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國早已換了人間。在今天的國勢日隆,人民生活迅速提高的大好形勢下,保持晚節的問題還有什麽現實意義嗎?有,而且很迫切。一些曾經出生入死為人民立過大功的人,一旦晚節不保,立即墮落為人民的罪人,走上人民的法庭,這樣的例子還少嗎?我們每個人都要警惕。二、名詞的泡沫>>>二、名詞的泡沫人生的命題編者註:原題為《人生》


    在一個“人生漫談”的專欄中,首先談一談人生,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未可厚非的。


    而且我認為,對於我來說,這個題目也並不難寫。我已經到瞭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經滾了八十多個春秋了。一天天麵對人生,時時刻刻麵對人生,讓我這樣一個世故老人來談人生,還有什麽困難呢?豈不是易如反掌嗎?


    但是,稍微進一步一琢磨,立即出了疑問:什麽叫人生呢?我並不清楚。


    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眾生中也沒有哪一個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哲學家談人生者眾矣。什麽人生意義,又是什麽人生的價值,花樣繁多,撲朔迷離,令人眼花繚亂;然而他們說了些什麽呢?恐怕連他們自己也是越談越糊塗。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哲學家的哲學,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們的哲學同吾輩凡人不搭界,讓這些哲學,連同它們的“家”,坐在神聖的殿堂裏去獨現輝煌吧!像我這樣一個凡人,吃飽了飯沒事兒的時候,有時也會想到人生問題。我覺得,我們“人”的“生”,都絕對是被動的。沒有哪一個人能先製訂一個誕生計劃,然後再下生,一步步讓計劃實現。隻有一個人是例外,他就是佛祖釋迦牟尼。他住在天上,忽然想降生人寰,超度眾生。先考慮要降生的國家,再考慮要降生的父母。考慮周詳之後,才從容下降。但他是佛祖,不是吾輩凡人。


    吾輩凡人的誕生,無一例外,都是被動的,一點主動也沒有。我們糊裏糊塗地降生,糊裏糊塗地成長,有時也會糊裏糊塗地夭折,當然也會糊裏糊塗地壽登耄耋,像我這樣。


    生的對立麵是死。對於死,我們也基本上是被動的。我們隻有那麽一點主動權,那就是自殺。但是,這點主動權卻是不能隨便使用的。除非萬不得已,是絕不能使用的。


    我在上麵講了那麽些被動,那麽些糊裏糊塗,是不是我個人真正欣賞這一套,讚揚這一套呢?否,否,我絕不欣賞和讚揚。我隻是說了一點實話而已。


    正相反,我倒是覺得,我們在被動中,在糊裏糊塗中,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我勸人們不妨在吃飽了燕窩魚翅之後,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後,或者在卡拉ok、高爾夫之後,問一問自己:你為什麽活著?活著難道就是為了恣睢的享受嗎?難道就是為了忍飢受寒嗎?問了這些簡單的問題之後,會使你頭腦清醒一點,會減少一些糊塗。謂予不信,請嚐試之。壞人是不會變好的編者註:原題為《壞人》


    積將近九十年的經驗,我深知世界上確實是有壞人的。乍看上去,這個看法的智商隻能達到小學一年級的水平。這就等於說“每個人都必須吃飯”那樣既真實又平庸。


    可是事實上我頓悟到這個真理,是經過了長時間的觀察與思考的。


    我從來就不是性善說的信徒,毋寧說我是傾向性惡說的。古書上說“天命之謂性”,“ 性”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本能”,而一切生物的本能是力求生存和發展,這難免引起生物之間的矛盾,性善又何從談起呢?


