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陶淵明的一句詩,我覺得有點怪。“犬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雞飛上樹去高聲嗚叫,我確實沒有見過。“雞鳴桑樹顛”,這一句話頗為突兀。難道晉朝江西的雞真有飛到桑樹頂上去高叫的脾氣嗎?
不管怎樣,中國古代詩人對鳥及其鳴聲特別敏感,已是一個彰明昭著的事實。再看一看西方文學,不能不感到其間的差別。西方詩歌中,除了雲雀和夜鶯外,其他的鳥及其鳴聲似乎很少受詩人的垂青。這裏麵是否也含有很深的審美情趣的差別呢?是否也含有東西方詩人,再擴而大之是一般人之間對大自然的關係的差別呢?姑妄言之。
我繞彎子說了半天,無非是想說中國的城裏人對鳥比較有感情而已。我這個由鄉下人變為城裏人的人,也逐漸愛起鳥來。可惜我半輩子始終是在大城市裏轉,在中國是如此,在德國和瑞士仍然是如此。空有愛鳥之心,愛的對象卻難找到,在心靈深處難免感到惆悵。
一直到四十多年前,我四十多歲了,才從沙灘——真像是一片沙漠——搬到風光旖旎林木蓊鬱的燕園裏來。這裏雖處城市,卻似鄉村,真正是鳥的天堂。我又能看到鳥了;不是一隻,而是成群;不是一種,而是多種;不但看到它們飛,而且聽到它們叫;不但看到它們在草地上蹦跳,而且看到高樹頂上搭窩。我真是顧而樂之,多年幹涸的心靈似乎又注入了一股清泉。
在眾多的鳥中,給我印象最深、我最喜愛的還是喜鵲。在我住的樓前,沿著湖畔,有一排高大的垂柳,在馬路對麵則是一排高聳入雲的楊樹。樓西和樓後,小山下麵,有幾棵高大的榆樹,小山上有一棵至少有六七百年的古鬆。可以說我們的樓是處在綠色叢中。我原住在西門洞的二樓上,書房麵西,正對著那幾棵榆樹。一到春天,喜鵲和其他鳥的叫聲不停。喜鵲不知道是通過什麽方式,大概是既無父母之命,也沒有媒妁之言,自由戀愛,結成了情侶,情侶不停地在群樹之間穿梭飛行,嘴裏往往叼著小樹枝,想到什麽地方去搭窩。我天天早上最大的樂趣就是看喜鵲們箭似的飛翔。喳喳地歡叫,往往能看上、聽上半天。
有一天,完全出我的意料,然而又合乎我的心願,窗外大榆樹上有一團黑色的東西,我豁然開朗:這是喜鵲在搭窩。我現在不用出門就能夠看到喜鵲窩了,樂何如之。從此我的眼睛和耳朵完全集中到這一對喜鵲和它們的窩上,其他的鳥鳴聲仿佛都不存在了。每次我看書寫作疲倦了,就向窗外看一看。一看到喜鵲窩就像鄭板橋看到白銀那樣,“心花怒放,書畫皆佳”。我的靈感風起雲湧,連記憶力都仿佛是變了樣子,大有過目不忘之概了。
光陰流轉,轉瞬已是春末夏初。窩裏的喜鵲小寶寶看樣子已經成長起來了。每當颳風下雨,我心裏就揪成一團,我很怕它們的窩經受不住風吹雨打。當我看到,不管風多麽狂,雨多麽驟,那一個黑蘑菇似的窩仍然固若金湯,我的心就放下了。我幻想,此時喜鵲媽媽和喜鵲爸爸正在窩裏伸開了翅膀,把小寶寶遮蓋得嚴嚴實實,喜鵲一家正在做著甜美的夢,夢到燕園風和日麗;夢到燕園花團錦簇;夢到小蟲子和小蚱蜢自己飛到窩裏來,小寶寶食用不盡;夢到湖光塔影忽然移到了大榆樹下麵……
