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妹,呃……”就在李秋寒和李秀寧雙手相握雙目相望之時,李世民已經追趕上來喊了一聲,正準備問李秀寧出了什麽事,待看清三妹李秀寧和李秋寒如此狀況時愣住了,錯愕和詫異之sè浮現在臉上。
“二哥,我問你一事。”李秀寧見到李世民趕來,放開和李秋寒相握的玉手,一臉肅容的問道,“如果父親大人要我嫁給一個從未謀麵的陌生人,我死命不從,願嫁給眼前此人,你是幫三妹我,還是幫父親大人?”李秀寧一指李秋寒,詢問李世民的態度。
“什麽?這種事?”李世民大吃一驚,沒想到會是為了這種事情,而且三妹竟然喜歡上了李秋寒。但接著他又恍然大悟,他老早就覺得三妹和李秋寒之前有所不對了,可是因為三妹本來就是一個爽朗大方、親和隨意的人,所以他也就沒有太在意,沒想到現在……
“家裏除了母親大人之外,就是大哥和二哥能夠影響父親大人的決定了。大哥他肯定會反對我,因為他向來是個把父親大人的話當作聖旨從不反抗的人。那麽二哥你呢?兄弟姐妹中最疼愛我的二哥你,又是怎樣的態度?你會不會幫三妹這個忙?”大哥李建成現在不在家,家中能夠影響父親的隻有母親和二哥,母親自己或許能夠說服,但二哥的看法也很重要,所以李秀寧很希望李世民能夠站在自己這一邊。
李秀寧的難題把李世民難住了,自己應該是什麽態度?一方麵是自己所敬重的父親大人的決定,一方麵是家裏相處關係最好的三妹,事關她一身的幸福,又是有關李秋寒這個文武雙全不可多得人才的事情,自己該選擇哪一邊?
思忖片刻後的李世民,最終還是點頭說道:“好吧,我就幫三妹你這個忙,站在你這邊。不過這並不代表就能成功挽回父親大人的心意,如果父親大人堅決要你嫁給那人,我可沒什麽辦法。”
李秀寧聽到李世民最終選擇站在她這邊,大為欣喜:“那太好了,隻要二哥你願意幫我,成功不成功就不是二哥的事了。”
談好的三人,接下來便一同前往李淵和竇氏的寢室,試圖讓李淵挽回心意。
“夫人你看……”三人還沒踏進房門,就聽到李淵的聲音響起,似乎在和竇氏說話。
“我不願意!”李秀寧聽到父親似乎在勸說母親,大喊一聲連忙先衝了進去,撲在竇氏的病榻床邊痛哭道,“母親,我死也不嫁給柴紹!”
李秋寒和李世民也緊跟了進去,隻見屋內床榻上,臉sè很差的竇氏正坐靠在那,表情嚴肅的李淵則坐在床邊的凳子上。這兩個月來,竇氏和李玄霸的身體又不行了,一天比一天差,又回到了之前每天都要在病榻上的rì子,所以李淵跟她商量這等有關三女兒的大事才會到這裏來。
“胡鬧!”李淵見到李秀寧的樣子,站起來微怒道,“自古以來,兒女婚姻無不聽命於父母之言,豈是你說不願意就不嫁的?”
“我不管。”已是梨花帶雨的李秀寧直搖著頭,“父親大人,你為什麽一定要我嫁給那個柴紹?”
<a id="ads" href="http:///"></a>
“柴紹他家世代為將,曾祖父是北周驃騎大將軍、冠軍縣公,父親柴慎是太子右內率、封钜鹿郡公,其家世雖然比不上我們李家唐國公府顯赫,但也不是一般的家戶。而柴紹今年才年僅十六,就是元德太子的伴讀,官職千牛備身,長得又一表人才、英勇氣概,這麽好的少年郎,你不願意嫁還要嫁給誰?”李淵向李秀寧質問道。
“我要嫁給他!”李秀寧銀牙一咬,指向了站在一邊的李秋寒。
“什麽?他?”李淵大吃一驚失聲叫道,不敢致信的看著李秋寒和李秀寧兩人,半天才回過神來怒斥起來,“胡鬧!你這丫頭真胡鬧!”
一臉哀怨的李秀寧,反問道:“我怎麽胡鬧了?難道父親大人認為,李秋寒不如柴紹?或者是因為家世比不上?”
