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當然,要寫好散文,不能光靠精神涵養,文字上的功夫也是缺不了的。
散文最講究味。一個人寫散文,是因為他品嚐到了某種人生滋味,想把它說出來。散文無論 敘事、抒情、議論,或記遊、寫景、詠物,目的都是說出這個味來。說不出一個味,就不配 叫散文。譬如說,遊記寫得無味,就隻好算導遊指南。再也沒有比無味的散文和有學問的詩 更讓我厭煩的了。
平淡而要有味,這就難了。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為味,是以原味取勝,前提是東 西本身要好。林語堂有一妙比:隻有鮮魚才可清蒸。袁中郎雲:"凡物釀之得甘,炙之得苦 ,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靈也。"平淡是真性靈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現, 不能刻意求得。庸僧談禪,與平淡沾不上邊兒。
說到這裏,似乎說的都是內容問題,其實,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經蘊含在其中了。
如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呢?
第一,家無鮮魚,就不要宴客。心中無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無病呻吟,不要附庸風雅 ,不要敷衍文債,不要沒話找話。尊重文字,不用文字騙人騙己,乃是學好文字功夫的第一 步。
第二,有了鮮魚,就得講究烹調了,目標隻有一個,即保持原味。但怎樣才能保持原味,卻 是說不清的,要說也隻能從反麵來說,就是千萬不要用不必要的作料損壞了原味。作文也是 如此。林語堂說行文要"來得輕鬆自然,發自天籟,宛如天地間本有此一句話,隻是被你說 出而已"。話說得極漂亮,可惜做起來隻有會心者知道,硬學是學不來的。我們能做到的是 謹防自然的反麵,即不要做作,不要著意雕琢,不要堆積辭藻,不要故弄玄虛,不要故作高 深,等等,由此也許可以逐漸接近一種自然的文風了。愛護文字,保持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的 天然健康,不讓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乃是文字上的養身功夫。
第三,隻有一條鮮魚,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鍋湯,沖淡了原味。文字貴在凝練,不但在一篇文 章中要盡量少說和不說廢話,而且在一個句子裏也要盡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無的字。文字的 平淡得力於自然質樸,有味則得力於凝聚和簡練了。因為是原味,所以淡,因為水分少,密 度大,所以又是很濃的原味。事實上,所謂文字功夫,基本上就是一種刪除廢話廢字的功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談到普希金的詩作時說:"這些小詩之所以看起來好像是一氣嗬成的, 正是因為普希金把它們修改得太久了的緣故。"梁實秋也是一個極知道割愛的人,所以他的 散文具有一種簡練之美。世上有一揮而就的佳作,但一定沒有未曾下過錘鍊功夫的文豪。靈 感是石頭中的美,不知要鑿去多少廢料,才能最終把它捕捉住。
: >
平淡的境界(2)
周國平
如此看來,散文的藝術似乎主要是否定性的。這倒不奇怪,因為前提是有好的感受,剩下的 事情就隻是不要把它損壞和沖淡。換一種比方,有了真性靈和真體驗,就像是有了良種和肥 土,這都是文字之前的功夫,而所謂文字功夫無非就是對長出的花木施以防蟲和剪枝的護理 罷了。
19916/1992
: >
智慧的誕生(1)
周國平
一
許多年裏,我的藏書屢經更新,有一本很普通的書卻一直保留了下來。這是一冊古希臘哲學 著作的選輯。從學生時代起,它就跟隨著我,差不多被我翻破了。每次翻開它,毋須閱讀, 我就會進入一種心境,仿佛回到了人類智慧的源頭,沐浴著初生哲學的朝暉。
古希臘是哲學的失去了的童年。人在童年最具純正的天性,哲學也是如此。使我明白何謂哲 學的,不是教科書裏的定義,而是希臘哲人的懿言嘉行。雪萊曾說,古希臘史是哲學家、詩 人、立法者的歷史,後來的歷史則變成了國王、教士、政治家、金融家的歷史。我相信他不 隻是在緬懷昔日精神的榮耀,而且是在嘆息後世人性的改變。最早的哲學家是一些愛智慧而 不愛王國、權力和金錢的人,自從人類進入成年,並且像成年人那樣講求實利,這樣的靈魂 是愈來愈難以產生和存在了。
一個研究者也許要詳析希臘各個哲學家之間的差異和衝突,把他們劃分為不同的營壘。然而 ,我隻是一個欣賞者。當我用欣賞的眼光觀看公元前五世紀前後希臘的哲學舞台時,首先感 受到的是哲學家們一種共同的精神素質,那就是對智慧的熱愛,從智慧本身獲得快樂的能力 ,當然,還有承受智慧的痛苦和代價的勇氣。
二
