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作者:周國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同情平行,基督教還提倡寬恕。尼采認為,這也是對自尊的傷害。如果你的朋友對你無禮,你應當說:"我寬恕了你對我所做的,可是怎麽能寬恕你對你自己所做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同情者》。《尼采全集》第6卷,第130頁。真正不可寬恕的是缺乏自尊。
同情不知道尊敬偉大的不幸,偉大的醜陋,偉大的失敗。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最醜陋的人》。"同情的手可以破壞了偉大的命運,創痛的獨特,和憶著偉大罪惡前進的特權。"《看哪這人》。《尼採選集》第2卷,第409頁。同情會減弱被同情者的力量,束縛他的頭腦和有力的臂膀。參看《朝霞》第134節。當同情成為普遍道德規範之時,就會造成人類的衰弱。尼采還認為,為了人類的利益,個人的犧牲與痛苦原是不可避免的。事事都顧忌到是否會加人以痛苦,這是一種"狹隘的小市民道德"。他問道:"我們敢於將別人像自己一樣對待嗎?如果我們對自己不那麽狹隘和小市民氣,顧忌著直接的影響和痛苦,為什麽對別人應該如此呢?假如我們有犧牲自己的精神,為什麽禁止著我們使別人同樣犧牲自己呢?"《朝霞》第146節。《尼采全集》第4卷,第149-150頁。在尼采看來,同情與創造是不能相容的,他把同情視為創造者的最大危險。參看《快樂的科學》第271節。創造者的愛是偉大的愛,愛人類的未來,愛子孫後代,愛最遙遠的人,這樣的愛超越於同情之上,戰勝了近視的同情心。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同情者》、《最醜陋的人》。
由此我們接觸到了奴隸道德與主人道德的又一重要區別,這就是在對未來的關係上,"奴隸"樂天安命,滿足現狀,"主人"卻積極進取,勇於創造。奴隸道德是"靈魂的鴉片",其作用在於使人心安理得,安然入睡。除了無夢的安眠,"奴隸"不知生命還有更高的意義。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道德講座》。他們安心地坐在泥塘裏,嘲笑一切熱情的行動。他們如群居的綿羊,柔順而馴服。他們謙卑地懷抱著渺小的幸福,像蒼蠅一樣在向陽的玻璃窗上嗡嗡。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侏儒的道德》。他們是精神世界的老農,墾掘著舊思想,看不見新理想。參看《快樂的科學》第4、335節。尼采把基督徒與希臘人作一對比:希臘人對人嫉妒,對己自嘲,永是不滿足;基督徒卻對人友善,對己自滿,永是滿足。參看《朝霞》第69節。尼采還特別引中國為歐洲的前鑒,說"中國是巨大不滿足和變化能力幾千年來已經死滅了的國家之例子"。《快樂的科學》第24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67頁。相反,主人道德鼓勵人進取和創造。"我根本厭惡那種道德,它教人:不要做這!放棄!壓製你自己!--相反,我喜歡那種道德,它催促我做點什麽,再做點什麽,從早到晚地做,夜間也夢著做,除了好好做,好到唯我能夠的程度,此外什麽也不想!"《快樂的科學》第304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33-234頁。
奴隸道德拘於小善小惡,渺小得令人發笑。然而,冷笑之下,又不免生出淒涼之感。這種渺小的道德一旦占據優勢,渺小也能扼殺了偉大。"在習俗的倫理統治下,任何新興事物必遭到惡意的批評。"〔7〕《朝霞》第9、20節。創造被視為惡,特立獨行者被視為危險人物,太多的積極力量犧牲掉了,最優秀者被燒烤了去祭古代的偶像。那些創造的靈魂,不拘於當時的習俗和道德,以自己的熱情引燃被催眠的熱情,以瘋狂為新思想開導先路。可是他們往往被斥為罪人惡人,直到世人漸漸發現受益於他們的創造了,對他們的稱謂才又漸漸和緩。"歷史純然是這班壞人後來轉稱好人的糾紛!"〔7〕所以尼采說,所謂的善人是人類的最大危險,他們是法利賽人,他們釘死了創造者,釘死了人類的未來。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舊榜和新榜》第26節。人是一個試驗,禁止試驗就是使人喪失種種可能性,重新淪為定型的動物。尼采呼籲,人生上社會上的試驗多多益善,應該鼓勵,不要再犧牲勇於試驗的創造力量了。參看《朝霞》第164節。
第61節:第七章 價值的翻轉(10)
