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俗話:"萬事開頭難。"現在我們總算是開了個頭,以後就不難了。古時候從中國到尼泊爾來要經歷千山萬水。現在從北京飛到加德滿都,隻需要四個小時。地球大大地變小了。我們兩國學者來往實在非常方便。珠穆朗瑪峰橫亙兩國之間,再也不是交通的攔路虎,而是兩國永恆友誼的象徵。我瞻望前途,不禁手舞足蹈了。


    1986年12月20日於燕園


    別加德滿都別加德滿都


    古時候,佛教禁止和尚在一棵樹下連住上三宿,怕他對這一棵樹產生了眷戀之心。佛教的立法者們的做法是煞費苦心而又正確的。


    說老實話,我初到加德滿都的時候,看到這地方街道比較狹窄,人們的衣著也不太整潔,塵土比較多,房屋也低暗。我剛剛從日本回來,不由自主地就要對比兩個國家,我立刻萌發了一個念頭:趕快離開這裏回國吧!


    但是,過了不到半天,我的想法就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我乘著車子走過了許多條大大小小寬寬窄窄的街道,街道確實不能說是十分幹淨的,人們的麵貌也確實不像日本那樣同我們簡直是一模一樣,望上去讓人沒有陌生之感。可是我忽然發現,這裏同我的祖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別是同我幼年住過的山東鄉村、六十年代初期四清時呆過的京郊農村,更是非常相似。在那裏,到處都有我最喜愛的狗,豬也成群結隊地在街道上哼著叫著,到垃圾堆裏去尋找食物,鴨子和雞也叫著、跳著,雜在豬狗之間。小孩子同小狗、小豬一起玩耍,活蹦亂跳。偶爾還有炊煙從低矮黑暗的屋子裏飄了出來,氣味並不好聞,但卻親切、樸素,真正是鄉村的氣息。加德滿都是一個大城市,同鄉村不能完全一樣,但是鄉村的氣息還是多少有一點的。這使我想到家鄉,愉快之感在內心裏躍動。


    第95節:尼泊爾隨筆(11)


    晚上走過這裏的大街,電燈多半不十分耀眼明亮。霓虹燈不能說是沒有,但比較少,也不十分光輝奪目。有的地方甚至燈光暗淡,人影迷離。同日本東京的銀座之夜比較起來,天地懸殊。在那裏,光明晃耀,燈光燭天,好像是從東海龍王那裏取來了夜光寶珠,又從佛教兜率天取來了水晶琉璃,修築了黃金寶階,白銀欄杆、千層寶塔、萬間精舍,隻見宇宙一片通明,直上靈霄寶殿,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美則美矣,可我覺得與自己無關。我在驚奇中頗有冷漠之感。


    在這裏,在加德滿都,沒有那樣光明,沒有那樣多彩,沒有那樣讓人吃驚,沒有那樣引人入勝;可我從內心深處覺得親切、淳樸、可愛、有趣,仿佛更接近自己的心靈。街旁的神龕裏供著一些神像,但是沒像在印度那樣上麵灑滿了象徵鮮血的紅水。參天大樹挺立在那裏,告訴我們這個城市的古老。間或也能看到四時不謝的鮮花,紅的、黃的都有,從矮矮的圍牆後麵探出頭來,告訴我們,此時在我國雖然已是冬天,此地卻仍然是春意盎然,這是一座四時皆春的春城。


    除了上麵這一些表麵上能看到的東西以外,在我們心裏還蘊涵著一種感情,是在任何別的地方都難以產生的。在尼泊爾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說加德滿都峽穀原來是大水瀰漫,隻有魚蝦,沒有人類。文殊菩薩手揮巨劍,把一座小山劈成兩半,中間留了一個口子,大水從此地流出,於是出現了陸地,出現了居民,出現了加德滿都城,尼泊爾從此繁衍滋生,成為現在這個樣子。而文殊菩薩的故鄉則是在中國的五台山,至今他還住在那裏。尼泊爾人視此山為聖地。


