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已經是1983年4月11日了,距離媒體曝光骨灰事件已經接近一周。老董知道,犯罪分子在作案、焚屍後,肯定第一時間對骨灰進行了藏匿。根據之前對杜舍班主任的調查,杜舍在4月2日星期六就沒有來班級上課了。杜舍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逃課等行為,在他身上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可以由此推斷,葉鳳媛是在4月1日左右作案的,但無法知道葉鳳媛焚屍的兩天一夜,杜舍有沒有堅持上課。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在葉鳳媛作案後的數天內,她和杜舍依舊潛伏在南安市。隻是老董化妝偵查的結果顯示,他們母子沒有繼續住在家裏。【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還沒有實行雙休日製度。】
可是,什麽原因導致她突然回家呢?她還會不會回來呢?她回來究竟是做什麽呢?這一切都不得而知,除非,能從她的家裏再次發現一些線索。
拿定了主意,老董申請了特別搜查令,在11日晚間再次潛入葉鳳媛的家裏。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老董口叼著手電筒,再次用技術開鎖的方法打開了葉鳳媛家的院子大門。和上次進屋的狀態不同,焚屍的房間似乎被打掃過,燃盡的草木灰和周圍的疑似骨灰的物質都被清理幹淨了,隻有屋頂牆壁的煙燻痕跡無法去除。
老董心裏一驚,很顯然,他打草驚蛇了,好在第一次進來的時候,他已經對現場進行了拍照,並且提取了幾塊類似骨灰的物質、部分草木灰還有那把黏附有骨灰的錘子作為證據。
雖然倉庫被打掃過,但是還是能看得出葉鳳媛回家後的慌亂,甚至,她在離開的時候,都忘記把正屋大門的掛鎖鎖上。這算是老董的一個契機,因為一個優質的掛鎖,比門上的暗鎖要難開得多。
老董推門進入了正屋。這是一間很普通的居民房,沒有明顯的翻動跡象。但是老董走入臥室的時候,發現臥室還是有輕微翻動的,衣櫥的門開著,從剩餘衣物的狀態來看,葉鳳媛應該是從衣櫥裏拿了不少衣服後離開的。
“難道,她真的潛逃了嗎?”老董在問自己。
雖然老董的心裏有些驚訝,但是他還是很鎮定地繼續對臥室進行了搜尋。果真,除了衣服被拿走之外,葉鳳媛還真是留下了很多的線索。
在臥室的床頭,有一個床頭櫃,床頭櫃似乎沒有被翻動,但是床頭櫃上麵擺著一個展開了的筆記本,而翻開的那頁被撕去了。很顯然,這是葉鳳媛回家來做的另外一件事情,而且,這件事情比拿衣服更重要。她撕去的,究竟是什麽呢?
老董拿起了筆記本,細細地端詳著,突然,他發現撕去那頁的後一頁白紙上,似乎有著一些並不清楚的筆跡壓痕,這些壓痕,顯然是老董的救命稻草了。老董趕緊從上衣口袋裏拿出一支鉛筆,在壓痕附近塗抹著。
事實證明,寫字的力道太足,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情。在鉛筆的塗抹下,壓痕慢慢地顯現出它的模樣——那是一串電話號碼。而從區號來看,是距離南安市三百公裏的北安市的電話號碼。
葉鳳媛冒著被抓住的危險,重新回家,打掃現場,並且拿了一個外地的電話號碼後潛逃。不用說,葉鳳媛顯然發覺了公安正在對她進行調查,於是畏罪潛逃。
老董慶幸自己抓住了一條抓捕線索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疑惑,而這些疑惑在最終破案的時候也沒有能夠被破解。因為案件未立案,警方自始至終都沒有對死者和葉鳳媛進行大規模的調查,隻有老董一人,還是化妝偵查的。除了對班主任進行詢問的時候,出於對學校保安部門的尊重,老董不得已亮明身份以外,其他所有被調查的人,並不知道老董是警察,隻以為他不過是個大方的收廢品的人。而在老董調查班主任的時候,杜舍已經不再上學了,這個信息也不可能是班主任透露出去的。那麽,葉鳳媛是怎麽察覺的呢?
