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有好事者給王黼獻計:先帝爺立有遺詔,說誰能收復幽雲十六州可賜王爵。蔡京不就一個魯國公嗎?你要能收復幽雲十六州,便可封王了呀!王黼一想,這個主意好,立下這天大功勞的機會就擺在麵前了。原來,此刻女真族建立的金國正在同遼國作戰,而且把遼打得節節敗退,有人便提出跟金國聯合滅遼,趁機收復幽雲十六州。這種想法是很不明智的,當時有很多人反對,可王黼出於私心,卻力贊此事。


    王黼跟徽宗建議說,宋遼兩國雖然和好百年,但是累朝以來,遼國都非常輕慢我們。“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咱們就得打弱的和傻的,這樣才算是會打仗。如果我們此刻不動手的話,女真必強,中原之地將不復歸我所有。徽宗表示贊同,說這種便宜不能不占,一定要趁機攻打遼國。可是平時宋朝的錢財都花在養官養兵上了,根本沒有同遼國開戰的軍費。王黼說,別著急,這件事我來辦。他專門組建了一個經撫房,下令全國按人口捐獻,結果一下就弄來了6200萬貫。徽宗一看,覺得王黼真是個人才,能弄來這麽多錢,看來我們大宋帝國是真有錢。這6200萬貫是不是全部用於軍費不得而知,可能多數是落入王黼的口袋裏了。但是這種所謂的捐獻無異於殺雞取卵,老百姓口袋裏的最後一個銅板都被榨光了,一時間舉國騷然,結果必然是官逼民反,遍地刀兵,烽火頻年,把國家推向了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


    王黼這個人毫無遠略,禍國殃民,北宋最後的滅亡他要負直接責任。以前宋遼兩國使臣往來的時候,宋使帶領遼使前往宋都汴梁都是繞道而行,哪裏不好走就走哪裏,什麽路不好記就走什麽路,否則一旦被摸清了山川路徑,遼人回去畫一張地圖出來,那豈不是麻煩?在宴請遼使的時候,飲食和食器也很一般,以免遼人認為宋朝富有,覬覦天朝。但是王黼為了能夠封王進爵,急於要跟金國聯合,因此他帶領金使專走大路,七天就到了汴京,後來金國鐵蹄就是沿著這條大路一路南下,大隊騎兵直取國 都。他宴請金使的時候,金杯玉盞,山珍海味,女真族剛走出原始社會沒多久,一看到宋朝汴京的壯麗,飲食的精美,能不動心嗎?於是就有了攻打宋朝的念頭,所以說王黼禍國殃民,是亙古未有的一個大奸賊。


    【宋徽宗即位當皇帝時,北宋是非常富庶的,然而蔡京、王黼等人欺下瞞上,變著花樣往自己口袋裏撈錢,結果鬧得國勢衰微,民不聊生,那麽這個王黼最後是怎麽丟掉相位的?而接替他的李邦彥又是怎麽輔佐宋徽宗的呢?】


    後來王黼幹了一件特別丟人的事,他對徽宗說自己家的柱子上長了株 靈芝,請皇上到他的府邸去看看,其實估計也就是雨後冒出來的狗尿苔之類的東西。徽宗到他家後,對靈芝沒留下什麽印象,卻發現他家的後門跟大宦官梁師成的住宅是通著的。宋徽宗並不傻,一看就明白了,難怪王黼總能猜透自己的心思,就是因為他交結內侍。這在任何朝代都是最忌諱的。所以徽宗回去之後就下詔,讓王黼致仕,也就是讓他退休。


    王黼退休之後,接他班的宰相叫李邦彥,人稱“浪子宰相”。聽了這個綽號,我們就不難想像這個人怎麽樣。李邦彥有句“名言”,說自己 要“賞盡天下花,踢盡天下球,做盡天下官”。他跟皇帝在一起的時候,滿口的汙言穢詞,市井俚語,跟倡優、侏儒雜坐,完全不顧君臣之體。玩得興起,甚至當著大臣、嬪妃的麵脫光衣服,露出自己一身的刺青。大臣 們忍俊不止,皇帝拿著棍子追著打他,這位堂堂的宰相居然爬到樹上躲起來。皇上不會爬樹,笑著讓太監傳旨說,行了行了,你可以下來了。李邦彥卻學著女人的聲音嬌滴滴地說:“黃鶯偷眼覷,不敢下枝來。”然後才翻身下來。這時,皇後正巧打此經過,看到這一幕後哀嘆道:“宰相如 此,國焉得不亡?”這就是宋朝的文臣,三個宰相一個不如一個,所以朝政是一塌糊塗。那宋朝的武臣又是怎樣的呢?


