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風中的紙屑(短篇集) 作者:周國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這種痛苦如何才能解除?
我答道:這種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這麽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著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8
給人帶來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帶來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9
人是天生的猜謎者。他的驚奇的目光所至,無處不是謎,而他置身於其中的宇宙就是一個永恆之謎。可是,到頭來他總是發現,最大的謎還是他自己。人的心靈神遊湖四海之外,最後又回到自身,對世間這最奇妙的現象凝神思索。
自我和時間
1
關於“自我”,我們可以聽到非常不同的談論。一些人說,“自我”是每個人身上最真實的東西,另一些人說,“自我”隻是一種幻覺,還有一些人說,“自我”是一種有待於塑造的東西。按照“成為自我”、“實現自我”的說法,“自我”好像是極有價值的東西。按照“克服自我”、“超越自我”的說法,“自我”又好像很沒有價值。這些相左的談論往往還會出自同一個哲學家之口。原因可能有二:“自我”本身的確包含著悖論;用“自我”這個詞談論著不同的東西。
2
哲學所提出的任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包括這一個任務:“認識你自己!”
無人能知道他的真正的“自我”究竟是什麽。關於我的“自我”,我唯一確鑿知道的它的獨特之處僅是,如果我死了,無論世上還有什麽人活著,它都將不復存在。
3
活在世上,這似乎是一件最平常的事,凡活著的人都對它習以為常了。可是,它其實不是一件最可驚的事麽?為什麽世界上有一個我,而不是沒有我?每當這個問題在我心中浮現的時候,我就好像要從世界之夢中醒來一樣。不過,我從來沒有真正醒來。也許,夢醒之日,我才能知道答案,但同時也就沒有我了。
4
時間於人生的重要性似乎是一目了然的:時間的流逝改變著人生的場景,時間的悠長襯託了人生的短暫。但是,時間又是一個千古之謎,一個絕對的悖論。我們既無法理解它以瞬息的形式存在,因為瞬息就意味著向不存在轉化。我們也無法理解它以永恆的形式存在,因為永恆就意味著超越了時間。我們甚至無法說清時間究竟是否存在,它到底是什麽。可是,它太重要了,我們不能不去說它,哪怕隻是說一說我們的困惑。
5
人生的秘密盡在時間,在時間的魔法和騙術,也在時間的真相和實質。時間把種種妙趣賜給人生:回憶,幻想,希望,遺忘……人生是過於依賴時間了,但時間本身又是不折不扣的虛無,是絕對的重複,是人心的一個虛構。哲學中沒有比這更難解開的鬼結了。
6
我的一切都存在時間那裏,花掉了不少,還剩下一些,可都是支取的同時就花掉,手上什麽也沒有。
7
有時候,我覺得我已經活了很久很久,我的記憶是一座複雜的迷宮。有時候,我又覺得我的生活昨天才開始,我的記憶是一片空白。
記憶是我們體悟時間的唯一手段,可是誰能夠從記憶中找出時間的刻度呢?
8
思得永恆和不思永恆的人都是幸福的。不幸的是那些思而不得的人。
但是,一個尋找終極價值而終於沒有找到的人,他真的一無所獲嗎?至少,他獲得了超越一切相對價值的眼光和心境,不會再陷入瑣屑的煩惱和平庸的憂患之中。
不問終極價值的價值哲學隻是庸人哲學。
我不願意死
1
我最生疏的詞:老。我最熟悉的詞:死。盡管我時常沉思死的問題,但我從不覺得需要想想防老養老的事情。
2
中國的聖人說:“未知生,焉知死?”西方的哲人大約會倒過來說:“未知死,焉知生?”中西人生哲學的分野就在於此。
3
其實,愛算不得永恆的主題。人們可能會厭倦於愛,從愛的魅惑中解脫出來。可是,有誰能擺脫死呢?
