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大暑、大雨、大露。
內傷外感,一切失調。
祖源禪師特別指出,身體多病固然是"業衍",但自己失調也會變生百病,那就與業沒什麽關係了。
我覺得現代人大部分的病來自飲食,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厚味","生冷"--尤其是現代孩子的病,多是來自吃冰凍食物,值得注意。
不大
宣化上人說:"當我第一次聽到梵文佛陀(buddha),就覺得讀音好似不大。此不大意謂無貢高我慢。佛是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相,故不大亦不小,非去非來;來而未來,去而未來。盡虛空偏法界,無不是佛之法身所在,無在而無不在。不但在此世界,乃至於無量無邊之微塵世界,都是佛的法身周遍。"
真是說得好,唯其不大,才能遍滿虛空,也唯其不大,才是最大。
我第一次看"佛"這個字,拆開來是"弗人",也就是"非人"的意思,感到很大的震撼,人的最高至極的境界竟是"非人",那表示人實在是一個束縛,如果能解開做人的一切束縛,就是佛了。
"不?quot;也是如此,每次呼吸進入胸腔的空氣大是不大?秋晨中掛在綠葉上的朝露,大是不大?這些都不大,但縱使我們走遍世界,都還呼吸著空氣,都可以看到露水。
打得開,不大就是最大。
打不開,再大也是小的。
不可壞心
“菩薩住此現前地,復更修習滿足不可壞心,決定心,純善心,甚深心,不退心,不休息心,廣大心,無邊心,求智心,方便慧相應心,皆悉圓滿。”
"菩薩發如是大願已,則得利益心,柔軟心,隨順心,寂靜心,調伏心,寂滅心,謙下心,潤澤心,不動心,不濁心。"
"此菩薩於諸眾生發十種心。何者為十?所謂利益心,大悲心,安樂心,安住心,憐憫心,攝受心,守護心,同已心,師心,導師心,是為十。"
這是《華嚴經》抄下來的幾段,可以讓我們看見菩薩的種種心,我們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學習菩薩,隻要看是不是具有這些心就行了。《楞嚴經》裏也說: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惟以精明,進趣真淨,名精進心?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名慧心住。執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名不退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護法心。"
"覺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菩薩的心真是不少,在《大日經》裏,大日如來答金剛手菩薩之問,甚至把心分成六十種,又大別為"善心、噁心、清淨心"三類,其中善心與清淨心是菩薩的心,可知菩薩的心是一直走向善與清淨之路。
這麽多的心,總名就叫做"菩提心",凡具有善與清淨質地的心行都是菩提心的本質,正如《華嚴經》所說:"菩提心者,猶如一切佛法種子。"
具有菩提心要到什麽地步呢?《師子請問經》說:"由何一切生,不失菩提心,夢中尚不舍,何況於醒時?"要做到即使在夢中也不舍菩提心,醒的時候更不要說了。
菩提心之所以可貴,是在於它堅固不壞,我深信,一個人隻要發過一次菩提心,它必會成為順淨的種子,總有一天會生出菩薩的芽苗,若智若悲,皆不退壞;或常或住,皆悉圓滿。
大雁塔
唐朝貞觀年間建於西安的"大雁塔"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有一天是一位大菩薩捨身的日子,寺裏的法師和信徒都到寺前紀念。正在大家聚集一起的時候,一群人字的雁子從天空飛過,有一位僧人起了一個念頭,開玩笑對旁人說:"我們生活艱苦,一直不能飽腹,菩薩也應該知道吧!尤其今天是他捨身的日子。"
他的話聲甫落,空中雁群裏的一隻雁子突然筆直地墜落,當場觸地而死。
眾人為這突來的景象驚悚莫名,當然沒有人敢把這隻雁子飽腹,不僅以一種虔敬的心,埋了那隻雁子,還在雁子墜落的地方蓋起了一座大塔,這就是留存到今天,中國最偉大的佛塔"大雁塔"的緣起。
這個故事也令我驚悚,修行者的念頭是多麽重要,使我想到《華嚴經》中說:
菩薩如是念念成熟一切眾生,念念嚴淨一切佛剎。
念念普入一切法界,念念皆悉遍虛空界。
念念普入一切三世,念念成就調伏一切諸眾生智。
念念恆轉一切法輪,念念恆以一切智道利益眾生。
念念普於一切世界種種差別諸眾生前,盡未來劫現一切佛成等正覺。
念念普於一切世界一切諸劫修菩薩行不生二想。
好一個念念!就是珍攝每一個念頭、清淨每一個念頭、發行每一個念頭。而遍虛空界,每一個念頭都是為了供養佛菩薩和利益眾生,沒有一個念頭是為了自己,這才是念念。
隻要念念不忘利益別人,菩薩的修行並沒有公式,我們從一隻雁子落下的姿勢,看見了堅固的菩薩行,也看見了,菩薩飄逸衣角時那樣超凡之美。
