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的。兩個主人公各自代表對存在的一個基本困惑,同時又構
成誘發對方困惑的一個基本情境。在這樣一種頗為巧妙的結構
中,昆德拉把人物的性格和存在的思考同步推向了深入。
我始終相信,探究存在之謎還是可以用多種方式的,不必是
小說;用小說探究存在之謎還是可以有多種寫法的,不必如昆德
拉。但是,我同時也相信昆德拉的話:“沒有發現過去始終未知
的一部分存在的小說是不道德的。”不但小說,而且一切精神創
作,惟有對人生基本境況做出了新的揭示,才稱得上偉大。
三
昆德拉之所以要重提小說的使命問題,是因為他看到了現
代人的深刻的精神危機,這個危機可以用海德格爾的一句名言
來概括,就是“存在的被遺忘”。
存在是如何被遺忘的?昆德拉說:“人處在一個真正的縮減
的旋渦中,胡塞爾所講的‘生活世界’在旋渦中宿命般地黯淡,存
在墜入遺忘。”
縮減仿佛是一種宿命。我們剛剛告別生活一切領域縮減為
政治的時代,一個新的縮減旋渦又更加有力地罩住了我們。在
這個旋渦中,愛情縮減為性,友誼縮減為交際和公共關係,讀書
和思考縮減為看電視,大自然縮減為豪華賓館裏的室內風景,對
01另一種存在
土地的依戀縮減為旅遊業,真正的精神冒險縮減為假冒險的遊
樂設施。要言之,一切精神價值都縮減成了實用價值,永恆的懷
念和追求縮減成了當下的官能享受。當我看到孩子們不再玩沙
和泥土,而是玩電子遊戲機,不再知道白雪公主,而是津津樂道
卡通片裏的機器人的時候,我心中明白一個真正可怕的過程正
在地球上悄悄進行。我也懂得了昆德拉說這話的沉痛:“明天當
自然從地球上消失的時候,誰會發現呢?……末日並不是世界
末日的爆炸,也許沒有什麽比末日更為平靜的了。”我知道他絕
非危言聳聽,因為和自然一起消失的還有我們的靈魂,我們的整
個心靈生活。上帝之死不足以造成末日,真正的世界末日是在
人不圖自救、不復尋求生命意義的那一天到來的。
可悲的是,包括小說在內的現代文化也捲入了這個縮減的
旋渦,甚至為之推波助瀾。文化縮減成了大眾傳播媒介,人們不
復孕育和創造,隻求在公眾麵前頻繁亮相。小說家不甘心於默
默無聞地在存在的某個未知領域裏勘探,而是把眼睛盯著市場,
揣摩和迎合大眾心理,用gg手段提高知名度,熱中於擠進影
星、歌星、體育明星的行列,和他們一起成為電視和小報上的新
聞人物。如同昆德拉所說,小說不再是作品,而成了一種動作,
一個沒有未來的當下事件。他建議比自己聰明的小說家改行,
事實上他們已經改行了———他們如今是電視製片人,文化經紀
人,大腕,款爺。
正是麵對他稱之為“媚俗”的時代精神,昆德拉舉起了他的
堂·吉訶德之劍,要用小說來對抗世界性的平庸化潮流,喚回對
被遺忘的存在的記憶。
四
然而,當昆德拉譴責媚俗時,他主要還不是指那種製造大眾
11探究存在之謎
文化消費品的通俗暢銷作家,而是指諸如阿波利奈爾、蘭波、馬
雅可夫斯基、未來派、前衛派這樣的響噹噹的現代派。這裏我不
想去探討他對某個具體作家或流派的評價是否公正,隻想對他
抨擊“那些形式上追求現代主義的作品的媚俗精神”表示一種快
意的共鳴。當然,藝術形式上的嚴肅的試驗是永遠值得讚賞的,
但是,看到一些藝術家懷著惟恐自己不現代的焦慮和力爭最現
代、超現代的激情,不斷好新騖奇,渴望製造轟動效應,我不由得
斷定,支配著他們的仍是大眾傳播媒介的那種譁眾取寵精神。
現代主義原是作為對現代文明的反叛崛起的,它的生命在
於真誠,即對虛妄信仰的厭惡和對信仰失落的悲痛。曾幾何時,
現代主義也成了一種時髦,做現代派不再意味著超越於時代之
上,而是意味著站在時代前列,領受的不是冷落,而是喝彩。於
