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樣一來,因緣巧合,我的兩位最早的朋友,李長之和張天麟,都來到了北京師範大學任教。解放以後,運動頻仍,一年一小運,三年一大運,運得你暈頭轉向。知識分子仿佛是交了華蓋運,每次運動,知識分子都在劫難逃。李長之因為寫過一本《魯迅批判》,“批判”二字,可能是從日本借用過來的,意思不過是“評論”。到了中國,革命小將,也許還有中將和老將,不了解其含義,於是長之殆矣。至於虎文,由我在上麵的敘述,也可以看出,他的經歷相當複雜,更是難逃“法”網。因此,每一次運動,我的兩位老友在北師大都是首當其衝的運動員。到了1957年,雙雙被劃為右派,留職降級,隻準搞資料,不許登講台。長之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已經談過,這裏不再重複,我隻談虎文。
虎文被劃為右派以後,當時批鬥過多少次,批鬥的情況怎樣,我都不清楚,估計他頭上的帽子決不止右派一頂。反右後的幾次小運動中,他被批鬥,自在意料中。鬥來鬥去,他終於得了病,是一種很奇怪的病:全身抽筋。小小的抽筋的經驗,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過的,其痛苦的程度,我們每個人也都感受過的。可他是全身抽筋,那是一種什麽滋味,我們隻能想像了。據說,痛得厲害時,徹夜嚎叫,聲震屋瓦,連三樓的住戶都能聽到。我曾到北師大去看過他,給他送去了錢。後來他住進北京一所名牌的醫院,我也曾去看過他。大夫給他開出一種非常貴重的藥,不知哪一位法製觀念極強的人打聽他是幾級教授。回答說是四級,對方說:不能服用。這話是我聽說來的,可靠程度我不敢說。總之,虎文轉了院,轉到了上海去。從此,虎文就一去不復返,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我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至今仍在懷念他。
綜觀虎文的一生,盡管他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仍然覺得他是一個愛國的人,一個有是非之辨的人,一個重朋友義氣的人,總之,是一個好人。他對學術的嚮往,始終未變。他想寫一本“中國母親的書”,也終於沒有寫成,攔路虎就是他對政治過分傾心。長才未展,未能享上壽,“長使英雄淚滿襟”也。隻要我能活著,對他的記憶將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懷念衍粱
在將近六十年前,我同衍梁是濟南高中同學。我們倆同年生,我卻比他高一級或者兩級。既然不是同班,為什麽又成了要好的朋友呢?這要從我們的共同愛好談起。
日本侵略者短期占領濟南於1929年撤兵之後,停頓了一年的山東省會的教育又開始復甦。當時山東全省唯一的一所高中:山東省立濟南高中正式建立。在中等教育層次中,這是山東的最高學府,全省青年人才薈萃之地。當時的當政者頗為重視。專就延聘教員方麵來說,請到了許多學有專長的教員,可謂極一時之選。國文教員有胡也頻、董秋芳、夏萊蒂、董每戡等,都是在全國頗有名氣的作家。我們的第一位國文教員是胡也頻先生。他當時年少氣盛,而且具有青年革命家一往無前的精神,現在看起來雖然略有點沉著不夠,深思熟慮不夠,但是他們視反動派如糞土,如木雕泥塑,先聲奪人。在精神方麵他們是勝利者。胡先生在課堂上坦誠直率地宣傳革命,宣傳革命文藝。每次上課幾乎都在黑板上大書:“什麽是現代文藝?現代文藝的使命是什麽?”所謂現代文藝,當時也稱之為普羅文學,也就是無產階級文學。它的使命就是革命,就是推翻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他講起來口若懸河瀉水,滔滔不絕。我們當時都才十七八歲,很容易受到感染,也跟著大談現代文藝和現代文藝的使命。丁玲同誌曾以探親名義,在高中呆過一陣,我們學生都懷著好奇而又尊敬的心情瞻仰了她的豐采。她的一些革命作品,如《在黑暗中》等,當然受到我們的歡迎。
在青年學生中最積極的積極分子之一就是許衍梁。
我們當時都是山東話所說的“愣頭青”,就是什麽顧慮也沒有,什麽東西也不怕。我們雖然都不懂什麽叫革命,卻對革命充滿了熱情。胡也頻先生號召組織現代文藝研究會,我們就在宿舍旁邊的過道上擺上桌子,坦然怡然地登記願意參加的會員。我們還準備出版刊物,我給刊物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現代文藝的使命”。當時看了一些從日文轉譯過來的俄國人寫的馬克思文藝理論,譯文極其別扭,讀起來像天書一般,我也生吞活剝地寫入我的“文章”,其幼稚可想而知。但是自己卻頗有一點自命不凡的神氣。記得衍梁也寫了文章,題目忘記了,其幼稚程度同我恐怕也在伯仲之間。
