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的死,深深地刺激了趙構。先不說王雲該不該死,他是堂堂的刑部尚書,就算該死也不該這麽個死法。朝廷自有法度在,他做得不對朝廷自然會依律處置。這下倒好,上來一幫老百姓,一頓拳打腳踢,朝廷命官說打死就給打死了。這在趙構19歲的心靈裏,又留下了一個陰影:老百姓太可怕了。這也影響了他以後的很多行為,比如他不相信河北地區的義軍,不相信老百姓自發組織的部隊。
【王雲之死使趙構對老百姓產生了深深的恐懼,他後來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是不敢信任老百姓的。也正是因為王雲之死,趙構沒有再去金營。當趙構在磁州盤桓之時,金軍第二次過了黃河,直取東京汴梁,一舉滅了北宋。這國破家亡的悲劇,又對趙構產生了什麽樣的影響呢?】
前麵我們提到過,金軍萬把來人第二次攻入宋境,在黃河邊上紮下營寨。夜裏,金軍把羊綁在木樁子上,借用羊腿敲了一夜戰鼓。第二天一看,守河的十四萬宋軍不戰而退,金軍從容地用小船渡過了黃河,一直攻到開封城下。這一幕趙構雖然沒有親見,但已聽說。十幾萬軍隊居然連擋都沒擋一下就一鬧而散,可見軍隊是靠不住的。靠老百姓?老百姓把刑部尚書活活打死了,所以老百姓也靠不住。靠朝廷?朝廷官員一見金軍來犯,自個兒先撒大腳丫跑了,哪裏還敢指望他們領軍抵擋。在趙構看來,抵抗金國是一件很冒險、很沒有把握的事情,沒有任何力量是可以作為依靠的。另外,趙構在金營待了那麽多天,射了幾箭就把金人給震住了,還平平安安地回來了。所以他覺得漢人對金國人抱有成見,老覺得金人全是野蠻人,跟他們說話說不明白;其實不然,金國人也是很講道理的,完全可以跟金人以禮相待,不是非得以暴製暴。這個時候,這種觀念恐怕在趙構的心裏已經形成了。
隨著金軍的臨近,磁州也日益危險了。趙構離開磁州,但他不知道要去哪裏,有點流浪的感覺。在這最為危難的時候,相州刺史汪伯彥帶著兵馬來迎請他前往相州,這等於是伸手拉了趙構一把。趙構非常感激,從此對汪伯彥言聽計從。汪伯彥也就成了影響宋高宗的第一個人,被認為是南宋的第一個大奸相。
史學家們評價兩宋,說“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北宋名相很多,有範仲淹、王安石、歐陽修、寇準等,但缺少名將,唯一拿得出手的大概也就一個出身士兵的狄青。南宋因為戰事連年,名將不少,但缺少賢相,反而奸相倒是一個接一個,其中最有名的當然就是秦檜。這些禍國殃民的奸相,後文都會一一點到。
第七講:趙構繼統(1)
趙構到了相州之後,有一天,從東京汴梁城來了一個使者要見趙構,使者攜帶著一個蠟丸,裏麵裝有欽宗皇帝的聖旨。原來欽宗皇帝知道趙構沒有去金營,就任命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讓他招募軍隊,起兵勤王。欽宗皇帝可能也看到別人終究靠不住,還得靠自己的親兄弟。於是,趙構就在相州建立元帥府,開始招兵。但是,把老百姓訓練成合格的軍人,是需要時間的。
遊牧民族政權的戰爭成本低,打仗幾乎不用花錢,而且還能掙來錢。他們一入中原,馬過長城,一路打一路搶,回到草原上就發財了。而中原王朝戰爭成本太高,部隊需要軍餉、糧食、被服、武器等。另外,即使宋軍也去搶,可遊牧民族逐草而生,全套家當都隨車而行,人一走,還有什麽可搶的?這等於花了錢報銷不了。漢武帝跟匈奴幾番大戰,揚名天下,彰顯了大漢天威。可漢朝國力卻因此急速轉向衰落,將“文景之治”留下的家底悉數掏空。漢武帝臨死時告訴他的繼承人:“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我這麽幹可以,你們再這麽幹,那就跟秦朝一樣,是走滅亡的道路,所以征伐之事堅決不能再行了。可見,強軍是要有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撐的。而宋欽宗讓趙構當天下兵馬大元帥,也就是給了一個空頭銜,沒有實權,沒有糧餉,他怎麽招兵?況且,像那十幾萬守河的兵,招來又有什麽用?
