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該走了吧!”
他對一起來的可壽子說。
“好。”
可壽子言簡語寡地回答。
“哎呀,就要回去啦?”
酒保說道。
“以後再來。”
深井的這句話象是故意說給編輯們聽似的,聽起來似乎還有弦外之音;我前衛派花道的大家來到這裏,編輯們卻不上前說話,真豈有此理!
“那麽,請以後光臨!”
腳步聲漸漸遠去,好象已到了通往一樓的樓梯。
“一說有雨,”
一個編輯馬上說了一句日本諺語,
“馬上見風。可是這回不是風,而是本人出現了。”
大家一陣鬧笑。緊接著,
“算什麽啊,他那樣兒!”
一個年輕人說道,
“瞧他那副傲慢的神情,簡直就差說我就是深井柳北了。”
“那傢夥還不是自吹自擂。因此,我們不上前說話,他大概覺得挺無趣,就回去了吧!帶著可壽子轉悠,看來他很得意呢!”
“對不起!”
島村說道,
“我和人約好去另一個地方,就此告退了。”
“剛才的……”
依然記著先前談話的山中好像要挽留他。
“那個天才少女,是島村君發現的嗎?”
“這個嘛!”
島村站起來回答說,
“不久就向各位公開。好了,請大家耐心等待吧!”
“如果需要在月刊上介紹的話,請先找我們。”
“就那麽辦吧!”
又是一陣笑聲。島村扭頭向櫃檯走去。
“請!”
酒保送過來的,除帳單外還有一個茶褐色的信封。信皮上什麽也沒有寫。
“什麽?”
島村在帳單上籤完字以後問道。
“剛才,瀧村先生說……”
酒保伸長脖子用坐在角落的人聽不到的聲音低低地說。
“請把這個交給島村先生。”
島村想打開看看,但又原封不動地塞進衣袋裏。
“再見!”
女招待一直把他送到樓梯下。
島村來到地麵上,到商店招牌燈光下,取出信封。他打開對摺的信紙,上麵用鉛筆匆匆寫著:
“我一定要和你談談。請九點在銀座後街的青糙酒吧等我。”
島村用手將信撕碎。碎片隨風颳到大樓的黑影裏。
島村在“青糙”酒吧等可壽子。馬上快到九點三十分,已過了三十分鍾。
“島村君”
一個女孩過來通報,
“您的電話。……是一個女的打來的。”
聽筒裏傳來可壽子的聲音:
“我就在附近。能出來一下嗎?”
“這兒怎麽啦?”
“我已經不想喝酒了。隻是一時想不出碰頭的地方,才請您去那裏的……”
“他回去啦?”
“這種事還要問嘛,早打發他走了。”
島村將杯裏的剩酒一飲而盡。
8
島村走出酒吧,看見可壽子正站在那裏觀賞著尚未關門的婦女用品商店的櫥窗。店裏明亮的燈光照著她那穿著和服的消瘦的肩頭。她雖然聽到了島村的腳步聲,但仍注視著櫥窗。島村站到她身邊。
“對不起!”
可壽子仍看著櫥窗說道,
“沒想到您到那裏去。”
“我也沒想到你和深井柳北一起到那裏去。”
“又挖苦人了吧?”
“哪裏,沒有這個意思。”
“很想和您談談。現在有時間嗎?”
島村眼看著櫥窗說;
“不知你要談什麽,可我時間不多。”
“是不是還忘不了深井的事啊?”
“別胡扯啦,那種事對我來說無所謂。”
“有事求您,能聽我說嗎?”
“在哪裏?”
“請跟我來吧!”
瀧村可壽子終於離開櫥窗。
“我讓車子開回去了,將就點坐計程車吧!”
島村跟在可壽子後麵上了出租汽車。
“請到船橋。”
島村責備可壽子:
“船橋那裏有什麽?”
“大海啊。”
可壽子簡短地回答。
車子開了很長時間,離開市中心,從錦絲町車站前進入(東)京(千)葉公路。
“收費公路”上,一排路燈冷冷清清地從窗外閃過。
“是特意到這裏來看海嗎?”
