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這等認識許多大師的人,益發使我覺得古代禪師說的“不與千聖同步,不與萬法為侶”真是非常重要。
一個人應該培養自己的見地、感受、體驗,在人生的觀點或實踐中,展現自己的風采,如果一味以大師的思想為思想,以大師之語言為自己的見地,那就會淪於禪師所說的“擔板漢”,仿佛擔子上都挑著大師,反而失去自己的麵目。
這意思並不是不需要大師,而是要以大師為啟迪,不是以大師為自己的主體,也就是說大師可以做我們的火柴,而點燃的蠟燭則要自己儲備。我們或者不會成為大師,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氣質與本質,做一個真實的自我,總比做為偶戲的傀儡要好得多。
在每一齣戲裏,總有主角、配角,也有龍套,甚至有很多幕後的人物,對於一齣好戲,每個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最重要的,戲劇如此,人生亦然,最怕的是自己成為一齣戲的道具還不自知呀!
萬法是崇高的,千聖是偉大的,對於平凡渺小的我們有如林木森森,但一座森林裏不能沒有小花小草來點綴風姿,安於做小花小草,有時需要更深刻的勇氣與識見。
禪家把開悟境界稱為“見到自己本來的麵目”,其中有深意在;又把一個人選擇修行之路稱為“不向如來行處行”,也是在肯定自己走自己的路。
大師是我們的典範,是我們的座標,是指南針而不是避雷針,我們要有自己的航道,才不會人雲亦雲,成為不會思考、失去創意的人。
來認識我們自己內在的那位大師吧!
第5章 【波羅蜜】04
黃昏?微溫?冬雪的早晨
浪漫是心靈裏更崇高的呼聲;是老鷹一樣強烈的個人主張;是獅子一樣有堅強的姿勢;是長頸鹿一樣看見更遠方的道路;是天鵝一樣在獨處時有群體的懷抱;是白貂一樣,柔軟、溫暖,有靈醒的白。
有一天,孩子問我說:“爸爸,什麽叫浪漫?”
這個我們在青年時代常掛在口中的名詞,因為很久沒有使用了,聽起來感覺十分陌生,一時之間竟無法回答,隻好反問兒子:“你怎麽會問起浪漫呢?”
原來,孩子剛學會一首流行歌,歌名是《一個愛上浪漫的人》,歌詞是這樣子的:
一個愛上浪漫的人
前生是對彩蝶的化身
喜歡花前月下的氣氛
流連忘返海邊的黃昏
一個愛上浪漫的人
今世有著善感的靈魂
睡前點亮床前的小燈
盼望祈禱夢想會成真
哦!這樣的你執著一廂的情願傷痕
哦!這樣的我空留自作的多情餘恨
就讓我們擁抱彼此的天真
兩個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溫
相約在那下著冬雪的早晨
兩個人的微溫靠在一起不怕寒冷
孩子雖然喜歡唱,卻搞不懂其中的意思,我對孩子說:“說真的,我也不懂呢!”光是“一個愛上浪漫的人”這一句我就不懂,因為浪漫是一種本質,是自然表現出來的,而不是一種行為的表相,就像電視劇裏常有的,冒雨在屋外站一夜,咬破手指寫血書,坐在沙灘上一支接一支地抽菸,那不一定是浪漫,有時反而顯得膚淺與無知罷了!
至於什麽是“浪漫”呢?是不是就是一個“善感的靈魂”?我查了《辭海》,其中並沒有“浪漫”一詞,隻有“浪漫主義”,是指十八九世紀時,為了反抗規矩嚴謹的古典主義、合理主義,許多文學藝術家主張不同方式的創作,不同的藝術態度,它有三個特徵:
一、注重主觀、崇尚理想,打破一切形式,以豪放縱恣的個人情緒為貴。
二、好奇尚美,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不足以感動人心,所以取材中古,加以渲染。
三、反抗一切束縛個人自由的因襲道德及社會法度。
從這個觀點看,浪漫是一種主義,也是一般人所說的“羅曼蒂克”(romanticism),它是綜合了性格、生活、思想、觀念與態度的,當我們說到一個人很浪漫,不是說他做出許多空虛不可把捉的行為,而是他對生活有理想色彩、喜歡自由地表達,不受形式、道德、法度的拘限。光是有一個“善感的靈魂”是不夠的,要有對生命的感性知見、堅持理想的勇氣、自尊自主的胸襟才行。
浪漫因此不是文學藝術家的專利,我認為,凡是對人類文明有貢獻的、堅持理想百折不回的人,都可以說是浪漫的人。遠的像釋迦牟尼佛、耶穌基督、老子、莊子、蘇格拉底都可以說是浪漫的,近的像甘地、孫中山、林肯,甚至史懷哲、愛因斯坦、德蕾莎修女、證嚴法師等等,都有著浪漫的胸懷。那是一種不以現實、物質、利益是尚的態度,而是有心靈的深刻內涵,及長遠的生命目標的。
如果浪漫是喜歡花前月下、流連海邊黃昏、點亮床前小燈、祈禱夢想成真,那還不如不要浪漫,回家過踏實的生活就好了。
浪漫是心靈裏更崇高的呼聲,是一種內在優雅品質的點燃,是完美的夢之嚮往;是老鷹一樣強烈的個人主張;是獅子一樣有堅強的姿態;是長頸鹿一樣看見更遠方的道路;是天鵝一樣在獨處時有群體的懷抱,在群體中還有獨處的心;是白貂一樣,柔軟、溫暖,有靈醒的白。
一個人應該培養自己的見地、感受、體驗,在人生的觀點或實踐中,展現自己的風采,如果一味以大師的思想為思想,以大師之語言為自己的見地,那就會淪於禪師所說的“擔板漢”,仿佛擔子上都挑著大師,反而失去自己的麵目。
這意思並不是不需要大師,而是要以大師為啟迪,不是以大師為自己的主體,也就是說大師可以做我們的火柴,而點燃的蠟燭則要自己儲備。我們或者不會成為大師,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氣質與本質,做一個真實的自我,總比做為偶戲的傀儡要好得多。
在每一齣戲裏,總有主角、配角,也有龍套,甚至有很多幕後的人物,對於一齣好戲,每個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最重要的,戲劇如此,人生亦然,最怕的是自己成為一齣戲的道具還不自知呀!
