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風中的紙屑(短篇集) 作者:周國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情感有高低之別。低級情感是一己的恩怨悲歡,高級情感是與宇宙眾生息息相通的大愛和大慈悲。
按照這一思路,人性實際上被分成了兩個部分,一是低級部分,包括生物意誌、日常情感和科學理性,一是高級部分,包括道德意誌、宗教情感和哲學理性。簡言之,就是獸性和神性,經驗和超驗。絲毫沒有新穎之處!我隻是想說明,此種劃分是比知、情、意的劃分更為本質的,而真正的精神生活必定是融知、情、意為一體的。
5
通常認為,理性和情感是兩種不同的心理能力,它們各在其位,各司其職。一般來說,理性還往往被看做高級的能力,享有真理在握的榮譽,而作為低級能力的情感則被看做對真理的幹擾。因此,歷來理性一直被視為學術研究的基礎,而情感則最多隻能成為藝術表現的對象。然而,事實上,人的心靈生活原是一種混沌,理性與情感的劃分隻具有十分相對的意義。
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
不同的天賦
1
單純的人也許傻,複雜的人才會蠢。
2
有大氣象者,不講排場。講大排場者,露小氣象。
3
世界是大海,每個人是一隻容量基本確定的碗,他的幸福便是碗裏所盛的海水。我看見許多可憐的小碗在海裏拚命翻騰,為的是舀到更多的水,而那為數不多的大碗則很少動作,看去幾乎是靜止的。
4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
5
有兩種人最不會陷入瑣屑的煩惱,最能夠看輕外在的得失。他們似是兩個極端:自信者和厭世者。前者知道自己的價值,後者知道世界的無價值。
6
我相信,驕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一樣,大驕傲往往謙遜平和,隻有小驕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臉相。有巨大優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
7
悲觀出哲學家,憂鬱出詩人,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煩惱出什麽。
8
我傾向於認為,一個人的悟性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它可以被喚醒,但無法從外麵灌輸進去。關於這一點,我的一位朋友有一種十分巧妙的說法,大意是:在生命的輪迴中,每一個人仿佛在前世修到了一定的年級,因此不同的人投胎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已經是站在不同的起點上了。已經達到大學程度的人,你無法讓他安於讀小學,就像隻具備小學程度的人,你無法讓他勝任上大學一樣。當然,這個說法僅僅是一種譬喻。
9
上帝賦予每個人的能力的總量也許是一個常數,一個人在某一方麵過了頭,必在另一方麵有欠缺。因此,一個通常意義上的弱智兒往往是某個非常方麵的天才。也因此,並不存在完全的弱智兒,就像並不存在完全的超常兒一樣。
10
人是有種的不同的。當然,種也有運氣的問題,是這個種,未必能夠成這個材。有一些人,如果獲得了適當的機遇,完全可能成就為異常之材,成為大文豪、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企業家等等,但事實上是默默無聞地度過了一生。譬如說,我們沒有理由不設想,在古往今來無數沒有機會受教育的人之中,會有一些極好的讀書種子遭到了扼殺。另一方麵呢,如果不是這個種,那麽,不論運氣多麽好,仍然不能成這個材。對於這一層道理,隻要看一看現在的許多職業讀書人,難道還不明白嗎?
