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季羨林隨想錄1:不完滿才是人生 作者:季羨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季羨林隨想錄1:不完滿才是人生》作者:季羨林【完結】
簡介:
大德大智,隱於無形。國學大師經典作品,濃縮了一個世紀的人生積澱。
人生,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永遠也沒有結論的研究課題。
季羨林先生以近百歲的人生歷程,以真誠的人格,以睿智的哲思,以灑脫的筆觸,為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實意義。
ps:該書為選載版。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第一部分 1.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當我還是一個青年大學生的時候,報刊上曾颳起一陣討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微風,文章寫了一些,議論也發表了一通。我看過一些文章,但自己並沒有參加進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雲,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種討論本身就無意義,無價值,不如實實在在地幹幾件事好。
時光流逝,一轉眼,自己已經到瞭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我的預算。有人認為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了,對人生的種種相,眾生的種種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遠不如早一點離開人世這個是非之地,落一個耳根清淨。
那麽,長壽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也不是的。這對了解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會有一些好處的。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他們也從來不考慮這樣的哲學問題。走運時,手裏攥滿了鈔票,白天兩頓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鑽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麽活過一生。
其中不走運的則窮困潦倒,終日為衣食奔波,愁眉苦臉,長籲短嘆。即使日子還能過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夠溫飽,然而也終日忙忙碌碌,被困於名韁,被縛於利索。同樣是昏昏沉沉,渾渾噩噩,不知道為什麽活過一生。
對這樣的芸芸眾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從何處談起呢?
我自己也屬於芸芸眾生之列,也難免渾渾噩噩,並不比任何人高一絲一毫。如果想勉強找一點區別的話,那也是有的:我,當然還有一些別的人,對人生有一些想法,動過一點腦筋,而且自認這些想法是有點道理的。
我有些什麽想法呢?話要說得遠一點。當今世界上戰火紛飛,人慾橫流,"黃鍾毀棄,瓦釜雷鳴",是一個十分不安定的時代。但是,對於人類的前途,我始終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不管還要經過多少艱難曲折,不管還要經歷多少時間,人類總會越變越好的,人類大同之域決不會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過無數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條鏈子,是由許多環組成的,每一環從本身來看,隻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東西;但是沒有這一點東西,鏈子就組不成。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如果說人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這裏。
但是,這個道理在人類社會中隻有少數有識之士才能理解。魯迅先生所稱之"中國的脊樑",指的就是這種人。對於那些肚子裏吃滿了肯德基、麥當勞、比薩餅,到頭來終不過是渾渾噩噩的人來說,有如夏蟲不足以與語冰,這些道理是沒法談的。他們無法理解自己對人類發展所應當承擔的責任。
話說到這裏,我想把上麵說的意思簡短扼要地歸納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第一部分 2.不完滿才是人生
不完滿才是人生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關於這一點,古今的民間諺語,文人詩句,說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見的比如蘇東坡的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南宋方嶽(根據吳小如先生考證)詩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這都是我們時常引用的,膾炙人口的。類似的例子還能夠舉出成百上千來。
這種說法適用於一切人,舊社會的皇帝老爺子也包括在裏麵。他們君臨天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可以為所欲為,殺人滅族,小事一端,按理說,他們不應該有什麽不如意的事。然而,實際上,王位繼承,宮廷鬥爭,比民間殘酷萬倍。他們威儀儼然地坐在寶座上,如坐針氈。雖然捏造了"龍禦上賓"這種神話,他們自己也並不相信。他們想方設法以求得長生不老,他們最怕"一旦魂斷,宮車晚出"。連英主如漢武帝、唐太宗之輩也不能"免俗"。漢武帝造承露金盤,妄想飲仙露以長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羅門的靈藥,期望藉此以不死。結果,事與願違,仍然是"龍禦上賓"嗚呼哀哉了。
在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極大,驕縱恣肆,貪贓枉法,無所不至。在這一類人中,好東西大概極少,否則包公和海瑞等決不會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隻是一個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見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據說明朝的大臣上朝時在笏板上夾帶一點鶴頂紅,一旦皇恩浩蕩,欽賜極刑,連忙用舌尖舔一點鶴頂紅,立即涅槃,落得一個全屍。可見這一批人的日子也並不好過,談不到什麽完滿的人生。
至於我輩平頭老百姓,日子就更難過了。建國前後,不能說沒有區別,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車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會說"對不起"了,代之以對罵,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難免買到假冒偽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氣……誰能說,我們的人生多是完滿的呢?
再說到我們這一批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在歷史上一生中就難得過上幾天好日子。隻一個"考"字,就能讓你談"考"色變。"考"者,考試也。在舊社會科舉時代,"千軍萬馬獨木橋",要上進,隻有科舉一途,你隻需讀一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盡致地了解到科舉的情況。以周進和範進為代表的那一批舉人進士,其窘態難道還不能讓你膽戰心驚,啼笑皆非嗎?
現在我們運氣好,得生於新社會中。然而那一個"考"字,宛如如來佛的手掌,你別想逃脫得了。幼兒園升小學,考;小學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學,考;大學畢業想當碩士,考;碩士想當博士,考。考,考,考,變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運仍然難免,現代知識分子落到這一張密而不漏的天網中,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我們的人生還談什麽完滿呢?