萬法是崇高的,千聖是偉大的,對於平凡渺小的我們有如林木森森,但一座森林裏不能沒有小花小草來點綴風姿,安於做小花小草,有時需要更深刻的勇氣與識見。
禪家把開悟境界稱為“見到自己本來的麵目”,其中有深意在;又把一個人選擇修行之路稱為“不向如來行處行”,也是在肯定自己走自己的路。
大師是我們的典範,是我們的座標,是指南針而不是避雷針,我們要有自己的航道,才不會人雲亦雲,成為不會思考、失去創意的人。
來認識我們自己內在的那位大師吧!
第5章 【波羅蜜】04
黃昏?微溫?冬雪的早晨
浪漫是心靈裏更崇高的呼聲;是老鷹一樣強烈的個人主張;是獅子一樣有堅強的姿勢;是長頸鹿一樣看見更遠方的道路;是天鵝一樣在獨處時有群體的懷抱;是白貂一樣,柔軟、溫暖,有靈醒的白。
有一天,孩子問我說:“爸爸,什麽叫浪漫?”
這個我們在青年時代常掛在口中的名詞,因為很久沒有使用了,聽起來感覺十分陌生,一時之間竟無法回答,隻好反問兒子:“你怎麽會問起浪漫呢?”
原來,孩子剛學會一首流行歌,歌名是《一個愛上浪漫的人》,歌詞是這樣子的:
一個愛上浪漫的人
前生是對彩蝶的化身
喜歡花前月下的氣氛
流連忘返海邊的黃昏
一個愛上浪漫的人
今世有著善感的靈魂
睡前點亮床前的小燈
盼望祈禱夢想會成真
哦!這樣的你執著一廂的情願傷痕
哦!這樣的我空留自作的多情餘恨
就讓我們擁抱彼此的天真
兩個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溫
相約在那下著冬雪的早晨
兩個人的微溫靠在一起不怕寒冷
孩子雖然喜歡唱,卻搞不懂其中的意思,我對孩子說:“說真的,我也不懂呢!”光是“一個愛上浪漫的人”這一句我就不懂,因為浪漫是一種本質,是自然表現出來的,而不是一種行為的表相,就像電視劇裏常有的,冒雨在屋外站一夜,咬破手指寫血書,坐在沙灘上一支接一支地抽菸,那不一定是浪漫,有時反而顯得膚淺與無知罷了!
至於什麽是“浪漫”呢?是不是就是一個“善感的靈魂”?我查了《辭海》,其中並沒有“浪漫”一詞,隻有“浪漫主義”,是指十八九世紀時,為了反抗規矩嚴謹的古典主義、合理主義,許多文學藝術家主張不同方式的創作,不同的藝術態度,它有三個特徵:
一、注重主觀、崇尚理想,打破一切形式,以豪放縱恣的個人情緒為貴。
二、好奇尚美,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不足以感動人心,所以取材中古,加以渲染。
三、反抗一切束縛個人自由的因襲道德及社會法度。
從這個觀點看,浪漫是一種主義,也是一般人所說的“羅曼蒂克”(romanticism),它是綜合了性格、生活、思想、觀念與態度的,當我們說到一個人很浪漫,不是說他做出許多空虛不可把捉的行為,而是他對生活有理想色彩、喜歡自由地表達,不受形式、道德、法度的拘限。光是有一個“善感的靈魂”是不夠的,要有對生命的感性知見、堅持理想的勇氣、自尊自主的胸襟才行。
浪漫因此不是文學藝術家的專利,我認為,凡是對人類文明有貢獻的、堅持理想百折不回的人,都可以說是浪漫的人。遠的像釋迦牟尼佛、耶穌基督、老子、莊子、蘇格拉底都可以說是浪漫的,近的像甘地、孫中山、林肯,甚至史懷哲、愛因斯坦、德蕾莎修女、證嚴法師等等,都有著浪漫的胸懷。那是一種不以現實、物質、利益是尚的態度,而是有心靈的深刻內涵,及長遠的生命目標的。
如果浪漫是喜歡花前月下、流連海邊黃昏、點亮床前小燈、祈禱夢想成真,那還不如不要浪漫,回家過踏實的生活就好了。
浪漫是心靈裏更崇高的呼聲,是一種內在優雅品質的點燃,是完美的夢之嚮往;是老鷹一樣強烈的個人主張;是獅子一樣有堅強的姿態;是長頸鹿一樣看見更遠方的道路;是天鵝一樣在獨處時有群體的懷抱,在群體中還有獨處的心;是白貂一樣,柔軟、溫暖,有靈醒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