如果葉鳳媛還潛藏在南安,抓捕難度比現在確實要小得多。但是現在去探尋消息走漏的途徑,似乎毫無意義,老董現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那一串電話號碼,找到葉鳳媛的痕跡。
老董不愧是一名優秀的守夜者組織成員,他見葉鳳媛聞風而動,預料到她即便被捕,依舊會負隅頑抗。畢竟,葉鳳媛有數天的時間對自己的供詞進行包裝,也有充分的時間教會她八歲的孩子如何應對警察。於是,老董安排朱力山做了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對後期的審訊起到決定性作用。
“哪三件?”蕭朗急著問。
“別急,待我慢慢說來。”傅元曼繼續他的故事。
老董並沒有冒失地去撥打這個號碼。要知道在1983年,雖然短途電話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打外市電話還是非常不便的。而且,很少有人家裏安裝電話,都是在街頭巷口有一部電話,通過電話來呼喚街坊裏的鄰居。因此,通過已知的電話號碼,並不可能定位到個人。
為慎重起見,老董親自趕赴到了北安市,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之下,找到了一台黑色的轉盤電話機,而那個被用鉛筆復原出來的電話號碼,就屬於這台電話機。這台電話機位於一個胡同口,而這個胡同裏,居住了二十一戶人家。
既然葉鳳媛會把電話號碼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那麽她的聯繫人應該就在這二十一戶人家之內。而她的聯繫人,要麽是親戚,要麽是朋友。
可是,什麽原因導致她突然回家呢?她還會不會回來呢?她回來究竟是做什麽呢?這一切都不得而知,除非,能從她的家裏再次發現一些線索。
拿定了主意,老董申請了特別搜查令,在11日晚間再次潛入葉鳳媛的家裏。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老董口叼著手電筒,再次用技術開鎖的方法打開了葉鳳媛家的院子大門。和上次進屋的狀態不同,焚屍的房間似乎被打掃過,燃盡的草木灰和周圍的疑似骨灰的物質都被清理幹淨了,隻有屋頂牆壁的煙燻痕跡無法去除。
老董心裏一驚,很顯然,他打草驚蛇了,好在第一次進來的時候,他已經對現場進行了拍照,並且提取了幾塊類似骨灰的物質、部分草木灰還有那把黏附有骨灰的錘子作為證據。
雖然倉庫被打掃過,但是還是能看得出葉鳳媛回家後的慌亂,甚至,她在離開的時候,都忘記把正屋大門的掛鎖鎖上。這算是老董的一個契機,因為一個優質的掛鎖,比門上的暗鎖要難開得多。
老董推門進入了正屋。這是一間很普通的居民房,沒有明顯的翻動跡象。但是老董走入臥室的時候,發現臥室還是有輕微翻動的,衣櫥的門開著,從剩餘衣物的狀態來看,葉鳳媛應該是從衣櫥裏拿了不少衣服後離開的。
“難道,她真的潛逃了嗎?”老董在問自己。
雖然老董的心裏有些驚訝,但是他還是很鎮定地繼續對臥室進行了搜尋。果真,除了衣服被拿走之外,葉鳳媛還真是留下了很多的線索。
在臥室的床頭,有一個床頭櫃,床頭櫃似乎沒有被翻動,但是床頭櫃上麵擺著一個展開了的筆記本,而翻開的那頁被撕去了。很顯然,這是葉鳳媛回家來做的另外一件事情,而且,這件事情比拿衣服更重要。她撕去的,究竟是什麽呢?
老董拿起了筆記本,細細地端詳著,突然,他發現撕去那頁的後一頁白紙上,似乎有著一些並不清楚的筆跡壓痕,這些壓痕,顯然是老董的救命稻草了。老董趕緊從上衣口袋裏拿出一支鉛筆,在壓痕附近塗抹著。
事實證明,寫字的力道太足,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情。在鉛筆的塗抹下,壓痕慢慢地顯現出它的模樣——那是一串電話號碼。而從區號來看,是距離南安市三百公裏的北安市的電話號碼。
葉鳳媛冒著被抓住的危險,重新回家,打掃現場,並且拿了一個外地的電話號碼後潛逃。不用說,葉鳳媛顯然發覺了公安正在對她進行調查,於是畏罪潛逃。
老董慶幸自己抓住了一條抓捕線索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疑惑,而這些疑惑在最終破案的時候也沒有能夠被破解。因為案件未立案,警方自始至終都沒有對死者和葉鳳媛進行大規模的調查,隻有老董一人,還是化妝偵查的。除了對班主任進行詢問的時候,出於對學校保安部門的尊重,老董不得已亮明身份以外,其他所有被調查的人,並不知道老董是警察,隻以為他不過是個大方的收廢品的人。而在老董調查班主任的時候,杜舍已經不再上學了,這個信息也不可能是班主任透露出去的。那麽,葉鳳媛是怎麽察覺的呢?
如果葉鳳媛還潛藏在南安,抓捕難度比現在確實要小得多。但是現在去探尋消息走漏的途徑,似乎毫無意義,老董現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那一串電話號碼,找到葉鳳媛的痕跡。
老董不愧是一名優秀的守夜者組織成員,他見葉鳳媛聞風而動,預料到她即便被捕,依舊會負隅頑抗。畢竟,葉鳳媛有數天的時間對自己的供詞進行包裝,也有充分的時間教會她八歲的孩子如何應對警察。於是,老董安排朱力山做了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對後期的審訊起到決定性作用。
“哪三件?”蕭朗急著問。
“別急,待我慢慢說來。”傅元曼繼續他的故事。
老董並沒有冒失地去撥打這個號碼。要知道在1983年,雖然短途電話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打外市電話還是非常不便的。而且,很少有人家裏安裝電話,都是在街頭巷口有一部電話,通過電話來呼喚街坊裏的鄰居。因此,通過已知的電話號碼,並不可能定位到個人。
為慎重起見,老董親自趕赴到了北安市,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之下,找到了一台黑色的轉盤電話機,而那個被用鉛筆復原出來的電話號碼,就屬於這台電話機。這台電話機位於一個胡同口,而這個胡同裏,居住了二十一戶人家。
既然葉鳳媛會把電話號碼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那麽她的聯繫人應該就在這二十一戶人家之內。而她的聯繫人,要麽是親戚,要麽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