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理應問一個問題,地震過了以後,震災中表現出的這種對生命的同情和關愛還能不能保持下去?怎麽保證它保持下去?保持下去不能靠感動,感動是會過去的,時間一長會淡忘的。那麽要靠什麽?我認為一個就是上麵說的,我們對道德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且按照這個正確認識進行道德教育,還有一個我下麵要說,就是真正建立一個法治社會。


    3.保護生命,健全法治


    法治社會的出發點就是保護生命,要建立一種能夠最大限度保護生命權利的社會秩序。隻有在一個法治健全的社會環境裏,尊重生命才會成為人們的基本共識,人和人之間的同情和互助才會成為常態。


    和許多國家比,中國地震造成的生命損失非常大,我們應該反思其原因。這一次地震,最讓人痛心的是那些孩子,重震區的學校,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那些校舍成片地倒塌,孩子們死傷最為慘重。為什麽學校的房子最不安全,有這麽多豆腐渣工程?你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為什麽卻讓祖國的花朵天天生活在危險之中?


    震災中教師們的表現特別讓人感動,許多老師為了保護孩子犧牲了生命。救援人員經常在廢墟裏看見這樣的畫麵:一個老師,可能是一個男老師,也可能是一個女老師,很多是年輕的,也有年紀大的,都是一個俯身向下的姿勢,身體已經僵硬,背上頂著塌下來的房梁,下麵小小的空間裏有幾個也許活著也許已經死去的孩子。老師保護孩子的這個姿態應該定格下來,應該在震區豎立許多這樣的雕塑。很多老師一次次跑回即將倒塌的教室,搶救盡可能多的孩子,最後自己來不及逃脫,被壓在廢墟裏了。他們中有剛做父母的年輕老師,遺下了幼小的孤兒。有一個小學女教師救出了13個學生,最後一次進教室時房子塌了,遺下了才一歲半的女兒,她死後女兒不停地喊“找媽媽”。有的老師自己倖存,但是一心救學生,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我看到一個例子,那也是一個女教師,地震的時候,孩子們正在午休,她一手抱一個孩子出來,再想回去,房子塌了,她自己的孩子也在裏麵,來不及救了。


    看了這些報導,我就想一個問題。你看這些倒塌的房子基本上是鄉鎮學校,而這些鄉鎮學校的教師實際上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經濟待遇很差,校舍又那麽簡陋,他們平時受到的關愛可以說是最少的,但是在災難麵前表現得最出色,閃射出最耀眼的人性光芒。我們想一想,如果我們以前對他們多一點關愛,比如說辦學條件好一點,房子結實一點,就不至於出現那麽多犧牲,不至於非要他們通過犧牲自己來保護學生,而且事實上能夠保護的學生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能光是感動,對全國鄉鎮學校的教師們,我們要誠懇地說一句:中國對不起你們。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吸取教訓,切實改善鄉鎮學校和教師們的境況。


    在災難麵前反思,很重要的一個方麵是反思我們的體製。鄉鎮學校房屋的大批倒塌,暴露的是體製的毛病。在法治社會裏,政府有兩個主要職責,一個是保護個人權利,另一個是維護公共利益。從後者來說,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合理使用稅收,真正用到公共利益上去。可是,我們國家的財政支出,一大塊是用來養政府,除了龐大機構人員的工資之外,政府的消費也十分驚人。根據2005年的統計,公車消費三千億人民幣,公費吃喝二千億,公費旅遊一千億,加起來六千億,占當年財政支出的20%。和這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教育、醫療等最重要的公益領域的財政投入比例,我們國家屬於世界上最少的之列,不但比所有發達國家少,而且比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少。


    應該承認,在這次震災中,政府的表現也相當出色,表現出了對生命的關愛。但是,要讓這種關愛成為政府執政的持久基礎,就必須健全法治,對政府的權力進行有效地約束和監督,使它必須在保護公民權利的軌道上運行。


    第44章 我們都是倖存者(4)


    4.敬畏生命,擁有信仰


    最後,我想說,我們對生命都應該懷有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是任何一種信仰不可缺少的因素。地球上開出生命的花朵,這是宇宙間的奇蹟,科學無法解釋這個奇蹟是怎樣發生的,我們應該相信生命的來源和歸宿都是神聖的。所以,不管是不是基督徒,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為震災中的死難者祈禱,願他們的靈魂在天國得到安息。


    現場互動


    問:您對那些把這次奧運會和地震的意義歸結為愛國主義的人表示蔑視,我想請教一下,在您的概念中對愛國主義是如何理解的?


    答: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就是愛中國。在我的概念中,中國是一個我們祖祖輩輩繁衍和生長的地方,一個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走到哪裏,我的身體裏總是流著中國人的血。無論到什麽時候,我的子子孫孫的身體裏永遠流著中國人的血。總之,是民族的概念,血緣的概念,製度會變,意識形態會變,這個東西不會變。愛國要有平常心,這是一種很樸素的感情,用不著刻意強調,刻意強調很可能就別有用心了,往往有利益的考慮。我不喜歡把愛國上升為主義,上升為最高原則,這樣就把一種樸素的感情變成意識形態了。


    問:您認為人權和人道是不是居於愛國主義以上?


    答:對,我寫過一段話,大意是說,愛國主義隻是尺子之一,而且是一把比較小的尺子,還有比它大的尺子,包括人權、人道、真理、文明,大的尺子應該管小的尺子。比如說文明,嚴復曾經打過一個比方,他說世界各國就好像街坊,有的人不爭氣,自己門前的垃圾不打掃,弄得很髒,受到鄰居的批評,他就搬出自己祖宗多了不起來反擊,這實在可笑。在現在的世界上,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文明程度是比國家利益更高的標準。事實上,在這次震災中,我們的政府和人民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愛國主義,我們引起世界各國尊敬和讚揚的也不是我們強烈的愛國主義,而是麵對災難的動人的生命故事和人性光輝。這裏麵當然有愛國情懷,但是並沒有停留在這個層麵,把它歸結為愛國主義就太狹隘了。你看不到其中所閃耀的人性光輝,所展現的人類意義,你實際上不是抬高了這次震災的意義,而是貶低了它的意義。


    問:您說這次地震中所有失去生命的人是有靈魂的,但是我們傳統的教育是唯物主義,按照唯物主義來理解生命,不是說物質不滅嗎,肉體是由很多元素組成的,失去生命以後這些元素就轉化為地球上的其他物質了,也是做了貢獻,這樣理解生命是不是更可以接受一點?


    答:我不能斷定人死後靈魂還存在,但是我認為應該有這個假設或者說信念。你所描述的唯物主義對生命的解釋,我本人覺得是不可以接受的。如果說人死後隻剩下了那些組成生命的物質元素,我看不出這對於我、對於每一個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過的人到底有什麽意義。為什麽會有唯心主義?並不是因為缺乏科學知識,而恰恰是因為不能接受把生命歸結為物質的解釋。


    問:在這次汶川地震之後,各個高校大學生都以不同的方式捐款,表達了對災區人民的支援。他們幾乎都是80後,在你的眼中,80後是一個怎樣的群體?你是否認為他們是垮掉的一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幸福的哲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幸福的哲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