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樓梯旁,聽得入神,這段典故,倒是第一次聽說。
“到了唐代,陸羽《茶經》問世,把‘荼’字減掉一橫,正式命名為‘茶’,所以,陸羽便成為茶的真正鼻祖,人稱‘茶神’。他的《茶經》直到今天,仍對茶人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共分十章,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陸羽,名疾,字鴻漸,旁邊‘鴻漸’包間就來自這兩個字……”
“水無憂”裏每個包間的名字都有典故。就像“綠煙”,典出《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對子:
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
無憂在這些小地方,清楚地表現出她的清雅與用心。
還有“鬆風”,也出自一句詩,“蟹眼發過魚眼生,嗖嗖欲作鬆風鳴。”
無憂說過,“蟹眼”和“魚眼”指的都是水煮滾後的水泡;而“鬆風鳴”,則是煮水的聲音。
所以,“鬆風”的真正含義指的既不是“鬆”也不是“風”,而是“水”。
一個小小的誤會。
生活中到處充滿的,都是這樣出人意料的誤會。
就像布穀與鷓鴣。
就像我與無憂與以然三個人的感情。
這時候服務員送了祈門紅茶上來,請我到隔壁稍等,而她打開的房門,正是“鬆風”包間。
生活中同誤會一樣多的,是難言的巧合。
風從打開的窗子裏吹進來,我忽然想起,鍾楚博殺妻那天,我就是在這裏和無憂告別的,至今我還能清楚地記起那天的每一個細節:窗外觸手可及的槐花,新上市的明前龍井,無憂手裏的高潮龍“雲綿”紫砂壺,還有那本香港人寫的茶書……
現在,那把“雲綿”仍然安靜地呆在茶幾上,旁邊成套的青花瓷茶具也同兩個月前毫無二致,還有綠葉纏繞的百寶,子上的擺設,仿佛在這窗裏的時間是靜止的,一切恩怨都溶釋在煮滾的茶水中湮沒了,不留下時間的痕跡。
可是窗子外麵呢?
窗外的槐花落了。而花開花落間,世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忽然便有種想哭的欲望,端起杯子一飲而盡。
“祈門紅”斟在玉瓷杯裏,殷紅如血,發出淡淡玫瑰香。
記得第一次在“鬆風”以茶當酒,喝的是普洱吧?
就是從那時同無憂結下的友誼。
那是第一次和以然吵架,由無憂勸和。後來為了桃樂妃再次和以然鬧翻,也是在這一間,以然摔門而去,無憂趕來安慰了我,我抱著她哭起來,把鬼纏身的事向她和盤托出。於是,她替我找了驅魔人,在午夜我墜樓之前及時救下我,教我用蠟燭召喚弄琴魂,又陪我一起破案,直到最後以茶語暗通消息幫我報警……
如果沒有無憂,也許我早已墜樓而死。
我說過,在這世上,我至少有一位真正的朋友,那就是無憂。
可是現在,因為以然,我同無憂已漸疏遠。
為了愛情犧牲友誼,值得嗎?
我將奶精包撕開一點點,向杯中微微傾斜,滴滴香露迅速沉底又依依浮起,細圓的一點點,慢慢散開,如一朵朵細白的梨花開在鋪滿霞光的湖麵上——這才是上好的祈門紅茶:醇、香、艷、亮——記得以前看茶書,一直說中國的祈門紅香味獨具,其他茶種難以比擬,特稱“祈門香”。可是後來每每到茶館點這道茶,卻發現香中帶澀,十分普通。還是在“水無憂”才第一次領略到正宗祈門紅的醇香的。
同樣,也是在“水無憂”第一次真正明白同性之間的友誼可以很真誠,很珍貴。
奶精在艷紅的茶湯裏翻上浮下,宛如一個妖艷的女子在拋媚眼,就像……桃樂妃。
我忽然想,如果把桃樂妃比作紅茶,那麽無憂應該更接近綠茶吧?那麽清雅怡人,窈窕娉婷。而我,隻能是一杯烏龍茶,而且是沒有發醇好的那種大葉烏龍,最好直接煮來喝,太多的工序隻會損失了茶的原味,並不適合我。
無憂這裏經營的主要是台灣茶,特點是香味濃鬱,有種阿裏山茶,異香異氣的猶為特別。我曾經同她說喝了那麽多茶,最爽口的還是我們國產的安溪鐵觀音。無憂為此笑我口粗,可是同時又說鐵觀音人稱“觀音韻聖妙香”,我獨沽一味,也當算品茶人自有懷抱了。
獨沽一味。可是以然希望的卻是兩全其美。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耶?隻是,孰為魚,而又孰為熊掌呢?
