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形而上的衝動總是騷擾男人,他苦苦尋求著生命的家園。女人並不尋求,因為她從不離開家園,她就是生命、土地、花、草、河流、炊煙。男人是被邏輯的引線放逐的風箏,他在風中飄搖,向天空奮飛,直到精疲力竭,邏輯的引線斷了,終於墜落在地麵,回到女人的懷抱。我不知道什麽是現代女性美,因為在我的心目中,女性美在於女性身上那些比較永恆的素質,與時代不相幹。她的服飾不斷更新,但衣裳下裹著的始終是作為情人、妻子和母親的同一個女人。
女人比男人更接近自然之道,這正是女人的可貴之處。男人有一千個野心,自以為負有高於自然的許多複雜使命。女人隻有一個野心,骨子裏總是把愛和生兒育女視為人生最重大的事情。一個女人,隻要她遵循自己的天性,那麽,不論她在癡情地戀愛,在愉快地操持家務,在全神貫注地哺育嬰兒,都是最美的形象。我的意思不是要女人回到家庭裏。婦女解放,男女平權,我都贊成。女子才華出眾,成就非凡,我更欣賞。但是,一個女人才華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會做一個溫柔的情人,體貼的妻子,慈愛的母親,她給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
就關心的領域而言,女性智慧是一種塵世的智慧,實際生活的智慧。女人不像男人那樣好作形上學的沉思。彌爾頓說:男人直接和上帝相通,女人必須通過男人才能和上帝相通。依我看,對於女人,這並非一個缺點。一個人離上帝太近,便不容易在人世間紮下根來。男人尋找上帝,到頭來不免落空。女人尋找一個帶著上帝的影子的男人,多少還有幾分把握。當男人為死後的永生或虛無這類問題苦惱時,女人把溫暖的乳汁送進孩子的身體,為人類生命的延續做著實在的貢獻。林語堂說過一句很貼切的話:“男子隻懂得人生哲學,女子卻懂得人生。”如果世上隻有大而無當的男性智慧,沒有體貼入微的女性智慧,世界不知會多麽荒涼。高爾基抑揄說:“上帝創造了一個這麽壞的世界,因為他是一個獨身者。”我想,好在這個獨身者尚解風情,除男人外還創造了另一個性別,使得這個世界畢竟不算太壞。
代表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是如何談女人的呢?“當女人愛時,男人當知畏懼:因為這時她犧牲一切,別的一切她都認為毫無價值。”尼采知道女人愛得熱烈和認真。“女人心中的一切都是一個謎,謎底叫做懷孕。男人對於女人是一種手段,目的總在孩子。”
尼采知道母性是女人最深的天性。他還說:真正的男人是戰士和孩子,作為戰士,他渴求冒險;作為孩子,他渴求遊戲。因此他喜歡女人,猶如喜歡一種“最危險的玩物”。把女人當作玩物,不是十足的蔑視嗎?可是,尼采顯然不是隻指肉慾,更多是指與女人戀愛的精神樂趣,男人從中獲得了冒險欲和遊戲欲的雙重滿足。女人比男人更屬於大地。一個男人若終身未受女人薰陶,他的靈魂便是一顆飄蕩天外的孤魂。惠特曼很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對女人說:“你們是肉體的大門,你們也是靈魂的大門。”當然,這大門是通向人間而不是通向虛無縹緲的天國的。男人常常責備女人虛榮,女人的確虛榮,她愛打扮,講排場,喜歡當沙龍女主人。叔本華為此瞧不起女人。他承認男人也有男人的虛榮,不過,在他看來,女人是低級虛榮,隻注重美貌、虛飾、浮華等物質方麵,男人是高級虛榮,傾心於知識、才華、勇氣等精神方麵。反正是男優女劣。同一個現象,到了英國作家托馬斯·薩斯筆下,卻是替女人叫屈了:“男人們多麽討厭妻子購買衣服和零星飾物時的長久等待;而女人們又多麽討厭丈夫購買名聲和榮譽時的無盡等待——這種等待往往耗費了她們大半生的光陰!”
