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童貫謀定計策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童貫奸計百般出,不識人事算軍機;梁山軍馬勢鷹揚,終是棋差輸一招。
梁山的軍事布置正是如童貫所言,雖有略微差錯,但東門、南門的確是稍顯空虛。
梁山軍馬本就是從南方而來,沒羽箭張清甚至還領著軍馬駐紮在朝城防備,有此一軍,自然是沒有多布置其餘軍馬,劉玄隻讓張清不時派人巡視一番,以作尋常探查。
而東門直歸滄州,一路沿行軍馬早被梁山打退收編,代表州府便淩州官軍。
似此般毫無戰力,畏懼梁山好似虎狼的爛慫軍隊,梁山好漢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若是童貫和梁中書從東門逃出,不論是哪處州府,都不過是旦夕可破,而且劉玄還派拔山力士唐斌前去巡視,憑借唐斌和抱犢山三傑的實力,圍截二人是手拿把掐的。
至於北門和西門,童貫是歪打正著,那豹子頭林衝和大刀關勝早就領著馬軍等候,以作後手。
此番重重計策圍殺大名府,梁山好漢是人人出力,個個用心。
可惜連劉玄都沒有想到童貫這廝竟會如此膽怯,一見大名府形勢不妙,他居然要領著兩萬餘軍馬退出大名府,真是一點都不當人了。
要知道兩萬多軍馬已經是大名府守軍的半數,沒有這部官軍抵擋梁山,大名府陷落的速度那真是分分鍾的。
大宋官軍時常遇敵潰散,少則數千,多則數萬,便是似童貫這般統軍將帥太多。
梁中書卻是絲毫沒有覺得哪裏不對,在他眼裏,隻要自己沒死,那麽就沒有敗這個字。
相反對於童貫的分析,梁中書那是驚為天人。
“樞相所言當真是鞭辟千裏,一針見血,梁山泊賊寇的狡詐伎倆那是一點都瞞不過樞相,小人能有樞相相助,真乃是三生有幸啊!”
聽得梁中書馬屁拍的震天響,童貫自得一笑,定下計來。
“事不宜遲,遲則生變。”
“可速傳令盧俊義領兵出城,徑直讓他前往洺州,索船搭橋,勾聯軍馬,以待大軍退到黃河南岸。”
“特賜他黃金百兩,白銀千兩,珍寶綢絹,加倍厚賞,以資其忠義之心。”
“並傳太尉府簽押文書,擢升統製先鋒官盧俊義為大名府兵馬都統製,轄製大名府及河北北路部分軍馬,但有戰事,若建新功,酌情提調。”
“嗯……再加上一句話,告訴盧統製,童貫不是無情之人,此番回到東京後,本相可向官家請命,免他試舉,推他做武進士出身,日後升遷調用,一應優先錄取。”
“若他有意,本相還可舉他入宮中聽用,直侍官家禦駕,少說也能錄任個三品禦前大將職銜,光宗耀祖,福蔭子孫,衣錦還鄉,指日可待。”
“教他切記,本相絕不會忘記他臨危受命的功勞,朝廷也不會忘記他的一腔忠義之心,大宋百姓更會記住河北玉麒麟是何等抗賊英雄!”
……
一旁梁中書聽到童貫如此算計,心中隻覺得還是他太年輕了,終究沒有學到過童貫的精髓。
難怪童貫和蔡京等人能最受官家寵信,從而被天下百姓稱之為六賊,就憑這一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是深深不如啊!
拋棄拉攏兩不誤,用一些權勢勾住盧俊義,以教盧俊義乖乖聽話。
一邊利用盧俊義吸引梁山視線,一邊予以重賞表示對盧俊義的看重。
若是盧俊義能活著到達東京,那麽童貫就能順勢收下一個絕頂高手,增強自己的權勢。
可要是盧俊義沒有活下來,那一切的許諾自然都是不作數的。
不論結果如何,童貫是怎樣都不會虧,那玉麒麟好似是童貫手中隨意把玩的一件飾品罷了。
梁中書方才還在想著童貫十分欣賞盧俊義的武藝,會不會動了惜才之心,從而不願將盧俊義當作棄子,沒成想童貫不止是要把盧俊義當作替死鬼,更是要榨幹盧俊義的每一滴能力。
這是要盧俊義用他的性命來證明他有足夠的利用價值,童貫果真是狠辣啊!