在對人生的態度上,奴隸道德的最大特點是虛偽。怯懦者必然虛偽,因為他沒有麵對真實的勇氣。尼采指出:"善人的生存條件乃是虛偽,換言之,即不願意如實地正視什麽是真實。真實原不能時時鼓舞善意的發生,也不易為近視者的溫和的手所把握。"《看哪這人》。《尼採選集》第2卷,第477頁。一個人出於怯懦而從俗,採取一種把他人的意見當作自己的意見的虛偽態度,最後就習慣於虛偽,虛偽演變成了他的本性。參看《朝霞》第104節。尤其是以否定生命為宗旨的基督教倫理,它所要求的是超出能力的事情,本身即是虛偽。"在意欲超出其能力的事情的人們身上,有一種惡劣的虛偽。"這種人是"偽幣製造者",是"不自覺和不由自主的戲子"。《尼采全集》第6卷,第248、421頁。
善人的虛偽之狀不可勝數。他們露出慈悲的麵容,做出施予的模樣。他們的一切德行都指望豐厚的報酬。他們倘若大權在握,還要假冒服役者。如此等等。
尼采憤慨地說:"你們永遠送最虛弱的乞丐來乞求我的仁慈,送無可救藥的無恥來乞求我的憐憫。你們如此傷了我的道德的信心。當我獻出了我的最神聖的犧牲,即刻你們的虔心將更肥膩的禮品也擺在旁邊。所以在你們的肥膩的熏蒸裏,我的最神聖的犧牲靜默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墳墓之歌》。《尼采全集》第6卷,第162-163頁。
真誠是難的。"無論在蘇格拉底的或基督教的道德中,從來不曾有過真誠。真誠是還未完全成熟的最年幼的德行。"《朝霞》第456節。《尼采全集》第4卷,第309頁。"在我看來,今天沒有比真誠更寶貴、更稀少的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高貴的人》。《尼采全集》第6卷,第422頁。可是,沒有真誠,還有什麽道德可言呢?不真誠的道德是一個自相矛盾。一個人要做到真誠,必須對人生有真實的體驗,以自己的全部熱情感受過人生的悲歡離合。"你們親身體驗過歷史嗎?體驗過顫慄、地震、長遠的悲痛、閃電似的快樂嗎?你們曾經同大大小小的傻子一起傻透了嗎?你們真的負擔過善人的大夢和深憂以及極惡的人的苦與樂嗎?有之,則可和我談道德,否則就不必了!"《朝霞》第545節。《尼采全集》第4卷,第354頁。道德並非從外麵加於人生的戒條,而是人生智慧的結晶。
怎樣才算真誠?僅舉二例。其一:"假如我們不把別人的名譽在私下一如在人前保持,我們便不是好人。"《朝霞》第569節。《尼采全集》第4卷,第370頁。其二:"假如我必須慈悲,我不願被人稱道;假如我被人稱道,我寧肯遠離。我寧肯蒙麵而遁,在被人認出以前!"《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同情者》。《尼采全集》第6卷,第127頁。
同情不知道尊敬偉大的不幸,偉大的醜陋,偉大的失敗。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最醜陋的人》。"同情的手可以破壞了偉大的命運,創痛的獨特,和憶著偉大罪惡前進的特權。"《看哪這人》。《尼採選集》第2卷,第409頁。同情會減弱被同情者的力量,束縛他的頭腦和有力的臂膀。參看《朝霞》第134節。當同情成為普遍道德規範之時,就會造成人類的衰弱。尼采還認為,為了人類的利益,個人的犧牲與痛苦原是不可避免的。事事都顧忌到是否會加人以痛苦,這是一種"狹隘的小市民道德"。他問道:"我們敢於將別人像自己一樣對待嗎?如果我們對自己不那麽狹隘和小市民氣,顧忌著直接的影響和痛苦,為什麽對別人應該如此呢?假如我們有犧牲自己的精神,為什麽禁止著我們使別人同樣犧牲自己呢?"《朝霞》第146節。《尼采全集》第4卷,第149-150頁。在尼采看來,同情與創造是不能相容的,他把同情視為創造者的最大危險。參看《快樂的科學》第271節。創造者的愛是偉大的愛,愛人類的未來,愛子孫後代,愛最遙遠的人,這樣的愛超越於同情之上,戰勝了近視的同情心。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同情者》、《最醜陋的人》。
由此我們接觸到了奴隸道德與主人道德的又一重要區別,這就是在對未來的關係上,"奴隸"樂天安命,滿足現狀,"主人"卻積極進取,勇於創造。奴隸道德是"靈魂的鴉片",其作用在於使人心安理得,安然入睡。除了無夢的安眠,"奴隸"不知生命還有更高的意義。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道德講座》。他們安心地坐在泥塘裏,嘲笑一切熱情的行動。他們如群居的綿羊,柔順而馴服。他們謙卑地懷抱著渺小的幸福,像蒼蠅一樣在向陽的玻璃窗上嗡嗡。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侏儒的道德》。他們是精神世界的老農,墾掘著舊思想,看不見新理想。參看《快樂的科學》第4、335節。