    那麽,什麽又叫做“壞人”呢?記得魯迅曾說過,幹損人利己的事還可以理解,損人又不利己的事千萬幹不得。我現在利用魯迅的話來給壞人作一個界定:幹損人利己的事是壞人,而幹損人又不利己的事,則是壞人之尤者。


    空口無憑,不妨略舉兩例。一個人搬到新房子裏,照例大事裝修,而裝修的方式又極野蠻,結果把水管鑿破,水往外流。住在樓下的人當然首蒙其害,水滴不止,連半壁牆都浸透了。然而此人卻不聞不問,本單位派人來修,又拒絕入門。倘若牆壁倒塌,樓下的人當然會受害,他自己焉能安全!這是典型的損人又不利己的例子。又有一位“學者”,對某一種語言連字母都不認識,卻偏冒充專家,不但在國內矇混過關,在國外也招搖撞騙。有識之士皆嗤之以鼻。這又是一個典型的損人而不利己的例子。


    根據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並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魯迅翻譯的《小約翰》裏講到一個有毒的蘑菇聽人說它有毒,它說:這是人話。毒蘑菇和一切蒼蠅、蚊子,臭蟲等等,都不認為自己有毒。說它們有毒,它們大概也會認為:這是人話。可是被群眾公推為壞人的人,他們難道能說:說他們是壞人的都是人話嗎?如果這是“人話”的話,那麽他們自己又是什麽呢?


    根據我的觀察,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這有點像形上學了。但是,我沒有辦法。天下哪裏會有不變的事物呢?哪裏會有不變的人呢?我觀察的幾個“壞人”偏偏不變。幾十年前是這樣,今天還是這樣。我想給他們辯護都找不出詞兒來。有時候,我簡直懷疑,天地間是否有一種叫做“壞人基因”的東西?可惜沒有一個生物學家或生理學家提出過這種理論。我自己既非生物學家,又非生理學家,隻能憑空臆斷。我但願有一個壞人改變一下,改惡從善,堵住了我的嘴。老年十忌


    忌,就是禁忌,指不應該做的事情。人的一生,都有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這是共性。老年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有一些獨特的不應該做的事情,這是特性,老年禁忌不一定有十個。我因受傳統的“十全大補”、“某某十景”之類的“十”字迷的影響,姑先定為十個。將來或多或少,現在還說不準。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


    一忌:說話太多


    說話,除了啞巴以外,是每人每天必有的行動。有的人喜歡說話,有的人不喜歡,這決定於一個人的秉性,不能強求一律。我在這裏講忌說話太多,並沒有“禍從口出”或“金人三緘其口”的含義。說話惹禍,不在話多話少,有時候,一句話就能惹大禍。口舌惹禍,也不限於老年人,中年和青年都可能由此致禍。


    我先舉幾個例子。


    大學有一位老教授,道德文章,有口皆碑。雖年逾耄耋,而思維敏銳,說話極有條理。不足之處是:一旦開口,就如懸河泄水,滔滔不絕;又如開了閘,再也關不住,水不斷湧出。在那個大學裏流傳著一個傳說:在學校召開的會上,某老一開口發言,有的人就退席回家吃飯,飯後再回到會場,某老談興正濃。據說有一次博士生答辯會,規定開會時間為兩個半小時,某老參加,一口氣講了兩個小時,這個會會是什麽結果,答辯委員會的主席會有什麽想法和措施,他會怎樣抓耳撓腮,坐立不安,概可想見了。


    另一個例子是一位著名的敦煌畫家。他年輕的時候,頭腦清楚,並不喜歡說話。一進入老境,脾氣大變,也許還有點老年癡呆症的原因,說話既多又不清楚。有一年,在北京國家圖書館新建的大禮堂中召開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的年會,開幕式必須請此老講話。我們都知道他有這個毛病,預先請他夫人準備了一個發言稿,簡捷而扼要,塞入他的外衣口袋裏,再三叮囑他,念完就退席。然而,他一登上主席台就把此事忘得一幹二淨,擺開架子,開口講話,聽口氣是想從開天闢地講起,如果講到那一天的會議,中間至少有三千年的距離,主席有點沉不住氣了。我們連忙採取緊急措施,把他夫人請上台,從他口袋裏掏出發言稿,讓他照念,然後下台如儀,會議才得以順利進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真話能走多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季羨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季羨林並收藏真話能走多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