男人和女人,各有各的虛榮。世上也有一心想出名的女人,許多男人也很關心自己的外表。不過,一般而論,男人更渴望名聲,炫耀權力,女人更追求美貌,炫耀服飾,似乎正應了叔本華的話,其間有精神和物質的高下之分。但是,換個角度看,這豈不恰好表明女人的虛榮僅是表麵的,男人的虛榮卻是實質性的?女人的虛榮不過是一條裙子,一個髮型,一場舞會,她對待整個人生並不虛榮,在家庭、兒女、婚喪等大事上抱著相當實際的態度。男人虛榮起來可不得了,他要征服世界,揚名四海,流芳百世,為此不惜犧牲掉一生的好光陰。
當然,男人和女人的虛榮又不是彼此孤立的,他們實際上在互相鼓勵。男人以娶美女為榮,女人以嫁名流為榮,各自的虛榮助長了對方的虛榮。如果沒有異性的目光注視著,女人們就不會這麽醉心於時裝,男人們追求名聲的勁頭也要大減了。
一個男人真正需要的隻是自然和女人。其餘的一切,諸如功名之類,都是奢侈品。當我獨自麵對自然或麵對女人時,世界隱去了。當我和女人一起麵對自然時,有時女人隱去,有時自然隱去,有時兩者都似隱非隱,朦朧一片。文明已經把我們同自然隔離開來,幸虧我們還有女人,女人是我們與自然之間的最後紐帶。
女性本來就比男性更富於人性的某些原始品質,例如情感、直覺和合群性,而由於她們相對脫離社會的生產過程和政治鬥爭,使這些品質較少受到汙染。因此,在“女人”身上,恰恰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作為性別存在的“女”,更多地保存和體現了人的真正本性。同為強調“女人”身上的“女”,男權偏見是為了說明女人不是人,現代智慧卻是要啟示女人更是人。在《戰爭與和平》中,托爾斯泰讓安德列和彼爾都愛上娜塔莎,這是意味深長的。娜塔莎,她整個兒是生命,是活力,是“一座小火山”。對於悲觀主義者安德列來說,她是抗衡悲觀的歡樂的生命。對於空想家被爾來說,她是抗衡空想的實在的生活。男人最容易患的病是悲觀和空想,因而他最期待於女人的是歡樂而實在的生命。男人喜歡上天入地,天上太玄虛,地下太陰鬱,女人便把他拉回到地麵上來。女人使人生更實在,也更輕鬆了。
女人比男人更接近自然之道,這正是女人的可貴之處。男人有一千個野心,自以為負有高於自然的許多複雜使命。女人隻有一個野心,骨子裏總是把愛和生兒育女視為人生最重大的事情。一個女人,隻要她遵循自己的天性,那麽,不論她在癡情地戀愛,在愉快地操持家務,在全神貫注地哺育嬰兒,都是最美的形象。我的意思不是要女人回到家庭裏。婦女解放,男女平權,我都贊成。女子才華出眾,成就非凡,我更欣賞。但是,一個女人才華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會做一個溫柔的情人,體貼的妻子,慈愛的母親,她給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
就關心的領域而言,女性智慧是一種塵世的智慧,實際生活的智慧。女人不像男人那樣好作形上學的沉思。彌爾頓說:男人直接和上帝相通,女人必須通過男人才能和上帝相通。依我看,對於女人,這並非一個缺點。一個人離上帝太近,便不容易在人世間紮下根來。男人尋找上帝,到頭來不免落空。女人尋找一個帶著上帝的影子的男人,多少還有幾分把握。當男人為死後的永生或虛無這類問題苦惱時,女人把溫暖的乳汁送進孩子的身體,為人類生命的延續做著實在的貢獻。林語堂說過一句很貼切的話:“男子隻懂得人生哲學,女子卻懂得人生。”如果世上隻有大而無當的男性智慧,沒有體貼入微的女性智慧,世界不知會多麽荒涼。高爾基抑揄說:“上帝創造了一個這麽壞的世界,因為他是一個獨身者。”我想,好在這個獨身者尚解風情,除男人外還創造了另一個性別,使得這個世界畢竟不算太壞。