尼采把基督徒與希臘人作一對比:希臘人對人嫉妒,對己自嘲,永是不滿足;基督徒卻對人友善,對己自滿,永是滿足。參看《朝霞》第69節。尼采還特別引中國為歐洲的前鑒,說"中國是巨大不滿足和變化能力幾千年來已經死滅了的國家之例子"。《快樂的科學》第24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67頁。相反,主人道德鼓勵人進取和創造。"我根本厭惡那種道德,它教人:不要做這!放棄!壓製你自己!--相反,我喜歡那種道德,它催促我做點什麽,再做點什麽,從早到晚地做,夜間也夢著做,除了好好做,好到唯我能夠的程度,此外什麽也不想!"《快樂的科學》第304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33-234頁。
奴隸道德拘於小善小惡,渺小得令人發笑。然而,冷笑之下,又不免生出淒涼之感。這種渺小的道德一旦占據優勢,渺小也能扼殺了偉大。"在習俗的倫理統治下,任何新興事物必遭到惡意的批評。"〔7〕《朝霞》第9、20節。創造被視為惡,特立獨行者被視為危險人物,太多的積極力量犧牲掉了,最優秀者被燒烤了去祭古代的偶像。那些創造的靈魂,不拘於當時的習俗和道德,以自己的熱情引燃被催眠的熱情,以瘋狂為新思想開導先路。可是他們往往被斥為罪人惡人,直到世人漸漸發現受益於他們的創造了,對他們的稱謂才又漸漸和緩。"歷史純然是這班壞人後來轉稱好人的糾紛!"〔7〕所以尼采說,所謂的善人是人類的最大危險,他們是法利賽人,他們釘死了創造者,釘死了人類的未來。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舊榜和新榜》第26節。人是一個試驗,禁止試驗就是使人喪失種種可能性,重新淪為定型的動物。尼采呼籲,人生上社會上的試驗多多益善,應該鼓勵,不要再犧牲勇於試驗的創造力量了。參看《朝霞》第164節。
第61節:第七章 價值的翻轉(10)
在對人生的態度上,奴隸道德的最大特點是虛偽。怯懦者必然虛偽,因為他沒有麵對真實的勇氣。尼采指出:"善人的生存條件乃是虛偽,換言之,即不願意如實地正視什麽是真實。真實原不能時時鼓舞善意的發生,也不易為近視者的溫和的手所把握。"《看哪這人》。《尼採選集》第2卷,第477頁。一個人出於怯懦而從俗,採取一種把他人的意見當作自己的意見的虛偽態度,最後就習慣於虛偽,虛偽演變成了他的本性。參看《朝霞》第104節。尤其是以否定生命為宗旨的基督教倫理,它所要求的是超出能力的事情,本身即是虛偽。"在意欲超出其能力的事情的人們身上,有一種惡劣的虛偽。"這種人是"偽幣製造者",是"不自覺和不由自主的戲子"。《尼采全集》第6卷,第248、421頁。
善人的虛偽之狀不可勝數。他們露出慈悲的麵容,做出施予的模樣。他們的一切德行都指望豐厚的報酬。他們倘若大權在握,還要假冒服役者。如此等等。
尼采憤慨地說:"你們永遠送最虛弱的乞丐來乞求我的仁慈,送無可救藥的無恥來乞求我的憐憫。你們如此傷了我的道德的信心。當我獻出了我的最神聖的犧牲,即刻你們的虔心將更肥膩的禮品也擺在旁邊。所以在你們的肥膩的熏蒸裏,我的最神聖的犧牲靜默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墳墓之歌》。《尼采全集》第6卷,第162-163頁。
真誠是難的。"無論在蘇格拉底的或基督教的道德中,從來不曾有過真誠。真誠是還未完全成熟的最年幼的德行。"《朝霞》第456節。《尼采全集》第4卷,第309頁。"在我看來,今天沒有比真誠更寶貴、更稀少的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高貴的人》。《尼采全集》第6卷,第422頁。可是,沒有真誠,還有什麽道德可言呢?不真誠的道德是一個自相矛盾。一個人要做到真誠,必須對人生有真實的體驗,以自己的全部熱情感受過人生的悲歡離合。"你們親身體驗過歷史嗎?體驗過顫慄、地震、長遠的悲痛、閃電似的快樂嗎?你們曾經同大大小小的傻子一起傻透了嗎?你們真的負擔過善人的大夢和深憂以及極惡的人的苦與樂嗎?有之,則可和我談道德,否則就不必了!"《朝霞》第545節。《尼采全集》第4卷,第354頁。道德並非從外麵加於人生的戒條,而是人生智慧的結晶。
怎樣才算真誠?僅舉二例。其一:"假如我們不把別人的名譽在私下一如在人前保持,我們便不是好人。"《朝霞》第569節。《尼采全集》第4卷,第370頁。其二:"假如我必須慈悲,我不願被人稱道;假如我被人稱道,我寧肯遠離。我寧肯蒙麵而遁,在被人認出以前!"《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同情者》。《尼采全集》第6卷,第1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