這一切原本都是幻影,然而我卻淚眼模糊,再也無法幻想下去了。我從小失去了慈母,失去了母愛。一個失去了母愛的人,必然是一個心靈不完整或不正常的人。在七八十年的漫長時期中,不管是什麽時候,也不管我是在什麽地方,隻要提到了失去母愛,失去母親,我必然立即淚水盈眶。對人是如此,對鳥獸也是如此。中國古人常說“終天之恨”,我這真正是“終天之恨”了,這個恨隻能等我離開人世才能消泯,這是無可懷疑的了。中國古詩說:“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真是藹然仁者之言,我每次暗誦,都會感到心靈震撼的。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鳥有旦夕禍福。正當我為這一家幸福的喜鵲感到幸福而自我陶醉的時候,禍事發生了。一天早上,我坐在書桌前,真是無巧不成書,我一抬頭正看到一個小男孩赤腳爬上了那一棵榆樹,伸手從喜鵲窩裏把喜鵲寶寶掏了出來。掏了幾隻,我沒有看清,不敢瞎說。總之是掏走了。隻看這一個小男孩像猿猴一般,轉瞬跳下樹來,前後也不過幾分鍾,手裏抓著小喜鵲,消逝得無影無蹤了。我很想下樓去幹預一下;但是一想到在浩劫中我頭上戴的那一摞可怕的沉重的帽子,都還在似摘未摘之間,我隻能規規矩矩,不敢亂說亂動。如果那一個小男孩是工人的孩子,那豈不成了“階級報復”了嗎?我吃了老虎心、豹子膽,也不敢動一動呀!我隻有伏在桌上,暗自啜泣。
完了,完了,一切全完了。喜鵲的美夢消失了,我的美夢也消失了。我從此抑鬱不樂,甚至不敢再抬頭看窗外的大榆樹。喜鵲媽媽和喜鵲爸爸的心情我不得而知。它們痛失愛子,至少也不會比我更好過。一連好幾天,我聽到窗外這一對喜鵲喳喳哀鳴,繞樹千匝,無枝可依。我不忍再抬頭看它們。不知什麽時候,這一對喜鵲不見了。它們大概是懷著一顆破碎的心,飛到什麽地方另起爐灶去了。過了一兩年,大榆樹上的那一個喜鵲窩,也由於沒加維修,鵲去窩空,被風吹得無影無蹤了。
我卻還並沒有死心,那一棵大榆樹不行了,我就寄希望於其他樹木。喜鵲們選擇搭窩的樹,不知道是根據什麽標準。根據我個人的標準,我覺得,樓前,樓後,樓左,樓右,許多高大的樹都合乎搭窩的標準。我於是就盼望起來,年年盼,月月盼,盼星星,盼月亮,盼得雙眼發紅光。一到春天,我出門,首先抬頭往樹上瞧,枝頭光禿禿的,什麽東西也沒有。我有時候真有點發急,甚至有點發狂,我想用眼睛看出一個喜鵲窩來。然而這一切都白搭,都徒然。
今年春天,也就是現在,我走出樓門,偶爾一抬頭,我在上麵講的那一棵大榆樹上,在光禿禿的枝幹中間,又看到一團黑糊糊的東西。連年來我老眼昏花,對眼睛已經失去了自信力,我在驚喜之餘,連忙擦了擦眼,又使勁瞪大了眼睛,我明白無誤地看到了:是一個新搭成的喜鵲窩。我的高興是任何語言文字都無法形容的。然而福不單至。過了不久,臨湖的一棵高大的垂柳頂上,一對喜鵲又在忙忙碌碌地飛上飛下,嘴裏叼著小樹枝,正在搭一個窩。這一次的驚喜又遠遠超過了上一回。難道我今生的華蓋運真已經交過了嗎?
