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成為自己呢?這是真正的難題,我承認我給不出一個答案。我還相信,不存在一個適用於一切人的答案。我隻能說,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真切地意識到他的“自我”的寶貴,有了這個覺悟,他就會自己去尋找屬於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間,每個人都隻有一次生存的機會,都是一個獨一無二、不可重複的存在。名聲、財產、知識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沒有人能夠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後,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識到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來。你的人生是否有意義,衡量的標準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對人生意義的獨特領悟和堅守,從而使你的自我閃放出個性的光華 。
哲學家們常常教導我們,要“認識你自己”,“成為你自己”。的確,人活在世上,應該活出自己的本色。然而,“自我”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哲學家們自己尚且爭論不清。
一個人怎樣才算擁有“自我”呢?我認為有兩個可靠的標誌。
一是看他有沒有自己的真興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業,他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並感到內在的愉快和充實。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實現“自我”,這個“自我”是指他的個性,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價值。
二是看他有沒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處世做人的原則,那是他的精神上的坐標軸,使他在俗世中不隨波逐流。如果有,便表明他擁有“自我”,這個“自我”是指他的靈魂,一個堅定的精神核心。
這兩種意義上的“自我”都不是每個人一出生就擁有的,而是在人生過程中不斷選擇和創造的結果。正因為此,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成為怎樣的人負責。
一個靈魂在天外遊蕩,有一天通過某一對男女的交合而投進一個凡胎。他從懵懂無知開始,似乎完全忘記了自己的本來麵目。但是,隨著年歲和經歷的增加,那天賦的性質漸漸顯露,使他不自覺地對生活有一種基本的態度。在一定意義上,“認識你自己”就是要認識附著在凡胎上的這個靈魂,一旦認識了,過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釋,未來的一切都有了方向。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一,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性格是與生俱來、伴隨終身的,永遠不可擺脫,如同不可擺脫命運一樣;二,性格決定了一個人在此生此世的命運。
那麽,能否由此得出結論,說一個人命運的好壞是由天賦性格的好壞決定的呢?我認為不能,因為天性無所謂好壞,因此由之決定的命運也無所謂好壞。明確了這一點,可知赫拉克利特的名言的真正含義是:一個人應該認清自己的天性,過最適合於他的天性的生活,而對他而言這就是最好的生活。
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也常被翻譯成:“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護神。”的確,一個人一旦認清了自己的天性,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麽人,他也就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麽了,如同有神守護一樣,不會在喧鬧的人世間迷失方向。
為別人對你的好感、承認、報償做的事,如果別人不承認,便等於零。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沒有一個人承認,也絲毫無損。
我之所以寧願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其原因之一是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經營我所不擅長的人際關係了。
耶穌說:“?個人賺得了整個世界,卻喪失了自我,又有何益?”他在向其門徒透露自己的基督身分後說這話,可謂意味深長。真正的救世主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便是那個清明寧靜的自我。這個自我即是我們身上的神性,隻要我們能守住它,就差不多可以說上帝和我們同在了。守不住它,一味沉淪於世界,我們便會渾渾噩噩,隨波飄蕩,世界也將沸沸揚揚,永無得救的希望。
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自負,其實適用於每一個人。可惜的是,多數人忍受不了這個失去了模子的自己,於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
自古以來,哲人們一直叮嚀我們:“認識你自己!”卡萊爾卻主張代之以一個“最新的教義”:“認識你要做和能做的工作!”因為一個人永遠不可能認識自己,而通過工作則可以使自己成為完人。我承認認識自己也許是徒勞之舉,但同時我也相信,一個人倘若從來不想認識自己,從來不肯從事一切無望的精神追求,那麽,工作決不會使他成為完人,而隻會使他成為庸人。
一個人之所以不愛自己,甚至厭煩自己,是因為缺乏靈性即精神性。這樣的人不夠有靈性以自娛,於是感到無聊,希望在瑣碎的日常勞作??所謂為他人生活??中忘掉這個空虛的自我。
自愛者才能愛人,富裕者才能饋贈。給人以生命歡樂的人,必是自己充滿著生命歡樂的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既不會是一個可愛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他帶著對自己的怨恨到別人那裏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會在他的每一件善行裏顯露出來,加人以損傷。受惠於一個自怨自艾的人,還有比這更不舒服的事嗎?
