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文學的安靜


    波蘭女詩人維斯瓦娃?希姆博爾斯卡獲得一九九六年諾貝爾文學獎之後,該獎的前一位得主 愛爾蘭詩人希尼寫信給她,同情地嘆道:"可憐的、可憐的維斯瓦娃。"而維斯瓦娃也真的 覺得自己可憐,因為她從此不得安寧了,必須應付大量來信、採訪和演講。她甚至希望有個 替身代她拋頭露麵,使她可以回到隱姓埋名的正常生活中去。


    維斯瓦娃的煩惱屬於一切真正熱愛文學的成名作家。作家對於名聲當然不是無動於衷的,他 既然寫作,就不能不關心自己的作品是否被讀者接受。但是,對於一個真正的作家來說,成 為新聞人物卻是一種災難。文學需要安靜,新聞則追求熱鬧,兩者在本性上是互相敵對的。 福克納稱文學是"世界上最孤寂的職業",寫作如同一個遇難者在大海上掙紮,永遠是孤軍 奮戰,誰也無法幫助一個人寫他要寫的東西。這是一個真正有自己的東西要寫的人的心境, 這時候他渴望避開一切人,全神貫注於他的寫作。他遇難的海域僅僅屬於他自己,他必須自 己救自己,任何外界的喧譁隻會導致他的沉沒。當然,如果一個人並沒有自己真正要寫的東 西,他就會喜歡成為新聞人物。對於這樣的人來說,文學不是生命的事業,而隻是一種表演 和姿態。


    : >


    小說的智慧(7)


    周國平


    我不相信一個好作家會是熱中於交際和談話的人。據我所知,最好的作家都是一些交際和談 話的節儉者,他們為了寫作而吝於交際,為了文字而節省談話。他們懂得孕育的神聖,在作 品寫出之前,忌諱向人談論醞釀中的作品。凡是可以寫進作品的東西,他們不願把它們變成 言談而白白流失。維斯瓦娃說她一生隻做過三次演講,每次都倍受折磨。海明威在諾貝爾授 獎儀式上的書麵發言僅一千字,其結尾是:"作為一個作家,我已經講得太多了。作家應當 把自己要說的話寫下來,而不是講出來。"福克納拒絕與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因為:"毫無 必要。我寫出來的東西要自己中意才行,既然自己中意了,就無須再討論,自己不中意,討 論也無濟於事。"相反,那些喜歡滔滔不絕地談論文學、談論自己的寫作打算的人,多半是 文學上的低能兒和失敗者。


    好的作家是作品至上主義者,就像福樓拜所說,他們是一些想要消失在自己作品後麵的人。 他們最不願看到的情景就是自己成為公眾關注的人物,作品卻遭到遺忘。因此,他們大多都 反感別人給自己寫傳。海明威譏諷熱中於為名作家寫傳的人是"聯邦調查局的小角色",他 建議一心要寫他的傳記的菲力普?揚去研究死去的作家,而讓他"安安靜靜地生活和寫作" 。福克納告訴他的傳記作者馬爾科姆?考利:"作為一個不願拋頭露麵的人,我的雄心是要 退出歷史舞台,從歷史上銷聲匿跡,死後除了發表的作品外,不留下一點廢物。"昆德拉認 為,卡夫卡在臨死前之所以要求毀掉信件,是恥於死後成為客體。可惜的是,卡夫卡的研究 者們紛紛把注意力放在他的生平細節上,而不是他的小說藝術上,昆德拉對此評論道:"當 卡夫卡比約瑟夫?k更引人注目時,卡夫卡即將死亡的進程便開始了。"


