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禪師為什麽規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而不規定“一日不坐,一日不食”或“一日不思,一日不食”呢?除了是要讓人人奉獻心力之外,是在表達唯有在實踐中所得到的體驗,才是真實的體驗;真正的智者不是從空想來的。那在叢林中參天的巨樹,哪一棵不是歷經風雨而長成的呢?
從前在鄉下,我的父親經營林場,我每次走入林場都會莫名的感動,看到茂林中的樹木,自己形成生長的間距,而不失其法度,互相也無礙於對方的生長,讓我們知道大自然的本身就有規矩與方圓。想到台灣話說:“一枝草,一點露;一個人,一片天。”其中有深意在焉。
人如果是一棵樹,我們至少應該有所期待,期待每個人終有成為棟樑的一天。
人如果是一棵樹,我們至少應該有所立誌,誌願每個人都能向天拔高。
人如果是一棵樹,我們至少應該有所容忍,容忍別人也有生長的空間。
樹與樹間要互相擋風雨,人與人之間要相濡以沫,因為孤樹容易在風雨中摧折,也易被閃電擊中;霸道自高的人則容易驕狂,失去真情的心。
我們穿的衣服是織工縫製的,我們吃的飯是農夫種的,我們住的房子是建築工人蓋的,就是我正在寫的這一張紙,也不是輕易得來。這樣一想,人生於天地之間,免不了與其他的人發生關係,因此,我們所做的,不管是採桑搓麻的小事或是經世立民的事業,都隻是在盡一個人的本分,都像是一枝草上的一滴露水,實在沒有什麽可以驕人的。
這種如叢林一樣的關係,中國的思想家早就說得很清楚了,像“善禦者不忘其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為上者不忘其下。”(《韓詩外傳》)“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左傳》)“商不得通有無以利農,則農病;農不得力本穡以資商,則商病。”(張居正)
在我們的叢林裏,隻要有一棵樹病了、倒了,一棵樹燃燒了、長歪了,整個社會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最好是在自己力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在社會則有“人人安康,戶戶平安”的期許,才是自然的好事。
有一首流行歌說:“留一點自己給自己”,但居住於水泥叢林的我們,關係比古代叢林更密切得多,是不是也願意“留一點自己給別人”,或“留一點別人給別人”呢?
我願為草而有露,也願草草皆有露;我願為人而有天,也願人人頭頂一片天!
一切好的思想、語言、行為,都源自真心的相待。
真心相待
帶孩子去買鞋子,一開始,店員小姐還滿熱心的,試穿了幾雙,她開始有不耐煩的表情。孩子喜歡的樣子,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正好合腳的鞋子,式樣都不是孩子喜歡的。
最後我們決定不買,當我對店員小姐賠笑臉地說:“對不起,我們再看看好了。”
她的臉立刻拉下來,臭不可視,我想起一句鄉下人常說的俚語:“那種臉,就像不知道你欠她多少會錢同款。”我立刻拉著孩子逃出店外,孩子幽默地說:“爸爸,又一家拒絕往來戶。”我們都笑起來,我心裏暗自決定:即使以後需要打赤腳,也絕不會向這一家買鞋子。
其實,這一種情況不是偶然發生的,隻要在台北買東西,隔幾天就會遇到一次,那些態度惡劣的店員臉上時常寫著輕蔑、怨恨的表情,仿佛不買東西就是欠了她一樣,完全不知道服務精神是什麽。我時常想,要把一家商店搞垮,最容易的方式就是請兩個臭臉的小姐,像門神一樣,包管可以做到“閑人免進,童叟必欺”的地步,那麽再好的店也是不久就垮了。
因為買東西的人有很多選擇,何必去受氣呢?所以一遇到這種“內有惡姐”的商店,我一律將之列為“拒絕往來戶”,就算裏麵有一斤黃金賣三元,我也不會再去“交關”了。
我一直想不通的是,這些店員小姐哪裏來那麽大的火氣?她們不上班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嗎?難道她們心裏對顧客、老闆沒有一點感恩之念嗎?甚至,難道她們沒有受到一點工作與服務的訓練嗎?
