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季羨林隨想錄1:不完滿才是人生 作者:季羨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是為了提高積極性,有關方麵又提出了博士生導師(簡稱博導)的辦法。無奈轉瞬之間,博導又盈室盈堂,走上了貶值的道路。令人更擔憂的是,連最高學術稱號院士這個合唱隊裏也出現了不協調的音符。如果連院士都貶了值,我們將何去何從?
第三部分 9.論包裝
我先提一個問題:人類是變得越來越精呢?還是越來越蠢?
答案好像是明擺著的:越來越精。
在幾千年有文化的歷史上,人類對宇宙,對人世,對生命,對社會,總之對人世間所有的一切,越來越了解得透徹、細緻,如犀燭隱,無所不明。例子伸手可得。當年中國人對月亮覺得可愛而又神秘,於是就說有一個美女嫦娥奔入月宮。連蘇東坡這個宋朝偉大的詩人,也不禁要問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可是到了今天,人類已經登上了月球,連月球上的土塊也被帶到了地上來。哪裏有什麽嫦娥,有什麽廣寒宮?
人類倘不越變越精,能做到這一步嗎?
可是我又提出了問題,說明適得其反。例子也是伸手即得。我先舉一個包裝。
人類活動在社會上,有時候是需要包裝的。特別是女士們。在家中穿得樸樸素素,但是一出門,特別是參加什麽"派對"(party,借用香港話),則必須打扮得珠光寶氣,花枝招展,渾身灑上法國香水,走在大街上,高跟鞋跟敲地作金石聲,香氣直射十步之外,路人為之"側目"。這就是包裝,而這種包裝,我認為是必要的。
可是還有另外一種包裝,就是商品的包裝。這種包裝有時也是必要的,不能一概而論。我從前到香港,買國產的商品,比大陸要便宜得多。一問才知道,原因是中國商品有的質量並不次於洋貨,正是由於包裝不講究,因而價錢賣不上去。我當時就滿懷疑惑:究竟是使用商品呢?還是使用包裝?
我因而想到一件事:我們樓上一位老太太到菜市場上去買雞,說是一定要黃毛的。賣雞的小販問老太太:"你是吃雞?還是吃雞毛?"
到了今天,有一些商品的包裝更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外麵盒子,或木,或紙,或金屬,往往極大。裝扮得五彩繽紛、璀璨耀目。擺在貨架上時,是龐然大物;提在手中或放在車中,更是運轉不靈,左提,右提,橫擺,豎擺,都煞費周折。及至拿到或運到家中,打開時也是煞費周折。在龐然大物中,左找,右找,找不到商品究竟在何處。很希望發現一張紙條上麵寫著:此處距商品尚有10公裏!庶不致使我失去尋找的信心。據我粗略的統計,有的商品在大包裝中僅占空間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五十分之一。想到那個雞和雞毛的故事,我不禁要問:我們使用的是商品,還是包裝?而負擔那些龐大的包裝費用的,羊毛出在羊身上,還是我們這些顧客,而華美絕倫的包裝,商品取出後,不過是一堆垃圾。
如果我回答我在開頭時提出的問題:人類越變越蠢。你怎樣反駁?!