趙構好不容易湊了萬把來人,準備奉旨勤王,由宗澤率兵先行。據史料記載,宗澤的部隊是連戰連捷。對此,我個人一直感覺有些蹊蹺,史學家也表示懷疑。因為宋太祖認為一百個文官都貪汙,也不如一個武將造反對國家的危害大,所以宋朝開國以來,一直都奉行文官管理地方的政策。宗澤是個知州,是一名文官,他這麽個老書生,打起仗來如何排兵布陣都得現看陣圖,區區兩千人馬連戰連捷,這恐怕也是史書上的溢美之詞而已。
當趙構正要率領本隊出動的時候,皇帝的聖旨又來了,又是藏在蠟丸裏,據說是密使藏在頭髮裏帶出來的。聖旨裏說現在正在跟金國議和,先別著急勤王,緩一緩再說。宗澤等忠臣都義憤填膺地說這個密旨是假的,不可能是皇帝的主意,得趕緊出兵。不過趙構明白,僅憑這一萬多人去解汴梁之圍,肯定是羊入虎口,有去無回,也就是再搭上萬把條性命罷了。一時間趙構沒了主意,沉吟不語。這時汪伯彥對宗澤等人說,你們有什麽證據說聖旨是假的?我們要依旨而行,既然皇上不讓去,咱們就得在這兒等著。這一等,就等到了東京城破,等到徽宗、欽宗被俘,等到北宋滅亡。一時國中無主,朝中無人,天下大亂。
【公元1127年,金國大軍攻破了北宋的東京汴梁,徽欽二帝以及後妃皇子連同宗室貴戚,全都被押赴北方金國,北宋滅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然而,來自北國的金人,卻無心久留中原。那麽,金人將採取什麽辦法來維持統治呢?】
金國人也沒想到宋朝這麽容易就被滅亡了,他們原來的本意,隻是宋朝言而無信,想罰懲一下而已,沒想到這一懲罰太順利了,一舉俘獲了趙氏宗室。勝利來得太突然,讓人措手不及。金國人對如何統治廣大中原漢地,沒有任何經驗。於是,就有金國權臣建議,不如讓遼國的降臣們來統治中原漢地,因為遼國畢竟占過幽雲十六州,統治過漢人。這個想法一經提出,就有人推舉節度使蕭慶。蕭慶能犯這個傻嗎?他趕緊表示說,我經驗不足,能力也還不夠,還得在領導身邊多學習學習,這個事我幹不了。蕭慶是文官,他不敢幹就算了,就又找了個武將,是遼國都統製劉延宗。劉延宗本來是遼國的漢人,是遼國降金的漢將。劉延宗也是說什麽都不幹,推說蕭慶都幹不了,我就更不行了。
第七講:趙構繼統(2)
誰來統治中原地區成了一個死結。徽欽二帝被俘了,宋朝是絕對不可能再讓它恢復的,因為金國人恨死這幫姓趙的了,說話從來不算數,總是欺騙他們。但是金人又不願意在這兒待著,還想回東北老家,他們也統治不了這個地方。這個殘局到底由誰來收拾呢?最後,金國的將帥告訴宋朝的大臣,你們自己推舉個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出來做皇帝,廢掉趙氏,另立新君。宋朝這些大臣們紛紛反對,說趙氏統治中原一百多年,深仁厚澤,百姓眾望所歸,另立異姓為君,有負天下蒼生,堅決不行。當時帶頭反對的,大家可能料想不到,居然是秦檜。秦檜對此很是義憤填膺,按現在的話講,很憤青。金國人一看秦檜竟敢公開對抗,便把他和其他反對的大臣都抓了起來。金太宗的弟弟,大將完顏昌覺得秦檜有骨氣,便收留了秦檜,並將他一直帶在身邊。秦檜後來能夠回到南宋,也是因禍得福,因為不怕死而得以免死。
【王雲之死使趙構對老百姓產生了深深的恐懼,他後來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是不敢信任老百姓的。也正是因為王雲之死,趙構沒有再去金營。當趙構在磁州盤桓之時,金軍第二次過了黃河,直取東京汴梁,一舉滅了北宋。這國破家亡的悲劇,又對趙構產生了什麽樣的影響呢?】
