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作者:周國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作為一個人生哲學家,尼采提出強力意誌說終歸是為了給人生意義問題一個解答。世界不是但求自我保存的消極生命的堆積,而是"一個奔騰泛濫的力的海洋",是"永遠在自我創造、永遠在自我毀滅的酒神世界"。它在永恆的生成變化中"肯定自己,祝福自己是永遠必定回來的東西,是一種不知滿足、不知厭倦、不知疲勞的遷化"。《強力意誌》第696節。
那麽,生命的肯定者也應當秉承這世界本體的精神,不是消極地但求生命的保存,而是積極地從事創造,成為精神上的強者。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活得長久,而在於活得偉大,活得高貴,活得有氣魄。強力意誌說所倡導的,首先是這樣一種奮發有為的人生態度,用尼采的譬喻來說便是:"最美好的都屬於我輩和我自己;不給我們,我們就自己奪取: 最精美的食物,最純淨的天空,最剛強的思想,最美麗的女子!"《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晚餐》。《尼采全集》,第6卷,第415頁。
總之,一切都要最好的,在一切方麵成為最優秀者,最強者。為了成為最優秀者,最強者,必須有自強不息的精神。一個人是否足夠堅強有力,主要看他能否支配自己。"誰不能命令自己,誰就應當服從。有些人能命令自己,可是離服從自己還差得很遠。"《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舊榜和新榜》第4節。《尼采全集》,第6卷,第290頁。
這種人決不是強者。強者還應當熱愛戰鬥,在"生活的戰爭學校"裏磨練。他沒有可蔑視的仇敵,卻有值得他驕傲的仇敵。他不畏挫折,未能殺死他的,使他變得更堅強。他很驕傲,而在驕傲受傷時,又生出比驕傲更強大的東西。他有力量奪取的,決不忍受別人給予。爭優勝,能自製,愛戰鬥,富於進取精神,這就是求強力的意誌所追求的人生。尼采所要求的是一種富於力感的人生: 有力感,才有生命感,才能充分感受和享受生命。"快樂無非就是阻礙對於力感所造成的一種刺激……使力感因而高漲。因此一切快樂都包含著痛苦。"《強力意誌》第286節。
強力意誌又顯出了酒神精神的原形。人生的意義全在於生命力最高限度的發揚,痛苦和刺激提高了生命力,加強了力感和生命感,因而也化作了快樂。生命的本質在於強力,追求並且體驗這種強力,也就實現了生命的意義。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尼采的強力意誌說還有著消極的一麵,這就是為社會的不平等提供理論根據。提倡自強精神誠然是對的,可是,當尼采確認,強力意誌在不同的人身上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強力意誌充沛的強者隻是少數,多數人註定是弱者,由此又衍生出少數強者理應支配和統治多數弱者的結論,他就比社會達爾文主義者更加露骨地站到了反民主的立場上去了。
永恆輪迴和命運之愛
在尼采哲學中,永恆輪迴的思想引起了許多爭論。有人認為,這一思想是尼采純粹個人的、宗教式的執信,與強力意誌說不可並存,不必加以重視。有人認為,這一思想是尼采的一種幻覺,尼采是在這幻覺的折磨下瘋狂的。海德格爾卻認為,永恆輪迴說與強力意誌說有著最內在的統一,忽視永恆輪迴說,就不能正確把握強力意誌說的形上學內容。參看海德格爾:《尼采》,英譯本,第1卷,第18-23頁。
尼采自己對於永恆輪迴說異常重視,把它稱為"最深刻的思想"、"沉思的頂峰"。1881年8月,這一思想孕育之際,他給朋友寫信說:"一種思想出現在我的視野中,我還不曾見過與它相像的東西……"致加斯特,1881年8月14日。轉引自雅斯貝爾斯:《尼采導論》,第48頁。
後來他回憶這個時辰,說他當時的"口味"發生了"突然的深刻的改變"。《尼采全集》,第15卷,第85頁。
永恆輪迴的思想在《朝霞》中已經萌芽,在《快樂的科學》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作了明確的表述。不管尼采本人開始和後來如何評價這一思想,我們發現,他在陳述這一思想之時,是懷著一種恐怖心情的。
在《快樂的科學》中,尼采把這一思想稱作"最大的重負",並且讓一個魔鬼在你最孤寂的寂寞中向你說出它來:"這人生,如你現在經歷和曾經經歷的,你必將再一次並無數次地經歷它;其中沒有任何新東西,卻是每種痛苦和每種快樂,每種思想和每種嘆息,以及你生涯中一切不可言說的渺小和偉大,都必對你重現,而且一切皆在這同一的排列和次序中--一如這蜘蛛和林間月光,一如這頃刻和你自己。生存的永恆沙漏將不斷重新流轉,而你這微塵的微塵與它相隨!"《快樂的科學》第341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65頁。