貪財慕權的梁中書雖然已經身居高位,但他終究不過是個軟飯男,能坐上大名府留守的位置,到底還是蔡京念在女兒的份上出的力,使得梁中書的心機相比童貫之流還是差上不少。
從水滸中梁中書能對青麵獸楊誌頗為欣賞,一朝便予以重用,卻又處處防著楊誌,就能看出梁中書是膽識有餘而魄力不足,進取有餘而機智不足,實打實的一個想得多做得少,還留有文人腐儒那股小氣家家的不堪大用之人·。
若不是生得好,又有半點學識,一朝踏上天子階,從而搭上蔡京的路子,以梁中書那連鄉野教書先生都比不上的能力,這輩子別說是穿紅掛紫,怕是能牧野一縣之地都相當困難。
最能證明這一點的就是玉麒麟盧俊義。
河北三絕玉麒麟的名號又不是一朝一夕傳出來的,可梁中書在大名府數年,連治下有武藝如此了得的人才都沒有提前拉攏,反而一心就貪圖享樂,四處搜刮錢財用來賄賂蔡京,足以說明梁中書的目光有多麽短淺。
似梁中書這般無能,他哪裏能想到童貫的用意呢。
童貫自從見識到史文恭的厲害,才算是真正了解一個絕頂高手到底有多麽大的作用。
那是陣挑百般將,一騎破千軍,能輕鬆威懾軍心士氣的不可思議存在。
先前梁山用史文恭打頭陣,未曾衝殺,就平白使得童貫十萬大軍士氣大減,諸多將官是聞神槍而色變,甚至連童貫一想到史文恭那出神入化的槍法都隻覺得後背陣陣發涼,端的是寢食難安。
一句話,童貫實在是被史文恭給嚇到了。
好不容易有一個能比得上史文恭的盧俊義,童貫自是不想輕易放棄的。
數遍大宋將校,從南到北,自東到西,想來應是再無一人能有如此誇張武藝。
似盧俊義、史文恭這般狠人,絕對是萬中無一,世上難尋。
縱是大宋百年仇敵的西夏、北遼,便是有能征善戰者,也難有能敵二人者。
若是能夠把盧俊義收在麾下效力,待日後出征西夏,或聯金攻遼,那不亞於是手中牽著一頭白額大蟲,見誰咬誰,何人能擋。
到時一旦獲得大勝,收複燕雲十六州,童貫都不敢想自己會得到多大的殊榮。
宋有祖訓,收複燕雲十六州者,可封王也!
他童貫雖是一介閹豎,可也是有夢想的好不好。
封侯稱王,他童貫如何不可為之。
為了這個誌向,童貫出使北方遼國時,才會十分注意遼國國情,又因此傳回金人反遼的消息,促使了趙佶同意和金人聯盟,以圖北遼大業。
若不是想著借此收複燕雲十六州,童貫好達到封王的誌向,圖得個史書留名,他哪會如此不辭辛勞的東奔西跑。
不然真以為童貫是不求回報的忠心趙佶,那還不是有利可圖嘛。
世間攘攘,皆為利往。
童貫能破格保舉盧俊義,又對盧俊義許下如此重諾,皆是他還抱著想收下玉麒麟當狗,用作手中一把利刃,日後好憑借盧俊義掃賊除寇,蕩平遼國,一舉收複燕雲十六州,完成他那朝思暮想的封王壯舉。
大宋百年不振,最缺的是什麽,是人才。
童貫身居高位,隻要不危害到他的自身利益,他還是十分重視人才的。
打遍河北無敵手的盧俊義明顯就是一個人才,為了如此出眾人才,童貫也算是盡心了。
隨著童貫傳下軍令,兩萬餘官軍當即就分作兩部。
一部分由童貫親領,護衛童貫和梁中書從東門急走,直奔青州方向,用兵五千眾。
一部分由首將王定統領,出西門,經廣平府,匯合盧俊義,共同吸引梁山軍馬朝洺州而去,用兵一萬眾。
剩下的八千軍馬,童貫和梁中書各自指派一個心腹將官,分別帶領四千官兵出北門、南門遁逃,不求勝敵,隻求分化梁山視線,起到擾敵作用後,好幫助二人順利逃出大名府地界。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童貫還是懂這個道理的。
對於童貫的命令,一眾將官盡皆聽命從事。
反正又不是需要他們去打敗梁山軍馬,隻是吸引一些注意力後,便可以隨意‘撤退’,如此沒有生命危險的差事,還能博得一朝太尉的賞識,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梁中書這個原本的大名府留守,他現在隻想安然無恙逃出大名府,躲避開梁山軍馬的圍殺,能有童貫為他出謀劃策,調兵點將,他感謝還來不及,哪裏會有什麽意見,自然是童貫說什麽,他就做什麽,根本沒有一絲絲的不同意見。
在撤退這回事上,大名府一眾將官的積極性瞬間就提高不少,行動力更是神速至極。
不消片刻,梁山好漢都未曾反應過來,官軍就已經四處行動開了。
堅守在城牆上的盧俊義對於如何看待梁山還猶豫不決,結果下一刻就收到童貫傳令,命他速速領軍出城,撤往洺州方向,沿路匯合收攏軍馬,好拒守黃河天險,以抵梁山賊軍。
得到命令的盧俊義那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頭霧水。
要知道盧俊義的一身根基可都是在大名府,若是舍棄家業退出大名府,那他盧俊義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白活了幾十年。
盧俊義可不像旁人,大名府有著他盧家五代基業,那些都是祖輩積累,如何是能隨便舍棄的啊!
