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田岸邊,麵對著新鋪著綠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覺到春天真的來了,空氣裏有各種薰人的香氣.剛下過連綿春雨的田地,不僅有著迷濛之美,也使得土地濕軟,種作更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著農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禪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來象徵在心田插秧的詩.意思是惟有在心田裏插秧的人,才能從心水中看見廣闊的藍天,隻有六根清淨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淨之境,隻有反觀迴轉自己的心,就像農夫插秧一樣,退步原來正是向前.
站在百尺竿頭的人,若要更進一步,就不能向前飛躍,否則便會粉身碎骨.隻有先從竿頭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裏退後一步並不全是壞的,如果在前進時採取後退的姿勢,以謙讓恭謹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
"前進"與"後退"不是絕對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靈沒有提升,則前進正是後退,反之,若在失敗中挫折裏,心性有所覺醒,則後退正是前進.
農人退後插秧,是前進,還是退後呢?
甲得從前在小乘佛教國家旅行,進佛寺禮拜,寺院的執事總會教導,離開大殿時必須彎腰後退,以表示對佛的恭敬.
此刻看著農夫彎腰後退插秧的姿勢,想到與佛寺離去時的姿勢多麽相像,仿佛從那細緻的後退中,看見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青青秧苗,皆是法身",農人幾千年來就以美麗謙卑的姿勢那樣的實踐著.那美麗的姿勢化成金黃色的稻穗,那彎腰的謙卑則化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長,從無到有、無中生有,不正是法身顯化的奇蹟嗎?
從柑園的農田離開,車於穿行過柳樹與七裏香夾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間溪流一樣明淨,好像剛剛在佛寺裏虔誠的拜過佛,正彎腰往寺門的方向退去.
空中的藍天與水中的藍天一起包圍著我,從兩頰飛過,帶著音樂.
鹹也好,淡也好
一個青年為著情感離別的苦痛來向我傾訴,氣息哀怨,令人動容.
等他說完,我說:"人生裏有離別是好事呀!"
他茫然的望著我.
我說:"如果沒有離別,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時刻;如果呋有離別,人間就再也沒有重逢的喜悅.離別從這個觀點看,是好的."我們總是認為相聚是幸福的,離別便不免哀傷.但這幸福是比較而來,若沒有哀傷作襯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體會了.
再從深一點的觀點來思考,這世間有許多的"怨憎會",在相聚時感到重大痛苦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沒有離別這件好事,他們不是要永受折磨,永遠沉淪於恨海之中嗎?
幸好,人生有離別.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離別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淚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離別最好,霧散雲消看見了開闊的藍天.
可以因緣離散,對處在苦難中的人,有時候正是生命的期待與盼望.
聚與散、幸福與悲哀、失望與希望,假如我們願意品嚐,樣樣都有滋味,樣樣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高僧弘一大師,晚年把生活與修行統合起來,過著隨遇而安的生活.有一天,他的老友夏丐尊來拜訪他,吃飯時,他隻配一道鹹菜.
夏丐尊不忍的問他:"難道這鹹菜不會太鹹嗎?"
"鹹有鹹的味道."弘一大師回答道.
吃完飯後,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夏丐尊又問:"沒有茶葉嗎?怎麽喝這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笑著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我覺得這個故事很能表達弘一大師的道風,夏丐尊因為和弘一大師是青年時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師在李叔同時代,有過歌舞繁華的日子,故有此問.弘一大師則早就超越鹹淡的分別,這超越並不是沒有味覺,而是真能品味鹹菜的好滋味與開水的真清涼.
生命裏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愛中的離別是鹹的,成有成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我對年輕人說:"在人生裏,我們隻能隨遇而安,來什麽品味什麽,有時候是沒有能力選擇的.就像我昨天在一個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雖不能再喝那麽好的茶,但隻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連茶也沒有,喝開水也是很好的事呀!"有風格的小偷
走過一家羊肉爐店的門口,突然有一個中年人的聲音熱情的叫住我.
回頭一看,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中年人,我以為是一般的讀者,打了招呼之後,正要繼續往前走.
沒想到中年人跑過來拉著我的手臂,說:"林先生一定不記得我了."我尷尬的說:"很對不起,真的想不起在什麽地方見過你."中年人說起二十年前我們會麵的情景,當時我在一家報館擔任記者,跑社會新聞.