    在研究作家的作品時,歷來有作家生平本位和作品本位之爭。十九世紀法國批評家聖伯夫是 前者的代表,他認為作家生平是作品形成的內在依據,因此不可將作品同人分開,必須收集 有關作家的一切可能的資料,包括家族史、早期教育、書信、知情人的回憶等等。在自己生 前未發表的筆記中,普魯斯特對當時占統治地位的這種觀點作了精彩的反駁。他指出,作品 是作家的"另一個自我"的產物,這個"自我"不僅有別於作家表現在社會上的外在自我, 而且惟有排除了那個外在自我,才能顯身並進入寫作狀態。聖伯夫把文學創作與談話混為一 談,熱中於打聽一個作家發表過一些什麽見解,而其實文學創作是在孤獨中、在一切談話都 沉寂下來時進行的。一個作家在對別人談話時隻不過是一個上流社會人士,隻有當他僅僅麵 對自己、全力傾聽和表達內心真實的聲音之時,亦即隻有當他寫作之時,他才是一個作家。 因此,作家的真正的自我僅僅表現在作品中,而聖伯夫的方法無非是要求人們去研究與這個 真正的自我毫不相幹的一切方麵。不管後來的文藝理論家們如何分析這兩種觀點的得失,一 個顯著的事實是,幾乎所有第一流的作家都本能地站在普魯斯特一邊。海明威簡潔地說:" 隻要是文學,就不用去管誰是作者。"昆德拉則告訴讀者,應該在小說中尋找存在中、而非 作者生活中的某些不為人知的方麵。對於一個嚴肅的作家來說,他生命中最嚴肅的事情便是 寫作,他把他最好的東西都放到了作品裏,其餘的一切已經變得可有可無。因此,毫不奇怪 ,他絕不願意作品之外的任何東西來轉移人們對他的作品的注意,反而把他的作品看作可有 可無,宛如--借用昆德拉的表達--他的動作、聲明、立場的一個闌尾。


    然而,在今天,作家中還有幾人仍能保持著這種迂腐的嚴肅?將近兩個世紀前,歌德已經抱 怨新聞對文學的侵犯:"報紙把每個人正在做的或者正在思考的都公之於眾,甚至連他的打 算也置於眾目睽睽之下。"其結果是使任何事物都無法成熟,每一時刻都被下一時刻所消耗 ,根本無積累可言。歌德倘若知道今天的情況,他該知足才是。我們時代的鮮明特點是文學 向新聞的蛻變,傳媒的宣傳和炒作幾乎成了文學成就的惟一標誌,作家們不但不以為恥,反 而爭相與傳媒調情。新聞記者成了指導人們閱讀的權威,一個作家如果未在傳媒上亮相,他 的作品就必定默默無聞。文學批評家也隻是在做著新聞記者的工作,如同昆德拉所說,在他 們手中,批評不再以發現真正有價值的作品及其價值所在為己任,而是變成了"簡單而匆忙 的關於文學時事的信息"。其中更有譁眾取寵之輩,專以危言聳聽、製造文壇新聞事件為能 事。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文學的安靜已是過時的陋習,或者--但願我不是過於樂觀- -隻成了少數不怕過時的作家的特權。


    九 結構的自由和遊戲精神


    關於小說的形式,昆德拉最推崇的是拉伯雷的傳統,他把這一傳統歸納為結構的自由和遊戲 精神。他認為,當代小說家的任務是將拉伯雷式的自由與結構的要求重新結合,既把握真正 的世界,同時又自由地遊戲。在這方麵,卡夫卡和托馬斯?曼堪為楷模。作為一個外行,我 無意多加發揮,僅限於轉述他所提及的以下要點:


    1敝魈--關於存在的提問--而非故事情節成為結構的線索。不必構造故事。人物無姓 名,沒有一本戶口簿。


    : >


    小說的智慧(8)


    周國平


    2敝魈舛嘣,一切都成為主題,不存在主題與橋、前景與背景的區別,諸主題在無主題性 的廣闊背景前展開。背景消失,隻有前景,如立體畫。無須橋和填充,不必為了滿足形式及 其強製性而離開小說家真正感興趣的東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國平自選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周國平自選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