而且在大名府盧俊義才是人盡皆知的玉麒麟,一旦離開大名府,撤往開封府,誰還會在乎他是誰,他又有什麽根基在開封府混呢?
盧俊義是性子粗直,可那是仗著盧家在大名府的超然財富,以及他本身的絕世武藝,他才不想白費腦子多想事情,可這並不代表盧俊義就是個蠢貨。
無有根基的背井離鄉之人,到底不過是任由別人驅使的犬馬。
盧俊義是想當官作將,但這一切的起始是他想光宗耀祖,使得盧家更進一步,讓人知曉盧家在大名府不止是富戶人家,更是權貴世家。
可要是他真灰溜溜的領兵退出大名府,即使名義上說的好聽是暫時撤退,但天下人又不是傻的,究竟是撤退,還是潰軍逃跑,誰又能分不出來啊。
如此一來,他河北玉麒麟的臉還往哪裏放,天下英雄又將如何看待他。
更重要的是他拍拍屁股聽從童貫軍令撤出大名府,不就是擺明要將他盧家五代基業全數送給梁山,那沒了家業,他盧俊義還做什麽官。
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回到五代前。
即便盧俊義再是不屑錢財,怕是死去的列祖列宗都要爬出來好好跟他說道說道。
畢竟盧家的產業可不是百貫千貫,也不是萬貫數萬貫,而是足足百萬貫財富,真要是因為盧俊義沒了,他可背不起那麽大的鍋。
盧俊義為大宋朝廷效力,隻是為了使盧家更進一步,可不是為了將盧家全數賠給大宋的,孰輕孰重,他還是能分得清。
當然了,若是沒有先前楊林親身前來表達的一番好意,盧俊義迫於無奈,可能也就真的聽從童貫的軍令撤出大名府,前往洺州匯合官軍,好待日後重新打回大名府,再新建一個盧家。
激進一點的話,盧俊義可能就死戰不退,保著盧家五代基業和梁山血拚一場,以求無怨無悔。
偏偏事情就是這麽巧,楊林的突然插入,使得盧俊義的選擇多了一條別的路。
大名府即將易主梁山泊,官府是徹底敗退了,連童貫和梁中書都已經放棄防守,二人得趙官家百般重用都不願為大名府死戰到底,他區區一個新入朝廷的統製官,又何必愚忠不改呢?
實話實說,錦豹子楊林的一幹義勇舉動,確實讓盧俊義對梁山有了心思。
不說師弟史文恭和林衝都在梁山效力,便是梁山之主劉玄,盧俊義對於這個能力敗自己的人早就心存佩服。
善戰者,最是敬佩能打敗自己的人。
尤其是劉玄好像不止是武藝高強,更是有著十分強的人格魅力,甚是懂得知人善用,不避賢才,那使得盧俊義眼前一亮,頗為欣賞膽氣和機智的楊林都能死忠劉玄,足以證明劉玄應不是常人。
梁山的軍事布置正是如童貫所言,雖有略微差錯,但東門、南門的確是稍顯空虛。
梁山軍馬本就是從南方而來,沒羽箭張清甚至還領著軍馬駐紮在朝城防備,有此一軍,自然是沒有多布置其餘軍馬,劉玄隻讓張清不時派人巡視一番,以作尋常探查。
而東門直歸滄州,一路沿行軍馬早被梁山打退收編,代表州府便淩州官軍。
似此般毫無戰力,畏懼梁山好似虎狼的爛慫軍隊,梁山好漢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若是童貫和梁中書從東門逃出,不論是哪處州府,都不過是旦夕可破,而且劉玄還派拔山力士唐斌前去巡視,憑借唐斌和抱犢山三傑的實力,圍截二人是手拿把掐的。
至於北門和西門,童貫是歪打正著,那豹子頭林衝和大刀關勝早就領著馬軍等候,以作後手。
此番重重計策圍殺大名府,梁山好漢是人人出力,個個用心。
可惜連劉玄都沒有想到童貫這廝竟會如此膽怯,一見大名府形勢不妙,他居然要領著兩萬餘軍馬退出大名府,真是一點都不當人了。
要知道兩萬多軍馬已經是大名府守軍的半數,沒有這部官軍抵擋梁山,大名府陷落的速度那真是分分鍾的。
大宋官軍時常遇敵潰散,少則數千,多則數萬,便是似童貫這般統軍將帥太多。
梁中書卻是絲毫沒有覺得哪裏不對,在他眼裏,隻要自己沒死,那麽就沒有敗這個字。
相反對於童貫的分析,梁中書那是驚為天人。
“樞相所言當真是鞭辟千裏,一針見血,梁山泊賊寇的狡詐伎倆那是一點都瞞不過樞相,小人能有樞相相助,真乃是三生有幸啊!”