猜測一個人的心真令人疲憊。
而且厭倦。
如果是鍾楚博,就不必這樣猜三想四,因為完全可以預知他的答案:“是你,當然是你。”
在他的感情世界裏,從沒有猶疑旁顧,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從來沒有中間路線。當年他喜歡許弄琴,是真的喜歡,可以為了她去拚命;現在他喜歡我,也同樣真誠熱切,同樣可以拋頭顱灑熱血。如果有一天不愛了,那麽也絕不拖泥帶水,說斷就斷,為了重獲自由,哪怕殺人也可以。所有的事情與抉擇在他那裏都變得簡單幹脆,仿佛千絲萬縷迎刃而解,完全不必瞻前顧後。
經歷了那樣一個男人之後,我已經不能再接受平庸的感情。
我同以然,也許曾經有過非常單純熱烈的愛情,但也隻是曾經罷了,到了今天,那愛早已變得勉強,生澀,脆弱不堪一擊。
不,已經不必再向以然要答案,也不必再同無憂商量什麽了。
可以商量的愛,已經不是真愛。
至少,不是我想要的愛情。
可悲的並不是我們不再相愛,而是我不再是他心中的最愛。那麽,又何必執著?
我站起身,離開了“鬆風”包間。
回到家,柯家父母已經走了,媽媽見到我十分惱怒:“一大早跑到哪裏去了?害我好一頓替你遮掩。真是越大越沒規矩。”
我坐下來,輕輕說:“媽媽,我已經決定了,同以然分手。”
“什麽?”媽媽瞪大眼睛,驚跳起來,那神情仿佛見到鍾楚博忽然出現在她麵前。
我說,“我不想嫁給以然。”
“說什麽傻話?剛才我才同親家母商量好辦事兒的日子,就是下個月初八,你倒來說不嫁?為了你的事兒,我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淚,你這閨女,怎麽就不體諒當媽的心呢?你一失蹤就是兩個月,我頭髮都急白了,總算老天有眼,你沒缺胳膊沒缺腿地回來了,又還是黃花閨女,人家也沒嫌棄沒怪罪,過去了的事也都不問了,答應馬上補辦婚禮,你倒不答應了?”
我瞠目,怎麽媽媽認為柯家有理由嫌棄我怪罪我嗎?被綁架並不是我的錯,為何倒像犯了七出之罪,似乎沒被以然休掉就是叨天之恩了。這是什麽邏輯?簡直比鍾楚博還荒謬!
媽媽接下來又說:“要不是出了姓鍾的殺人犯這檔子事兒,這時候你和以然早進了洞房了,哪裏還用我這麽磨破嘴皮操碎心?偏偏地好事多磨,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好在你現在完整無缺地回來了,還不趕緊補辦婚禮等什麽呢?你這個時候退婚,人家不會認為是你提出來的,我管保一百個人裏麵有一百二十個相信是柯家退的婚,保不定什麽難聽的話都會傳出來呢?肯定想你是被那殺人犯破了身,柯家不要你了……”
“到了唐代,陸羽《茶經》問世,把‘荼’字減掉一橫,正式命名為‘茶’,所以,陸羽便成為茶的真正鼻祖,人稱‘茶神’。他的《茶經》直到今天,仍對茶人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共分十章,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陸羽,名疾,字鴻漸,旁邊‘鴻漸’包間就來自這兩個字……”
“水無憂”裏每個包間的名字都有典故。就像“綠煙”,典出《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對子:
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
無憂在這些小地方,清楚地表現出她的清雅與用心。
還有“鬆風”,也出自一句詩,“蟹眼發過魚眼生,嗖嗖欲作鬆風鳴。”
無憂說過,“蟹眼”和“魚眼”指的都是水煮滾後的水泡;而“鬆風鳴”,則是煮水的聲音。
所以,“鬆風”的真正含義指的既不是“鬆”也不是“風”,而是“水”。
一個小小的誤會。
生活中到處充滿的,都是這樣出人意料的誤會。
就像布穀與鷓鴣。
就像我與無憂與以然三個人的感情。
這時候服務員送了祈門紅茶上來,請我到隔壁稍等,而她打開的房門,正是“鬆風”包間。
生活中同誤會一樣多的,是難言的巧合。
風從打開的窗子裏吹進來,我忽然想起,鍾楚博殺妻那天,我就是在這裏和無憂告別的,至今我還能清楚地記起那天的每一個細節:窗外觸手可及的槐花,新上市的明前龍井,無憂手裏的高潮龍“雲綿”紫砂壺,還有那本香港人寫的茶書……
現在,那把“雲綿”仍然安靜地呆在茶幾上,旁邊成套的青花瓷茶具也同兩個月前毫無二致,還有綠葉纏繞的百寶,子上的擺設,仿佛在這窗裏的時間是靜止的,一切恩怨都溶釋在煮滾的茶水中湮沒了,不留下時間的痕跡。
可是窗子外麵呢?
窗外的槐花落了。而花開花落間,世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忽然便有種想哭的欲望,端起杯子一飲而盡。
“祈門紅”斟在玉瓷杯裏,殷紅如血,發出淡淡玫瑰香。
記得第一次在“鬆風”以茶當酒,喝的是普洱吧?