“不是!柴紹確實是個很好的少年郎,但秋寒世侄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從這方麵說,柴紹遠不如秋寒世侄。而家世上,秋寒世侄出身趙郡李氏,也不會遜sè。”李淵肯定的說道,經過這一年的相處,他已經是非常的看著李秋寒了,但是李淵又緊接著語氣一轉,“不過我選擇柴紹,而不選擇秋寒世侄,就是因為秋寒世侄出身趙郡李氏。正所謂的同姓不婚,這個簡單的道理也不用我多說了吧?”
既然自己的三女兒都把話說的這麽明白了,李淵也就直截了當的說了出來。其實這段時間以來,他也開始對於自己的三女兒李秀寧,和李秋寒自己的關係有所jǐng覺。而又正是因為同姓不婚的緣故,雖然可惜但也要放棄李秋寒作自己的女婿。
為了不至於釀成無可挽回的局麵,他才特意給李秀寧留意青年才俊,想早點給她定下婚約,杜絕不好的事情發生,最終才選擇了柴紹。沒想到局麵已經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地步,三女兒竟然已經深深的喜歡上了李秋寒,竟當著家人的麵直接說了出來。
同姓不婚……果然這個才是最大的障礙啊!聽到從李淵口中蹦出“同姓不婚”這四個字,李秋寒心中波瀾起伏,其實他早已想到了會發生眼前的這一幕。
華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生活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規矩,婚姻嫁娶方麵也是如此。在婚姻嫁娶方麵,華夏特別是漢族人,主要有著三種不婚的禁忌習俗,分別是:同姓不婚、士庶不婚、居喪不婚。
士庶不婚和居喪不婚不用多談,華夏漢族人最早的禁婚親便是同姓不婚。同姓不婚原因:一是為子嗣眾多,身體健康;二是為了不亂人倫,穩固家庭;三是有可能為了擴大家族對外聯係,多一門姻親,就多一份社會聯係。
同姓不婚最早始於西周,但在漢朝以前並不特別嚴格,且不見於律令之中,破禁的現象多有發生。到了南北朝時期,南北朝雙方則態度不同,南朝因為是漢族正統,高門士族特別忌諱這個;而北朝則因為是以鮮卑族胡人為主把持的,對於同姓婚姻並不忌諱。
直到北魏孝文帝時期,因為孝文帝決心學習漢族人的傳統和文化,決心把鮮卑族等胡人漢化,對於婚姻方麵的習俗也開始學習漢族人,曾下詔書提倡同姓不婚。不過那時依然不是明文法律禁止,對於對於犯了同姓不婚這點的人,隻是以不道論,在道德方麵予以譴責。
隋朝是繼承了北朝的基業,然後征服南朝統一全國的,在婚姻方麵的習俗繼承著北魏的習俗。雖然同樣沒有在法律上明文禁止,但也同樣對於犯了同姓不婚這點的人,予以道義上的譴責和鄙視。而那些高門士族之家,則一般是以家規的形式予以禁止,因為家族裏發生同姓婚姻的事情,會遭到其他高門士族的世家恥笑的。
同姓不婚的禁令到了唐朝,終於在《戶婚律》中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而到了宋朝尤為嚴格。到了明、清時候的法律,因為姓氏人口已經空前發展,又把同姓和同宗分開,嚴禁同宗婚姻,對同姓不同宗則有所解禁。
雖然在隋朝,同姓不婚並沒有以法律的形式明文禁止,但像李淵這樣的貴族世家,自然也很忌諱。那麽,早已預料的李秋寒該怎樣解決這一大難題呢?
