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作者:周國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尼採在這裏說的正是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哲學刺殺了他的青春的夢想和快樂,而他一輩子都在用他那不屈不撓的意誌克服這創傷。可是,我們看到,這是一個不愈的創傷,尼采骨子裏始終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誠然,尼採為了克服這創傷,曾經花費極大的努力,他的酒神精神和強力意誌哲學正是這種努力的產物。然而,在他內心深處,對於人生是否真有意義仍然是懷疑的。"……隻有一個世界,這個世界虛偽,殘酷,矛盾,有誘惑力,無意義……這樣一個世界是真實的世界。為了戰勝這樣的現實和這樣的真理,也就是說,為了生存,我們需要謊言……為了生存而需要謊言,這本身是人生的一個可怕復可疑的特徵。"《強力意誌》第853節。
他還說,悲觀主義是真理,但是人不能靠真理生活。參看《強力意誌》第853節;又參看《尼采全集》,第14卷,第368頁。
原來,世界和人生本身是無意義的,意義是人賦予的,是人為了生存替自己編造的謊言。
在尼采之前,目的論的宇宙觀早已被推翻,科學家們自得於對宇宙的機械說明。可是,一個熱愛人生的人如何能忍受這樣一個無意義、無目的的世界?難道人類和每一個活生生的個人都是這世界上的純粹偶然的現象,並且終歸要永劫不復地被毀滅掉?尼采自己說:"為了抵製一種全麵崩潰和不知將伊於胡底的令人癱瘓的感覺,我提出了永恆輪迴的思想。"《強力意誌》第417節。
他試圖通過輪迴之環,把人與永恆結合在一起。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七印記》第1節。
然而,歸於虛無不可接受,永恆輪迴就可以接受了麽?這真是人生的一大二律背反。一切都照原樣重複一次、兩次乃至於無數次,沒有任何新東西產生,這會使人多麽厭倦,世界的意義何在?人生的意義何在?倘若你現在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重複永恆的過去和未來無數次出現的你所做的,你的奮鬥和創造,你的痛苦和歡樂,豈非全屬無謂而令人沮喪?
尼采提出永恆輪迴說,論據類似於能量守恆定律。他說,世界是一種流轉易形而總量不變的力,置於一定的空間中,因而其組合不可避免地具有重複性。參看《強力意誌》第696節。
第28節:第三章 從酒神精神到強力意誌(10)
這個論據能否站住腳,且不去說,重要的是他本想藉此逃避人生虛無的陰影,結果卻又陷入了更可怕的夢魘。為了擺脫這個夢魘,尼采訴諸他的"命運之愛"。他勉勵自己,不但不逃避必然,而且接受必然,愛命運,如此永遠做一個肯定者。參看《快樂的科學》第276節。又參看《看哪這人》:《我為何如此聰明》第10節。
正是出於"命運之愛",尼采愈來愈把永恆輪迴的思想同酒神精神和強力意誌結合起來,賦予一種樂觀的色調。他解釋說,肯定萬物的變動和毀滅,肯定矛盾和鬥爭,生成的觀念,酒神哲學中的這一決定性因素,使他達到了永恆輪迴的結論;永恆輪迴是"肯定所能達到的最高公式"。參看《看哪這人》:《悲劇的誕生》第3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1節。
世界是永恆輪迴的強力意誌,永恆輪迴恰好證明了力的豐盈和生命的不可摧毀。參看《強力意誌》第696節。
但是,永恆輪迴說畢竟罩著悲觀主義的濃密陰影。叔本華的生命意誌滅寂說與尼采的強力意誌永恆輪迴說貌似相反,實則是悲觀主義的兩端。尼采提倡強力意誌說原本要給生命一種意義,一種目的,使生命在力的追求中超越了自身,有新的創造。然而,永恆輪迴卻斷絕了超越和創造的可能性。當尼采強調唯有肯定了永恆輪迴之命運才算達到了最高的肯定時,他實際上是說,生命本無意義,人生的肯定者應當按照生命的本來麵貌接受生命,把這無意義的生命原原本本地接受下來。在你清醒地看到生命無意義的真相之後,你仍然不厭倦它,不否棄它,依然熱愛它,祝福它,到了這一步,你方顯出你的悲劇英雄的本色,達到了肯定人生的極限。這裏麵有一種悲壯的氣概,但是不可否認,悲壯之後也隱藏著一種絕望的沮喪。
