅屬於西方的東西,哪怕是好東西,至多也隻有次要的價值。


    2


    東方和西方的關係問題也是一個說不完的老話題了。我的直覺是,在這個問題上的一切極端之論都是可疑的。需要的是一種平常心,一種不假思索就喜歡和接納一切好東西的健康本能。在此前提下,才能用一種開闊的人類眼光來看待東西方文化之異同。我在這裏發現了一個常識與智慧、矯情與狹隘心理相結合的具體例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中的紙屑(短篇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風中的紙屑(短篇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