這些舉動當然會惹起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我們學校就設有什麽訓導主任,專門宣傳國民黨黨義和監視學生的活動。他們散布流言,說濟南高中成了“土匪訓練班”。衍梁當仁不讓地是“土匪”之一。對他們眼中的“土匪”們,國民黨一向是殘酷消滅,手下決不留情的。不久,就傳出了“消息”,說是他們要逮捕人。胡也頻先生立即逃離濟南,到了上海。過了沒有多久,國民黨反動派終於下了毒手,他就在龍華壯烈犧牲了。
我們這些小“土匪”們失去了支柱,隻好變得安分守己起來。一轉眼到了1930年夏天,我畢業離校,到北平考上國立清華大學,同衍梁就失去了聯繫。一直到1946年,我從歐洲回國,1947年回到濟南,才再次同他見麵。當時正處在解放戰爭高潮中,濟南實際上成了一座孤城,國民黨反動派眼看就要崩潰。記得我們也沒有能見多少次麵,我就又離開濟南回北平來了。
又是一段相當長的別離,好像是到了“四人幫”垮台以後,我才又去濟南見了衍梁。他當了官,對老友仍然像從前那樣熱情。七年前我回到濟南開會,一中的老同學集會了一次。五六十年沒有見麵的中學老同學又見了麵,實在是空前盛會,大家都興奮異常。我想大家都會想到杜甫的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而感慨萬端。我見到了餘修、黃離等等,衍梁當然也在裏麵,而且是最活躍的一個。此時他已經不戴烏紗帽,而搞山東科協。看來他的精神很好,身體很健康。誰也沒料到,不久餘修謝世,去年衍梁也病逝北京,這一次盛會不但空前,竟也絕後了。
我久已年逾古稀。但是一直到最近,我才逐漸承認自己是老人了。中國古代文人常用一個詞兒,叫做“後死者”,我覺得這個詞兒實在非常有意思。同許多老朋友比起來,我自己竟也成了一個“後死者”。當一個“後死者”是幸運的——誰不願意長壽呢?但任務也是艱巨的。許多已死的老朋友的麵影閃動在自己的腦海中,迷離歷亂,不成章法,但又歷歷在目,栩栩如生。據說老年人都愛回憶過去。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這並不是老年人獨有的愛好,而是在沉重的回憶的壓力下不得不爾。
我常拿晚秋的樹葉來比老年人。在木葉凋零的時刻,樹上殘留的葉片日益減少。秋風一吹,落下幾片。秋風又一吹,又落下幾片。樹本身也許還能做夢,夢到冬去春來,樹葉又可以繁茂起來。老年人是沒有這種幸福的,他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葉片日益稀少。淡淡的或濃濃的悲哀壓在心頭。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詩,魯迅的散文詩《過客》都講到:眼前最終是一個墳墓,“人生至此,天道寧論”,古人已經嘆息過了。我自認為是唯物主義者,知道這是自然規律,不可抗禦,無所用其悲哀。但話雖這樣說,如果說對生死絕不介意,恐怕是很難做到的。
虎文被劃為右派以後,當時批鬥過多少次,批鬥的情況怎樣,我都不清楚,估計他頭上的帽子決不止右派一頂。反右後的幾次小運動中,他被批鬥,自在意料中。鬥來鬥去,他終於得了病,是一種很奇怪的病:全身抽筋。小小的抽筋的經驗,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過的,其痛苦的程度,我們每個人也都感受過的。可他是全身抽筋,那是一種什麽滋味,我們隻能想像了。據說,痛得厲害時,徹夜嚎叫,聲震屋瓦,連三樓的住戶都能聽到。我曾到北師大去看過他,給他送去了錢。後來他住進北京一所名牌的醫院,我也曾去看過他。大夫給他開出一種非常貴重的藥,不知哪一位法製觀念極強的人打聽他是幾級教授。回答說是四級,對方說:不能服用。這話是我聽說來的,可靠程度我不敢說。總之,虎文轉了院,轉到了上海去。從此,虎文就一去不復返,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我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至今仍在懷念他。
綜觀虎文的一生,盡管他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仍然覺得他是一個愛國的人,一個有是非之辨的人,一個重朋友義氣的人,總之,是一個好人。他對學術的嚮往,始終未變。他想寫一本“中國母親的書”,也終於沒有寫成,攔路虎就是他對政治過分傾心。長才未展,未能享上壽,“長使英雄淚滿襟”也。隻要我能活著,對他的記憶將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懷念衍粱
在將近六十年前,我同衍梁是濟南高中同學。我們倆同年生,我卻比他高一級或者兩級。既然不是同班,為什麽又成了要好的朋友呢?這要從我們的共同愛好談起。