死是永恆的嘆息。它正從書架上擠得緊緊的書冊的縫隙裏透露出來,寫這些書和發這些嘆息的文豪哲人如今都已經長眠地下,用死的事實把他們的死的嘆息送到我們心裏。
4
時間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禮物,而對所有人都相同的是,它然後又帶走了一切禮物,不管這禮物是好是壞。
5
善衣冠楚楚,昂首挺胸地招搖過市。回到家裏,寬衣解帶,美展現玫瑰色的luoti(被禁止)。進入墳墓,皮肉銷蝕,唯有永存的骷髏宣示著真的要義。
6
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為物傷其類:自己也會死。
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為殊途同歸:自己也得死。
7
我們對於自己活著這件事實在太習慣了,而凡是習慣了的東西,我們就很難想像有朝一日會失去。可是,事實上,死亡始終和我們比鄰而居,它來光顧我們就像鄰居來串一下門那麽容易。所以,許多哲人都主張,我們應當及早對死亡這件事也習慣起來,以免到時候猝不及防。在此意義上,他們把哲學看作一種思考死亡並且使自己對之習以為常的練習。
8
許多哲學家都教導:使自己願意死,死就不可怕了。但有一位哲學家說:我不願意願意死。
如果不懂得死的恐怖就是幸福,動物就是最值得羨慕的了。
9
死一視同仁地消滅健康和疾病,美麗和醜陋。對於病者和醜者來說,這竟是一種殘酷的慰藉。命運有千萬樣不公正,最後卻歸於唯一的萬古不移的公正——誰都得死!
但我依然要說:死是最大的不公正。
10
永生和寂滅皆荒謬,前者不合生活現實的邏輯,後者不合生命本能的邏輯。
是的,不死也是荒謬的。沒有死,就沒有愛和激情,沒有冒險和悲劇,沒有歡樂和痛苦,沒有生命的魅力。總之,沒有死,就沒有了生的意義。
最終剝奪了生的意義的死,一度又是它賦予了生的意義。
然而,欲取先予,最終還是剝奪了。
11
(禁止)漸漸衰老,靈魂厭惡這衰老的(禁止),棄之而走。這時候,死是值得歡迎的了。
可是,(禁止)衰老豈非一件荒謬的事?
12
健康的胃不會厭倦進食,健康的肺不會厭倦呼吸,健康的(禁止)不會厭倦做愛。總之,健全的生命本能不會厭倦日復一日重複的生命活動。我以此論據反駁了所謂永生的厭倦。隻要同時賦予不衰的生命力,永生是值得嚮往的。所謂永生與寂滅的二律背反,也許不過是終將寂滅的人的自我慰藉。
13
我憂鬱地想:“我不該就這麽永遠地消失。”
我聽見一個聲音對我說:“人人都得死。”
可是,我的意思是,不僅我,而且每一個人,都不該就這麽永遠地消失。
我答道:這種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這麽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著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8
給人帶來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帶來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9
人是天生的猜謎者。他的驚奇的目光所至,無處不是謎,而他置身於其中的宇宙就是一個永恆之謎。可是,到頭來他總是發現,最大的謎還是他自己。人的心靈神遊湖四海之外,最後又回到自身,對世間這最奇妙的現象凝神思索。
自我和時間
1
關於“自我”,我們可以聽到非常不同的談論。一些人說,“自我”是每個人身上最真實的東西,另一些人說,“自我”隻是一種幻覺,還有一些人說,“自我”是一種有待於塑造的東西。按照“成為自我”、“實現自我”的說法,“自我”好像是極有價值的東西。按照“克服自我”、“超越自我”的說法,“自我”又好像很沒有價值。這些相左的談論往往還會出自同一個哲學家之口。原因可能有二:“自我”本身的確包含著悖論;用“自我”這個詞談論著不同的東西。
2
哲學所提出的任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包括這一個任務:“認識你自己!”
無人能知道他的真正的“自我”究竟是什麽。關於我的“自我”,我唯一確鑿知道的它的獨特之處僅是,如果我死了,無論世上還有什麽人活著,它都將不復存在。
3
活在世上,這似乎是一件最平常的事,凡活著的人都對它習以為常了。可是,它其實不是一件最可驚的事麽?為什麽世界上有一個我,而不是沒有我?每當這個問題在我心中浮現的時候,我就好像要從世界之夢中醒來一樣。不過,我從來沒有真正醒來。也許,夢醒之日,我才能知道答案,但同時也就沒有我了。
4
時間於人生的重要性似乎是一目了然的:時間的流逝改變著人生的場景,時間的悠長襯託了人生的短暫。但是,時間又是一個千古之謎,一個絕對的悖論。我們既無法理解它以瞬息的形式存在,因為瞬息就意味著向不存在轉化。我們也無法理解它以永恆的形式存在,因為永恆就意味著超越了時間。我們甚至無法說清時間究竟是否存在,它到底是什麽。可是,它太重要了,我們不能不去說它,哪怕隻是說一說我們的困惑。
5
人生的秘密盡在時間,在時間的魔法和騙術,也在時間的真相和實質。時間把種種妙趣賜給人生:回憶,幻想,希望,遺忘……人生是過於依賴時間了,但時間本身又是不折不扣的虛無,是絕對的重複,是人心的一個虛構。哲學中沒有比這更難解開的鬼結了。
6
我的一切都存在時間那裏,花掉了不少,還剩下一些,可都是支取的同時就花掉,手上什麽也沒有。
7
有時候,我覺得我已經活了很久很久,我的記憶是一座複雜的迷宮。有時候,我又覺得我的生活昨天才開始,我的記憶是一片空白。
記憶是我們體悟時間的唯一手段,可是誰能夠從記憶中找出時間的刻度呢?
