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鄉土研究》是由日本民俗學的創始人柳田國男1所創辦,並擔任編輯的雜誌。它的稿源來自遍布全國各地的會員投稿,是所謂的同人雜誌。


    關於民俗學,我是門外漢,但唯有這部雜誌,我還知道一些。《鄉土研究》後來成為民俗學這門學問的專門雜誌,而它在發展的過程中,嚐試過各種研究方法。


    因為當時柳田對於民俗學在日本發展的形式,還沒有一個確實的方法論。


    柳田會擔任“鄉土會”的幹事,這個同好會的資助者是農學家新渡戶稻造2。柳田本身也學習農政學,同時也以國語學者聞名。


    從這些事實也可以看出,一開始的《鄉土研究》並非狹義的民俗學研究雜誌,而是也有可能選擇承襲內村監三3的《地人論》作風的鄉土學研究雜誌路線。鄉土學是一門從農政學、地理學等各種角度思考地方政治、經濟、歷史的學問。


    事實上,聽說與柳田交情甚篤的碩學之士南方熊楠4就會經致函柳田,主張應該從討論產業、經濟等地方製度的樣貌著手研究。


    我的研究領域是近世的地方經濟史。如果柳田接受熊楠的提議,《鄉土研究》應該也會成為我的重要研究資料;可是熊楠的意見被否決了。


    結果《鄉土研究》成了建立日本民俗學基礎的有益實驗。柳田提倡的新學問,是以資訊的形式搜集地方的文物習俗,藉此考察這個國家獨特的文化風土的成立過程,是一門內省的學問。


    贊成柳田主張的全國有誌之士各自將居住地區的各種情況整理成報告後,投稿過去。


    這個豬俁某人可能就是資訊提供者之一,雖然完全不清楚他與柳田國男的關係,但我想這個猜測雖不中矣不遠矣。


    比對之後,我發現豬俁氏的著作與《鄉土研究》報導內容的構成及文體十分相似。豬俁氏即使不是會員,至少也受到《鄉土研究》的啟發,我想他一定受到了《鄉土研究》的影響。


    可是,雜誌《鄉土研究》在大正六年停刊了。


    辛苦整理出來的稿子無法投稿出去,同時也因為沒有發表的園地,迫不得已隻好自費出版——這是朋友的看法。


    這類稿子除了透過柳田國男之手出版這種幸運的例子,似乎大部分都由當地的大學或民俗學會、鄉土研究會擔任發行人,低調問世。不過我居住的這一縣,對於鄉土的歷史或民俗研究似乎沒什麽熱情,據說幾乎沒有研究會或學會之類的團體。


    不,到現在還是沒有。


    民俗誌、鄉土資料之類的東西少得可憐,內容也十分平淡。也沒什麽單位編纂出版縣史、市史、町史之類的資料。我對所謂的縣民性格沒什麽想法,但這一點是確實的。這裏好像……沒有半個人對自己的鄉土感興趣,豬俱氏的時代也是如此吧,他大概隻有自費出版一個選擇。


    自費出版的話,出版冊數、發送地點就不清楚了,很多作品也不會收藏在國會圖書館裏。


    從這個角度來看,《劫之濱附近的祭祀俗信》要說是珍本,也算是珍本吧。


    我在市史編纂室發現了這本珍本。


    說是編纂室,也隻是市公所角落一個布滿灰塵的房間而已。雖然還算大,但有一半是倉庫,或者說儲藏室。


    不,那裏本來就是儲藏室。


    聽說五年前,在重新翻修老朽化的市公所時,挖出了好幾箱古文獻記錄之類的紙箱,真的如山一般多。


    公所方麵原本似乎打算處理掉,但有人指出裏麵或許有什麽貴重的東西,便決定暫時保管。


    我覺得這是個賢明的決定,但或許隻是辦事人員膽小怕事罷了。況且有人指出可能有貴重物品,指的如果不是學術價值而是古董價值,那麽心態也不怎麽值得嘉許了。


    若是考慮到先前說的對這種事不怎麽熱衷的縣民性格,後者的可能性比較大吧。


    即使如此,總之古老的資料是保留下來了。


    不過也隻是因為丟不了罷了。


    整理需要人力,也需要時間,還有空間,也就是得花錢。在財政緊縮的時節,似乎還是不可能擠出那種預算。


    它在儲藏室被晾了兩年。


    約三年前,在屆齡退休的職員號召下,幾名對鄉土史有興趣的人集合起來,組成了市史編纂委員會。雖然叫委員會,但並非官方組織,而是一群民間誌士。每到周末,有空的人就集合起來,將箱子裏麵大量的紙山加以分類,整理得稍微像樣一點,這樣罷了。成員全都超過六十歲,幾乎都是有興趣、但沒經驗的門外漢。


    擠不出預算,但想做的話就請便——就是這樣的公家機關差事,是一場消極的計劃。


    我每個月會參加一兩次集會。


    表麵上的名義是市史編纂的顧問,但說穿了隻是整理資料的幫手。當然,市公所沒有付我酬勞。我不是顧問,而是天經地義似的義工。


    我是被大學時代的恩師拜託的。


    恩師……算吧。事到如今,也隻能這麽稱呼了,他在近世史的研究領域是個知名的學者。


    他也是這個市出身的。市史編纂的號召人是他的親戚,委員之一還是他中學時代的導師。


    我和他是在課堂上認識的,我在東京的大學專攻日本史。


    就像前麵提到的,我的專門是近世經濟史。我會選擇經濟史,其實也是受到他的影響。


    我在研究生時代,主要研究近世的海運經濟。我也曾經前往古老的世家望族調查,整理塞滿整個房間的紀錄本。那個時候真的很快樂。


    我本來想留在大學的,可是無法實現,我捨棄了成為學者的道路。


    現在我在縣立的小博物館擔任館員。我等於是停止自己的研究了,但一樣每天接觸老東西,幾可媲美古物商。我工作的博物館規模很小,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收藏,但還是有古文書之類的物品,所以我也習慣整理那類資料了。


    我幼年失怙,母親也在前幾年離世了。老家賣掉了,已經拆個精光。我現在住在工作地點附近的縣南。除了是我的出生地以外,這一帶與我幾乎是毫無瓜葛了,或許是這一點讓我覺得寂寞吧。


    所以我才答應了委託。


    接到他的來電時,我眼前頓時一片黑。


    事到如今他怎麽有臉……?


    我這麽想。不,不對。他果然、果然對我……


    戀戀不捨的心情,


    不能說沒有,我這麽想。


    我,


    喜歡他。我憧憬他,然後,


    我們發生關係,有了緊密的連繫,然後,


    我被拋棄了。不,是我拋棄他嗎?不是的。不是什麽拋棄被拋棄的問題。男女關係沒有高低主從之分,隻是我們的關係崩壞罷了。總而言之,我跟他——恩師,完了。


    若要說完了,我跟他根本就不應該開始。


    他有妻兒,我們是社會上所說的不倫、外遇。


    我不想用不倫這種字眼,可是從大學二年級開始,直到研究所即將畢業的這段期間,我和教授的確是這種關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冥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京極夏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京極夏彥並收藏冥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