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愛森斯坦在莫斯科電影藝術學院教書,他對學生說的話感覺就像出自一位禪師,他說:“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可以經由學習而成為電影導演,有人要學三年,有人至少要學三百年,而我愛森斯坦需時恰好三個月,而且是半工半讀。”“你們今後拍第一部影片時,把蒙太奇和我全部忘掉!在這裏,你們學習;在外麵,你們卻必須做。在做當中,你們會發現過去所學的種種。”“如果要拍跌倒,就要跌得正好。”——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經由學習而得到開悟,有的人要三年,有的人要三百年,有的人隻是當下的一念。——修行是通過不斷的學習,開悟則是在實踐之中。——許多開悟是因為跌得正好,古代的禪師有很多是打破杯子悟道、踩到毒刺悟道,甚至摔下懸崖、跌斷腿而悟道。
愛森斯坦對學生非常熱情,注重啟發甚於教導,有一次,一位學生要開拍第一部電影,去請教他,學生說:“我明天就要開鏡了,請老師給我一些忠告,什麽都好。”
“很好!那麽,你的第一個鏡頭是什麽?”“我要以最簡單的開始,是一雙靴子置於門邊的特寫鏡頭。”
“非常好!我的忠告是:你一定要將這雙靴子拍到這樣的程度:萬一明天晚上你不幸發生了車禍,我便有正當的理由將你拍的鏡頭帶到學院,並對學生們說:‘現在,你們可以發現,我們失去了一位多麽偉大的導演,他僅僅拍了一個一雙靴子的鏡頭,但就因為這個鏡頭,我有意將這雙靴子送給我們的博物館。”
學生說:“謝謝您!我會照您的話去做,我會將那雙靴子拍到那樣的程度。”
“但事後注意,別真的給街上的車子壓到了。”愛森斯坦幽默地說。
“我會盡力而為,但事後呢?我該做些什麽?”
“然後你一定要以同樣的程度來拍每一個鏡頭、每一部電影,和每出劇本,而且終你的一生,都需如此。”
這位學生名叫米凱?洛姆(mikhailromm),後來成為傑出的電影導演,那一部從一雙靴子開始的電影叫《脂肪球》(bouledesuif),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被收藏在世界上的許多電影博物館中。
——禪宗雖講開悟,但開悟以後不是什麽都完了,還要“莫忘初心”,要“保任”,要使自己的心保持在第一義上,在“隨緣任運過生活”的同時,永遠不失去心靈的清明,就像保持那第一個精彩的鏡頭。雲門禪師的“日日是好日”、龐蘊居士的“好雪片片,不落別處”,說的正是這種永遠保持覺醒的態度。
終生都在為藝術家脫掉一致化的緊身外衣,強調創意的愛森斯坦死於五十歲,他終生未婚,把所有的時間和精神奉獻給電影,過著像苦行僧一樣的生活,他的“吸引力蒙太奇”影響了全世界的電影工作者,他的著作都是電影經典,至今依然是電影學生必讀的教科書。
什麽是“吸引力蒙太奇”(themontageofattraction)?
愛森斯坦的好友,也是傑出的俄國導演西格?尤特科維治(sergeiyutkevich)曾以最簡短的語句說:
“吸引力蒙太奇,其目的是經由一連串仔細安排好的‘焦點’場景來‘吸引’觀眾(有時磨碎它,有時在它臉上揮出藝術之拳!)……它同時顯示如工程師般的細密計劃。(‘焦點’經常由臨場的衝動所決定。)沒有細密的計劃,電影不可能成功,但若沒有終極的藝術目的,再細密的計劃也會失敗。”
“蒙太奇”是由一寸一寸的膠捲算出來的。
“吸引力”則是藝術家的直觀和臨場感來統合、剪接,使電影達到統一、和諧、純粹的境界。
——禪修也是如此,要“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每一個階段都非常縝密,但不應該失去整體的觀照與感性的直觀,身、口、意才可能統一、和諧和純粹。
愛森斯坦臨終時的遺言是:
“就生物而言,我們都會朽壞,但當我們貢獻社會時,我們即成不朽——在我們所做的這些貢獻中,我們將社會進步的火炬由這一代傳給下一代。”
“不朽,並不是上—代將身後之事留給下一代人完成的一種形式,而是每個延續的一代都為之奮鬥,並為之殉身的理想。對我而言,唯有為人類自由而革命的理想與不斷地戰鬥,不朽才得以產生。”
愛森斯坦是“現代電影之父”,他充滿活力與創見的一生,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禪宗的大師,我們學習禪道的人,事實上是透過剪輯來使前後際斷,把生命中的行為、語言、意念,做一種革命性的創造,使其精萃、和諧與統一,這是一種“心的蒙太奇”,是把蕪雜無章的生命歷程做一翻轉,對生命有一個新的創見、新的活力。