日本侵略者短期占領濟南於1929年撤兵之後,停頓了一年的山東省會的教育又開始復甦。當時山東全省唯一的一所高中:山東省立濟南高中正式建立。在中等教育層次中,這是山東的最高學府,全省青年人才薈萃之地。當時的當政者頗為重視。專就延聘教員方麵來說,請到了許多學有專長的教員,可謂極一時之選。國文教員有胡也頻、董秋芳、夏萊蒂、董每戡等,都是在全國頗有名氣的作家。我們的第一位國文教員是胡也頻先生。他當時年少氣盛,而且具有青年革命家一往無前的精神,現在看起來雖然略有點沉著不夠,深思熟慮不夠,但是他們視反動派如糞土,如木雕泥塑,先聲奪人。在精神方麵他們是勝利者。胡先生在課堂上坦誠直率地宣傳革命,宣傳革命文藝。每次上課幾乎都在黑板上大書:“什麽是現代文藝?現代文藝的使命是什麽?”所謂現代文藝,當時也稱之為普羅文學,也就是無產階級文學。它的使命就是革命,就是推翻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他講起來口若懸河瀉水,滔滔不絕。我們當時都才十七八歲,很容易受到感染,也跟著大談現代文藝和現代文藝的使命。丁玲同誌曾以探親名義,在高中呆過一陣,我們學生都懷著好奇而又尊敬的心情瞻仰了她的豐采。她的一些革命作品,如《在黑暗中》等,當然受到我們的歡迎。
在青年學生中最積極的積極分子之一就是許衍梁。
我們當時都是山東話所說的“愣頭青”,就是什麽顧慮也沒有,什麽東西也不怕。我們雖然都不懂什麽叫革命,卻對革命充滿了熱情。胡也頻先生號召組織現代文藝研究會,我們就在宿舍旁邊的過道上擺上桌子,坦然怡然地登記願意參加的會員。我們還準備出版刊物,我給刊物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現代文藝的使命”。當時看了一些從日文轉譯過來的俄國人寫的馬克思文藝理論,譯文極其別扭,讀起來像天書一般,我也生吞活剝地寫入我的“文章”,其幼稚可想而知。但是自己卻頗有一點自命不凡的神氣。記得衍梁也寫了文章,題目忘記了,其幼稚程度同我恐怕也在伯仲之間。
這些舉動當然會惹起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我們學校就設有什麽訓導主任,專門宣傳國民黨黨義和監視學生的活動。他們散布流言,說濟南高中成了“土匪訓練班”。衍梁當仁不讓地是“土匪”之一。對他們眼中的“土匪”們,國民黨一向是殘酷消滅,手下決不留情的。不久,就傳出了“消息”,說是他們要逮捕人。胡也頻先生立即逃離濟南,到了上海。過了沒有多久,國民黨反動派終於下了毒手,他就在龍華壯烈犧牲了。
我們這些小“土匪”們失去了支柱,隻好變得安分守己起來。一轉眼到了1930年夏天,我畢業離校,到北平考上國立清華大學,同衍梁就失去了聯繫。一直到1946年,我從歐洲回國,1947年回到濟南,才再次同他見麵。當時正處在解放戰爭高潮中,濟南實際上成了一座孤城,國民黨反動派眼看就要崩潰。記得我們也沒有能見多少次麵,我就又離開濟南回北平來了。
又是一段相當長的別離,好像是到了“四人幫”垮台以後,我才又去濟南見了衍梁。他當了官,對老友仍然像從前那樣熱情。七年前我回到濟南開會,一中的老同學集會了一次。五六十年沒有見麵的中學老同學又見了麵,實在是空前盛會,大家都興奮異常。我想大家都會想到杜甫的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而感慨萬端。我見到了餘修、黃離等等,衍梁當然也在裏麵,而且是最活躍的一個。此時他已經不戴烏紗帽,而搞山東科協。看來他的精神很好,身體很健康。誰也沒料到,不久餘修謝世,去年衍梁也病逝北京,這一次盛會不但空前,竟也絕後了。
我久已年逾古稀。但是一直到最近,我才逐漸承認自己是老人了。中國古代文人常用一個詞兒,叫做“後死者”,我覺得這個詞兒實在非常有意思。同許多老朋友比起來,我自己竟也成了一個“後死者”。當一個“後死者”是幸運的——誰不願意長壽呢?但任務也是艱巨的。許多已死的老朋友的麵影閃動在自己的腦海中,迷離歷亂,不成章法,但又歷歷在目,栩栩如生。據說老年人都愛回憶過去。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這並不是老年人獨有的愛好,而是在沉重的回憶的壓力下不得不爾。
我常拿晚秋的樹葉來比老年人。在木葉凋零的時刻,樹上殘留的葉片日益減少。秋風一吹,落下幾片。秋風又一吹,又落下幾片。樹本身也許還能做夢,夢到冬去春來,樹葉又可以繁茂起來。老年人是沒有這種幸福的,他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葉片日益稀少。淡淡的或濃濃的悲哀壓在心頭。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詩,魯迅的散文詩《過客》都講到:眼前最終是一個墳墓,“人生至此,天道寧論”,古人已經嘆息過了。我自認為是唯物主義者,知道這是自然規律,不可抗禦,無所用其悲哀。但話雖這樣說,如果說對生死絕不介意,恐怕是很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