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哲學有一個很重要的領域叫解釋學,代表人物是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他提出一個觀點,對於一個文本的理解是一個視界融合的過程,非常有道理。所謂視界融合,有兩個視界,一個是文本的視界,注意,不是作者的視界,而是文本所提供的一些含義,具體是什麽我們還不知道。另一個是讀者的視界,作為讀者你讀一個文本的時候不是一片空白,如果你是一片空白,就什麽也理解不了的。你一定是依據你已經有的東西,你通過自己此前的經歷、閱讀、思考所積累的東西,來理解當下的這個文本的,所以你也有一個視界。那麽,理解就是文本的視界和接受者的視界互相融合的過程。在閱讀的時候,你是在和作品進行對話,由此產生了一個含義,這個含義既不完全屬於作品本身,和你原來的東西也有區別,也許比原來的有所發展吧,是兩者互相作用的結果。你無法把最後得到的東西還原成作品本來的含義,不可能,不要去做分析了,沒有意義。得到了這個東西,你就是通過讀書有了收穫,作品對你產生了影響。哪怕你是誤解了也沒關係,閱讀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一種自我發現,你本來有的東西被喚醒了,開始蓬勃生長了,這是最積極的閱讀。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引導學生去做一些完全沒有意義的事情,很痛苦,但是一點用處也沒有,所以我認為必須廢除這種方式。
關於寫作,我提倡讓學生寫日記,而且應該是秘密的,老師和家長都不要去看。如果學生自己覺得某一篇寫得很棒,想讓你分享,當然也可以。我相信,一個學生真正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是他自己有興趣,認真地寫,不是記流水帳,他在寫作上一定會有出息。就寫作文來說,我主張有一定比例的自由作文,不要都是命題的,讀書寫的讀後感,即興寫的小文章,自己覺得喜歡,都可以作為作文交上來。命題的作文,題目也不妨寬泛一點,能夠最大限度地包容不同學生的經驗。如果命題太窄,有些學生沒有這方麵的經驗,就隻能去編和抄。我的女兒上中學,我知道這種情況,有的題目她根本就沒有相關的經驗,無從下筆,非常糾結,我說寫不出來就別寫了,她說不行啊,必須交的,必須交實際上就是必須作假。所以,命題盡可能寬泛一點,讓學生在這個題目下都有話可說。批改作文的時候,就是我在前麵談的好文章的標準,在內容上看重真實感受和獨立見解,在文字上看重質樸和凝練,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引導。好,我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掌聲)
現場互動
問:我上大學時就看您的作品,當我準備結婚的時候,非常有幸地讀到了您的《妞妞——一個父親劄記》,現在我有了孩子,最近在讀您的《寶貝,寶貝》。我也看到了您的煩惱,怎麽在現在這個非常複雜和扭曲的環境裏培養孩子。我的女兒馬上就要幼兒園畢業了,當她走向帶有缺陷的小學和中學的時候,我憂心忡忡,請您教我幾招如何應對目前這種非常恐怖的環境(笑聲),至少能做到讓我女兒健康地成長。(掌聲)
答:這是一個老師提出的問題啊,老師的孩子同樣受到我們教育體製的折磨,所以我們其實都不喜歡這樣的體製。但是我覺得很奇怪,這麽壞的一個教育體製,為什麽就改變不了。這種極端應試和功利性的教育,以前從來沒有過,我說簡直是荒唐,個人無力改變,所以是怎麽樣應對的問題。我想你很清楚這個體製的危害,那麽自己的立場要站穩,不要做它的同謀者。有很多家長做了它的同謀者,和它一起去迫害自己的孩子,你不要這樣做,你要保護自己的孩子,這個基本立場要明確。你讓她和這個體製對著幹,結果被這個體製淘汰,她會很痛苦,所以隻好兩方麵兼顧,關鍵是把重點放在哪裏的問題,要把重點放在保護孩子上麵。在這個前提下,盡可能把這個應試體製對付得好一點。我的做法是不讓孩子參加任何課外班,同時在家裏培養她愛讀書,讓她整體素質好一點,而這對應試是有幫助的,起碼對語文成績是有幫助的。如果保護她和應試發生大的衝突,那就讓應試讓步,成績稍微差一點沒關係,過得去就行。有的家長很看重孩子將來上什麽大學,一定要清華北大,我不在乎,我確信隻要她的整體素質比較好,健康、快樂和一定程度的優秀,這是我在她身上的培養目標,隻要是這樣一個狀態,不管她將來進不進名校,我相信她將來的人生是幸福的,會比那些進了名校但是性格扭曲的人幸福。我是這樣來擺位置的,供你參考。(掌聲)
問:哪些經典可以編進教材?