第三部分 10. 論"據理力爭"
讀徐懷謙的新著《拍案不再驚奇》,十分高興。書中的雜文有事實,有根據,有分析,有理論,有觀點,有文采。的確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雜文集。
但是,當我讀到了《論狂狷》那一篇時,一股懷疑的情緒不禁油然而生。文中寫道:"在文化大革命中,當瘋狂的紅衛兵闖進錢(鍾書)府抄家時,一介書生錢鍾書居然據理力爭,最後與紅衛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我覺得,這件事如果不是傳聞失實,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紅衛兵是另一種材料造成的,與一般的紅衛兵迥乎不同。後者的可能性是幾乎沒有的。常言道:"天下老鴰一般黑。"我不信社科院竟出了白老鴰。那麽,現在擺在我們眼前的就隻有一個可能:傳聞失實。
這裏的關鍵是一個"理"字。我想就這一個字講一點自己的看法。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理"是"道理"、"事理"。這等於沒有解釋,看了還是讓人莫名其妙。根據我的幼稚的看法,"理"有以下幾層意思:
一、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法律
二、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
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公認的社會倫理道德
綜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以"理"字為準繩,可以分為三個時代:絕對講理的時代,講一點理的時代,絕對不講理的時代。第一個時代是從來沒有過的;第二個時代是有一些的;第三個時代是有過的。
講理還是分階級或階層的。普通老百姓一般說來是講理的。到了官府衙門,情況就不一樣。在舊社會裏,連一個七品芝麻官衙役,比如秦瓊,他就敢說:"眼前若在歷城縣,我定將你捉拿到官衙,板子打,夾棍夾,看你犯法不犯法!"他的上級那個縣令掌握行政和司法、立法的什麽《唐律》之類,隻是一個擺設的花瓶,甚至連花瓶都不夠。舊社會有一個說法,叫"滅門的知縣"。知縣雖小,他能滅你的門。等而上之,官越大,"理"越多。到了皇帝老爺子,簡直就是"理"的化身。即使有什麽《律》,那是管老百姓的。天子是超越一切的。舊社會還有一句話,叫"天子無戲言"。他說的話,不管是清醒時候說的,還是酒醉後說的,都必實現。不但人類必須服從,連大自然也不能例外。唐代武則天冬天要看牡丹,傳下了金口玉言,第二天,牡丹果然怒放,國色天香,跪——不知道牡丹是怎樣跪法——迎天子——邏輯的說法應該是天女。
總之,一句話:在舊社會法和理都掌握在皇帝老爺子以及大小官員的手中,百姓是沒有份的。
到了近代,情況大大地改變了,特別是建國以後,換了人間,老百姓有時也有理了。但是,十年浩劫是一個天大的例外。那時候是老和尚打傘——無法(發)無天。理還是有的,但卻隻存在於報章雜誌的黑體字中,存在於"最高指示"中。我現在要問一下,錢鍾書先生"據理力爭"據的是什麽"理"?唯一的用黑體字印出來的是"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理。錢先生能用這種"理"嗎?紅衛兵"造反",就是至高無上的"理"。博學的錢先生如果用寫《管錐編》和《談藝錄》的辦法,引用拉丁文的《羅馬法》來向紅衛兵講理,這不等於對牛彈琴嗎?
因此,"據理力爭"隻能是傳聞。
抑尤有進者。不佞也是被抄過家的人,蹲過牛棚的人,是過來人。深知被抄家的滋味。1967年11月30日深夜,幾條彪形大漢,後麵跟著幾個中漢和小漢,破門而入。把我和老祖、德華我們全家三個人從床上拉起來,推推搡搡,押進了沒有暖氣的廚房裏,把玻璃門關上,兩條彪形大漢分立兩旁,活像廟宇裏的哼哈二將。這些人都是聶元梓的幹將,平常是手持長矛的,而且這些長矛是不吃素的。今天雖然沒持長矛,但是,他們的能量我是清楚的。這些人都是我的學生,隻因我反對了他們的"老佛爺",於是就跟我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同他們我敢"據理力爭"嗎?恐怕我們一張嘴就是一個嘴巴,接著就會是拳打腳踢。他們的"理"就在長矛的尖上。哪裏會"據理力爭"之後才"大打出手"呢?我們三個年近花甲或古稀的老人,蜷曲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渾身發抖,不是由於生氣——我們還敢生氣嗎?不是由於害怕,而是由於窗隙吹進來的冬夜的寒風。耳中隻聽到翻箱倒櫃,撬門砸鎖的聲音。有一個抄家的專家還走進廚房要我的通訊簿,準備滅十族的瓜蔓抄行動。不知道用了多少時間,這一群人——他們還能算人嗎?——抄走了一卡車東西,揚長而去。由於熱水袋被踩破,滿床是水。屋子裏成了垃圾堆。此時我們的心情究竟是什麽樣子,我現在不忍再細說了。"長夜漫漫何時旦?"