第27節:第三章 從酒神精神到強力意誌(9)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多次談到永恆輪迴,每一次都帶著夢魘的恐怖氣氛。第一次,查拉圖斯特拉聽到一個預言家如此預言:"一切皆虛空,一切皆相同,一切皆曾經有過!"於是他心懷悲傷,飲食俱廢,接著做了一個噩夢,夢見棺材裂開,迸發出千種鬧笑。《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預言家》。《尼采全集》,第6卷,第197頁。
第二次,查拉圖斯特拉對"重力的精靈"談論永恆輪迴,承認他"懼怕"這個思想,如同做了噩夢,夢醒後獨自"在最恐怖的月光中恐怖"。他稱這思想為"最孤寂的人的幻覺"。《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幻覺與謎》。《尼采全集》,第6卷,第231-234頁。
第三次,這一思想從查拉圖斯特拉的鷹和蛇口中說出:"萬物消逝,萬物復歸;存在之輪永遠循環。萬物死滅,萬物復興;存在之年永遠運行。萬物碎裂,萬物複合;存在之屋宇永遠雷同。萬物分離,萬物復聚;存在之環永遠對自己忠實。存在始於每一瞬間;彼處之球體環繞每一此處旋轉。處處是中心。永恆之路是彎曲的。"它們稱查拉圖斯特拉是"永恆輪迴的教師",說這是他的"命運",同時也是他的"危險和疾病"。查拉圖斯特拉默認了,並說這是他的"大痛苦"。《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痊癒者》。《尼采全集》,第6卷,第317-322頁。
事實上,永恆輪迴並非尼采的創造,尼采所崇拜的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就主張過宇宙按照"大年"(由一萬零八百個太陽年組成)而永恆循環。尼采自己後來也承認了這種淵源關係。
問題在於,為什麽尼采如此看重這個思想,這個思想又為什麽像夢魘一樣纏著尼采,給他帶來如許恐怖和苦惱呢?如果我們把這個思想放到尼采整個人生探索的背景中來考察,答案就清楚了。
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有一支《墳墓之歌》,實際上是尼采對自己的青春的悼念。其中說道: 青春的夢想和美景,愛的閃光,神聖的瞬間,對幸福的眺望,都過早地消逝了。我的仇敵蠱惑了我最寵愛的歌人,使他奏一曲最可怕的哀歌,用這哀歌刺殺了我的狂歡。可是,我的最高的希望尚未實現,甚至尚未說出,我對此如何能忍受?我如何痊癒並克服這樣的創傷?我的靈魂如何從墳墓中復活?是的,我心中有一種不可摧毀的力,那就是我的意誌。它默默前進,不屈不撓,千載不變……《尼采全集》,第6卷,第160-164頁。
那麽,生命的肯定者也應當秉承這世界本體的精神,不是消極地但求生命的保存,而是積極地從事創造,成為精神上的強者。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活得長久,而在於活得偉大,活得高貴,活得有氣魄。強力意誌說所倡導的,首先是這樣一種奮發有為的人生態度,用尼采的譬喻來說便是:"最美好的都屬於我輩和我自己;不給我們,我們就自己奪取: 最精美的食物,最純淨的天空,最剛強的思想,最美麗的女子!"《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晚餐》。《尼采全集》,第6卷,第415頁。
總之,一切都要最好的,在一切方麵成為最優秀者,最強者。為了成為最優秀者,最強者,必須有自強不息的精神。一個人是否足夠堅強有力,主要看他能否支配自己。"誰不能命令自己,誰就應當服從。有些人能命令自己,可是離服從自己還差得很遠。"《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舊榜和新榜》第4節。《尼采全集》,第6卷,第290頁。
這種人決不是強者。強者還應當熱愛戰鬥,在"生活的戰爭學校"裏磨練。他沒有可蔑視的仇敵,卻有值得他驕傲的仇敵。他不畏挫折,未能殺死他的,使他變得更堅強。他很驕傲,而在驕傲受傷時,又生出比驕傲更強大的東西。他有力量奪取的,決不忍受別人給予。爭優勝,能自製,愛戰鬥,富於進取精神,這就是求強力的意誌所追求的人生。尼采所要求的是一種富於力感的人生: 有力感,才有生命感,才能充分感受和享受生命。"快樂無非就是阻礙對於力感所造成的一種刺激……使力感因而高漲。因此一切快樂都包含著痛苦。"《強力意誌》第286節。
強力意誌又顯出了酒神精神的原形。人生的意義全在於生命力最高限度的發揚,痛苦和刺激提高了生命力,加強了力感和生命感,因而也化作了快樂。生命的本質在於強力,追求並且體驗這種強力,也就實現了生命的意義。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尼采的強力意誌說還有著消極的一麵,這就是為社會的不平等提供理論根據。提倡自強精神誠然是對的,可是,當尼采確認,強力意誌在不同的人身上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強力意誌充沛的強者隻是少數,多數人註定是弱者,由此又衍生出少數強者理應支配和統治多數弱者的結論,他就比社會達爾文主義者更加露骨地站到了反民主的立場上去了。
