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幸福的哲學(3)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相愛的伴侶、和睦的家庭、知心的朋友。你再忙也一定要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晚飯,餐桌上一定要有歡聲笑語,這比有錢、有車、有房重要得多。你錢再多,車再名貴,房再豪華,可是沒有這些,和誰之間都沒有真愛,那你其實是非常可憐的,你在這個世界上是一個孤魂野鬼。相反,即使窮一點兒,但是有這些,你就是在過一個活人的正常生活。


    其實,對社會來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也是一樣。你說一個時代、一個國家,我們用什麽標準評判它好不好?中國的老百姓有一個很樸素的標準,他們把歷史上的時代分為治世和亂世,治世就是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大家都能好好過平凡生活,亂世就是兵荒馬亂,或者貪官汙吏橫行,老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平凡生活遭到了破壞。我覺得老百姓的標準是對的,如果不能安居樂業的話,你gdp再高,國勢再強盛,有什麽用?所以,安居樂業是最低標準,也是一個最基本的標準。


    二、幸福在於精神的豐富


    1.享受人的高級屬性


    人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自然之子,人應該遵循自然之道,活得單純一點,這是幸福的一個重要方麵。人還有一個身份,就是萬物之靈。中西哲學裏都有這個說法。在中國,最早說“萬物之靈”這個詞的是宋代哲學家邵雍。在他之前,荀子已經說過,人因為有道德屬性也就是“義”,“故最為天下貴也”。在西方,蘇格拉底、柏拉圖都強調人是精神性的存在,這是人與萬物的根本區別。作為萬物之靈,人要對得起老天所賦予的精神屬性。亞裏士多德說,精神屬性是人身上最高貴、最神聖的部分,是人身上的神性,享受精神屬性就是在過神的生活,是人的最高幸福。事實上,滿足精神需要,享受人的高級屬性,的確是幸福的更主要方麵,是幸福的更重要源泉。在物質生活有了保障之後,幸福主要取決於精神生活的品質。在一定的意義上,享受生命仍是做動物的快樂,享受精神屬性,人真正作為人生活,才是嚴格意義上的做人的幸福。


    把精神需要的滿足、精神能力的實現本身看作幸福,看作價值和目的,這在歐洲是一個傳統。這也是馬克思的思想,馬克思是屬於歐洲文明傳統的偉大思想家,我們以前把他割裂開來看,其實是很走樣的。馬克思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是怎樣的?我們往往隻強調他關於消滅私有製和階級的論述,這是片麵的。《資本論》第三卷裏有一段話,表達了馬克思心目中共產主義社會的最重要特徵。他說:自由王國隻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規定要做的勞動終止的地方才開始,它存在於物質生產領域的彼岸,那就是作為目的本身的人的能力的發展。這段話好像比較拗口,我來解釋一下。


    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想,其實是建立在他對人的本質、人性的看法的基礎之上的。他認為,人最重要的本質、人和動物的最根本區別,就在於人有自由活動,而動物沒有。動物是不自由的,它受必然性的逼迫,僅僅為了維持生存而從事活動,它所有的活動都隻是為了活命。人不一樣,因為人有精神能力,可以超出生存的需要活動,這叫做自由活動。可是,如果人仍然僅僅為了生存、為了物質生活的滿足在那裏活動,人就和動物沒有根本的區別了,就沒有真正從動物界脫離出來,就仍然生活在必然王國裏。隻有當人從物質生產領域裏解放出來了,活動的目的不再是生產物質資料,而是什麽呢?就是馬克思說的:人的能力的發展本身就是目的。整個社會隻需要用很少的時間去生產物質資料,身體和物質方麵的需要就能夠滿足了,那麽,絕大部分的時間,大家在那裏活動,就完全是為了發展自己的能力,享受自己的精神稟賦,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說,喜歡藝術的就搞藝術,喜歡科學的就搞科學,一點實用的目的也沒有,在馬克思看來,這才是自由王國,才是理想社會。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已經很高了,應該可以讓大家過上這樣的生活、從事這樣的自由活動了。可是,因為物質生產資料掌握在少數資本家手裏,大多數人仍然不得不為了謀生而工作,人的活動被貶低成了維持肉體生存的手段,這就是他所說的異化。所以,必須消滅私有製,消滅階級,建立共產主義社會。他的思路是這樣的,消滅私有製和階級、搞共產是手段,目的是實現自由王國,讓所有人都能充分享受人的精神屬性,過上符合人的最高貴本性的生活。


    馬克思的理想究竟能否實現,會以怎樣的方式實現,這些都可以討論。我覺得重要的是要領會他的出發點,就是人應該享受精神屬性,過一種符合人的最高貴本性的生活。個人也好,人類也好,在一定時期內不得不為生存去做很多事情,把主要精力用於謀生,這是沒有辦法的。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這是一個低級階段,應該創造條件超越它。無論個人,還是人類,如果謀求物質不是為了擺脫物質束縛而獲得精神的自由,人算什麽萬物之靈呢?


    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你現在不可能讓大家都從事馬克思所說的自由活動,但你至少可以做到在法律上保護人們有必要的自由時間,有一個滿足個人愛好的空間。最近發生的富士康十二連跳,我覺得原因就在那些工人過的不是人的生活,每天加班加點,分工又那麽細,一天十幾個小時做同一個簡單的動作,工作毫無意義,生活毫無意義,沒有一點做人的快樂和尊嚴,那麽在高樓上從窗口一看,還是外麵的世界美好,跳下去吧,就此解脫。這個企業這麽富,完全可以讓工人生活得有尊嚴一些,在這件事上,資本家有責任,政府也有責任,你本來應該用法律來管束資本家,保護工人,但你沒有盡到這個責任。


    從個人來說,應該記住,人生在世,如果生存問題基本解決了,精神價值就應該成為主要目標。一個人窮的時候,肚子最重要,腦子不得不為肚子工作。不窮了,能吃飽了,肚子是最不重要的,腦子就應該為心靈工作了。現在的青年人生存壓力很大,我很同情,不過我想,你不妨把物質上的目標定得低一點,這樣就可以早一點開始精神目標的追求。我相信人是有精神本能的,而人和人之間精神本能強度的差別非常大,精神本能強的人,比較低的物質水平他就會滿足,他會壓抑不住地要去滿足自己的精神本能。我研究生畢業的時候,住的是6平米的地下室,出門騎的是一輛破自行車,但那時候我真不覺得有多苦,天天在地下室裏讀書寫作,自得其樂,回過頭看,當時寫的東西在我的全部作品中屬於質量最高的。無論如何,我不覺得物質生活的清苦會成為精神生活的障礙。


    人應該享受自己的精神屬性,這是幸福的主要方麵。那麽,人有些什麽精神屬性呢?可以相對地區分為三個東西。一個是理性,人有思考能力,有智力生活。一個是情感,人有感受能力,有心靈生活。一個是道德,人有精神追求,有靈魂生活。我著重講前兩個方麵,智力生活和心靈生活,二者構成精神的豐富。道德屬於精神的高貴,當然也是幸福的重要源泉,甚至可以說是做人的最高幸福,但是,這個問題很大,需要專門花時間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幸福的哲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幸福的哲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