島村凝視著黑洞洞的窗外,吐了一口煙。可壽子開始用手指摸島村的手。
“你有什麽話要說?”
“真性急啊。到了海邊再說。”
離開“收費公路”,車子進入船橋鎮。從這裏開始道路突然變壞,但車子不久就朝海邊拐去了。
“到這兒就行。”
可壽子從計程車上下來。
“咱們走過去吧!”
這是一個狹窄的河口地帶,前方不遠處是人工壘起的堤岸。黑暗中隻有海水的氣味撲鼻而來。可壽子始終偎依著島村。在黑洞洞的地平線上,東京的燈火宛如一條發光的輕紗。看樣子附近有飯館,但此刻已關門熄燈。周圍沒有燈光,星星更顯得明亮。
“啊,真好聞!……已經很久沒聞到海水的氣味了。”
“你平時整天聞墨汁的味吧。”
“是的。……因此,最近深感走投無路哩。”
島村沒有回答,靜靜地聽著波濤聲。對麵亮著紅燈的漁船在行駛,發出平緩的聲音。
“自從上次和您見麵以後,”
說著可壽子離開島村,也眺望著大海,
“就覺得別的人都很無聊。”
“別開玩笑了!”
島村說道,
“今晚你不是和深井君一塊來的嗎?”
“那人對我一點用也沒有。繡花枕頭,徒有其表……”
“可是你過去一直在利用他。在美國也好,在法國也好……”
“也許大夥兒都這麽說吧。其實,被利用的也許是我哩。光靠他的前衛派花道,根本打不開局麵。我這樣說可能有點吹牛,不過我認為,和我的畫陳列在一起,他的花道才引起別人注目。外國人還欣賞不了花道藝術。對此大肆捧場的,隻有來過日本的美國人。……可是,我的畫卻被評價為新的藝術。深井君反過來利用這一點向日本新聞界作了對自己有利的宣傳。”
“可是”
島村說道,
“事實也許是那樣,但住日本深井比你出名。如果說沾強者光的話,可以說是你沾了光。”
他對一起來的可壽子說。
“好。”
可壽子言簡語寡地回答。
“哎呀,就要回去啦?”
酒保說道。
“以後再來。”
深井的這句話象是故意說給編輯們聽似的,聽起來似乎還有弦外之音;我前衛派花道的大家來到這裏,編輯們卻不上前說話,真豈有此理!
“那麽,請以後光臨!”
腳步聲漸漸遠去,好象已到了通往一樓的樓梯。
“一說有雨,”
一個編輯馬上說了一句日本諺語,
“馬上見風。可是這回不是風,而是本人出現了。”
大家一陣鬧笑。緊接著,
“算什麽啊,他那樣兒!”
一個年輕人說道,
“瞧他那副傲慢的神情,簡直就差說我就是深井柳北了。”
“那傢夥還不是自吹自擂。因此,我們不上前說話,他大概覺得挺無趣,就回去了吧!帶著可壽子轉悠,看來他很得意呢!”
“對不起!”
島村說道,
“我和人約好去另一個地方,就此告退了。”
“剛才的……”
依然記著先前談話的山中好像要挽留他。
“那個天才少女,是島村君發現的嗎?”
“這個嘛!”
島村站起來回答說,
“不久就向各位公開。好了,請大家耐心等待吧!”
“如果需要在月刊上介紹的話,請先找我們。”
“就那麽辦吧!”
又是一陣笑聲。島村扭頭向櫃檯走去。
“請!”
酒保送過來的,除帳單外還有一個茶褐色的信封。信皮上什麽也沒有寫。
“什麽?”
島村在帳單上籤完字以後問道。
“剛才,瀧村先生說……”
酒保伸長脖子用坐在角落的人聽不到的聲音低低地說。
“請把這個交給島村先生。”
島村想打開看看,但又原封不動地塞進衣袋裏。
“再見!”