尼采終究是矛盾的。當我們循著他的思想線索繼續前進時,我們將常常發現這一點。他提倡思想家應當不斷與自己作戰,他自己就是這樣做的。人們在他的興奮中可以看出一種病態,在他的悲觀中又可以聽出一種激昂。他從深穀攀登上高峰,可是深穀仍然包圍著他。每個思想家的道路上都布滿著陷阱,我們要提防自己不落入他的陷阱,但是誰有權利嘲笑他曾經落入陷阱呢?任何人都可以否認尼采哲學的任何一個論點,可是沒有人能夠否認,他真誠地思索過人生,他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位真誠的探索者。
第二部分
第29節:第四章 人--自由--創造(1)
第四章人--自由--創造
尼采: 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第四章人--自由--創造
有著一千條無人走過的路、一千種健康和一千座隱蔽的生命之島。人和人的大地始終未經深究,未被發現。
--尼采
人是天生的猜謎者。他的驚奇的目光所至,無處不是謎,而他置身於其中的宇宙就是一個永恆之謎。可是,到頭來他總是發現,最大的謎還是他自己。人的心靈神遊乎四海之外,最後又回到自身,對世間這最奇妙的現象凝神思索。
以探索人生意義為使命的尼采哲學,對於人性問題當然也不能不做出自己的回答。事實上,"人怎樣生活才有意義"這個問題,與"人是什麽"的問題有著最內在的聯繫。一個哲學家對於人生意義的選擇必定以他對人性的某種理解為依據,同時他對人性的理解也必定體現出他關於人生意義的價值觀念。
尼采關於人說過許多悲憤乃至輕蔑的話,如果我們斷章取義地摘出這些話,難免會造成一種印象,認為尼采是一個敵視人類的反人道主義者。然而,這並不符合事情的真相。尼采誠然對人的現狀極為不滿,這種不滿甚至成為他的哲學思考的一個重要出發點。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尼采的不滿並非那種冷嘲者的不滿,心中沒有理想的光,一味怨天尤人。相反,這是一位熱望者的不滿,他的不滿正是出於對人性所包含的可能性的高度估價,出於對一種真正的人的形象的熱烈嚮往。
現代西方哲學的許多流派,包括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人性的看法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強調人性的未完成性、開放性和無限可能性,盡管各流派所執論據有所不同。在這一點上,尼采的人性觀恰是富有現代特點的。尼采人性觀的出發點就是人的本質的未定型, 由此而有了人的自我超越性,人的自由和創造性。
也許會發生一個疑問: 關於超越、自由和創造的思想,豈非同他的悲觀主義相矛盾?是的,的確矛盾。尼采的思想本來就是充滿著矛盾的,不過這是活生生的可以理解的矛盾。也許,在他看來,人的自由和超越的本性與世界的無意義之間的衝突,恰恰構成了人的悲劇性命運?也許,他最後把希望寄托在並不存在的"超人"身上,同樣也是化妝成希望的絕望?
誠然,尼採為了克服這創傷,曾經花費極大的努力,他的酒神精神和強力意誌哲學正是這種努力的產物。然而,在他內心深處,對於人生是否真有意義仍然是懷疑的。"……隻有一個世界,這個世界虛偽,殘酷,矛盾,有誘惑力,無意義……這樣一個世界是真實的世界。為了戰勝這樣的現實和這樣的真理,也就是說,為了生存,我們需要謊言……為了生存而需要謊言,這本身是人生的一個可怕復可疑的特徵。"《強力意誌》第853節。
他還說,悲觀主義是真理,但是人不能靠真理生活。參看《強力意誌》第853節;又參看《尼采全集》,第14卷,第368頁。
原來,世界和人生本身是無意義的,意義是人賦予的,是人為了生存替自己編造的謊言。
在尼采之前,目的論的宇宙觀早已被推翻,科學家們自得於對宇宙的機械說明。可是,一個熱愛人生的人如何能忍受這樣一個無意義、無目的的世界?難道人類和每一個活生生的個人都是這世界上的純粹偶然的現象,並且終歸要永劫不復地被毀滅掉?尼采自己說:"為了抵製一種全麵崩潰和不知將伊於胡底的令人癱瘓的感覺,我提出了永恆輪迴的思想。"《強力意誌》第417節。
他試圖通過輪迴之環,把人與永恆結合在一起。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七印記》第1節。
然而,歸於虛無不可接受,永恆輪迴就可以接受了麽?這真是人生的一大二律背反。一切都照原樣重複一次、兩次乃至於無數次,沒有任何新東西產生,這會使人多麽厭倦,世界的意義何在?人生的意義何在?倘若你現在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重複永恆的過去和未來無數次出現的你所做的,你的奮鬥和創造,你的痛苦和歡樂,豈非全屬無謂而令人沮喪?