代表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是如何談女人的呢?“當女人愛時,男人當知畏懼:因為這時她犧牲一切,別的一切她都認為毫無價值。”尼采知道女人愛得熱烈和認真。“女人心中的一切都是一個謎,謎底叫做懷孕。男人對於女人是一種手段,目的總在孩子。”
尼采知道母性是女人最深的天性。他還說:真正的男人是戰士和孩子,作為戰士,他渴求冒險;作為孩子,他渴求遊戲。因此他喜歡女人,猶如喜歡一種“最危險的玩物”。把女人當作玩物,不是十足的蔑視嗎?可是,尼采顯然不是隻指肉慾,更多是指與女人戀愛的精神樂趣,男人從中獲得了冒險欲和遊戲欲的雙重滿足。女人比男人更屬於大地。一個男人若終身未受女人薰陶,他的靈魂便是一顆飄蕩天外的孤魂。惠特曼很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對女人說:“你們是肉體的大門,你們也是靈魂的大門。”當然,這大門是通向人間而不是通向虛無縹緲的天國的。男人常常責備女人虛榮,女人的確虛榮,她愛打扮,講排場,喜歡當沙龍女主人。叔本華為此瞧不起女人。他承認男人也有男人的虛榮,不過,在他看來,女人是低級虛榮,隻注重美貌、虛飾、浮華等物質方麵,男人是高級虛榮,傾心於知識、才華、勇氣等精神方麵。反正是男優女劣。同一個現象,到了英國作家托馬斯·薩斯筆下,卻是替女人叫屈了:“男人們多麽討厭妻子購買衣服和零星飾物時的長久等待;而女人們又多麽討厭丈夫購買名聲和榮譽時的無盡等待——這種等待往往耗費了她們大半生的光陰!”
男人和女人,各有各的虛榮。世上也有一心想出名的女人,許多男人也很關心自己的外表。不過,一般而論,男人更渴望名聲,炫耀權力,女人更追求美貌,炫耀服飾,似乎正應了叔本華的話,其間有精神和物質的高下之分。但是,換個角度看,這豈不恰好表明女人的虛榮僅是表麵的,男人的虛榮卻是實質性的?女人的虛榮不過是一條裙子,一個髮型,一場舞會,她對待整個人生並不虛榮,在家庭、兒女、婚喪等大事上抱著相當實際的態度。男人虛榮起來可不得了,他要征服世界,揚名四海,流芳百世,為此不惜犧牲掉一生的好光陰。
當然,男人和女人的虛榮又不是彼此孤立的,他們實際上在互相鼓勵。男人以娶美女為榮,女人以嫁名流為榮,各自的虛榮助長了對方的虛榮。如果沒有異性的目光注視著,女人們就不會這麽醉心於時裝,男人們追求名聲的勁頭也要大減了。
一個男人真正需要的隻是自然和女人。其餘的一切,諸如功名之類,都是奢侈品。當我獨自麵對自然或麵對女人時,世界隱去了。當我和女人一起麵對自然時,有時女人隱去,有時自然隱去,有時兩者都似隱非隱,朦朧一片。文明已經把我們同自然隔離開來,幸虧我們還有女人,女人是我們與自然之間的最後紐帶。
女性本來就比男性更富於人性的某些原始品質,例如情感、直覺和合群性,而由於她們相對脫離社會的生產過程和政治鬥爭,使這些品質較少受到汙染。因此,在“女人”身上,恰恰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作為性別存在的“女”,更多地保存和體現了人的真正本性。同為強調“女人”身上的“女”,男權偏見是為了說明女人不是人,現代智慧卻是要啟示女人更是人。在《戰爭與和平》中,托爾斯泰讓安德列和彼爾都愛上娜塔莎,這是意味深長的。娜塔莎,她整個兒是生命,是活力,是“一座小火山”。對於悲觀主義者安德列來說,她是抗衡悲觀的歡樂的生命。對於空想家被爾來說,她是抗衡空想的實在的生活。男人最容易患的病是悲觀和空想,因而他最期待於女人的是歡樂而實在的生命。男人喜歡上天入地,天上太玄虛,地下太陰鬱,女人便把他拉回到地麵上來。女人使人生更實在,也更輕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