當年爬樹掏喜鵲窩的那一個小男孩,現在早已長成大人了吧。他或許已經留了洋,或者下了海,或者成了“大款”。此事他也許早已忘記了。我潛心默禱,希望不要再出這樣一個孩子,希望這兩個喜鵲窩能夠存在下去,希望在燕園裏千百棵大樹上都能有這樣黑蘑菇似的喜鵲窩,希望在這裏,在全中國,在全世界,人與鳥都能和睦融洽像一家人一樣生活下去,希望人與鳥共同造成一個和諧的宇宙。
鱷魚湖
人是不應該沒有一點幻想的。即使是胡思亂想,甚至想入非非,也無大礙,總比沒有要強。
不管怎樣,中國古代詩人對鳥及其鳴聲特別敏感,已是一個彰明昭著的事實。再看一看西方文學,不能不感到其間的差別。西方詩歌中,除了雲雀和夜鶯外,其他的鳥及其鳴聲似乎很少受詩人的垂青。這裏麵是否也含有很深的審美情趣的差別呢?是否也含有東西方詩人,再擴而大之是一般人之間對大自然的關係的差別呢?姑妄言之。
我繞彎子說了半天,無非是想說中國的城裏人對鳥比較有感情而已。我這個由鄉下人變為城裏人的人,也逐漸愛起鳥來。可惜我半輩子始終是在大城市裏轉,在中國是如此,在德國和瑞士仍然是如此。空有愛鳥之心,愛的對象卻難找到,在心靈深處難免感到惆悵。
一直到四十多年前,我四十多歲了,才從沙灘——真像是一片沙漠——搬到風光旖旎林木蓊鬱的燕園裏來。這裏雖處城市,卻似鄉村,真正是鳥的天堂。我又能看到鳥了;不是一隻,而是成群;不是一種,而是多種;不但看到它們飛,而且聽到它們叫;不但看到它們在草地上蹦跳,而且看到高樹頂上搭窩。我真是顧而樂之,多年幹涸的心靈似乎又注入了一股清泉。
在眾多的鳥中,給我印象最深、我最喜愛的還是喜鵲。在我住的樓前,沿著湖畔,有一排高大的垂柳,在馬路對麵則是一排高聳入雲的楊樹。樓西和樓後,小山下麵,有幾棵高大的榆樹,小山上有一棵至少有六七百年的古鬆。可以說我們的樓是處在綠色叢中。我原住在西門洞的二樓上,書房麵西,正對著那幾棵榆樹。一到春天,喜鵲和其他鳥的叫聲不停。喜鵲不知道是通過什麽方式,大概是既無父母之命,也沒有媒妁之言,自由戀愛,結成了情侶,情侶不停地在群樹之間穿梭飛行,嘴裏往往叼著小樹枝,想到什麽地方去搭窩。我天天早上最大的樂趣就是看喜鵲們箭似的飛翔。喳喳地歡叫,往往能看上、聽上半天。
有一天,完全出我的意料,然而又合乎我的心願,窗外大榆樹上有一團黑色的東西,我豁然開朗:這是喜鵲在搭窩。我現在不用出門就能夠看到喜鵲窩了,樂何如之。從此我的眼睛和耳朵完全集中到這一對喜鵲和它們的窩上,其他的鳥鳴聲仿佛都不存在了。每次我看書寫作疲倦了,就向窗外看一看。一看到喜鵲窩就像鄭板橋看到白銀那樣,“心花怒放,書畫皆佳”。我的靈感風起雲湧,連記憶力都仿佛是變了樣子,大有過目不忘之概了。
光陰流轉,轉瞬已是春末夏初。窩裏的喜鵲小寶寶看樣子已經成長起來了。每當颳風下雨,我心裏就揪成一團,我很怕它們的窩經受不住風吹雨打。當我看到,不管風多麽狂,雨多麽驟,那一個黑蘑菇似的窩仍然固若金湯,我的心就放下了。我幻想,此時喜鵲媽媽和喜鵲爸爸正在窩裏伸開了翅膀,把小寶寶遮蓋得嚴嚴實實,喜鵲一家正在做著甜美的夢,夢到燕園風和日麗;夢到燕園花團錦簇;夢到小蟲子和小蚱蜢自己飛到窩裏來,小寶寶食用不盡;夢到湖光塔影忽然移到了大榆樹下麵……