前麵我們提到過,金軍萬把來人第二次攻入宋境,在黃河邊上紮下營寨。夜裏,金軍把羊綁在木樁子上,借用羊腿敲了一夜戰鼓。第二天一看,守河的十四萬宋軍不戰而退,金軍從容地用小船渡過了黃河,一直攻到開封城下。這一幕趙構雖然沒有親見,但已聽說。十幾萬軍隊居然連擋都沒擋一下就一鬧而散,可見軍隊是靠不住的。靠老百姓?老百姓把刑部尚書活活打死了,所以老百姓也靠不住。靠朝廷?朝廷官員一見金軍來犯,自個兒先撒大腳丫跑了,哪裏還敢指望他們領軍抵擋。在趙構看來,抵抗金國是一件很冒險、很沒有把握的事情,沒有任何力量是可以作為依靠的。另外,趙構在金營待了那麽多天,射了幾箭就把金人給震住了,還平平安安地回來了。所以他覺得漢人對金國人抱有成見,老覺得金人全是野蠻人,跟他們說話說不明白;其實不然,金國人也是很講道理的,完全可以跟金人以禮相待,不是非得以暴製暴。這個時候,這種觀念恐怕在趙構的心裏已經形成了。
隨著金軍的臨近,磁州也日益危險了。趙構離開磁州,但他不知道要去哪裏,有點流浪的感覺。在這最為危難的時候,相州刺史汪伯彥帶著兵馬來迎請他前往相州,這等於是伸手拉了趙構一把。趙構非常感激,從此對汪伯彥言聽計從。汪伯彥也就成了影響宋高宗的第一個人,被認為是南宋的第一個大奸相。
史學家們評價兩宋,說“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北宋名相很多,有範仲淹、王安石、歐陽修、寇準等,但缺少名將,唯一拿得出手的大概也就一個出身士兵的狄青。南宋因為戰事連年,名將不少,但缺少賢相,反而奸相倒是一個接一個,其中最有名的當然就是秦檜。這些禍國殃民的奸相,後文都會一一點到。
第七講:趙構繼統(1)
趙構到了相州之後,有一天,從東京汴梁城來了一個使者要見趙構,使者攜帶著一個蠟丸,裏麵裝有欽宗皇帝的聖旨。原來欽宗皇帝知道趙構沒有去金營,就任命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讓他招募軍隊,起兵勤王。欽宗皇帝可能也看到別人終究靠不住,還得靠自己的親兄弟。於是,趙構就在相州建立元帥府,開始招兵。但是,把老百姓訓練成合格的軍人,是需要時間的。
遊牧民族政權的戰爭成本低,打仗幾乎不用花錢,而且還能掙來錢。他們一入中原,馬過長城,一路打一路搶,回到草原上就發財了。而中原王朝戰爭成本太高,部隊需要軍餉、糧食、被服、武器等。另外,即使宋軍也去搶,可遊牧民族逐草而生,全套家當都隨車而行,人一走,還有什麽可搶的?這等於花了錢報銷不了。漢武帝跟匈奴幾番大戰,揚名天下,彰顯了大漢天威。可漢朝國力卻因此急速轉向衰落,將“文景之治”留下的家底悉數掏空。漢武帝臨死時告訴他的繼承人:“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我這麽幹可以,你們再這麽幹,那就跟秦朝一樣,是走滅亡的道路,所以征伐之事堅決不能再行了。可見,強軍是要有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撐的。而宋欽宗讓趙構當天下兵馬大元帥,也就是給了一個空頭銜,沒有實權,沒有糧餉,他怎麽招兵?況且,像那十幾萬守河的兵,招來又有什麽用?