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一天如果幾十次臭臉擺下來,這位小姐的美麗與性情一定會大變,內心裏也會飽受折磨。我還可以確定,服務這麽差的小姐,前途絕對不會有發展的,隻好一輩子痛苦地做店員。我更可以確定,有她在的店生意一定不會好。
一個店員不能和善禮貌地對待顧客,可能與訓練或待遇沒有直接關係,更重要的是,沒有學習到如何真心地善待別人,形諸於外,就是服務精神不佳,從內心來說,就是人格不健全。因為人格健全的人,不會少賣一雙鞋子,就立刻怨恨生氣的;人格健全的人也不會因為做店員而感到自卑不悅。以服務業來說,店員是一個最敏銳與高尚的行業,其地位有如軍隊裏在最前線的戰士,他的基本動作、戰技、自信、勇氣,平時是象徵一個部隊的形象,實戰的時候則靠他們取勝。
如果沒有好的戰士,再好的司令、指揮官、防禦工事、武器,都還是要打敗仗的;如果沒有好的店員,再名貴的品牌、再華麗的店都是要倒店的。
從前在鄉下,我的父親經營林場,我每次走入林場都會莫名的感動,看到茂林中的樹木,自己形成生長的間距,而不失其法度,互相也無礙於對方的生長,讓我們知道大自然的本身就有規矩與方圓。想到台灣話說:“一枝草,一點露;一個人,一片天。”其中有深意在焉。
人如果是一棵樹,我們至少應該有所期待,期待每個人終有成為棟樑的一天。
人如果是一棵樹,我們至少應該有所立誌,誌願每個人都能向天拔高。
人如果是一棵樹,我們至少應該有所容忍,容忍別人也有生長的空間。
樹與樹間要互相擋風雨,人與人之間要相濡以沫,因為孤樹容易在風雨中摧折,也易被閃電擊中;霸道自高的人則容易驕狂,失去真情的心。
我們穿的衣服是織工縫製的,我們吃的飯是農夫種的,我們住的房子是建築工人蓋的,就是我正在寫的這一張紙,也不是輕易得來。這樣一想,人生於天地之間,免不了與其他的人發生關係,因此,我們所做的,不管是採桑搓麻的小事或是經世立民的事業,都隻是在盡一個人的本分,都像是一枝草上的一滴露水,實在沒有什麽可以驕人的。
這種如叢林一樣的關係,中國的思想家早就說得很清楚了,像“善禦者不忘其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為上者不忘其下。”(《韓詩外傳》)“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左傳》)“商不得通有無以利農,則農病;農不得力本穡以資商,則商病。”(張居正)
在我們的叢林裏,隻要有一棵樹病了、倒了,一棵樹燃燒了、長歪了,整個社會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最好是在自己力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在社會則有“人人安康,戶戶平安”的期許,才是自然的好事。
有一首流行歌說:“留一點自己給自己”,但居住於水泥叢林的我們,關係比古代叢林更密切得多,是不是也願意“留一點自己給別人”,或“留一點別人給別人”呢?
我願為草而有露,也願草草皆有露;我願為人而有天,也願人人頭頂一片天!
一切好的思想、語言、行為,都源自真心的相待。
真心相待
帶孩子去買鞋子,一開始,店員小姐還滿熱心的,試穿了幾雙,她開始有不耐煩的表情。孩子喜歡的樣子,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正好合腳的鞋子,式樣都不是孩子喜歡的。
最後我們決定不買,當我對店員小姐賠笑臉地說:“對不起,我們再看看好了。”
她的臉立刻拉下來,臭不可視,我想起一句鄉下人常說的俚語:“那種臉,就像不知道你欠她多少會錢同款。”我立刻拉著孩子逃出店外,孩子幽默地說:“爸爸,又一家拒絕往來戶。”我們都笑起來,我心裏暗自決定:即使以後需要打赤腳,也絕不會向這一家買鞋子。
其實,這一種情況不是偶然發生的,隻要在台北買東西,隔幾天就會遇到一次,那些態度惡劣的店員臉上時常寫著輕蔑、怨恨的表情,仿佛不買東西就是欠了她一樣,完全不知道服務精神是什麽。我時常想,要把一家商店搞垮,最容易的方式就是請兩個臭臉的小姐,像門神一樣,包管可以做到“閑人免進,童叟必欺”的地步,那麽再好的店也是不久就垮了。
因為買東西的人有很多選擇,何必去受氣呢?所以一遇到這種“內有惡姐”的商店,我一律將之列為“拒絕往來戶”,就算裏麵有一斤黃金賣三元,我也不會再去“交關”了。
我一直想不通的是,這些店員小姐哪裏來那麽大的火氣?她們不上班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嗎?難道她們心裏對顧客、老闆沒有一點感恩之念嗎?甚至,難道她們沒有受到一點工作與服務的訓練嗎?
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一天如果幾十次臭臉擺下來,這位小姐的美麗與性情一定會大變,內心裏也會飽受折磨。我還可以確定,服務這麽差的小姐,前途絕對不會有發展的,隻好一輩子痛苦地做店員。我更可以確定,有她在的店生意一定不會好。
一個店員不能和善禮貌地對待顧客,可能與訓練或待遇沒有直接關係,更重要的是,沒有學習到如何真心地善待別人,形諸於外,就是服務精神不佳,從內心來說,就是人格不健全。因為人格健全的人,不會少賣一雙鞋子,就立刻怨恨生氣的;人格健全的人也不會因為做店員而感到自卑不悅。以服務業來說,店員是一個最敏銳與高尚的行業,其地位有如軍隊裏在最前線的戰士,他的基本動作、戰技、自信、勇氣,平時是象徵一個部隊的形象,實戰的時候則靠他們取勝。
如果沒有好的戰士,再好的司令、指揮官、防禦工事、武器,都還是要打敗仗的;如果沒有好的店員,再名貴的品牌、再華麗的店都是要倒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