    第三講 宦官掌兵(1)


    宋徽宗重用的三個宰相,一個比一個荒奢無道,他們慫恿徽宗不務正業,導致朝政混亂、民不聊生。這樣的人主政,領兵的人就更不怎麽樣了。實際上,宋朝宰相的權力已經不大了,因為朝廷專門設立樞密使(大概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國防部長)主管軍隊事務。但是宋朝為了防止武將作亂,實行軍政軍令分開的製度,就是指揮軍隊的人無權調動軍隊,能夠調動軍隊的人又不能指揮軍隊。樞密院可以調動軍隊,一般由文官擔任。在宋徽宗一朝,長期主管樞密院的人便是宦官童貫。一般來講,宦官是刑餘之人,六根不全,往往一心隻求富貴,而且對正常人有一種刻骨仇恨,所以這種人一旦掌權,天下必亂。


    徽宗登基時,童貫已經45歲了。如果沒有宋徽宗,童貫這一輩子可 能就老死宮中了。結果,在徽宗皇帝派他到杭州去為自己搜羅古玩字畫期間,他碰到了蔡京。兩個人一拍即合,童貫開始極力提攜蔡京。童貫手下的小馬仔們很不理解,說蔡京已被貶出朝廷,咱巴結誰不好,何必巴結這麽個倒黴蛋?童貫說,你們這話就說錯了,咱們去巴結當朝宰相,巴結得上嗎?人家會理咱們嗎?再者說,宰相一年的官俸那麽高,就算巴結得上,那得送多少錢人家才會看在眼裏?不如咱們看中一個人,然後把他扶上相位,如此豈不一本萬利?


    童貫“燒冷灶”的眼光和功夫堪稱一流,蔡京回京以後,連跳三級,果然當上了宰相。蔡京自然投桃報李,推薦童貫當上了節度使,監軍西北,相當於今天的大軍區司令員。當時宋朝要收復西北的河湟之地,正跟羌族部落在甘肅青海一帶打仗。童貫奉旨監軍,有了立功的機會。大軍宰殺牛羊祭旗之後,就浩浩蕩蕩地出征了。


    童貫率部出發不久,東京汴梁皇宮突然失火,大臣和道士們都說不吉利,不能妄動刀兵,於是皇帝命人飛馬傳旨到前線,通知童貫仗不許打了。童貫看完皇帝送來的手詔,若無其事,疊巴疊巴往靴筒裏一塞,仍舊下令出兵。


    宋軍出兵,大獲全勝。軍中大將們特別高興,回來召開慶功宴,因 為打了大勝仗,天子必有封賞。此時,童貫把天子的手詔拿出來,給大將們看。眾位大將一看,嚇得稀裏嘩啦跪了一地。自古軍令如山,又何況是聖旨,違詔是何等的大罪,打勝了,可以不受責罰,但萬一戰敗了,這一票人全得掉腦袋!大將們想想都覺得後怕,就問童貫,您違詔出兵就不害怕?怎麽不告訴我們呢?童貫說我不害怕,仗打贏了,功勞是你們的;打輸了,我一個人麵君,掉我一個人的腦袋。如此一來,這幫將士自然就對童貫感恩戴德,成了童貫的死黨。


    宋朝最能打仗的軍隊都在西北,因為西北產馬,宋朝的騎兵基本上都在西北方。童貫手握重兵,又打了勝仗,更是驕橫不可一世。此外,他對皇帝身邊的嬪妃、大臣、道士等這些受寵信的人很大方,出手特別豪爽,所以不斷有人為童貫說好話,於是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了。但隨著西北戰事的平息,童貫慢慢感覺很失落,很鬱悶,因為沒有事情幹了。靜極思動, 童貫想來一番大動作,於是公元1111年,宋徽宗派他出使遼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兩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兩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