這也使我想到,“禪”之一字實非名相,任何眾生隻要在心靈上保有創意,不斷地超越、提升、轉化,就是在走向禪的道路,歷程上或有不同,終極目標是一致的。因此,我在心裏向那些曾為提升人類文明、藝術、心靈,奉獻一生的人頂禮致敬,愛森斯坦是其中之一。
愛森斯坦說:“不管用什麽形式,把電影拍好是最重要的。”
愛森斯坦對學生非常熱情,注重啟發甚於教導,有一次,一位學生要開拍第一部電影,去請教他,學生說:“我明天就要開鏡了,請老師給我一些忠告,什麽都好。”
“很好!那麽,你的第一個鏡頭是什麽?”“我要以最簡單的開始,是一雙靴子置於門邊的特寫鏡頭。”
“非常好!我的忠告是:你一定要將這雙靴子拍到這樣的程度:萬一明天晚上你不幸發生了車禍,我便有正當的理由將你拍的鏡頭帶到學院,並對學生們說:‘現在,你們可以發現,我們失去了一位多麽偉大的導演,他僅僅拍了一個一雙靴子的鏡頭,但就因為這個鏡頭,我有意將這雙靴子送給我們的博物館。”
學生說:“謝謝您!我會照您的話去做,我會將那雙靴子拍到那樣的程度。”
“但事後注意,別真的給街上的車子壓到了。”愛森斯坦幽默地說。
“我會盡力而為,但事後呢?我該做些什麽?”
“然後你一定要以同樣的程度來拍每一個鏡頭、每一部電影,和每出劇本,而且終你的一生,都需如此。”
這位學生名叫米凱?洛姆(mikhailromm),後來成為傑出的電影導演,那一部從一雙靴子開始的電影叫《脂肪球》(bouledesuif),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被收藏在世界上的許多電影博物館中。
——禪宗雖講開悟,但開悟以後不是什麽都完了,還要“莫忘初心”,要“保任”,要使自己的心保持在第一義上,在“隨緣任運過生活”的同時,永遠不失去心靈的清明,就像保持那第一個精彩的鏡頭。雲門禪師的“日日是好日”、龐蘊居士的“好雪片片,不落別處”,說的正是這種永遠保持覺醒的態度。
終生都在為藝術家脫掉一致化的緊身外衣,強調創意的愛森斯坦死於五十歲,他終生未婚,把所有的時間和精神奉獻給電影,過著像苦行僧一樣的生活,他的“吸引力蒙太奇”影響了全世界的電影工作者,他的著作都是電影經典,至今依然是電影學生必讀的教科書。
什麽是“吸引力蒙太奇”(themontageofattraction)?
愛森斯坦的好友,也是傑出的俄國導演西格?尤特科維治(sergeiyutkevich)曾以最簡短的語句說:
“吸引力蒙太奇,其目的是經由一連串仔細安排好的‘焦點’場景來‘吸引’觀眾(有時磨碎它,有時在它臉上揮出藝術之拳!)……它同時顯示如工程師般的細密計劃。(‘焦點’經常由臨場的衝動所決定。)沒有細密的計劃,電影不可能成功,但若沒有終極的藝術目的,再細密的計劃也會失敗。”
“蒙太奇”是由一寸一寸的膠捲算出來的。
“吸引力”則是藝術家的直觀和臨場感來統合、剪接,使電影達到統一、和諧、純粹的境界。
——禪修也是如此,要“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每一個階段都非常縝密,但不應該失去整體的觀照與感性的直觀,身、口、意才可能統一、和諧和純粹。
愛森斯坦臨終時的遺言是:
“就生物而言,我們都會朽壞,但當我們貢獻社會時,我們即成不朽——在我們所做的這些貢獻中,我們將社會進步的火炬由這一代傳給下一代。”
“不朽,並不是上—代將身後之事留給下一代人完成的一種形式,而是每個延續的一代都為之奮鬥,並為之殉身的理想。對我而言,唯有為人類自由而革命的理想與不斷地戰鬥,不朽才得以產生。”
愛森斯坦是“現代電影之父”,他充滿活力與創見的一生,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禪宗的大師,我們學習禪道的人,事實上是透過剪輯來使前後際斷,把生命中的行為、語言、意念,做一種革命性的創造,使其精萃、和諧與統一,這是一種“心的蒙太奇”,是把蕪雜無章的生命歷程做一翻轉,對生命有一個新的創見、新的活力。
這也使我想到,“禪”之一字實非名相,任何眾生隻要在心靈上保有創意,不斷地超越、提升、轉化,就是在走向禪的道路,歷程上或有不同,終極目標是一致的。因此,我在心裏向那些曾為提升人類文明、藝術、心靈,奉獻一生的人頂禮致敬,愛森斯坦是其中之一。
愛森斯坦說:“不管用什麽形式,把電影拍好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