內傷外感,一切失調。
祖源禪師特別指出,身體多病固然是"業衍",但自己失調也會變生百病,那就與業沒什麽關係了。
我覺得現代人大部分的病來自飲食,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厚味","生冷"--尤其是現代孩子的病,多是來自吃冰凍食物,值得注意。
不大
宣化上人說:"當我第一次聽到梵文佛陀(buddha),就覺得讀音好似不大。此不大意謂無貢高我慢。佛是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相,故不大亦不小,非去非來;來而未來,去而未來。盡虛空偏法界,無不是佛之法身所在,無在而無不在。不但在此世界,乃至於無量無邊之微塵世界,都是佛的法身周遍。"
真是說得好,唯其不大,才能遍滿虛空,也唯其不大,才是最大。
我第一次看"佛"這個字,拆開來是"弗人",也就是"非人"的意思,感到很大的震撼,人的最高至極的境界竟是"非人",那表示人實在是一個束縛,如果能解開做人的一切束縛,就是佛了。
"不?quot;也是如此,每次呼吸進入胸腔的空氣大是不大?秋晨中掛在綠葉上的朝露,大是不大?這些都不大,但縱使我們走遍世界,都還呼吸著空氣,都可以看到露水。
打得開,不大就是最大。
打不開,再大也是小的。
不可壞心
“菩薩住此現前地,復更修習滿足不可壞心,決定心,純善心,甚深心,不退心,不休息心,廣大心,無邊心,求智心,方便慧相應心,皆悉圓滿。”
"菩薩發如是大願已,則得利益心,柔軟心,隨順心,寂靜心,調伏心,寂滅心,謙下心,潤澤心,不動心,不濁心。"
"此菩薩於諸眾生發十種心。何者為十?所謂利益心,大悲心,安樂心,安住心,憐憫心,攝受心,守護心,同已心,師心,導師心,是為十。"
這是《華嚴經》抄下來的幾段,可以讓我們看見菩薩的種種心,我們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學習菩薩,隻要看是不是具有這些心就行了。《楞嚴經》裏也說: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一精明,惟以精明,進趣真淨,名精進心?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名慧心住。執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名不退心。"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護法心。"
"覺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菩薩的心真是不少,在《大日經》裏,大日如來答金剛手菩薩之問,甚至把心分成六十種,又大別為"善心、噁心、清淨心"三類,其中善心與清淨心是菩薩的心,可知菩薩的心是一直走向善與清淨之路。
這麽多的心,總名就叫做"菩提心",凡具有善與清淨質地的心行都是菩提心的本質,正如《華嚴經》所說:"菩提心者,猶如一切佛法種子。"
具有菩提心要到什麽地步呢?《師子請問經》說:"由何一切生,不失菩提心,夢中尚不舍,何況於醒時?"要做到即使在夢中也不舍菩提心,醒的時候更不要說了。
菩提心之所以可貴,是在於它堅固不壞,我深信,一個人隻要發過一次菩提心,它必會成為順淨的種子,總有一天會生出菩薩的芽苗,若智若悲,皆不退壞;或常或住,皆悉圓滿。
大雁塔
唐朝貞觀年間建於西安的"大雁塔"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有一天是一位大菩薩捨身的日子,寺裏的法師和信徒都到寺前紀念。正在大家聚集一起的時候,一群人字的雁子從天空飛過,有一位僧人起了一個念頭,開玩笑對旁人說:"我們生活艱苦,一直不能飽腹,菩薩也應該知道吧!尤其今天是他捨身的日子。"
他的話聲甫落,空中雁群裏的一隻雁子突然筆直地墜落,當場觸地而死。
眾人為這突來的景象驚悚莫名,當然沒有人敢把這隻雁子飽腹,不僅以一種虔敬的心,埋了那隻雁子,還在雁子墜落的地方蓋起了一座大塔,這就是留存到今天,中國最偉大的佛塔"大雁塔"的緣起。
這個故事也令我驚悚,修行者的念頭是多麽重要,使我想到《華嚴經》中說:
菩薩如是念念成熟一切眾生,念念嚴淨一切佛剎。
念念普入一切法界,念念皆悉遍虛空界。
念念普入一切三世,念念成就調伏一切諸眾生智。
念念恆轉一切法輪,念念恆以一切智道利益眾生。
念念普於一切世界種種差別諸眾生前,盡未來劫現一切佛成等正覺。
念念普於一切世界一切諸劫修菩薩行不生二想。
好一個念念!就是珍攝每一個念頭、清淨每一個念頭、發行每一個念頭。而遍虛空界,每一個念頭都是為了供養佛菩薩和利益眾生,沒有一個念頭是為了自己,這才是念念。
隻要念念不忘利益別人,菩薩的修行並沒有公式,我們從一隻雁子落下的姿勢,看見了堅固的菩薩行,也看見了,菩薩飄逸衣角時那樣超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