尼采提出永恆輪迴說,論據類似於能量守恆定律。他說,世界是一種流轉易形而總量不變的力,置於一定的空間中,因而其組合不可避免地具有重複性。參看《強力意誌》第696節。
第28節:第三章 從酒神精神到強力意誌(10)
這個論據能否站住腳,且不去說,重要的是他本想藉此逃避人生虛無的陰影,結果卻又陷入了更可怕的夢魘。為了擺脫這個夢魘,尼采訴諸他的"命運之愛"。他勉勵自己,不但不逃避必然,而且接受必然,愛命運,如此永遠做一個肯定者。參看《快樂的科學》第276節。又參看《看哪這人》:《我為何如此聰明》第10節。
正是出於"命運之愛",尼采愈來愈把永恆輪迴的思想同酒神精神和強力意誌結合起來,賦予一種樂觀的色調。他解釋說,肯定萬物的變動和毀滅,肯定矛盾和鬥爭,生成的觀念,酒神哲學中的這一決定性因素,使他達到了永恆輪迴的結論;永恆輪迴是"肯定所能達到的最高公式"。參看《看哪這人》:《悲劇的誕生》第3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1節。
世界是永恆輪迴的強力意誌,永恆輪迴恰好證明了力的豐盈和生命的不可摧毀。參看《強力意誌》第696節。
但是,永恆輪迴說畢竟罩著悲觀主義的濃密陰影。叔本華的生命意誌滅寂說與尼采的強力意誌永恆輪迴說貌似相反,實則是悲觀主義的兩端。尼采提倡強力意誌說原本要給生命一種意義,一種目的,使生命在力的追求中超越了自身,有新的創造。然而,永恆輪迴卻斷絕了超越和創造的可能性。當尼采強調唯有肯定了永恆輪迴之命運才算達到了最高的肯定時,他實際上是說,生命本無意義,人生的肯定者應當按照生命的本來麵貌接受生命,把這無意義的生命原原本本地接受下來。在你清醒地看到生命無意義的真相之後,你仍然不厭倦它,不否棄它,依然熱愛它,祝福它,到了這一步,你方顯出你的悲劇英雄的本色,達到了肯定人生的極限。這裏麵有一種悲壯的氣概,但是不可否認,悲壯之後也隱藏著一種絕望的沮喪。
尼采終究是矛盾的。當我們循著他的思想線索繼續前進時,我們將常常發現這一點。他提倡思想家應當不斷與自己作戰,他自己就是這樣做的。人們在他的興奮中可以看出一種病態,在他的悲觀中又可以聽出一種激昂。他從深穀攀登上高峰,可是深穀仍然包圍著他。每個思想家的道路上都布滿著陷阱,我們要提防自己不落入他的陷阱,但是誰有權利嘲笑他曾經落入陷阱呢?任何人都可以否認尼采哲學的任何一個論點,可是沒有人能夠否認,他真誠地思索過人生,他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位真誠的探索者。
第二部分
第29節:第四章 人--自由--創造(1)
第四章人--自由--創造
尼采: 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第四章人--自由--創造
有著一千條無人走過的路、一千種健康和一千座隱蔽的生命之島。人和人的大地始終未經深究,未被發現。
--尼采
人是天生的猜謎者。他的驚奇的目光所至,無處不是謎,而他置身於其中的宇宙就是一個永恆之謎。可是,到頭來他總是發現,最大的謎還是他自己。人的心靈神遊乎四海之外,最後又回到自身,對世間這最奇妙的現象凝神思索。
以探索人生意義為使命的尼采哲學,對於人性問題當然也不能不做出自己的回答。事實上,"人怎樣生活才有意義"這個問題,與"人是什麽"的問題有著最內在的聯繫。一個哲學家對於人生意義的選擇必定以他對人性的某種理解為依據,同時他對人性的理解也必定體現出他關於人生意義的價值觀念。
尼采關於人說過許多悲憤乃至輕蔑的話,如果我們斷章取義地摘出這些話,難免會造成一種印象,認為尼采是一個敵視人類的反人道主義者。然而,這並不符合事情的真相。尼采誠然對人的現狀極為不滿,這種不滿甚至成為他的哲學思考的一個重要出發點。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尼采的不滿並非那種冷嘲者的不滿,心中沒有理想的光,一味怨天尤人。相反,這是一位熱望者的不滿,他的不滿正是出於對人性所包含的可能性的高度估價,出於對一種真正的人的形象的熱烈嚮往。
現代西方哲學的許多流派,包括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人性的看法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強調人性的未完成性、開放性和無限可能性,盡管各流派所執論據有所不同。在這一點上,尼采的人性觀恰是富有現代特點的。尼采人性觀的出發點就是人的本質的未定型, 由此而有了人的自我超越性,人的自由和創造性。
也許會發生一個疑問: 關於超越、自由和創造的思想,豈非同他的悲觀主義相矛盾?是的,的確矛盾。尼采的思想本來就是充滿著矛盾的,不過這是活生生的可以理解的矛盾。也許,在他看來,人的自由和超越的本性與世界的無意義之間的衝突,恰恰構成了人的悲劇性命運?也許,他最後把希望寄托在並不存在的"超人"身上,同樣也是化妝成希望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