————————————————————————
PS:其實,寫這本書的時候,對於主角的姓名,我是隨意想的。然後寫開頭的時候,又發現既然主角姓李,給他安個趙郡李氏的出身,更容易打入李淵集團的核心,因為李淵是個挺注重宗親的人。於是乎,我就給主角這樣安排了。
當初並沒有認真考慮主角和李秀寧之間的問題,因為同姓不婚是從唐朝正式開始有法律規定的,之前並不是法律規定,所以就準備鑽個空子混過去。打算對於李秋寒和李秀寧的婚姻問題,準備簡單的處理一下就行了,反正是嘛,而且又不是和主線有關。
可是後來發現,很多讀者很在意同姓不婚這點。沒辦法,既然讀者有需要,那麽我隻好寫的詳細一點了。我特意安排了一個情節補上漏洞,下一章將會盡量圓滿的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大家別再擔心這點,也別再反複問了,等下一章你們就可以全部知道了。
還有,對於那些對此不感興趣,隻對主線情節感興趣的讀者們,你們則可以跳過這小段情節,這樣的情節也隻有下麵一章就結束了,然後還是會回到大隋朝廷方麵去的。
;
“二哥,我問你一事。”李秀寧見到李世民趕來,放開和李秋寒相握的玉手,一臉肅容的問道,“如果父親大人要我嫁給一個從未謀麵的陌生人,我死命不從,願嫁給眼前此人,你是幫三妹我,還是幫父親大人?”李秀寧一指李秋寒,詢問李世民的態度。
“什麽?這種事?”李世民大吃一驚,沒想到會是為了這種事情,而且三妹竟然喜歡上了李秋寒。但接著他又恍然大悟,他老早就覺得三妹和李秋寒之前有所不對了,可是因為三妹本來就是一個爽朗大方、親和隨意的人,所以他也就沒有太在意,沒想到現在……
“家裏除了母親大人之外,就是大哥和二哥能夠影響父親大人的決定了。大哥他肯定會反對我,因為他向來是個把父親大人的話當作聖旨從不反抗的人。那麽二哥你呢?兄弟姐妹中最疼愛我的二哥你,又是怎樣的態度?你會不會幫三妹這個忙?”大哥李建成現在不在家,家中能夠影響父親的隻有母親和二哥,母親自己或許能夠說服,但二哥的看法也很重要,所以李秀寧很希望李世民能夠站在自己這一邊。
李秀寧的難題把李世民難住了,自己應該是什麽態度?一方麵是自己所敬重的父親大人的決定,一方麵是家裏相處關係最好的三妹,事關她一身的幸福,又是有關李秋寒這個文武雙全不可多得人才的事情,自己該選擇哪一邊?
思忖片刻後的李世民,最終還是點頭說道:“好吧,我就幫三妹你這個忙,站在你這邊。不過這並不代表就能成功挽回父親大人的心意,如果父親大人堅決要你嫁給那人,我可沒什麽辦法。”
李秀寧聽到李世民最終選擇站在她這邊,大為欣喜:“那太好了,隻要二哥你願意幫我,成功不成功就不是二哥的事了。”
談好的三人,接下來便一同前往李淵和竇氏的寢室,試圖讓李淵挽回心意。
“夫人你看……”三人還沒踏進房門,就聽到李淵的聲音響起,似乎在和竇氏說話。
“我不願意!”李秀寧聽到父親似乎在勸說母親,大喊一聲連忙先衝了進去,撲在竇氏的病榻床邊痛哭道,“母親,我死也不嫁給柴紹!”
李秋寒和李世民也緊跟了進去,隻見屋內床榻上,臉sè很差的竇氏正坐靠在那,表情嚴肅的李淵則坐在床邊的凳子上。這兩個月來,竇氏和李玄霸的身體又不行了,一天比一天差,又回到了之前每天都要在病榻上的rì子,所以李淵跟她商量這等有關三女兒的大事才會到這裏來。
“胡鬧!”李淵見到李秀寧的樣子,站起來微怒道,“自古以來,兒女婚姻無不聽命於父母之言,豈是你說不願意就不嫁的?”
“我不管。”已是梨花帶雨的李秀寧直搖著頭,“父親大人,你為什麽一定要我嫁給那個柴紹?”
<a id="ads" href="http:///"></a>
“柴紹他家世代為將,曾祖父是北周驃騎大將軍、冠軍縣公,父親柴慎是太子右內率、封钜鹿郡公,其家世雖然比不上我們李家唐國公府顯赫,但也不是一般的家戶。而柴紹今年才年僅十六,就是元德太子的伴讀,官職千牛備身,長得又一表人才、英勇氣概,這麽好的少年郎,你不願意嫁還要嫁給誰?”李淵向李秀寧質問道。
“我要嫁給他!”李秀寧銀牙一咬,指向了站在一邊的李秋寒。
“什麽?他?”李淵大吃一驚失聲叫道,不敢致信的看著李秋寒和李秀寧兩人,半天才回過神來怒斥起來,“胡鬧!你這丫頭真胡鬧!”
一臉哀怨的李秀寧,反問道:“我怎麽胡鬧了?難道父親大人認為,李秋寒不如柴紹?或者是因為家世比不上?”