答:這個我不敢貿然地說,必須對學生的程度和相應的經典做一番研究,中國和西方、古典和當代的經典都應該有一些,具體選哪些,怎麽搭配,是要好好研究的。
問:您女兒讀了哪些比較好的書?
答:我女兒讀書比較早,是自發的,大約是受了我們的薰陶,我和她媽媽都愛看書,她就覺得看書是很自然的事情,一點兒不需要督促她。上幼兒園期間,她看了許多世界童話名著,安徒生、格林、《愛麗絲漫遊奇境記》等等。上小學的時候,看了一套西方文學名著的縮寫本,包括《魯賓遜漂流記》、《堂·吉訶德》等等。上初中後,開始看這些書的全譯本。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好,也許我應該好好地給她精選一些書,但是我不太想給她過多的影響,用我的閱讀趣味去影響她,我不太想這樣做,我想還是讓她自己選擇為好。我回憶我小時候,沒有什麽人影響我,我自己東找西找地找書來看。我現在就給她提供這樣的條件,我家裏書很多,我會選一些我覺得適合於她的放在她的書櫃裏,我說你就自己隨便翻翻吧,喜歡哪本就看哪本,當然基本上都是經典名著。
問:我們也很關注名著,比如有一本書《麥田的守望者》,該不該推薦給學生?這本書被西方吹得比較高,但我覺得裏麵的語言並不怎麽高,不能推薦給學生。您對經典有什麽樣的界定?剛才您說時間是試金石。
答:時間和精神含量。我認為塞林格是很棒的作家,他用當時青年人中流行的俗語俚語寫小說,使人耳目一新,在美國有開先河的作用。從內容來說,《麥田的守望者》還是有精神含量的,書名本身有一個象徵的含義,就是孩子們在麥田上玩,周圍是懸崖,他要保護孩子們,不讓他們掉下去,這個含義是很正麵、很積極的。
問:我讀到過您關於自然和生命的一段話,應該怎樣來理解?
答:你的問題提得有點抽象,我不知道從何談起。我可以說說我思考這兩個題目的動因,我認為現代人的生活有兩大毛病,一個是離自然太遠,甚至掠奪自然,毀壞自然,另一個是活得太複雜,失去了生命的單純。對於人來說,自然和生命永遠是最根本的,善待自然和生命是人類世界的第一要義。
第69章 教育的目的(1)
一、教育的理念
1.哲學與教育
今天很高興和來自浙江名校的校長和老師們進行交流,交流的題目是《教育的目的》。其實你們都是專家,我完全是業餘的,是一個外行,沒有當過老師,更沒有當過校長。我看教育的角度有兩個,一個我是家長,我的孩子在上初中二年級,那麽從她小時候起,家裏的教育也很重要,我兩年前出過一本書,叫《寶貝,寶貝》,其中很多內容是講我怎麽看待對子女的教育的,我想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基本道理是一樣的。另一個角度是,我是研究哲學的,哲學就成為我看教育的一個角度。
關於寫作,我提倡讓學生寫日記,而且應該是秘密的,老師和家長都不要去看。如果學生自己覺得某一篇寫得很棒,想讓你分享,當然也可以。我相信,一個學生真正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是他自己有興趣,認真地寫,不是記流水帳,他在寫作上一定會有出息。就寫作文來說,我主張有一定比例的自由作文,不要都是命題的,讀書寫的讀後感,即興寫的小文章,自己覺得喜歡,都可以作為作文交上來。命題的作文,題目也不妨寬泛一點,能夠最大限度地包容不同學生的經驗。如果命題太窄,有些學生沒有這方麵的經驗,就隻能去編和抄。我的女兒上中學,我知道這種情況,有的題目她根本就沒有相關的經驗,無從下筆,非常糾結,我說寫不出來就別寫了,她說不行啊,必須交的,必須交實際上就是必須作假。所以,命題盡可能寬泛一點,讓學生在這個題目下都有話可說。批改作文的時候,就是我在前麵談的好文章的標準,在內容上看重真實感受和獨立見解,在文字上看重質樸和凝練,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引導。好,我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掌聲)
現場互動
問:我上大學時就看您的作品,當我準備結婚的時候,非常有幸地讀到了您的《妞妞——一個父親劄記》,現在我有了孩子,最近在讀您的《寶貝,寶貝》。我也看到了您的煩惱,怎麽在現在這個非常複雜和扭曲的環境裏培養孩子。我的女兒馬上就要幼兒園畢業了,當她走向帶有缺陷的小學和中學的時候,我憂心忡忡,請您教我幾招如何應對目前這種非常恐怖的環境(笑聲),至少能做到讓我女兒健康地成長。(掌聲)
