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2


    四十四號筆記本包含了所有十二篇小說的大部分筆記。乍一看,似乎所有這些作品都是一起規劃和完成的,因為筆記的大部分內容與我們所知道的最終的作品是一致的。但是再仔細檢查一下,特別是未發表的版本與上麵這封通信的發現,說明原先有過一篇不同的小說。後六篇小說的初步筆記的起始,有的也包括結束,都在四十四號筆記本的右手頁上,左手頁是空白的,筆記的順序與小說集一致。迄今未發表的“克爾柏洛斯”第一版的筆記就遵照了這種模式。可是,收入小說集的版本的筆記使用了不同的墨水,筆跡也略有不同,沒有按照正確的順序,而是像三明治一樣夾在“狄奧墨德斯野馬”和“革律翁的牛群”的筆記之間的左手頁上。我們可以合理想像,克裏斯蒂在修改故事的靈感卡殼時,又去翻閱了原來的筆記,並且將新的構思寫在了盡可能靠近原來筆記的地方。另外,後來版本的筆記是用原子筆寫的,而原來版本的筆記和其他功績一樣,是用鉛筆寫的。


    為什麽小說從未發表?


    毫無疑問,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第三節中阿道夫·希特勒形象的拙劣偽裝是小說退稿的主要原因。小說一開始就公然宣傳政治,這一點對克裏斯蒂而言很不尋常,不但提到了即將來臨的戰爭,而且提到了上一次戰爭。“世界正處於非常動盪的狀態——每個國家都很敏感緊張。任何時候災難都有可能降臨——歐洲也許會又一次捲入戰爭。”後來她又在小說裏提到了“奧古斯特·赫茲萊恩……[他]是獨裁者中的獨裁者。他的好戰演講激勵了他自己國家和同盟國的年輕人,是他在歐洲中部點燃了戰火併使得戰火持續。”如果有人還表示懷疑,那麽後麵他又被描寫成“一位腦袋像子彈、留黑色小鬍子的小個子”。


    考慮到這樣的描寫太過接近一九三九年的世界形勢以及當時的人物,因此不可能與現實毫無關聯。克裏斯蒂為什麽會選擇寫這篇小說,永遠不會有人知道,因為在她的其他作品中幾乎找不到證據說明她特別關心政治。被《線索》雜誌退稿的感受可能比她所意識到的要痛苦,因為這段暗殺的情景用在了次年出版的《牙醫謀殺案》“大肥母雞咯吱吱”一章中,而在同一篇小說的“閨中少女動情絲”一章中,波洛也開心地回憶起了維拉伯爵夫人。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的撰寫是同時的。


    一九七〇年《法蘭克福的旅客》出版後不久,克裏斯蒂的義大利出版商蒙達多利採訪她時,她寫道:“我對政治從來沒有絲毫的興趣。”那麽,她為何不簡單地低調描寫人物,並且更改姓名呢?諷刺的是,《法蘭克福的旅客》的第十七章提到的政治內容比短篇小說裏的篇幅要多。是不是有這樣的可能,在被退稿三十年之後,阿加莎·克裏斯蒂重新挖掘了她的構思,並且將其置於一部截然不同的作品中呢?在《線索》停刊很久之後,她終於笑到了最後?


    筆記中的“製服惡犬克爾柏洛斯”(未發表版)


    小說未發表版的筆記在四十四號和六十二號筆記本中:


    克爾柏洛斯


    假定波洛要尋找兩位被認定死亡的朋友?


    <列寧、托洛茨基、史達林>


    <喬治二世、安妮王後>


    必須不帶武器前往(如房間故事中的麥克斯·卡拉多斯)


    波洛和維拉·羅莎科夫——對一位朋友說——“他會使人起死回生”


    赫沙爾茨醫生


    希特勒作精彩的演講——我願意去死——槍響了,人倒了——一個男孩。左右各有一人——令他吃驚——手中有手槍。那個男孩是我的兒子——我想要他活過來。


    拉瓦洛伊神父——他的皈依——他打算講話——一次大型集會——建議全世界裁軍。


    卡爾·漢斯伯格——編撰統計數據——介紹信來自……柏林的衛生局——主治醫生由於宗教的緣故離開——護士試圖阻止他。希特勒先生——遞給他一張卡片。


    盡管小說中的人物與希特勒的相似性確切無誤,卻並沒有提到確切的姓名——我們隻有通過六十二號筆記本才能看到。不過,最後的“遞給他一張卡片”令人費解;其他的一些文字也同樣是神秘莫測。如果說,根據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的結論,這篇小說寫於一九三九年,那為什麽會列出列寧、托洛茨基和史達林呢?列寧死於一九二四年,但托洛茨基一直活到一九四〇年,史達林則活到了一九五三年;而另外兩位歷史人物在很久以前就去世了。而且,他們中也不可能有人被認為是朋友。在四十四號筆記本中,所有這些姓名都被劃掉了,但這些姓名出現在這裏本身就無法解釋。提到的麥克斯·卡拉多斯是指歐內斯特·布拉馬的小說“黑暗裏的遊戲”中塑造的偵探;這名人物和他的故事已經在湯米和杜本絲短篇集《犯罪團夥》中被仿作過,在小說“盲人捉迷藏”裏,湯米扮演了一位瞎子偵探。


    製服惡犬克爾柏洛斯


    (《赫爾克裏的豐功偉績》之十二)


    1


    赫爾克裏·波洛呡一口開胃酒,抬頭掃視了一眼日內瓦湖。{收錄在小說集裏的版本清楚地以倫敦為背景,而這篇以前未發表的版本則像許多其他的功績一樣具有國際風味。從小說的第一句開始,我們就來到了“國外”,這是功績第三次發生在瑞士(也許因為瑞士是個中立國)。波洛在調查“阿卡狄亞牝鹿”和“厄律曼托斯野豬”時已經去過這個國家。}


    他嘆了口氣。


    整個上午他都在與幾名外交官員交談,一直處於亢奮之中,現在他累了。因為他無法對他們的難處給予任何的安慰。


    世界正處於非常動盪的狀態——每個國家都很敏感、緊張。任何時候災難都有可能降臨——歐洲也許會又一次捲入戰爭。


    赫爾克裏·波洛嘆了一口氣,他非常清楚地記得一九一四年的情況。他對戰爭不抱任何幻想,戰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戰爭所帶來的和平通常隻是消耗殆盡的和平——而不是建設性的和平。


    他傷心地自忖:


    “如果有人能夠激發起熱情,點燃全世界的和平火花,該多好啊——正像人類為勝利而激動,為威力而屈服一樣。”


    然後,拉丁人的常識讓他明白這些想法都是徒勞的,不可能實現。激發人們的熱情不是他的天賦,以前也從來沒有過。他像往常一樣毫不謙虛地想,動腦筋才是他的專長。肯動腦的人很少成為偉大的領導,或偉大的雄辯家。也許是因為他們太精明了,以至於不能為自己所使用。


    “啊,人必須要豁達,”赫爾克裏·波洛自言自語道,“洪水尚未來臨。與此同時,開胃酒的味道很好,太陽還未下山,湖麵碧藍,樂隊演奏得也不錯。難道這還不夠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加莎·克裏斯蒂秘密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約翰·克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約翰·克倫並收藏阿加莎·克裏斯蒂秘密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