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了一張書桌,抬回家,才發現桌麵上劃破了一塊。於是,幾個鍾點內,老是看見這斑點,老是想著這斑點。整張桌子不見了,濃縮成了這一個斑點。當它不屬於我時,我對斑點視而不見,那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小缺點。一旦它屬於我,就是怎麽也看不順眼的致命弱點了。物如此,人是否也如此呢?


    問你:如果讓你定居,你喜歡熱鬧的都市,還是寂靜的山林?


    再問你:如果身處山林,你喜歡一人獨居,還是有人陪伴?


    再問你:如果有人陪伴,你喜歡她是你的太太,還是一個陌生姑娘?


    “每一個問題都有兩個相反的答案。”??這句話不是我發明的,最早說這句話的是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哥拉。


    弱者的自衛往往比強者的進攻更加有力。


    冒險與苦難一樣,旁觀者往往會比親歷者想像得更可怕。


    他們剛上車,彼此爭行李架,像仇敵。車開了,安定下來了,為了解悶,彼此搭話。其中一位到站了,另一位就從他們曾經爭奪過的行李架上幫他搬下行李,送到車門口,如同老朋友。


    狹小的空間強迫人們競爭,也強迫人們親近。


    一個人的錢包被竊了,周圍的人無非有三種心理:一,有限的同情;二,為自己慶幸,因為被竊的不是自己;三,幸災樂禍。在同一個人身上,這三種心理往往混合在一起,隻是比例不同罷了。


    處世


    盡量不動感情,作為一個認識者麵對一切紛擾,包括針對你的紛擾,這可以使你占據一個優越的地位。這時候,那些本來使你深感屈辱的不公正行為都變成了供你認識的材料,從而減輕了它們對你的殺傷力。


    一本淺薄的書,往往隻要翻幾頁就可以察知它的淺薄。一本深刻的書,卻多半要在仔細讀完了以後才能領會它的深刻。


    一個平庸的人,往往隻要談幾句話就可以斷定他的平庸。一個偉大的人,卻多半要在長期觀察了以後才能確信他的偉大。


    我們憑直覺可以避開最差的東西,憑耐心和經驗才能得到最好的東西。


    有時候,最艱難、最痛苦的事情是做決定。一旦做出,便隻要硬著頭皮執行就可以了。


    不要出於同情心而委派一個人去做他很想做的可是力不能及的事,因為任人不是慈善事業,我們可以施捨錢財,卻無法施捨才能。


    看透大事者超脫,看不透大事者執著。看透小事者豁達,看不透小事者計較。


    一個人可能超脫而計較,頭腦開闊而心胸狹窄;也可能執著而豁達,頭腦簡單而心胸開朗。


    還有一種人從不想大事,他們是天真的或糊塗的。


    一個人簡單就會顯得年輕,一世故就會顯老。


    懦弱:懦則弱。頑強:頑則強。那麽,別害怕,堅持住,你會發現自己是個強者。


    世上許多事,隻要肯動手做,就並不難。萬事開頭難,難就難在人皆有懶惰之心,因為怕麻煩而不去開這個頭,久而久之,便真覺得事情太難而自己太無能了。於是,以懶惰開始,以怯懦告終,懶漢終於變成了弱者。


    在較量中,情緒激動的一方必居於劣勢。


    假如某人暗中對你做了壞事,你最好佯裝不知。否則,隻會增加他對於你的敵意。他因為推測到你會恨他而愈益恨你了。


    真誠如果不講對象和分寸,就會淪為可笑。真誠受到玩弄,其狼狽不亞於虛偽受到揭露。


    對待世俗的三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一,天才:藐視;二,智者:超脫;三,英雄:征服。


    在各色領袖中,三等人物恪守民主,顯得平庸,二等人物厭惡民主,有強大的個人意誌和自信心,一等人物超越民主,有一種大智慧和大寬容。


    人生中的有些錯誤也許是不應當去糾正的,一糾正便犯了新的、也許更嚴重的錯誤。


    輿論


    輿論對於一個人的意義取決於這個人自身的素質。對於一個優秀者來說,輿論不過是他所蔑視的那些人的意見,他對這些意見也同樣持蔑視的態度。隻要他站得足夠高,輿論便隻是腳下很遠的地方傳來的輕微的噪音,決不會對他構成真正的困擾。唯有與輿論同質的俗人才會被輿論所支配,因為作為俗人之見,輿論同時也是他們自己的意見,是他們不能不看重的。


    輿論是多數人的意見,並且僅對多數人具有支配的力量。當然,多數人也很想用輿論來支配少數人,禁止少數人的不同意見。但是,如果不是輔之以強權,輿論便無此種力量。一個優秀者麵對強權也可能有所顧忌,這是可以理解的。撇開這種情形不談,倘若他對輿論本身也十分在乎,那麽,我們就必須對他的優秀表示懷疑,因為他內心深處很可能是認同多數人的意見而並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的。


    “走自己的路,讓他們去說吧!”??因為他們反正是要說的!你的幸與不幸並不關他們的痛癢,他們不過是拿來做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所以,你完全不必理會他們,尤其在關涉你自身命運的問題上要自己拿主意。須知你不是為他們活著,至少不是為他們茶餘飯後的閑談活著。


    讒言傷人,謠言殺人,諛詞求寵,諫詞招禍。查一下以言為部首的中國字吧,語言的名堂可真不少。中國人是深知語言的厲害的,所以有“一言興邦”、“一言危邦”、“人言可畏”之說。有時候,語言決定著民族、個人的命運。語言甚至預定了人類的生存方式。我不禁想,假如沒有語言,人間可省去多少事。可惜的是,沒有語言,人也不成其為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哲思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人生哲思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