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
人品與智慧
1
我相信蘇格拉底的一句話:“美德即智慧。”一個人如果經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問題,對於俗世的利益就一定會比較超脫,不太可能去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說到底,道德敗壞是一種蒙昧。當然,這與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識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2
假、惡、醜從何而來?人為何會虛偽、兇惡、醜陋?我隻找到一個答案:因為貪慾。人為何會有貪慾?佛教對此有一個很正確的解答:因為“無明”。通俗地說,就是沒有智慧,對人生缺乏透徹的認識。所以,真正決定道德素養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把道德淪喪的原因歸結為意識形態的失控,試圖通過強化意識形態來整飭世風人心,這種做法至少是膚淺的。
3
意識形態和人生智慧是兩回事,前者屬於頭腦,後者屬於心靈。人與人之間能否默契,並不取決於意識形態的認同,而是取決於人生智慧的相通。
一個人的道德素質也是更多地取決於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所以,在不同的意識形態集團中,都有君子和小人。
社會愈文明,意識形態愈淡化,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愈真實自然。
4
在評價人時,才能與人品是最常用的兩個標準。兩者當然是可以分開的,但是在最深的層次上,它們是否相通的?譬如說,可不可以說,大才也是德,大德也是才,天才和聖徒是同一種神性的顯現?又譬如說,無才之德是否必定偽善,因而亦即無德,無德之才是否必定淺薄,因而亦即非才?當然,這種說法已經蘊涵了對才與德的重新解釋,我傾向於把兩者看作慧的不同表現形式。
5
人品和才分不可截然分開。人品不僅有好壞優劣之分,而且有高低寬窄之分,後者與才分有關。才分大致規定了一個人為善為惡的風格和容量。有德無才者,其善多為小善,謂之平庸。無德無才者,其惡多為小惡,謂之猥瑣。有才有德者,其善多為大善,謂之高尚。有才無德者,其惡多為大惡,謂之邪惡。
6
人品不但有好壞之別,也有寬窄深淺之別。好壞是質,寬窄深淺未必隻是量。古人稱卑劣者為“小人”、“鬥筲之徒”是很有道理的,多少惡行都是出於淺薄的天性和狹小的器量。
7
知識是工具,無所謂善惡。知識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美德與知識的關係不大。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種開闊的人生覺悟。德行如果不是從智慧流出,而是單憑修養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是功利的和偽善的。
8
人是會由蠢而壞的。傻瓜被惹怒,跳得比聰明人更高。有智力缺陷者常常是一種犯罪人格。
偽善與惡德
1
當我在一個惡人身上發現一個美德,我就原諒了他的一千件惡行。
當我在一個善人身上發現一個偽善,我決不肯因為他的一千件善行而原諒他的這一個偽善。
2
我最憎惡的品質,第一是虛偽,第二是庸俗。虛偽是一種冒充高尚的庸俗,因而是自覺的庸俗,我簡直要說它是有綱領、成體係的庸俗。單純的庸俗是消極的,虛偽卻是積極的,它富有侵略性。庸俗是小車,唯有推舉虛偽為元帥,才能組成一支剿殺優秀靈魂的正規軍隊。誠然,也不該低估小卒們的遊擊戰的殺傷力。
按照這一思路,人性實際上被分成了兩個部分,一是低級部分,包括生物意誌、日常情感和科學理性,一是高級部分,包括道德意誌、宗教情感和哲學理性。簡言之,就是獸性和神性,經驗和超驗。絲毫沒有新穎之處!我隻是想說明,此種劃分是比知、情、意的劃分更為本質的,而真正的精神生活必定是融知、情、意為一體的。
5
通常認為,理性和情感是兩種不同的心理能力,它們各在其位,各司其職。一般來說,理性還往往被看做高級的能力,享有真理在握的榮譽,而作為低級能力的情感則被看做對真理的幹擾。因此,歷來理性一直被視為學術研究的基礎,而情感則最多隻能成為藝術表現的對象。然而,事實上,人的心靈生活原是一種混沌,理性與情感的劃分隻具有十分相對的意義。
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
不同的天賦
1
單純的人也許傻,複雜的人才會蠢。
2
有大氣象者,不講排場。講大排場者,露小氣象。
3
世界是大海,每個人是一隻容量基本確定的碗,他的幸福便是碗裏所盛的海水。我看見許多可憐的小碗在海裏拚命翻騰,為的是舀到更多的水,而那為數不多的大碗則很少動作,看去幾乎是靜止的。
4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
5
有兩種人最不會陷入瑣屑的煩惱,最能夠看輕外在的得失。他們似是兩個極端:自信者和厭世者。前者知道自己的價值,後者知道世界的無價值。
6
我相信,驕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一樣,大驕傲往往謙遜平和,隻有小驕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臉相。有巨大優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
7
悲觀出哲學家,憂鬱出詩人,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煩惱出什麽。
8
我傾向於認為,一個人的悟性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它可以被喚醒,但無法從外麵灌輸進去。關於這一點,我的一位朋友有一種十分巧妙的說法,大意是:在生命的輪迴中,每一個人仿佛在前世修到了一定的年級,因此不同的人投胎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已經是站在不同的起點上了。已經達到大學程度的人,你無法讓他安於讀小學,就像隻具備小學程度的人,你無法讓他勝任上大學一樣。當然,這個說法僅僅是一種譬喻。
9
上帝賦予每個人的能力的總量也許是一個常數,一個人在某一方麵過了頭,必在另一方麵有欠缺。因此,一個通常意義上的弱智兒往往是某個非常方麵的天才。也因此,並不存在完全的弱智兒,就像並不存在完全的超常兒一樣。
10
人是有種的不同的。當然,種也有運氣的問題,是這個種,未必能夠成這個材。有一些人,如果獲得了適當的機遇,完全可能成就為異常之材,成為大文豪、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企業家等等,但事實上是默默無聞地度過了一生。譬如說,我們沒有理由不設想,在古往今來無數沒有機會受教育的人之中,會有一些極好的讀書種子遭到了扼殺。另一方麵呢,如果不是這個種,那麽,不論運氣多麽好,仍然不能成這個材。對於這一層道理,隻要看一看現在的許多職業讀書人,難道還不明白嗎?