是,現代世界的無信仰狀態不再使人感到悲涼,反倒被標榜為一
種新的價值大放其光芒,而現代主義也就蛻變成了掩蓋現代文
明之空虛的花哨飾物。
所以,有必要區分兩種現代主義。一種是向現代世界認同
的時髦的現代主義,另—種是批判現代世界的“反現代的現代主
義”。昆德拉強調後一種現代主義的反激情性質,指出現代最偉
大的小說家都是反激情的,並且提出一個公式:“小說=反激情
的詩”。一般而言,藝術作品中激情外露終歸是不成熟的表現,
無論在藝術史上還是對於藝術家個人,浪漫主義均屬於一個較
為幼稚的階段。尤其在現代,麵對無信仰,一個人如何能懷有以
信仰為前提的激情?其中包含著的矯情和媚俗是不言而喻的
了。一個嚴肅的現代作家則敢於正視上帝死後重新勘探存在的
艱難使命,他是現代主義的,因為他懷著價值失落的根本性困
惑,他又是反現代的,因為他不肯在根本價值問題上隨波逐流。
那麽,由於在價值問題上的認真態度,毋寧說“反現代的現
21另一種存在
代主義”蘊含著一種受挫的激情。這種激情不外露,默默推動著
作家在一個沒有上帝的世界上繼續探索存在的真理。
倘若一個作家清醒地知道世上並無絕對真理,同時他又不
能抵禦內心那種形而上的關切,他該如何向本不存在的絕對真
理挺進呢?昆德拉用他的作品和文論告訴我們,小說的智慧是
非獨斷的智慧,小說對存在的思考是疑問式的、假說式的。我們
確實看到,昆德拉在他的小說中是一位調侃能手,他調侃一切神
聖和非神聖的事物,調侃歷史、政治、理想、愛情、性、不朽,藉此
把一切價值置於問題的領域。然而,在這種貌似玩世不恭下麵,
卻蘊藏著一種根本性的嚴肅,便是對於人類存在境況的始終一
貫的關注。他自己不無理由地把這種寫作風格稱做“輕浮的形
式與嚴肅的內容的結合”。說到底,昆德拉是嚴肅的,一切偉大
的現代作家是嚴肅的。倘無這種內在的嚴肅,輕浮也可流為媚
俗。在當今文壇上,那種借調侃一切來取悅公眾的表演不是正
成誘發對方困惑的一個基本情境。在這樣一種頗為巧妙的結構
中,昆德拉把人物的性格和存在的思考同步推向了深入。
我始終相信,探究存在之謎還是可以用多種方式的,不必是
小說;用小說探究存在之謎還是可以有多種寫法的,不必如昆德
拉。但是,我同時也相信昆德拉的話:“沒有發現過去始終未知
的一部分存在的小說是不道德的。”不但小說,而且一切精神創
作,惟有對人生基本境況做出了新的揭示,才稱得上偉大。
三
昆德拉之所以要重提小說的使命問題,是因為他看到了現
代人的深刻的精神危機,這個危機可以用海德格爾的一句名言
來概括,就是“存在的被遺忘”。
存在是如何被遺忘的?昆德拉說:“人處在一個真正的縮減
的旋渦中,胡塞爾所講的‘生活世界’在旋渦中宿命般地黯淡,存
在墜入遺忘。”
縮減仿佛是一種宿命。我們剛剛告別生活一切領域縮減為
政治的時代,一個新的縮減旋渦又更加有力地罩住了我們。在
這個旋渦中,愛情縮減為性,友誼縮減為交際和公共關係,讀書
和思考縮減為看電視,大自然縮減為豪華賓館裏的室內風景,對
01另一種存在
土地的依戀縮減為旅遊業,真正的精神冒險縮減為假冒險的遊
樂設施。要言之,一切精神價值都縮減成了實用價值,永恆的懷
念和追求縮減成了當下的官能享受。當我看到孩子們不再玩沙
和泥土,而是玩電子遊戲機,不再知道白雪公主,而是津津樂道
卡通片裏的機器人的時候,我心中明白一個真正可怕的過程正
在地球上悄悄進行。我也懂得了昆德拉說這話的沉痛:“明天當
自然從地球上消失的時候,誰會發現呢?……末日並不是世界
末日的爆炸,也許沒有什麽比末日更為平靜的了。”我知道他絕
非危言聳聽,因為和自然一起消失的還有我們的靈魂,我們的整
個心靈生活。上帝之死不足以造成末日,真正的世界末日是在
人不圖自救、不復尋求生命意義的那一天到來的。