“不是!柴紹確實是個很好的少年郎,但秋寒世侄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從這方麵說,柴紹遠不如秋寒世侄。而家世上,秋寒世侄出身趙郡李氏,也不會遜sè。”李淵肯定的說道,經過這一年的相處,他已經是非常的看著李秋寒了,但是李淵又緊接著語氣一轉,“不過我選擇柴紹,而不選擇秋寒世侄,就是因為秋寒世侄出身趙郡李氏。正所謂的同姓不婚,這個簡單的道理也不用我多說了吧?”
既然自己的三女兒都把話說的這麽明白了,李淵也就直截了當的說了出來。其實這段時間以來,他也開始對於自己的三女兒李秀寧,和李秋寒自己的關係有所jǐng覺。而又正是因為同姓不婚的緣故,雖然可惜但也要放棄李秋寒作自己的女婿。
為了不至於釀成無可挽回的局麵,他才特意給李秀寧留意青年才俊,想早點給她定下婚約,杜絕不好的事情發生,最終才選擇了柴紹。沒想到局麵已經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地步,三女兒竟然已經深深的喜歡上了李秋寒,竟當著家人的麵直接說了出來。
同姓不婚……果然這個才是最大的障礙啊!聽到從李淵口中蹦出“同姓不婚”這四個字,李秋寒心中波瀾起伏,其實他早已想到了會發生眼前的這一幕。
華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生活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規矩,婚姻嫁娶方麵也是如此。在婚姻嫁娶方麵,華夏特別是漢族人,主要有著三種不婚的禁忌習俗,分別是:同姓不婚、士庶不婚、居喪不婚。
士庶不婚和居喪不婚不用多談,華夏漢族人最早的禁婚親便是同姓不婚。同姓不婚原因:一是為子嗣眾多,身體健康;二是為了不亂人倫,穩固家庭;三是有可能為了擴大家族對外聯係,多一門姻親,就多一份社會聯係。
同姓不婚最早始於西周,但在漢朝以前並不特別嚴格,且不見於律令之中,破禁的現象多有發生。到了南北朝時期,南北朝雙方則態度不同,南朝因為是漢族正統,高門士族特別忌諱這個;而北朝則因為是以鮮卑族胡人為主把持的,對於同姓婚姻並不忌諱。
直到北魏孝文帝時期,因為孝文帝決心學習漢族人的傳統和文化,決心把鮮卑族等胡人漢化,對於婚姻方麵的習俗也開始學習漢族人,曾下詔書提倡同姓不婚。不過那時依然不是明文法律禁止,對於對於犯了同姓不婚這點的人,隻是以不道論,在道德方麵予以譴責。
隋朝是繼承了北朝的基業,然後征服南朝統一全國的,在婚姻方麵的習俗繼承著北魏的習俗。雖然同樣沒有在法律上明文禁止,但也同樣對於犯了同姓不婚這點的人,予以道義上的譴責和鄙視。而那些高門士族之家,則一般是以家規的形式予以禁止,因為家族裏發生同姓婚姻的事情,會遭到其他高門士族的世家恥笑的。
同姓不婚的禁令到了唐朝,終於在《戶婚律》中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而到了宋朝尤為嚴格。到了明、清時候的法律,因為姓氏人口已經空前發展,又把同姓和同宗分開,嚴禁同宗婚姻,對同姓不同宗則有所解禁。
雖然在隋朝,同姓不婚並沒有以法律的形式明文禁止,但像李淵這樣的貴族世家,自然也很忌諱。那麽,早已預料的李秋寒該怎樣解決這一大難題呢?
————————————————————————
PS:其實,寫這本書的時候,對於主角的姓名,我是隨意想的。然後寫開頭的時候,又發現既然主角姓李,給他安個趙郡李氏的出身,更容易打入李淵集團的核心,因為李淵是個挺注重宗親的人。於是乎,我就給主角這樣安排了。
當初並沒有認真考慮主角和李秀寧之間的問題,因為同姓不婚是從唐朝正式開始有法律規定的,之前並不是法律規定,所以就準備鑽個空子混過去。打算對於李秋寒和李秀寧的婚姻問題,準備簡單的處理一下就行了,反正是嘛,而且又不是和主線有關。
可是後來發現,很多讀者很在意同姓不婚這點。沒辦法,既然讀者有需要,那麽我隻好寫的詳細一點了。我特意安排了一個情節補上漏洞,下一章將會盡量圓滿的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大家別再擔心這點,也別再反複問了,等下一章你們就可以全部知道了。
還有,對於那些對此不感興趣,隻對主線情節感興趣的讀者們,你們則可以跳過這小段情節,這樣的情節也隻有下麵一章就結束了,然後還是會回到大隋朝廷方麵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