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
人品與智慧
1
我相信蘇格拉底的一句話:“美德即智慧。”一個人如果經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問題,對於俗世的利益就一定會比較超脫,不太可能去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說到底,道德敗壞是一種蒙昧。當然,這與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識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2
假、惡、醜從何而來?人為何會虛偽、兇惡、醜陋?我隻找到一個答案:因為貪慾。人為何會有貪慾?佛教對此有一個很正確的解答:因為“無明”。通俗地說,就是沒有智慧,對人生缺乏透徹的認識。所以,真正決定道德素養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把道德淪喪的原因歸結為意識形態的失控,試圖通過強化意識形態來整飭世風人心,這種做法至少是膚淺的。
3
意識形態和人生智慧是兩回事,前者屬於頭腦,後者屬於心靈。人與人之間能否默契,並不取決於意識形態的認同,而是取決於人生智慧的相通。
一個人的道德素質也是更多地取決於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所以,在不同的意識形態集團中,都有君子和小人。
社會愈文明,意識形態愈淡化,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愈真實自然。
4
在評價人時,才能與人品是最常用的兩個標準。兩者當然是可以分開的,但是在最深的層次上,它們是否相通的?譬如說,可不可以說,大才也是德,大德也是才,天才和聖徒是同一種神性的顯現?又譬如說,無才之德是否必定偽善,因而亦即無德,無德之才是否必定淺薄,因而亦即非才?當然,這種說法已經蘊涵了對才與德的重新解釋,我傾向於把兩者看作慧的不同表現形式。
5
人品和才分不可截然分開。人品不僅有好壞優劣之分,而且有高低寬窄之分,後者與才分有關。才分大致規定了一個人為善為惡的風格和容量。有德無才者,其善多為小善,謂之平庸。無德無才者,其惡多為小惡,謂之猥瑣。有才有德者,其善多為大善,謂之高尚。有才無德者,其惡多為大惡,謂之邪惡。
6
人品不但有好壞之別,也有寬窄深淺之別。好壞是質,寬窄深淺未必隻是量。古人稱卑劣者為“小人”、“鬥筲之徒”是很有道理的,多少惡行都是出於淺薄的天性和狹小的器量。
7
知識是工具,無所謂善惡。知識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美德與知識的關係不大。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種開闊的人生覺悟。德行如果不是從智慧流出,而是單憑修養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是功利的和偽善的。
8
人是會由蠢而壞的。傻瓜被惹怒,跳得比聰明人更高。有智力缺陷者常常是一種犯罪人格。
偽善與惡德
1
當我在一個惡人身上發現一個美德,我就原諒了他的一千件惡行。
當我在一個善人身上發現一個偽善,我決不肯因為他的一千件善行而原諒他的這一個偽善。
2
我最憎惡的品質,第一是虛偽,第二是庸俗。虛偽是一種冒充高尚的庸俗,因而是自覺的庸俗,我簡直要說它是有綱領、成體係的庸俗。單純的庸俗是消極的,虛偽卻是積極的,它富有侵略性。庸俗是小車,唯有推舉虛偽為元帥,才能組成一支剿殺優秀靈魂的正規軍隊。誠然,也不該低估小卒們的遊擊戰的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