這一切原本都是幻影,然而我卻淚眼模糊,再也無法幻想下去了。我從小失去了慈母,失去了母愛。一個失去了母愛的人,必然是一個心靈不完整或不正常的人。在七八十年的漫長時期中,不管是什麽時候,也不管我是在什麽地方,隻要提到了失去母愛,失去母親,我必然立即淚水盈眶。對人是如此,對鳥獸也是如此。中國古人常說“終天之恨”,我這真正是“終天之恨”了,這個恨隻能等我離開人世才能消泯,這是無可懷疑的了。中國古詩說:“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真是藹然仁者之言,我每次暗誦,都會感到心靈震撼的。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鳥有旦夕禍福。正當我為這一家幸福的喜鵲感到幸福而自我陶醉的時候,禍事發生了。一天早上,我坐在書桌前,真是無巧不成書,我一抬頭正看到一個小男孩赤腳爬上了那一棵榆樹,伸手從喜鵲窩裏把喜鵲寶寶掏了出來。掏了幾隻,我沒有看清,不敢瞎說。總之是掏走了。隻看這一個小男孩像猿猴一般,轉瞬跳下樹來,前後也不過幾分鍾,手裏抓著小喜鵲,消逝得無影無蹤了。我很想下樓去幹預一下;但是一想到在浩劫中我頭上戴的那一摞可怕的沉重的帽子,都還在似摘未摘之間,我隻能規規矩矩,不敢亂說亂動。如果那一個小男孩是工人的孩子,那豈不成了“階級報復”了嗎?我吃了老虎心、豹子膽,也不敢動一動呀!我隻有伏在桌上,暗自啜泣。
完了,完了,一切全完了。喜鵲的美夢消失了,我的美夢也消失了。我從此抑鬱不樂,甚至不敢再抬頭看窗外的大榆樹。喜鵲媽媽和喜鵲爸爸的心情我不得而知。它們痛失愛子,至少也不會比我更好過。一連好幾天,我聽到窗外這一對喜鵲喳喳哀鳴,繞樹千匝,無枝可依。我不忍再抬頭看它們。不知什麽時候,這一對喜鵲不見了。它們大概是懷著一顆破碎的心,飛到什麽地方另起爐灶去了。過了一兩年,大榆樹上的那一個喜鵲窩,也由於沒加維修,鵲去窩空,被風吹得無影無蹤了。
我卻還並沒有死心,那一棵大榆樹不行了,我就寄希望於其他樹木。喜鵲們選擇搭窩的樹,不知道是根據什麽標準。根據我個人的標準,我覺得,樓前,樓後,樓左,樓右,許多高大的樹都合乎搭窩的標準。我於是就盼望起來,年年盼,月月盼,盼星星,盼月亮,盼得雙眼發紅光。一到春天,我出門,首先抬頭往樹上瞧,枝頭光禿禿的,什麽東西也沒有。我有時候真有點發急,甚至有點發狂,我想用眼睛看出一個喜鵲窩來。然而這一切都白搭,都徒然。
今年春天,也就是現在,我走出樓門,偶爾一抬頭,我在上麵講的那一棵大榆樹上,在光禿禿的枝幹中間,又看到一團黑糊糊的東西。連年來我老眼昏花,對眼睛已經失去了自信力,我在驚喜之餘,連忙擦了擦眼,又使勁瞪大了眼睛,我明白無誤地看到了:是一個新搭成的喜鵲窩。我的高興是任何語言文字都無法形容的。然而福不單至。過了不久,臨湖的一棵高大的垂柳頂上,一對喜鵲又在忙忙碌碌地飛上飛下,嘴裏叼著小樹枝,正在搭一個窩。這一次的驚喜又遠遠超過了上一回。難道我今生的華蓋運真已經交過了嗎?
當年爬樹掏喜鵲窩的那一個小男孩,現在早已長成大人了吧。他或許已經留了洋,或者下了海,或者成了“大款”。此事他也許早已忘記了。我潛心默禱,希望不要再出這樣一個孩子,希望這兩個喜鵲窩能夠存在下去,希望在燕園裏千百棵大樹上都能有這樣黑蘑菇似的喜鵲窩,希望在這裏,在全中國,在全世界,人與鳥都能和睦融洽像一家人一樣生活下去,希望人與鳥共同造成一個和諧的宇宙。
鱷魚湖
人是不應該沒有一點幻想的。即使是胡思亂想,甚至想入非非,也無大礙,總比沒有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