第三部分 9.論包裝
我先提一個問題:人類是變得越來越精呢?還是越來越蠢?
答案好像是明擺著的:越來越精。
在幾千年有文化的歷史上,人類對宇宙,對人世,對生命,對社會,總之對人世間所有的一切,越來越了解得透徹、細緻,如犀燭隱,無所不明。例子伸手可得。當年中國人對月亮覺得可愛而又神秘,於是就說有一個美女嫦娥奔入月宮。連蘇東坡這個宋朝偉大的詩人,也不禁要問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可是到了今天,人類已經登上了月球,連月球上的土塊也被帶到了地上來。哪裏有什麽嫦娥,有什麽廣寒宮?
人類倘不越變越精,能做到這一步嗎?
可是我又提出了問題,說明適得其反。例子也是伸手即得。我先舉一個包裝。
人類活動在社會上,有時候是需要包裝的。特別是女士們。在家中穿得樸樸素素,但是一出門,特別是參加什麽"派對"(party,借用香港話),則必須打扮得珠光寶氣,花枝招展,渾身灑上法國香水,走在大街上,高跟鞋跟敲地作金石聲,香氣直射十步之外,路人為之"側目"。這就是包裝,而這種包裝,我認為是必要的。
可是還有另外一種包裝,就是商品的包裝。這種包裝有時也是必要的,不能一概而論。我從前到香港,買國產的商品,比大陸要便宜得多。一問才知道,原因是中國商品有的質量並不次於洋貨,正是由於包裝不講究,因而價錢賣不上去。我當時就滿懷疑惑:究竟是使用商品呢?還是使用包裝?
我因而想到一件事:我們樓上一位老太太到菜市場上去買雞,說是一定要黃毛的。賣雞的小販問老太太:"你是吃雞?還是吃雞毛?"
到了今天,有一些商品的包裝更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外麵盒子,或木,或紙,或金屬,往往極大。裝扮得五彩繽紛、璀璨耀目。擺在貨架上時,是龐然大物;提在手中或放在車中,更是運轉不靈,左提,右提,橫擺,豎擺,都煞費周折。及至拿到或運到家中,打開時也是煞費周折。在龐然大物中,左找,右找,找不到商品究竟在何處。很希望發現一張紙條上麵寫著:此處距商品尚有10公裏!庶不致使我失去尋找的信心。據我粗略的統計,有的商品在大包裝中僅占空間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五十分之一。想到那個雞和雞毛的故事,我不禁要問:我們使用的是商品,還是包裝?而負擔那些龐大的包裝費用的,羊毛出在羊身上,還是我們這些顧客,而華美絕倫的包裝,商品取出後,不過是一堆垃圾。
如果我回答我在開頭時提出的問題:人類越變越蠢。你怎樣反駁?!