就是從那時同無憂結下的友誼。
那是第一次和以然吵架,由無憂勸和。後來為了桃樂妃再次和以然鬧翻,也是在這一間,以然摔門而去,無憂趕來安慰了我,我抱著她哭起來,把鬼纏身的事向她和盤托出。於是,她替我找了驅魔人,在午夜我墜樓之前及時救下我,教我用蠟燭召喚弄琴魂,又陪我一起破案,直到最後以茶語暗通消息幫我報警……
如果沒有無憂,也許我早已墜樓而死。
我說過,在這世上,我至少有一位真正的朋友,那就是無憂。
可是現在,因為以然,我同無憂已漸疏遠。
為了愛情犧牲友誼,值得嗎?
我將奶精包撕開一點點,向杯中微微傾斜,滴滴香露迅速沉底又依依浮起,細圓的一點點,慢慢散開,如一朵朵細白的梨花開在鋪滿霞光的湖麵上——這才是上好的祈門紅茶:醇、香、艷、亮——記得以前看茶書,一直說中國的祈門紅香味獨具,其他茶種難以比擬,特稱“祈門香”。可是後來每每到茶館點這道茶,卻發現香中帶澀,十分普通。還是在“水無憂”才第一次領略到正宗祈門紅的醇香的。
同樣,也是在“水無憂”第一次真正明白同性之間的友誼可以很真誠,很珍貴。
奶精在艷紅的茶湯裏翻上浮下,宛如一個妖艷的女子在拋媚眼,就像……桃樂妃。
我忽然想,如果把桃樂妃比作紅茶,那麽無憂應該更接近綠茶吧?那麽清雅怡人,窈窕娉婷。而我,隻能是一杯烏龍茶,而且是沒有發醇好的那種大葉烏龍,最好直接煮來喝,太多的工序隻會損失了茶的原味,並不適合我。
無憂這裏經營的主要是台灣茶,特點是香味濃鬱,有種阿裏山茶,異香異氣的猶為特別。我曾經同她說喝了那麽多茶,最爽口的還是我們國產的安溪鐵觀音。無憂為此笑我口粗,可是同時又說鐵觀音人稱“觀音韻聖妙香”,我獨沽一味,也當算品茶人自有懷抱了。
獨沽一味。可是以然希望的卻是兩全其美。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耶?隻是,孰為魚,而又孰為熊掌呢?
猜測一個人的心真令人疲憊。
而且厭倦。
如果是鍾楚博,就不必這樣猜三想四,因為完全可以預知他的答案:“是你,當然是你。”
在他的感情世界裏,從沒有猶疑旁顧,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從來沒有中間路線。當年他喜歡許弄琴,是真的喜歡,可以為了她去拚命;現在他喜歡我,也同樣真誠熱切,同樣可以拋頭顱灑熱血。如果有一天不愛了,那麽也絕不拖泥帶水,說斷就斷,為了重獲自由,哪怕殺人也可以。所有的事情與抉擇在他那裏都變得簡單幹脆,仿佛千絲萬縷迎刃而解,完全不必瞻前顧後。
經歷了那樣一個男人之後,我已經不能再接受平庸的感情。
我同以然,也許曾經有過非常單純熱烈的愛情,但也隻是曾經罷了,到了今天,那愛早已變得勉強,生澀,脆弱不堪一擊。
不,已經不必再向以然要答案,也不必再同無憂商量什麽了。
可以商量的愛,已經不是真愛。
至少,不是我想要的愛情。
可悲的並不是我們不再相愛,而是我不再是他心中的最愛。那麽,又何必執著?
我站起身,離開了“鬆風”包間。
回到家,柯家父母已經走了,媽媽見到我十分惱怒:“一大早跑到哪裏去了?害我好一頓替你遮掩。真是越大越沒規矩。”
我坐下來,輕輕說:“媽媽,我已經決定了,同以然分手。”
“什麽?”媽媽瞪大眼睛,驚跳起來,那神情仿佛見到鍾楚博忽然出現在她麵前。
我說,“我不想嫁給以然。”
“說什麽傻話?剛才我才同親家母商量好辦事兒的日子,就是下個月初八,你倒來說不嫁?為了你的事兒,我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淚,你這閨女,怎麽就不體諒當媽的心呢?你一失蹤就是兩個月,我頭髮都急白了,總算老天有眼,你沒缺胳膊沒缺腿地回來了,又還是黃花閨女,人家也沒嫌棄沒怪罪,過去了的事也都不問了,答應馬上補辦婚禮,你倒不答應了?”
我瞠目,怎麽媽媽認為柯家有理由嫌棄我怪罪我嗎?被綁架並不是我的錯,為何倒像犯了七出之罪,似乎沒被以然休掉就是叨天之恩了。這是什麽邏輯?簡直比鍾楚博還荒謬!
媽媽接下來又說:“要不是出了姓鍾的殺人犯這檔子事兒,這時候你和以然早進了洞房了,哪裏還用我這麽磨破嘴皮操碎心?偏偏地好事多磨,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好在你現在完整無缺地回來了,還不趕緊補辦婚禮等什麽呢?你這個時候退婚,人家不會認為是你提出來的,我管保一百個人裏麵有一百二十個相信是柯家退的婚,保不定什麽難聽的話都會傳出來呢?肯定想你是被那殺人犯破了身,柯家不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