有一天,到固定跑線的分局去,他們正抓到一個小偷,這個小偷手法高明,自己偷過的次數也記不得了.據警方說法,他犯的案件可能上千件,但是他才第一次被捉到.
有一些被偷的人家,經過幾星期才發現家中失竊,也可見小偷的手法多麽細膩了.
我聽完警察的敘述,不禁對那小偷生起一點敬意,因為在這混亂的社會,像他這麽細膩專業的小偷也是很罕見的.
當時,那小偷還很年輕,長相斯文、目光銳利,他自己拍著胸脯對警察說:"大丈夫敢做敢當,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認."
警方拿出一疊失竊案的照片給他指認,有幾張他一看就說:"這是我做的,這正是我的風格."
有一些屋子被翻得淩亂的照片,他看了一眼就說:"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沒有這麽粗."
二十年前,我剛當記者不久,麵對了一個手法細膩、講求風格的小偷,竟自百感交集.回來以後寫了一篇特稿,忍不住感慨:"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這麽靈巧、風格這樣突出的小偷,又是這麽斯文有氣魄,如果不作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吧!"從時光裏跌回來,那個小偷正是我眼前的羊肉爐老闆.
他很誠摯的對我說:"林先生寫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點,使我想眼:為什麽除了作小偷,我沒有想過做正當的事呢?在監獄蹲了幾年,出來開了羊肉爐的小店,現在已經有幾家分店了,林先生,哪一天來給我請客吃羊肉呀!"我們在人群熙攘的銜頭握手道別,連我自己都感動了起來,沒想到二十年前無心寫的一篇報導,竟使一個青年走向光明的所在.這使我對記者和作家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我們寫的每一個字都是人格與風格的延伸,正如一個小偷偷東西的手法,也是他人格與風格的延伸,因此,每一次麵對稿紙怎麽能不莊嚴戒慎呢?
現在由我來為這個改邪歸正的小偷寫一個結局:
"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這麽靈巧、風格這樣突出的小偷,又是這麽斯文有氣魄,現在改行賣羊肉爐,他做的羊肉爐一定是非常好吃的!"早覺
我在不知不覺間就參加了早覺會.
在住家附近有台北的四獸山,近幾個月時常清晨去攀爬,認識一些早覺會的人,他們說:"林先生這麽早起,也算是我們早覺會的人了."我就這樣參加了早覺會.
看著農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禪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來象徵在心田插秧的詩.意思是惟有在心田裏插秧的人,才能從心水中看見廣闊的藍天,隻有六根清淨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淨之境,隻有反觀迴轉自己的心,就像農夫插秧一樣,退步原來正是向前.
站在百尺竿頭的人,若要更進一步,就不能向前飛躍,否則便會粉身碎骨.隻有先從竿頭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裏退後一步並不全是壞的,如果在前進時採取後退的姿勢,以謙讓恭謹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
"前進"與"後退"不是絕對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靈沒有提升,則前進正是後退,反之,若在失敗中挫折裏,心性有所覺醒,則後退正是前進.
農人退後插秧,是前進,還是退後呢?
甲得從前在小乘佛教國家旅行,進佛寺禮拜,寺院的執事總會教導,離開大殿時必須彎腰後退,以表示對佛的恭敬.
此刻看著農夫彎腰後退插秧的姿勢,想到與佛寺離去時的姿勢多麽相像,仿佛從那細緻的後退中,看見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青青秧苗,皆是法身",農人幾千年來就以美麗謙卑的姿勢那樣的實踐著.那美麗的姿勢化成金黃色的稻穗,那彎腰的謙卑則化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長,從無到有、無中生有,不正是法身顯化的奇蹟嗎?
從柑園的農田離開,車於穿行過柳樹與七裏香夾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間溪流一樣明淨,好像剛剛在佛寺裏虔誠的拜過佛,正彎腰往寺門的方向退去.
空中的藍天與水中的藍天一起包圍著我,從兩頰飛過,帶著音樂.
鹹也好,淡也好
一個青年為著情感離別的苦痛來向我傾訴,氣息哀怨,令人動容.
等他說完,我說:"人生裏有離別是好事呀!"
他茫然的望著我.
我說:"如果沒有離別,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時刻;如果呋有離別,人間就再也沒有重逢的喜悅.離別從這個觀點看,是好的."我們總是認為相聚是幸福的,離別便不免哀傷.但這幸福是比較而來,若沒有哀傷作襯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體會了.