在世人眼裏,哲學家是一種可笑的人物,每因其所想的事無用、有用的事不想而加嘲笑。有 趣的是,當歷史上出現第一個哲學家時,這樣的嘲笑即隨之發生。柏拉圖記載:"據說泰勒 斯仰起頭來觀看星象,卻不慎跌落井內,一個美麗溫順的色雷斯侍女嘲笑說,他急於知道天 上的東西,卻忽視了身旁的一切。"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由一個美麗溫順的女子來嘲笑哲學家的不切實際,倒是合情合理的。這 個故事必定十分生動,以致被若幹傳記作家借去安在別的哲學家頭上,成了一則關於哲學家 形象的普遍性寓言。
不過,泰勒斯可不是一個對於世俗事務無能的人,請看亞裏士多德記錄的另一則故事:"人 們因為泰勒斯貧窮而譏笑哲學無用,他聽後小露一手,通過觀察星象預見橄欖將獲豐收,便 低價租入當地全部橄欖榨油作坊,到油坊緊張時再高價租出,結果發了大財。"他以此表明 ,哲學家要富起來是極為容易的,如果他們想富的話。然而這不是他們的興趣所在。
哲學家經商肯定是凶多吉少的冒險,泰勒斯成功靠的是某種知識,而非哲學。但他總算替哲 學家爭了一口氣,證明哲學家不愛財並非嫌葡萄酸。事實上,早期哲學家幾乎個個出身望族 ,卻蔑視權勢財產。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拒絕王位,阿那克薩戈拉散盡遺產,此類事不 勝枚舉。德謨克利特的父親是波斯王的密友,而他竟說,哪怕隻找到一個原因的解釋,也比 做波斯王好。
據說"哲學"(philosophia)一詞是畢達哥拉斯的創造,他嫌"智慧"(sophia)之稱自負, 便加上一個表示"愛"的詞頭(philo),成了"愛智慧"。不管希臘哲人對於何為智慧有什 麽不同的看法,愛智慧勝於愛世上一切卻是他們相同的精神取向。在此意義上,柏拉圖把哲 學家稱作"一心一意思考事物本質的人",亞裏士多德指出哲學是一門以求知而非實用為目 的的自由的學問。遙想當年泰勒斯因為在一個圓內畫出直角三角形而宰牛歡慶,畢達哥拉斯 因為發現勾股定理而舉行百牛大祭,我們便可約略體會希臘人對於求知本身懷有多麽天真的 熱忱了。這是人類理性帶著新奇的喜悅慶祝它自己的覺醒。直到公元前三世紀,希臘人的愛 智精神仍有輝煌的表現。當羅馬軍隊攻入敘拉古城的時候,他們發現一個老人正蹲在沙地上 潛心研究一個圖形。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阿基米德。軍人要帶他去見羅馬統帥,他請求稍候片 刻,等他解出答案,軍人不耐煩,把他殺了。劍劈來時,他隻來得及說出一句話:"不要踩 壞我的圓!"
當然,要寫好散文,不能光靠精神涵養,文字上的功夫也是缺不了的。
散文最講究味。一個人寫散文,是因為他品嚐到了某種人生滋味,想把它說出來。散文無論 敘事、抒情、議論,或記遊、寫景、詠物,目的都是說出這個味來。說不出一個味,就不配 叫散文。譬如說,遊記寫得無味,就隻好算導遊指南。再也沒有比無味的散文和有學問的詩 更讓我厭煩的了。
平淡而要有味,這就難了。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為味,是以原味取勝,前提是東 西本身要好。林語堂有一妙比:隻有鮮魚才可清蒸。袁中郎雲:"凡物釀之得甘,炙之得苦 ,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靈也。"平淡是真性靈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現, 不能刻意求得。庸僧談禪,與平淡沾不上邊兒。
說到這裏,似乎說的都是內容問題,其實,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經蘊含在其中了。
如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呢?
第一,家無鮮魚,就不要宴客。心中無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無病呻吟,不要附庸風雅 ,不要敷衍文債,不要沒話找話。尊重文字,不用文字騙人騙己,乃是學好文字功夫的第一 步。
第二,有了鮮魚,就得講究烹調了,目標隻有一個,即保持原味。但怎樣才能保持原味,卻 是說不清的,要說也隻能從反麵來說,就是千萬不要用不必要的作料損壞了原味。作文也是 如此。林語堂說行文要"來得輕鬆自然,發自天籟,宛如天地間本有此一句話,隻是被你說 出而已"。話說得極漂亮,可惜做起來隻有會心者知道,硬學是學不來的。我們能做到的是 謹防自然的反麵,即不要做作,不要著意雕琢,不要堆積辭藻,不要故弄玄虛,不要故作高 深,等等,由此也許可以逐漸接近一種自然的文風了。愛護文字,保持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的 天然健康,不讓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乃是文字上的養身功夫。
