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類歷史上一切國際糾紛,最容易出現的錯誤之一,就是把利益糾紛問題上升到麵子問題,或者認為態度強硬是外交的唯一合理態度。這幫憤青議員滿心打算,隻要美國人耍橫、耍混,英國人就一定會做出讓步。


    結果雙方迎頭相撞打了起來,美國被打得滿地找牙。


    當時美國政府內部和社會上也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見,認為應該避免跟英國打仗,但是迫於輿論壓力,不得不保持沉默。


    在任何時代,尤其一個新興國家興起的時候,民族自豪感總是最能撥動人心弦的一種東西,但是自豪和自大並不總是能分得那麽清楚,運氣也不是次次都能有的。


    “切薩皮克”號事件


    引發英美第二次戰爭的導火索是著名的“切薩皮克”號事件。


    其實,在“切薩皮克”號之前已經發生過數百起美國船隻被英國軍艦攔擊,海員被扣留的事件。英國海軍規模很大,雖然有世代服役的軍官,但是沒有多少人有興趣去當一名普通水兵。如果不靠抓壯丁強征,海軍無法維持。因此,英國海軍經常抓外國人服役。以前被抓的美國船隻都是民船,而“切薩皮克”號是一艘軍艦。


    1806年,美國海軍的規模是6艘快速帆船、13名海軍上校、9名海軍中少校、72名海軍上尉、150名海軍準尉和925名士兵,一共1169人,而“切薩皮克”號正是這6艘帆船之一。


    1807年1月,這艘配有36門炮的快速帆船準備前往地中海去擔任美國海軍地中海支隊的旗艦。


    “切薩皮克”號船員名單中,有兩個白人斯特羅恩和維爾,以及黑人自由民馬丁。


    早在起航之前,這三人已經引起了很大關注,因為他們是從一艘英國軍艦上溜下來的逃兵。


    英國海軍北美分艦隊司令伯克利中將獲知三人下落後,多次要求美國將這三人送還。


    對於這種無禮要求,美方斷然拒絕。美方的回應是,這三人原是美國公民,他們所謂的“逃亡”,是因為被英國海軍抓了壯丁。不論是強抓三人為壯丁,還是要求把這逃亡的三人送返都是荒謬的。


    美方如此不配合,伯克利中將很惱火,下令一旦遭遇“切薩皮克”號就要予以攔截,必要時可使用武力,務必將三人抓住。


    1807年6月22日,當“切薩皮克”號駛向大西洋的時候,配有50門大炮的英國“豹”號巡洋艦早已恭候多時。


    雙方一接近,英艦派出小艇帶來了艦長的要求:請貴艦全體船員列隊在甲板上接受我方檢查!


    “切薩皮克”號艦長拒絕了英方這一無理要求,於是英方決定使用武力。


    接下來發生的事很難講是一場戰鬥,因為當英艦褪去炮衣準備開火的時候,“切薩皮克”號的甲板上還堆滿了雞籠和家具,艦船配備的36門火炮,雜亂無章地堆在甲板上,還沒固定到位。


    15分鍾內,“豹”號對美艦進行了三次齊射,“切薩皮克”號上有3人被打死,18人受傷,風帆也被炸成了碎片。


    直到“切薩皮克”號艦長巴倫下令投降,“切薩皮克”號一共挨了英艦21彈,而自己隻放了一炮,算是挽回了一點兒顏麵。


    “切薩皮克”號艦長巴倫為了讓這次恥辱成為一種正式的政府與政府之間的事件,要求英艦將“切薩皮克”號作為戰利品帶走。而英國船長隻對任務本身感興趣,他要的隻是那三個被通緝的逃兵。


    經過一番搜捕,英國海軍從“切薩皮克”號上帶走了四個人,除了那哥兒仨之外,還有一名被英國人認為具有逃兵嫌疑的白人男子。


    剩下的人在當天晚些時候駕駛著遍體鱗傷的“切薩皮克”號,帶著無奈和恥辱駛回了美國。


    “切薩皮克”號事件震驚了美國,全美掀起了反英浪潮。


    在“切薩皮克”號的錨地漢普頓和毗鄰的諾福克港,憤怒的美國人把英國海軍貯存在這兒的少量物資當街焚毀,整個東海岸掀起了一片要求賠償和復仇的怒濤。


    英國政府最後就“切薩皮克”號事件道了歉。道歉並不是由於美國政府抗議的緣故,而是因為伯克利將軍的行為超越了上級的命令。


    兩年後,英國又放回了三名被抓走的美國海員,第四個人已經作為逃兵被絞死了。


    但是以此事件為開端,英美兩國走向了1812年戰爭的道路。


    憤青要打加拿大


    美國之所以要向英國宣戰,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奪取加拿大地區。


    在樂觀的美國憤青看來,甚至不需要美國軍隊,隻要美國拓荒者發動一次討伐,幾個星期就能讓魁北克和加拿大的英國當局俯首就範。


    開戰之初,美國和加拿大的雙方力量對比相差很大。當時美國有750萬人口,包括黑奴。而加拿大隻有50萬人,其中還有不少說法語的法裔。但加拿大駐紮有5000名訓練有素的英軍、4000名加拿大正規軍和4000名民兵,親英的印第安人也能提供三四千人的援兵。而美國的正規軍才7000人。


    美國聯邦政府雖然徵集了40萬民兵,但沒有投入加拿大戰場,美軍在任何一次戰鬥中投入的兵力都不超過7000人。


    那些未經訓練的美國民兵就是一幫烏合之眾,根本不堪一擊。有一次,一支擁有4000名騎兵的隊伍,走到離敵人尚有100英裏的地方就扔下長官跑了。


    一些民兵甚至拒絕進入加拿大,不想去支援正在不遠的地方進行著眾寡懸殊、拚死戰鬥的正規軍兄弟。


    民兵指揮官給出的理由非常冠冕堂皇:沒有法律授權民兵在國外作戰。


    1812年美英戰爭爆發之後,美軍從底特律出發進攻加拿大,很快就失敗了。幾天之後,今天的芝加哥在英軍和加拿大軍的進攻中失陷,美國的西北邊界開始收縮。


    相對於陸戰來說,海戰更為活躍,美國人也認為海戰對自己很有利。當時美國海軍已經有16艘主力艦,載有500門炮,其中三艘是當時世界上最好最快的巡航艦。


    這三艘軍艦的艦炮射程比英艦遠,木料也重,航速也比英艦快,而英國海軍規模龐大,擁有600多艘軍艦,1/4是戰列艦,每艘載有60門以上的火炮。


    最關鍵的是英國海軍有著悠久的光榮傳統,艦長們自信能擊沉任何一艘美國軍艦。


    但英國當時正在跟法國打仗,絕大部分戰列艦深陷歐洲,不能行駛到美國領海。隻有很少幾艘軍艦進入美洲海域,這給了美國海軍痛打英軍的機會。戰爭初期,美國海軍多次取得勝利,俘獲了大量英國船隻,甚至包括三艘皇家海軍戰艦。


    美國知道刀是鐵打的了


    美國海軍取得的戰果,讓皇家海軍開始對美國海軍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的結果就是英國又增派了大量艦艇,對美國港口進行更為嚴密的封鎖。


    此時美國人自信滿滿,認為擊敗英國皇家海軍不在話下,特別是美艦“黃蜂”號擊沉了英艦“孔雀”號之後,在美國人看來,英軍的封鎖根本不會對自己造成任何困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美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美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