再從深一點的觀點來思考,這世間有許多的"怨憎會",在相聚時感到重大痛苦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沒有離別這件好事,他們不是要永受折磨,永遠沉淪於恨海之中嗎?
幸好,人生有離別.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離別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淚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離別最好,霧散雲消看見了開闊的藍天.
可以因緣離散,對處在苦難中的人,有時候正是生命的期待與盼望.
聚與散、幸福與悲哀、失望與希望,假如我們願意品嚐,樣樣都有滋味,樣樣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高僧弘一大師,晚年把生活與修行統合起來,過著隨遇而安的生活.有一天,他的老友夏丐尊來拜訪他,吃飯時,他隻配一道鹹菜.
夏丐尊不忍的問他:"難道這鹹菜不會太鹹嗎?"
"鹹有鹹的味道."弘一大師回答道.
吃完飯後,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夏丐尊又問:"沒有茶葉嗎?怎麽喝這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笑著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我覺得這個故事很能表達弘一大師的道風,夏丐尊因為和弘一大師是青年時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師在李叔同時代,有過歌舞繁華的日子,故有此問.弘一大師則早就超越鹹淡的分別,這超越並不是沒有味覺,而是真能品味鹹菜的好滋味與開水的真清涼.
生命裏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愛中的離別是鹹的,成有成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我對年輕人說:"在人生裏,我們隻能隨遇而安,來什麽品味什麽,有時候是沒有能力選擇的.就像我昨天在一個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雖不能再喝那麽好的茶,但隻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連茶也沒有,喝開水也是很好的事呀!"有風格的小偷
走過一家羊肉爐店的門口,突然有一個中年人的聲音熱情的叫住我.
回頭一看,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中年人,我以為是一般的讀者,打了招呼之後,正要繼續往前走.
沒想到中年人跑過來拉著我的手臂,說:"林先生一定不記得我了."我尷尬的說:"很對不起,真的想不起在什麽地方見過你."中年人說起二十年前我們會麵的情景,當時我在一家報館擔任記者,跑社會新聞.
有一天,到固定跑線的分局去,他們正抓到一個小偷,這個小偷手法高明,自己偷過的次數也記不得了.據警方說法,他犯的案件可能上千件,但是他才第一次被捉到.
有一些被偷的人家,經過幾星期才發現家中失竊,也可見小偷的手法多麽細膩了.
我聽完警察的敘述,不禁對那小偷生起一點敬意,因為在這混亂的社會,像他這麽細膩專業的小偷也是很罕見的.
當時,那小偷還很年輕,長相斯文、目光銳利,他自己拍著胸脯對警察說:"大丈夫敢做敢當,凡是我做的我都承認."
警方拿出一疊失竊案的照片給他指認,有幾張他一看就說:"這是我做的,這正是我的風格."
有一些屋子被翻得淩亂的照片,他看了一眼就說:"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沒有這麽粗."
二十年前,我剛當記者不久,麵對了一個手法細膩、講求風格的小偷,竟自百感交集.回來以後寫了一篇特稿,忍不住感慨:"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這麽靈巧、風格這樣突出的小偷,又是這麽斯文有氣魄,如果不作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吧!"從時光裏跌回來,那個小偷正是我眼前的羊肉爐老闆.
他很誠摯的對我說:"林先生寫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點,使我想眼:為什麽除了作小偷,我沒有想過做正當的事呢?在監獄蹲了幾年,出來開了羊肉爐的小店,現在已經有幾家分店了,林先生,哪一天來給我請客吃羊肉呀!"我們在人群熙攘的銜頭握手道別,連我自己都感動了起來,沒想到二十年前無心寫的一篇報導,竟使一個青年走向光明的所在.這使我對記者和作家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我們寫的每一個字都是人格與風格的延伸,正如一個小偷偷東西的手法,也是他人格與風格的延伸,因此,每一次麵對稿紙怎麽能不莊嚴戒慎呢?
現在由我來為這個改邪歸正的小偷寫一個結局:
"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這麽靈巧、風格這樣突出的小偷,又是這麽斯文有氣魄,現在改行賣羊肉爐,他做的羊肉爐一定是非常好吃的!"早覺
我在不知不覺間就參加了早覺會.
在住家附近有台北的四獸山,近幾個月時常清晨去攀爬,認識一些早覺會的人,他們說:"林先生這麽早起,也算是我們早覺會的人了."我就這樣參加了早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