第三,隻有一條鮮魚,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鍋湯,沖淡了原味。文字貴在凝練,不但在一篇文 章中要盡量少說和不說廢話,而且在一個句子裏也要盡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無的字。文字的 平淡得力於自然質樸,有味則得力於凝聚和簡練了。因為是原味,所以淡,因為水分少,密 度大,所以又是很濃的原味。事實上,所謂文字功夫,基本上就是一種刪除廢話廢字的功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談到普希金的詩作時說:"這些小詩之所以看起來好像是一氣嗬成的, 正是因為普希金把它們修改得太久了的緣故。"梁實秋也是一個極知道割愛的人,所以他的 散文具有一種簡練之美。世上有一揮而就的佳作,但一定沒有未曾下過錘鍊功夫的文豪。靈 感是石頭中的美,不知要鑿去多少廢料,才能最終把它捕捉住。
: >
平淡的境界(2)
周國平
如此看來,散文的藝術似乎主要是否定性的。這倒不奇怪,因為前提是有好的感受,剩下的 事情就隻是不要把它損壞和沖淡。換一種比方,有了真性靈和真體驗,就像是有了良種和肥 土,這都是文字之前的功夫,而所謂文字功夫無非就是對長出的花木施以防蟲和剪枝的護理 罷了。
19916/1992
: >
智慧的誕生(1)
周國平
一
許多年裏,我的藏書屢經更新,有一本很普通的書卻一直保留了下來。這是一冊古希臘哲學 著作的選輯。從學生時代起,它就跟隨著我,差不多被我翻破了。每次翻開它,毋須閱讀, 我就會進入一種心境,仿佛回到了人類智慧的源頭,沐浴著初生哲學的朝暉。
古希臘是哲學的失去了的童年。人在童年最具純正的天性,哲學也是如此。使我明白何謂哲 學的,不是教科書裏的定義,而是希臘哲人的懿言嘉行。雪萊曾說,古希臘史是哲學家、詩 人、立法者的歷史,後來的歷史則變成了國王、教士、政治家、金融家的歷史。我相信他不 隻是在緬懷昔日精神的榮耀,而且是在嘆息後世人性的改變。最早的哲學家是一些愛智慧而 不愛王國、權力和金錢的人,自從人類進入成年,並且像成年人那樣講求實利,這樣的靈魂 是愈來愈難以產生和存在了。
一個研究者也許要詳析希臘各個哲學家之間的差異和衝突,把他們劃分為不同的營壘。然而 ,我隻是一個欣賞者。當我用欣賞的眼光觀看公元前五世紀前後希臘的哲學舞台時,首先感 受到的是哲學家們一種共同的精神素質,那就是對智慧的熱愛,從智慧本身獲得快樂的能力 ,當然,還有承受智慧的痛苦和代價的勇氣。
二
在世人眼裏,哲學家是一種可笑的人物,每因其所想的事無用、有用的事不想而加嘲笑。有 趣的是,當歷史上出現第一個哲學家時,這樣的嘲笑即隨之發生。柏拉圖記載:"據說泰勒 斯仰起頭來觀看星象,卻不慎跌落井內,一個美麗溫順的色雷斯侍女嘲笑說,他急於知道天 上的東西,卻忽視了身旁的一切。"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由一個美麗溫順的女子來嘲笑哲學家的不切實際,倒是合情合理的。這 個故事必定十分生動,以致被若幹傳記作家借去安在別的哲學家頭上,成了一則關於哲學家 形象的普遍性寓言。
不過,泰勒斯可不是一個對於世俗事務無能的人,請看亞裏士多德記錄的另一則故事:"人 們因為泰勒斯貧窮而譏笑哲學無用,他聽後小露一手,通過觀察星象預見橄欖將獲豐收,便 低價租入當地全部橄欖榨油作坊,到油坊緊張時再高價租出,結果發了大財。"他以此表明 ,哲學家要富起來是極為容易的,如果他們想富的話。然而這不是他們的興趣所在。
哲學家經商肯定是凶多吉少的冒險,泰勒斯成功靠的是某種知識,而非哲學。但他總算替哲 學家爭了一口氣,證明哲學家不愛財並非嫌葡萄酸。事實上,早期哲學家幾乎個個出身望族 ,卻蔑視權勢財產。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拒絕王位,阿那克薩戈拉散盡遺產,此類事不 勝枚舉。德謨克利特的父親是波斯王的密友,而他竟說,哪怕隻找到一個原因的解釋,也比 做波斯王好。
據說"哲學"(philosophia)一詞是畢達哥拉斯的創造,他嫌"智慧"(sophia)之稱自負, 便加上一個表示"愛"的詞頭(philo),成了"愛智慧"。不管希臘哲人對於何為智慧有什 麽不同的看法,愛智慧勝於愛世上一切卻是他們相同的精神取向。在此意義上,柏拉圖把哲 學家稱作"一心一意思考事物本質的人",亞裏士多德指出哲學是一門以求知而非實用為目 的的自由的學問。遙想當年泰勒斯因為在一個圓內畫出直角三角形而宰牛歡慶,畢達哥拉斯 因為發現勾股定理而舉行百牛大祭,我們便可約略體會希臘人對於求知本身懷有多麽天真的 熱忱了。這是人類理性帶著新奇的喜悅慶祝它自己的覺醒。直到公元前三世紀,希臘人的愛 智精神仍有輝煌的表現。當羅馬軍隊攻入敘拉古城的時候,他們發現一個老人正蹲在沙地上 潛心研究一個圖形。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阿基米德。軍人要帶他去見羅馬統帥,他請求稍候片 刻,等他解出答案,軍人不耐煩,把他殺了。劍劈來時,他隻來得及說出一句話:"不要踩 壞我的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