趙構好不容易湊了萬把來人,準備奉旨勤王,由宗澤率兵先行。據史料記載,宗澤的部隊是連戰連捷。對此,我個人一直感覺有些蹊蹺,史學家也表示懷疑。因為宋太祖認為一百個文官都貪汙,也不如一個武將造反對國家的危害大,所以宋朝開國以來,一直都奉行文官管理地方的政策。宗澤是個知州,是一名文官,他這麽個老書生,打起仗來如何排兵布陣都得現看陣圖,區區兩千人馬連戰連捷,這恐怕也是史書上的溢美之詞而已。
當趙構正要率領本隊出動的時候,皇帝的聖旨又來了,又是藏在蠟丸裏,據說是密使藏在頭髮裏帶出來的。聖旨裏說現在正在跟金國議和,先別著急勤王,緩一緩再說。宗澤等忠臣都義憤填膺地說這個密旨是假的,不可能是皇帝的主意,得趕緊出兵。不過趙構明白,僅憑這一萬多人去解汴梁之圍,肯定是羊入虎口,有去無回,也就是再搭上萬把條性命罷了。一時間趙構沒了主意,沉吟不語。這時汪伯彥對宗澤等人說,你們有什麽證據說聖旨是假的?我們要依旨而行,既然皇上不讓去,咱們就得在這兒等著。這一等,就等到了東京城破,等到徽宗、欽宗被俘,等到北宋滅亡。一時國中無主,朝中無人,天下大亂。
【公元1127年,金國大軍攻破了北宋的東京汴梁,徽欽二帝以及後妃皇子連同宗室貴戚,全都被押赴北方金國,北宋滅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然而,來自北國的金人,卻無心久留中原。那麽,金人將採取什麽辦法來維持統治呢?】
金國人也沒想到宋朝這麽容易就被滅亡了,他們原來的本意,隻是宋朝言而無信,想罰懲一下而已,沒想到這一懲罰太順利了,一舉俘獲了趙氏宗室。勝利來得太突然,讓人措手不及。金國人對如何統治廣大中原漢地,沒有任何經驗。於是,就有金國權臣建議,不如讓遼國的降臣們來統治中原漢地,因為遼國畢竟占過幽雲十六州,統治過漢人。這個想法一經提出,就有人推舉節度使蕭慶。蕭慶能犯這個傻嗎?他趕緊表示說,我經驗不足,能力也還不夠,還得在領導身邊多學習學習,這個事我幹不了。蕭慶是文官,他不敢幹就算了,就又找了個武將,是遼國都統製劉延宗。劉延宗本來是遼國的漢人,是遼國降金的漢將。劉延宗也是說什麽都不幹,推說蕭慶都幹不了,我就更不行了。
第七講:趙構繼統(2)
誰來統治中原地區成了一個死結。徽欽二帝被俘了,宋朝是絕對不可能再讓它恢復的,因為金國人恨死這幫姓趙的了,說話從來不算數,總是欺騙他們。但是金人又不願意在這兒待著,還想回東北老家,他們也統治不了這個地方。這個殘局到底由誰來收拾呢?最後,金國的將帥告訴宋朝的大臣,你們自己推舉個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出來做皇帝,廢掉趙氏,另立新君。宋朝這些大臣們紛紛反對,說趙氏統治中原一百多年,深仁厚澤,百姓眾望所歸,另立異姓為君,有負天下蒼生,堅決不行。當時帶頭反對的,大家可能料想不到,居然是秦檜。秦檜對此很是義憤填膺,按現在的話講,很憤青。金國人一看秦檜竟敢公開對抗,便把他和其他反對的大臣都抓了起來。金太宗的弟弟,大將完顏昌覺得秦檜有骨氣,便收留了秦檜,並將他一直帶在身邊。秦檜後來能夠回到南宋,也是因禍得福,因為不怕死而得以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