永恆輪迴和命運之愛
在尼采哲學中,永恆輪迴的思想引起了許多爭論。有人認為,這一思想是尼采純粹個人的、宗教式的執信,與強力意誌說不可並存,不必加以重視。有人認為,這一思想是尼采的一種幻覺,尼采是在這幻覺的折磨下瘋狂的。海德格爾卻認為,永恆輪迴說與強力意誌說有著最內在的統一,忽視永恆輪迴說,就不能正確把握強力意誌說的形上學內容。參看海德格爾:《尼采》,英譯本,第1卷,第18-23頁。
尼采自己對於永恆輪迴說異常重視,把它稱為"最深刻的思想"、"沉思的頂峰"。1881年8月,這一思想孕育之際,他給朋友寫信說:"一種思想出現在我的視野中,我還不曾見過與它相像的東西……"致加斯特,1881年8月14日。轉引自雅斯貝爾斯:《尼采導論》,第48頁。
後來他回憶這個時辰,說他當時的"口味"發生了"突然的深刻的改變"。《尼采全集》,第15卷,第85頁。
永恆輪迴的思想在《朝霞》中已經萌芽,在《快樂的科學》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作了明確的表述。不管尼采本人開始和後來如何評價這一思想,我們發現,他在陳述這一思想之時,是懷著一種恐怖心情的。
在《快樂的科學》中,尼采把這一思想稱作"最大的重負",並且讓一個魔鬼在你最孤寂的寂寞中向你說出它來:"這人生,如你現在經歷和曾經經歷的,你必將再一次並無數次地經歷它;其中沒有任何新東西,卻是每種痛苦和每種快樂,每種思想和每種嘆息,以及你生涯中一切不可言說的渺小和偉大,都必對你重現,而且一切皆在這同一的排列和次序中--一如這蜘蛛和林間月光,一如這頃刻和你自己。生存的永恆沙漏將不斷重新流轉,而你這微塵的微塵與它相隨!"《快樂的科學》第341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65頁。
第27節:第三章 從酒神精神到強力意誌(9)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多次談到永恆輪迴,每一次都帶著夢魘的恐怖氣氛。第一次,查拉圖斯特拉聽到一個預言家如此預言:"一切皆虛空,一切皆相同,一切皆曾經有過!"於是他心懷悲傷,飲食俱廢,接著做了一個噩夢,夢見棺材裂開,迸發出千種鬧笑。《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預言家》。《尼采全集》,第6卷,第197頁。
第二次,查拉圖斯特拉對"重力的精靈"談論永恆輪迴,承認他"懼怕"這個思想,如同做了噩夢,夢醒後獨自"在最恐怖的月光中恐怖"。他稱這思想為"最孤寂的人的幻覺"。《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幻覺與謎》。《尼采全集》,第6卷,第231-234頁。
第三次,這一思想從查拉圖斯特拉的鷹和蛇口中說出:"萬物消逝,萬物復歸;存在之輪永遠循環。萬物死滅,萬物復興;存在之年永遠運行。萬物碎裂,萬物複合;存在之屋宇永遠雷同。萬物分離,萬物復聚;存在之環永遠對自己忠實。存在始於每一瞬間;彼處之球體環繞每一此處旋轉。處處是中心。永恆之路是彎曲的。"它們稱查拉圖斯特拉是"永恆輪迴的教師",說這是他的"命運",同時也是他的"危險和疾病"。查拉圖斯特拉默認了,並說這是他的"大痛苦"。《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痊癒者》。《尼采全集》,第6卷,第317-322頁。
事實上,永恆輪迴並非尼采的創造,尼采所崇拜的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就主張過宇宙按照"大年"(由一萬零八百個太陽年組成)而永恆循環。尼采自己後來也承認了這種淵源關係。
問題在於,為什麽尼采如此看重這個思想,這個思想又為什麽像夢魘一樣纏著尼采,給他帶來如許恐怖和苦惱呢?如果我們把這個思想放到尼采整個人生探索的背景中來考察,答案就清楚了。
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有一支《墳墓之歌》,實際上是尼采對自己的青春的悼念。其中說道: 青春的夢想和美景,愛的閃光,神聖的瞬間,對幸福的眺望,都過早地消逝了。我的仇敵蠱惑了我最寵愛的歌人,使他奏一曲最可怕的哀歌,用這哀歌刺殺了我的狂歡。可是,我的最高的希望尚未實現,甚至尚未說出,我對此如何能忍受?我如何痊癒並克服這樣的創傷?我的靈魂如何從墳墓中復活?是的,我心中有一種不可摧毀的力,那就是我的意誌。它默默前進,不屈不撓,千載不變……《尼采全集》,第6卷,第160-1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