答:這是一個老師提出的問題啊,老師的孩子同樣受到我們教育體製的折磨,所以我們其實都不喜歡這樣的體製。但是我覺得很奇怪,這麽壞的一個教育體製,為什麽就改變不了。這種極端應試和功利性的教育,以前從來沒有過,我說簡直是荒唐,個人無力改變,所以是怎麽樣應對的問題。我想你很清楚這個體製的危害,那麽自己的立場要站穩,不要做它的同謀者。有很多家長做了它的同謀者,和它一起去迫害自己的孩子,你不要這樣做,你要保護自己的孩子,這個基本立場要明確。你讓她和這個體製對著幹,結果被這個體製淘汰,她會很痛苦,所以隻好兩方麵兼顧,關鍵是把重點放在哪裏的問題,要把重點放在保護孩子上麵。在這個前提下,盡可能把這個應試體製對付得好一點。我的做法是不讓孩子參加任何課外班,同時在家裏培養她愛讀書,讓她整體素質好一點,而這對應試是有幫助的,起碼對語文成績是有幫助的。如果保護她和應試發生大的衝突,那就讓應試讓步,成績稍微差一點沒關係,過得去就行。有的家長很看重孩子將來上什麽大學,一定要清華北大,我不在乎,我確信隻要她的整體素質比較好,健康、快樂和一定程度的優秀,這是我在她身上的培養目標,隻要是這樣一個狀態,不管她將來進不進名校,我相信她將來的人生是幸福的,會比那些進了名校但是性格扭曲的人幸福。我是這樣來擺位置的,供你參考。(掌聲)
問:哪些經典可以編進教材?
答:這個我不敢貿然地說,必須對學生的程度和相應的經典做一番研究,中國和西方、古典和當代的經典都應該有一些,具體選哪些,怎麽搭配,是要好好研究的。
問:您女兒讀了哪些比較好的書?
答:我女兒讀書比較早,是自發的,大約是受了我們的薰陶,我和她媽媽都愛看書,她就覺得看書是很自然的事情,一點兒不需要督促她。上幼兒園期間,她看了許多世界童話名著,安徒生、格林、《愛麗絲漫遊奇境記》等等。上小學的時候,看了一套西方文學名著的縮寫本,包括《魯賓遜漂流記》、《堂·吉訶德》等等。上初中後,開始看這些書的全譯本。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好,也許我應該好好地給她精選一些書,但是我不太想給她過多的影響,用我的閱讀趣味去影響她,我不太想這樣做,我想還是讓她自己選擇為好。我回憶我小時候,沒有什麽人影響我,我自己東找西找地找書來看。我現在就給她提供這樣的條件,我家裏書很多,我會選一些我覺得適合於她的放在她的書櫃裏,我說你就自己隨便翻翻吧,喜歡哪本就看哪本,當然基本上都是經典名著。
問:我們也很關注名著,比如有一本書《麥田的守望者》,該不該推薦給學生?這本書被西方吹得比較高,但我覺得裏麵的語言並不怎麽高,不能推薦給學生。您對經典有什麽樣的界定?剛才您說時間是試金石。
答:時間和精神含量。我認為塞林格是很棒的作家,他用當時青年人中流行的俗語俚語寫小說,使人耳目一新,在美國有開先河的作用。從內容來說,《麥田的守望者》還是有精神含量的,書名本身有一個象徵的含義,就是孩子們在麥田上玩,周圍是懸崖,他要保護孩子們,不讓他們掉下去,這個含義是很正麵、很積極的。
問:我讀到過您關於自然和生命的一段話,應該怎樣來理解?
答:你的問題提得有點抽象,我不知道從何談起。我可以說說我思考這兩個題目的動因,我認為現代人的生活有兩大毛病,一個是離自然太遠,甚至掠奪自然,毀壞自然,另一個是活得太複雜,失去了生命的單純。對於人來說,自然和生命永遠是最根本的,善待自然和生命是人類世界的第一要義。
第69章 教育的目的(1)
一、教育的理念
1.哲學與教育
今天很高興和來自浙江名校的校長和老師們進行交流,交流的題目是《教育的目的》。其實你們都是專家,我完全是業餘的,是一個外行,沒有當過老師,更沒有當過校長。我看教育的角度有兩個,一個我是家長,我的孩子在上初中二年級,那麽從她小時候起,家裏的教育也很重要,我兩年前出過一本書,叫《寶貝,寶貝》,其中很多內容是講我怎麽看待對子女的教育的,我想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基本道理是一樣的。另一個角度是,我是研究哲學的,哲學就成為我看教育的一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