第三部分 10. 論"據理力爭"
讀徐懷謙的新著《拍案不再驚奇》,十分高興。書中的雜文有事實,有根據,有分析,有理論,有觀點,有文采。的確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雜文集。
但是,當我讀到了《論狂狷》那一篇時,一股懷疑的情緒不禁油然而生。文中寫道:"在文化大革命中,當瘋狂的紅衛兵闖進錢(鍾書)府抄家時,一介書生錢鍾書居然據理力爭,最後與紅衛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我覺得,這件事如果不是傳聞失實,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紅衛兵是另一種材料造成的,與一般的紅衛兵迥乎不同。後者的可能性是幾乎沒有的。常言道:"天下老鴰一般黑。"我不信社科院竟出了白老鴰。那麽,現在擺在我們眼前的就隻有一個可能:傳聞失實。
這裏的關鍵是一個"理"字。我想就這一個字講一點自己的看法。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理"是"道理"、"事理"。這等於沒有解釋,看了還是讓人莫名其妙。根據我的幼稚的看法,"理"有以下幾層意思:
一、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法律
二、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
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公認的社會倫理道德
綜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以"理"字為準繩,可以分為三個時代:絕對講理的時代,講一點理的時代,絕對不講理的時代。第一個時代是從來沒有過的;第二個時代是有一些的;第三個時代是有過的。
講理還是分階級或階層的。普通老百姓一般說來是講理的。到了官府衙門,情況就不一樣。在舊社會裏,連一個七品芝麻官衙役,比如秦瓊,他就敢說:"眼前若在歷城縣,我定將你捉拿到官衙,板子打,夾棍夾,看你犯法不犯法!"他的上級那個縣令掌握行政和司法、立法的什麽《唐律》之類,隻是一個擺設的花瓶,甚至連花瓶都不夠。舊社會有一個說法,叫"滅門的知縣"。知縣雖小,他能滅你的門。等而上之,官越大,"理"越多。到了皇帝老爺子,簡直就是"理"的化身。即使有什麽《律》,那是管老百姓的。天子是超越一切的。舊社會還有一句話,叫"天子無戲言"。他說的話,不管是清醒時候說的,還是酒醉後說的,都必實現。不但人類必須服從,連大自然也不能例外。唐代武則天冬天要看牡丹,傳下了金口玉言,第二天,牡丹果然怒放,國色天香,跪——不知道牡丹是怎樣跪法——迎天子——邏輯的說法應該是天女。
總之,一句話:在舊社會法和理都掌握在皇帝老爺子以及大小官員的手中,百姓是沒有份的。
到了近代,情況大大地改變了,特別是建國以後,換了人間,老百姓有時也有理了。但是,十年浩劫是一個天大的例外。那時候是老和尚打傘——無法(發)無天。理還是有的,但卻隻存在於報章雜誌的黑體字中,存在於"最高指示"中。我現在要問一下,錢鍾書先生"據理力爭"據的是什麽"理"?唯一的用黑體字印出來的是"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理。錢先生能用這種"理"嗎?紅衛兵"造反",就是至高無上的"理"。博學的錢先生如果用寫《管錐編》和《談藝錄》的辦法,引用拉丁文的《羅馬法》來向紅衛兵講理,這不等於對牛彈琴嗎?
因此,"據理力爭"隻能是傳聞。
抑尤有進者。不佞也是被抄過家的人,蹲過牛棚的人,是過來人。深知被抄家的滋味。1967年11月30日深夜,幾條彪形大漢,後麵跟著幾個中漢和小漢,破門而入。把我和老祖、德華我們全家三個人從床上拉起來,推推搡搡,押進了沒有暖氣的廚房裏,把玻璃門關上,兩條彪形大漢分立兩旁,活像廟宇裏的哼哈二將。這些人都是聶元梓的幹將,平常是手持長矛的,而且這些長矛是不吃素的。今天雖然沒持長矛,但是,他們的能量我是清楚的。這些人都是我的學生,隻因我反對了他們的"老佛爺",於是就跟我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同他們我敢"據理力爭"嗎?恐怕我們一張嘴就是一個嘴巴,接著就會是拳打腳踢。他們的"理"就在長矛的尖上。哪裏會"據理力爭"之後才"大打出手"呢?我們三個年近花甲或古稀的老人,蜷曲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渾身發抖,不是由於生氣——我們還敢生氣嗎?不是由於害怕,而是由於窗隙吹進來的冬夜的寒風。耳中隻聽到翻箱倒櫃,撬門砸鎖的聲音。有一個抄家的專家還走進廚房要我的通訊簿,準備滅十族的瓜蔓抄行動。不知道用了多少時間,這一群人——他們還能算人嗎?——抄走了一卡車東西,揚長而去。由於熱水袋被踩破,滿床是水。屋子裏成了垃圾堆。此時我們的心情究竟是什麽樣子,我現在不忍再細說了。"長夜漫漫何時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