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日,進行了第二次談判。國鐵當局和工會的意見無法調和。下山總裁宣布說:“雙方各講各的,也談不出個結果來。談判就此結束吧。”談判就這樣破裂了。國鐵當局方麵決定在七月五日宣布裁員,並在七月二十日以前大致完成這項工作。


    五、美軍總司令部民用運輸局局長沙格農對國鐵決定在七月五日裁員一事不滿,深夜闖進下山公館,向他叫嚷道:“提前幹!”


    下山定則並不是由於私仇而“被殺害”的。《白皮書》上刊載著加賀山這樣的供述:“總裁是不是為了與森田信子的關係而受到威脅,並遭到暗算的呢?”但是加賀山自己也明明知道這是無稽之談。我認為下山是被謀殺的,這裏我要把這一謀殺案的背景追究個水落石出。


    下山為什麽獨自在五日早晨到三越去呢?自從他在商店裏消失後,直到第二天早晨變成死屍在五反野常磐線的鐵軌上被人發現為止,這期間總裁的行蹤如何?對這個疑問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疑問,大家都希望得到解答。比方說,大量黑糊糊的油為什麽沒有沾在上衣上,卻隻沾在內衣上?從上衣和襯衫口袋裏抖出來的以綠色為主的粉末究竟是什麽?沒能在屍體附近找到的領帶、眼鏡和打火機究竟到哪裏去了呢?襪子被油浸得濕漉漉的,鞋裏麵為什麽卻沒有沾油?如果是被人謀殺的,行兇現場(第一現場)究竟在哪裏,並且是以什麽方法搬運到輾軋現場(第二現場)去的?屍體裏所剩下的血液為什麽少得出奇?


    趕快來解答這些謎固然重要,但是先看看事件的背景也同樣重要。


    為什麽呢?因為把事件的背景弄清楚,似乎就會提供一些線索,幫助我們解答下山臨死以前的行動和關於死屍的種種離奇的隱謎。


    關於“下山事件”的背景,我採用了加賀山副總裁那篇文章的順序。其實,為了讓讀者理解事件的背景,把這順序顛倒過來反而更好懂一些。


    也就是說,先以最後的第五項——沙格農在七月三日深夜為了裁員問題到下山公館去,把總裁罵了一頓那件事寫起,反倒容易理解一些。


    說得確切一些,沙格農闖到下山總裁家去罵他一頓的時間,是七月四日淩晨一點鍾。當天下午一點鍾,下山陪同增田官房長官到首相官邸去拜訪吉田首相。接見前,他們一起等候了一會兒。這時,下山對增田長宮說了聲“今天下午一點鍾還有重要會議”,就回去了。可是後來增田一查問,才知道國鐵並沒有召開任何下山應該出席的重要會議。下山在這天下午一點鍾託詞中途離去的謎,留待以後再來推斷。


    前麵已經說過,下山本來約好了要在第二天(五日)上午十一點鍾和加賀山副總裁一起到美軍總司令部去,以便向民用運輸局作裁員情況的報告,但是上午十點鍾以後還不見總裁的影子,於是大家著起慌來了。加賀山副總裁在十二點左右回到總廳來,聽說還沒有總裁的蹤跡,就憑直覺感到出了什麽事。於是就在與政府、警視廳、總司令部取得聯絡的同時,提出了通令偵查的要求。


    我一向認為,像下山總裁這樣一個高級官員剛剛有數小時下落不明,馬上就用無線電到處廣播,呼籲大家協助尋找,未免操之過急了些。正如加賀山所說,一定是從外人眼中看來,下山身邊也充滿了不安,以致使他“憑著直覺感到出了什麽事”。


    這種不安究竟意味著什麽?無論如何也得把當時美軍總司令部與日本政府的關係說清楚,才能使人了解為什麽下山為了裁員工作不得不經常與美軍總司令部保持聯繫,以及民用運輸局局長沙格農為什麽會闖到下山家來發脾氣。


    在美國占領下的日本政府是不能站在獨自的立場上來起糙法令的。


    因此,當時日本在製度上的改革沒有一項是日本政府獨自進行的。按照“定員法”來進行的國鐵裁員計劃也不是政府擬定的,而是美軍總司令部擬定的。由此可知,運輸方麵的首腦沙格農是從這個意義上來把日本的鐵道叫作“我的鐵道”的,從而我們也大致能了解他何以會深夜闖進下山總裁公館去吵鬧。至於沙格農這麽發脾氣的直接原因,在下文大概就清楚了。


    我們首先必須了解當時美軍總司令部內部的情況,才能說明美軍總司令部為什麽要在自負盈虧這樣一個冠冕堂皇的名義下,把日本的鐵道改為公共企業,並製定“定員法”來大批裁員。


    然而,戰後橫行跋扈、使得日本發生變化的美軍總司令部的歷史,迄今還沒有人來寫。媾和(指一九五一年美日簽訂的舊金山片麵“和約”。——譯者注)生效後已經過了將近十年,像“美軍總司令部史”之類的正式紀錄也還沒有公布。


    如今大家都已經知道,在日本的占領軍總司令部(即美軍總司令部)內,以麥克阿瑟為中心,情報部和民政局之間的爭權奪利一直鬧得很厲害,但是更詳細的情況一般人就不知填了。


    關於這事,最近某家雜誌以《美國的間諜特工機關》為題,發表了一篇文章,描寫美軍總司令部內部的勾心鬥角。作者叫大野達三,多半是個筆名吧。這是一家左翼雜誌,會使人認為上麵所刊載的文章自然是有偏見的,但我讀後後卻感到大體上是公平的記述。既然有關美軍總司令部史的著作如今還沒有出版,我就姑且以這篇文章為線索,把“下山事件”的背景大致勾勒一下吧。


    《美國的間諜特工機關》的梗概是這樣的:


    美軍在占領日本的同時,還在日本全國各地布下了諜報網。美軍總司令部下麵設有情報部,它是駐日美軍諜報隊中最高的決策機關。它直屬第八集團軍司令部,各師和各軍的司令部下麵也各設有情報部。


    “反間諜隊”按照對日占領所劃分的各軍管區,在北海道(劄幌)、東北(仙台)、關東甲信越(東京)、東海(名古屋)、近畿(大阪)、中國(日本本州島西部的一個地區——譯者注)(岡山)、九州島(福岡)等地設立了地方總部,在各都道府縣還分設了地區總部,在主要都市和其他重要地帶也駐紮了部隊。美軍總司令部情報部部長是威洛比少將,各地方總部“反間諜隊”隊長由上校或中校級的諜報軍官擔任,大一些的府縣各有二三百名軍官、軍士、士兵以及軍隊裏的文職人員,還雇有五六十名日本工作人員。


    情報部和“反間諜隊”的這夥人不僅從事間諜活動,情報部還在決定和貫徹占領日本的政策方麵參與極其重要的活動。美軍總司令部內部在占領日本方麵起重要作用的機關是民政局,而情報部所起的作用不亞於它。


    情報部和民政局之間的關係很壞。民政局局長惠特尼準將和威洛比經常在麥克阿瑟麵前爭吵不休。關於同一件事,日本官員往往同時接到兩種不同的命令,弄得莫知所從。情報部不斷頑固地主張採取最反動的態度。客觀地看來,這種對立反映了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之間在對日占領政策上意見的分歧,然而看來主要的還在於更加卑鄙的爭權奪勢方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本的黑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鬆本清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鬆本清張並收藏日本的黑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