8
思得永恆和不思永恆的人都是幸福的。不幸的是那些思而不得的人。
但是,一個尋找終極價值而終於沒有找到的人,他真的一無所獲嗎?至少,他獲得了超越一切相對價值的眼光和心境,不會再陷入瑣屑的煩惱和平庸的憂患之中。
不問終極價值的價值哲學隻是庸人哲學。
我不願意死
1
我最生疏的詞:老。我最熟悉的詞:死。盡管我時常沉思死的問題,但我從不覺得需要想想防老養老的事情。
2
中國的聖人說:“未知生,焉知死?”西方的哲人大約會倒過來說:“未知死,焉知生?”中西人生哲學的分野就在於此。
3
其實,愛算不得永恆的主題。人們可能會厭倦於愛,從愛的魅惑中解脫出來。可是,有誰能擺脫死呢?
死是永恆的嘆息。它正從書架上擠得緊緊的書冊的縫隙裏透露出來,寫這些書和發這些嘆息的文豪哲人如今都已經長眠地下,用死的事實把他們的死的嘆息送到我們心裏。
4
時間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禮物,而對所有人都相同的是,它然後又帶走了一切禮物,不管這禮物是好是壞。
5
善衣冠楚楚,昂首挺胸地招搖過市。回到家裏,寬衣解帶,美展現玫瑰色的luoti(被禁止)。進入墳墓,皮肉銷蝕,唯有永存的骷髏宣示著真的要義。
6
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為物傷其類:自己也會死。
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為殊途同歸:自己也得死。
7
我們對於自己活著這件事實在太習慣了,而凡是習慣了的東西,我們就很難想像有朝一日會失去。可是,事實上,死亡始終和我們比鄰而居,它來光顧我們就像鄰居來串一下門那麽容易。所以,許多哲人都主張,我們應當及早對死亡這件事也習慣起來,以免到時候猝不及防。在此意義上,他們把哲學看作一種思考死亡並且使自己對之習以為常的練習。
8
許多哲學家都教導:使自己願意死,死就不可怕了。但有一位哲學家說:我不願意願意死。
如果不懂得死的恐怖就是幸福,動物就是最值得羨慕的了。
9
死一視同仁地消滅健康和疾病,美麗和醜陋。對於病者和醜者來說,這竟是一種殘酷的慰藉。命運有千萬樣不公正,最後卻歸於唯一的萬古不移的公正——誰都得死!
但我依然要說:死是最大的不公正。
10
永生和寂滅皆荒謬,前者不合生活現實的邏輯,後者不合生命本能的邏輯。
是的,不死也是荒謬的。沒有死,就沒有愛和激情,沒有冒險和悲劇,沒有歡樂和痛苦,沒有生命的魅力。總之,沒有死,就沒有了生的意義。
最終剝奪了生的意義的死,一度又是它賦予了生的意義。
然而,欲取先予,最終還是剝奪了。
11
(禁止)漸漸衰老,靈魂厭惡這衰老的(禁止),棄之而走。這時候,死是值得歡迎的了。
可是,(禁止)衰老豈非一件荒謬的事?
12
健康的胃不會厭倦進食,健康的肺不會厭倦呼吸,健康的(禁止)不會厭倦做愛。總之,健全的生命本能不會厭倦日復一日重複的生命活動。我以此論據反駁了所謂永生的厭倦。隻要同時賦予不衰的生命力,永生是值得嚮往的。所謂永生與寂滅的二律背反,也許不過是終將寂滅的人的自我慰藉。
13
我憂鬱地想:“我不該就這麽永遠地消失。”
我聽見一個聲音對我說:“人人都得死。”
可是,我的意思是,不僅我,而且每一個人,都不該就這麽永遠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