簡介:
大德大智,隱於無形。國學大師經典作品,濃縮了一個世紀的人生積澱。
人生,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永遠也沒有結論的研究課題。
季羨林先生以近百歲的人生歷程,以真誠的人格,以睿智的哲思,以灑脫的筆觸,為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實意義。
ps:該書為選載版。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如侵權,請郵件聯繫。
第一部分 1.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當我還是一個青年大學生的時候,報刊上曾颳起一陣討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微風,文章寫了一些,議論也發表了一通。我看過一些文章,但自己並沒有參加進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雲,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種討論本身就無意義,無價值,不如實實在在地幹幾件事好。
時光流逝,一轉眼,自己已經到瞭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我的預算。有人認為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了,對人生的種種相,眾生的種種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遠不如早一點離開人世這個是非之地,落一個耳根清淨。
那麽,長壽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也不是的。這對了解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會有一些好處的。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他們也從來不考慮這樣的哲學問題。走運時,手裏攥滿了鈔票,白天兩頓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鑽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麽活過一生。
其中不走運的則窮困潦倒,終日為衣食奔波,愁眉苦臉,長籲短嘆。即使日子還能過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夠溫飽,然而也終日忙忙碌碌,被困於名韁,被縛於利索。同樣是昏昏沉沉,渾渾噩噩,不知道為什麽活過一生。
對這樣的芸芸眾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從何處談起呢?
我自己也屬於芸芸眾生之列,也難免渾渾噩噩,並不比任何人高一絲一毫。如果想勉強找一點區別的話,那也是有的:我,當然還有一些別的人,對人生有一些想法,動過一點腦筋,而且自認這些想法是有點道理的。
我有些什麽想法呢?話要說得遠一點。當今世界上戰火紛飛,人慾橫流,"黃鍾毀棄,瓦釜雷鳴",是一個十分不安定的時代。但是,對於人類的前途,我始終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不管還要經過多少艱難曲折,不管還要經歷多少時間,人類總會越變越好的,人類大同之域決不會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過無數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條鏈子,是由許多環組成的,每一環從本身來看,隻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東西;但是沒有這一點東西,鏈子就組不成。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如果說人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這裏。
但是,這個道理在人類社會中隻有少數有識之士才能理解。魯迅先生所稱之"中國的脊樑",指的就是這種人。對於那些肚子裏吃滿了肯德基、麥當勞、比薩餅,到頭來終不過是渾渾噩噩的人來說,有如夏蟲不足以與語冰,這些道理是沒法談的。他們無法理解自己對人類發展所應當承擔的責任。
話說到這裏,我想把上麵說的意思簡短扼要地歸納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第一部分 2.不完滿才是人生
不完滿才是人生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關於這一點,古今的民間諺語,文人詩句,說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見的比如蘇東坡的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南宋方嶽(根據吳小如先生考證)詩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這都是我們時常引用的,膾炙人口的。類似的例子還能夠舉出成百上千來。
這種說法適用於一切人,舊社會的皇帝老爺子也包括在裏麵。他們君臨天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可以為所欲為,殺人滅族,小事一端,按理說,他們不應該有什麽不如意的事。然而,實際上,王位繼承,宮廷鬥爭,比民間殘酷萬倍。他們威儀儼然地坐在寶座上,如坐針氈。雖然捏造了"龍禦上賓"這種神話,他們自己也並不相信。他們想方設法以求得長生不老,他們最怕"一旦魂斷,宮車晚出"。連英主如漢武帝、唐太宗之輩也不能"免俗"。漢武帝造承露金盤,妄想飲仙露以長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羅門的靈藥,期望藉此以不死。結果,事與願違,仍然是"龍禦上賓"嗚呼哀哉了。
在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極大,驕縱恣肆,貪贓枉法,無所不至。在這一類人中,好東西大概極少,否則包公和海瑞等決不會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隻是一個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見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據說明朝的大臣上朝時在笏板上夾帶一點鶴頂紅,一旦皇恩浩蕩,欽賜極刑,連忙用舌尖舔一點鶴頂紅,立即涅槃,落得一個全屍。可見這一批人的日子也並不好過,談不到什麽完滿的人生。
至於我輩平頭老百姓,日子就更難過了。建國前後,不能說沒有區別,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車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會說"對不起"了,代之以對罵,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難免買到假冒偽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氣……誰能說,我們的人生多是完滿的呢?
再說到我們這一批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在歷史上一生中就難得過上幾天好日子。隻一個"考"字,就能讓你談"考"色變。"考"者,考試也。在舊社會科舉時代,"千軍萬馬獨木橋",要上進,隻有科舉一途,你隻需讀一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盡致地了解到科舉的情況。以周進和範進為代表的那一批舉人進士,其窘態難道還不能讓你膽戰心驚,啼笑皆非嗎?
現在我們運氣好,得生於新社會中。然而那一個"考"字,宛如如來佛的手掌,你別想逃脫得了。幼兒園升小學,考;小學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學,考;大學畢業想當碩士,考;碩士想當博士,考。考,考,考,變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運仍然難免,現代知識分子落到這一張密而不漏的天網中,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我們的人生還談什麽完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