可悲的是,包括小說在內的現代文化也捲入了這個縮減的
旋渦,甚至為之推波助瀾。文化縮減成了大眾傳播媒介,人們不
復孕育和創造,隻求在公眾麵前頻繁亮相。小說家不甘心於默
默無聞地在存在的某個未知領域裏勘探,而是把眼睛盯著市場,
揣摩和迎合大眾心理,用gg手段提高知名度,熱中於擠進影
星、歌星、體育明星的行列,和他們一起成為電視和小報上的新
聞人物。如同昆德拉所說,小說不再是作品,而成了一種動作,
一個沒有未來的當下事件。他建議比自己聰明的小說家改行,
事實上他們已經改行了———他們如今是電視製片人,文化經紀
人,大腕,款爺。
正是麵對他稱之為“媚俗”的時代精神,昆德拉舉起了他的
堂·吉訶德之劍,要用小說來對抗世界性的平庸化潮流,喚回對
被遺忘的存在的記憶。
四
然而,當昆德拉譴責媚俗時,他主要還不是指那種製造大眾
11探究存在之謎
文化消費品的通俗暢銷作家,而是指諸如阿波利奈爾、蘭波、馬
雅可夫斯基、未來派、前衛派這樣的響噹噹的現代派。這裏我不
想去探討他對某個具體作家或流派的評價是否公正,隻想對他
抨擊“那些形式上追求現代主義的作品的媚俗精神”表示一種快
意的共鳴。當然,藝術形式上的嚴肅的試驗是永遠值得讚賞的,
但是,看到一些藝術家懷著惟恐自己不現代的焦慮和力爭最現
代、超現代的激情,不斷好新騖奇,渴望製造轟動效應,我不由得
斷定,支配著他們的仍是大眾傳播媒介的那種譁眾取寵精神。
現代主義原是作為對現代文明的反叛崛起的,它的生命在
於真誠,即對虛妄信仰的厭惡和對信仰失落的悲痛。曾幾何時,
現代主義也成了一種時髦,做現代派不再意味著超越於時代之
上,而是意味著站在時代前列,領受的不是冷落,而是喝彩。於
是,現代世界的無信仰狀態不再使人感到悲涼,反倒被標榜為一
種新的價值大放其光芒,而現代主義也就蛻變成了掩蓋現代文
明之空虛的花哨飾物。
所以,有必要區分兩種現代主義。一種是向現代世界認同
的時髦的現代主義,另—種是批判現代世界的“反現代的現代主
義”。昆德拉強調後一種現代主義的反激情性質,指出現代最偉
大的小說家都是反激情的,並且提出一個公式:“小說=反激情
的詩”。一般而言,藝術作品中激情外露終歸是不成熟的表現,
無論在藝術史上還是對於藝術家個人,浪漫主義均屬於一個較
為幼稚的階段。尤其在現代,麵對無信仰,一個人如何能懷有以
信仰為前提的激情?其中包含著的矯情和媚俗是不言而喻的
了。一個嚴肅的現代作家則敢於正視上帝死後重新勘探存在的
艱難使命,他是現代主義的,因為他懷著價值失落的根本性困
惑,他又是反現代的,因為他不肯在根本價值問題上隨波逐流。
那麽,由於在價值問題上的認真態度,毋寧說“反現代的現
21另一種存在
代主義”蘊含著一種受挫的激情。這種激情不外露,默默推動著
作家在一個沒有上帝的世界上繼續探索存在的真理。
倘若一個作家清醒地知道世上並無絕對真理,同時他又不
能抵禦內心那種形而上的關切,他該如何向本不存在的絕對真
理挺進呢?昆德拉用他的作品和文論告訴我們,小說的智慧是
非獨斷的智慧,小說對存在的思考是疑問式的、假說式的。我們
確實看到,昆德拉在他的小說中是一位調侃能手,他調侃一切神
聖和非神聖的事物,調侃歷史、政治、理想、愛情、性、不朽,藉此
把一切價值置於問題的領域。然而,在這種貌似玩世不恭下麵,
卻蘊藏著一種根本性的嚴肅,便是對於人類存在境況的始終一
貫的關注。他自己不無理由地把這種寫作風格稱做“輕浮的形
式與嚴肅的內容的結合”。說到底,昆德拉是嚴肅的,一切偉大
的現代作家是嚴肅的。倘無這種內在的嚴肅,輕浮也可流為媚
俗。在當今文壇上,那種借調侃一切來取悅公眾的表演不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