哲學家們常常教導我們,要“認識你自己”,“成為你自己”。的確,人活在世上,應該活出自己的本色。然而,“自我”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哲學家們自己尚且爭論不清。
一個人怎樣才算擁有“自我”呢?我認為有兩個可靠的標誌。
一是看他有沒有自己的真興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業,他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並感到內在的愉快和充實。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實現“自我”,這個“自我”是指他的個性,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價值。
二是看他有沒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處世做人的原則,那是他的精神上的坐標軸,使他在俗世中不隨波逐流。如果有,便表明他擁有“自我”,這個“自我”是指他的靈魂,一個堅定的精神核心。
這兩種意義上的“自我”都不是每個人一出生就擁有的,而是在人生過程中不斷選擇和創造的結果。正因為此,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成為怎樣的人負責。
一個靈魂在天外遊蕩,有一天通過某一對男女的交合而投進一個凡胎。他從懵懂無知開始,似乎完全忘記了自己的本來麵目。但是,隨著年歲和經歷的增加,那天賦的性質漸漸顯露,使他不自覺地對生活有一種基本的態度。在一定意義上,“認識你自己”就是要認識附著在凡胎上的這個靈魂,一旦認識了,過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釋,未來的一切都有了方向。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一,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性格是與生俱來、伴隨終身的,永遠不可擺脫,如同不可擺脫命運一樣;二,性格決定了一個人在此生此世的命運。
那麽,能否由此得出結論,說一個人命運的好壞是由天賦性格的好壞決定的呢?我認為不能,因為天性無所謂好壞,因此由之決定的命運也無所謂好壞。明確了這一點,可知赫拉克利特的名言的真正含義是:一個人應該認清自己的天性,過最適合於他的天性的生活,而對他而言這就是最好的生活。
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也常被翻譯成:“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護神。”的確,一個人一旦認清了自己的天性,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麽人,他也就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麽了,如同有神守護一樣,不會在喧鬧的人世間迷失方向。
為別人對你的好感、承認、報償做的事,如果別人不承認,便等於零。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沒有一個人承認,也絲毫無損。
我之所以寧願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其原因之一是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經營我所不擅長的人際關係了。
耶穌說:“?個人賺得了整個世界,卻喪失了自我,又有何益?”他在向其門徒透露自己的基督身分後說這話,可謂意味深長。真正的救世主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便是那個清明寧靜的自我。這個自我即是我們身上的神性,隻要我們能守住它,就差不多可以說上帝和我們同在了。守不住它,一味沉淪於世界,我們便會渾渾噩噩,隨波飄蕩,世界也將沸沸揚揚,永無得救的希望。
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自負,其實適用於每一個人。可惜的是,多數人忍受不了這個失去了模子的自己,於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
自古以來,哲人們一直叮嚀我們:“認識你自己!”卡萊爾卻主張代之以一個“最新的教義”:“認識你要做和能做的工作!”因為一個人永遠不可能認識自己,而通過工作則可以使自己成為完人。我承認認識自己也許是徒勞之舉,但同時我也相信,一個人倘若從來不想認識自己,從來不肯從事一切無望的精神追求,那麽,工作決不會使他成為完人,而隻會使他成為庸人。
一個人之所以不愛自己,甚至厭煩自己,是因為缺乏靈性即精神性。這樣的人不夠有靈性以自娛,於是感到無聊,希望在瑣碎的日常勞作??所謂為他人生活??中忘掉這個空虛的自我。
自愛者才能愛人,富裕者才能饋贈。給人以生命歡樂的人,必是自己充滿著生命歡樂的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既不會是一個可愛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他帶著對自己的怨恨到別人那裏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會在他的每一件善行裏顯露出來,加人以損傷。受惠於一個自怨自艾的人,還有比這更不舒服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