女招待一直把他送到樓梯下。
島村來到地麵上,到商店招牌燈光下,取出信封。他打開對摺的信紙,上麵用鉛筆匆匆寫著:
“我一定要和你談談。請九點在銀座後街的青糙酒吧等我。”
島村用手將信撕碎。碎片隨風颳到大樓的黑影裏。
島村在“青糙”酒吧等可壽子。馬上快到九點三十分,已過了三十分鍾。
“島村君”
一個女孩過來通報,
“您的電話。……是一個女的打來的。”
聽筒裏傳來可壽子的聲音:
“我就在附近。能出來一下嗎?”
“這兒怎麽啦?”
“我已經不想喝酒了。隻是一時想不出碰頭的地方,才請您去那裏的……”
“他回去啦?”
“這種事還要問嘛,早打發他走了。”
島村將杯裏的剩酒一飲而盡。
8
島村走出酒吧,看見可壽子正站在那裏觀賞著尚未關門的婦女用品商店的櫥窗。店裏明亮的燈光照著她那穿著和服的消瘦的肩頭。她雖然聽到了島村的腳步聲,但仍注視著櫥窗。島村站到她身邊。
“對不起!”
可壽子仍看著櫥窗說道,
“沒想到您到那裏去。”
“我也沒想到你和深井柳北一起到那裏去。”
“又挖苦人了吧?”
“哪裏,沒有這個意思。”
“很想和您談談。現在有時間嗎?”
島村眼看著櫥窗說;
“不知你要談什麽,可我時間不多。”
“是不是還忘不了深井的事啊?”
“別胡扯啦,那種事對我來說無所謂。”
“有事求您,能聽我說嗎?”
“在哪裏?”
“請跟我來吧!”
瀧村可壽子終於離開櫥窗。
“我讓車子開回去了,將就點坐計程車吧!”
島村跟在可壽子後麵上了出租汽車。
“請到船橋。”
島村責備可壽子:
“船橋那裏有什麽?”
“大海啊。”
可壽子簡短地回答。
車子開了很長時間,離開市中心,從錦絲町車站前進入(東)京(千)葉公路。
“收費公路”上,一排路燈冷冷清清地從窗外閃過。
“是特意到這裏來看海嗎?”
島村凝視著黑洞洞的窗外,吐了一口煙。可壽子開始用手指摸島村的手。
“你有什麽話要說?”
“真性急啊。到了海邊再說。”
離開“收費公路”,車子進入船橋鎮。從這裏開始道路突然變壞,但車子不久就朝海邊拐去了。
“到這兒就行。”
可壽子從計程車上下來。
“咱們走過去吧!”
這是一個狹窄的河口地帶,前方不遠處是人工壘起的堤岸。黑暗中隻有海水的氣味撲鼻而來。可壽子始終偎依著島村。在黑洞洞的地平線上,東京的燈火宛如一條發光的輕紗。看樣子附近有飯館,但此刻已關門熄燈。周圍沒有燈光,星星更顯得明亮。
“啊,真好聞!……已經很久沒聞到海水的氣味了。”
“你平時整天聞墨汁的味吧。”
“是的。……因此,最近深感走投無路哩。”
島村沒有回答,靜靜地聽著波濤聲。對麵亮著紅燈的漁船在行駛,發出平緩的聲音。
“自從上次和您見麵以後,”
說著可壽子離開島村,也眺望著大海,
“就覺得別的人都很無聊。”
“別開玩笑了!”
島村說道,
“今晚你不是和深井君一塊來的嗎?”
“那人對我一點用也沒有。繡花枕頭,徒有其表……”
“可是你過去一直在利用他。在美國也好,在法國也好……”
“也許大夥兒都這麽說吧。其實,被利用的也許是我哩。光靠他的前衛派花道,根本打不開局麵。我這樣說可能有點吹牛,不過我認為,和我的畫陳列在一起,他的花道才引起別人注目。外國人還欣賞不了花道藝術。對此大肆捧場的,隻有來過日本的美國人。……可是,我的畫卻被評價為新的藝術。深井君反過來利用這一點向日本新聞界作了對自己有利的宣傳。”
“可是”
島村說道,
“事實也許是那樣,但住日本深井比你出名。如果說沾強者光的話,可以說是你沾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