    這當然隻是一個神話,但是神話也是有背景的。為什麽尼泊爾人民不把文殊菩薩的故鄉說成是在別的國家,而偏偏說成是在中國呢?對中尼兩國人民來說,這是一個多有意義的神話啊!尼泊爾人本來就是一個溫順和平的民族,再加上這樣一個神話,所以他們每一個人都對中國懷有純真深厚的感情。現在我們所到之處都能體會到這樣一種感情,都能看到微笑的麵孔,我們都陶醉在尼泊爾人民的友誼中了。


    我們總共在加德滿都隻呆了六天。可是這六天已經是佛祖允許和尚在一棵樹下住宿時間的兩倍。我們的所見所聞是很有局限的。可是,經過了我上麵說過的思想感情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之後,我對於這一座不能算是太大的城市的感情與日俱增,與時俱增。臨別那一天的早晨,我很早就起來了。我打開窗子,麵對著外麵每天早晨都必然騰起的濃霧,濃霧把眼前的一切東西都轉變成了淡淡的影子。我又聽到從濃霧中的某一個地方傳來了犬吠聲和不知從哪一家屋頂上傳來了鴿子咕咕的叫聲。我此時確實看不到我最喜歡看的雪山--它完全被濃霧遮蔽住了。但是,我的眼睛似乎有了佛教所謂的天眼通的神力,我能看到每一座雪峰,我的心飛到了這些雪峰的頂上,任意馳騁。連象徵中尼友好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我似乎都看到了。我的心情又是激動,又是眷戀,又感到溫暖,又覺得冷森,一時之間,我簡直有點不知所措了。


    別了,加德滿都!


    我相信,有朝一日,我還會回來的。


    1986年12月2日下午於北京大學朗潤園


    第96節:曼穀行(1)


    曼 穀 行


    曼 穀 行曼 穀 行


    1994年3月22日至31日,我應泰國僑領鄭午樓博士之邀,偕李錚、榮新江二先生,飛赴曼穀,停留十日。時間雖短,所見極多,謂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亦決非誇張。回國後,在眾多會議夾縫中,草成短文十篇,姑稱之為散文。非敢言文,聊存雪泥鴻爪之意雲爾。


    初抵曼穀


    一登上泰航的飛機,就仿佛已經到了泰國。機艙內淨無纖塵,沒有像其他一些航空公司的飛機那樣,一進機艙,撲鼻一股飛機味。空姐,還有空哥,個個彬彬有禮,麵含微笑。這一切都給人以舒適愉快的感覺。我隻覺得神清氣爽,耳目為之一新。


    泰國航空公司是頗有一些名氣的,我真是久仰久仰了。俗話說:聞名不如見麵。這有兩層意思。一是失望,一是肯定。我是後者。我心裏第一句話就是:"果然名不虛傳。"在整個航程的四小時十分鍾內,隻見那幾個年輕的空姐和空哥忙忙碌碌,馬不停蹄,送咖啡,送茶,送飲料,送酒,送了一趟又一趟,好像就沒有斷過。談到送酒,其他國家的航空公司也是有的,但仿佛是有"階級性"的。在頭等艙裏,正當中就擺上一個酒櫃,中外名酒,應有盡有,乘客可以隨時飲用。我常常心裏想:倘若劉伶乘上今天的頭等艙,他必將醉死無疑。"死便埋我",這個遺囑,在飛機上也無法執行,隻有飛機到了目的地再做處理了。


    在泰航的機艙內,這個"階級性"不存在了。大家都一視同仁。送酒並不止送一次,而且送的也不僅僅是普通的酒。我非酒徒,無法親口品嚐。但是我隱約間看到一位空哥,手裏舉著酒瓶子,在艙內來回地走。有人一招呼,立即走上前去,斟滿一杯。我對外國名酒是外行,但是人頭馬之類的瓶子,我是見過的。我偶一抬頭,瞥見空哥手中舉的酒瓶閃著黃色的金光,頗像什麽馬之類。我有點吃驚。但我終非酒徒,此事與我無幹,不去管它了。不過我一時胡思亂想,又想到了劉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生的遠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季羨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季羨林並收藏一生的遠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