聽得梁中書馬屁拍的震天響,童貫自得一笑,定下計來。
“事不宜遲,遲則生變。”
“可速傳令盧俊義領兵出城,徑直讓他前往洺州,索船搭橋,勾聯軍馬,以待大軍退到黃河南岸。”
“特賜他黃金百兩,白銀千兩,珍寶綢絹,加倍厚賞,以資其忠義之心。”
“並傳太尉府簽押文書,擢升統製先鋒官盧俊義為大名府兵馬都統製,轄製大名府及河北北路部分軍馬,但有戰事,若建新功,酌情提調。”
“嗯……再加上一句話,告訴盧統製,童貫不是無情之人,此番回到東京後,本相可向官家請命,免他試舉,推他做武進士出身,日後升遷調用,一應優先錄取。”
“若他有意,本相還可舉他入宮中聽用,直侍官家禦駕,少說也能錄任個三品禦前大將職銜,光宗耀祖,福蔭子孫,衣錦還鄉,指日可待。”
“教他切記,本相絕不會忘記他臨危受命的功勞,朝廷也不會忘記他的一腔忠義之心,大宋百姓更會記住河北玉麒麟是何等抗賊英雄!”
……
一旁梁中書聽到童貫如此算計,心中隻覺得還是他太年輕了,終究沒有學到過童貫的精髓。
難怪童貫和蔡京等人能最受官家寵信,從而被天下百姓稱之為六賊,就憑這一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是深深不如啊!
拋棄拉攏兩不誤,用一些權勢勾住盧俊義,以教盧俊義乖乖聽話。
一邊利用盧俊義吸引梁山視線,一邊予以重賞表示對盧俊義的看重。
若是盧俊義能活著到達東京,那麽童貫就能順勢收下一個絕頂高手,增強自己的權勢。
可要是盧俊義沒有活下來,那一切的許諾自然都是不作數的。
不論結果如何,童貫是怎樣都不會虧,那玉麒麟好似是童貫手中隨意把玩的一件飾品罷了。
梁中書方才還在想著童貫十分欣賞盧俊義的武藝,會不會動了惜才之心,從而不願將盧俊義當作棄子,沒成想童貫不止是要把盧俊義當作替死鬼,更是要榨幹盧俊義的每一滴能力。
這是要盧俊義用他的性命來證明他有足夠的利用價值,童貫果真是狠辣啊!
貪財慕權的梁中書雖然已經身居高位,但他終究不過是個軟飯男,能坐上大名府留守的位置,到底還是蔡京念在女兒的份上出的力,使得梁中書的心機相比童貫之流還是差上不少。
從水滸中梁中書能對青麵獸楊誌頗為欣賞,一朝便予以重用,卻又處處防著楊誌,就能看出梁中書是膽識有餘而魄力不足,進取有餘而機智不足,實打實的一個想得多做得少,還留有文人腐儒那股小氣家家的不堪大用之人·。
若不是生得好,又有半點學識,一朝踏上天子階,從而搭上蔡京的路子,以梁中書那連鄉野教書先生都比不上的能力,這輩子別說是穿紅掛紫,怕是能牧野一縣之地都相當困難。
最能證明這一點的就是玉麒麟盧俊義。
河北三絕玉麒麟的名號又不是一朝一夕傳出來的,可梁中書在大名府數年,連治下有武藝如此了得的人才都沒有提前拉攏,反而一心就貪圖享樂,四處搜刮錢財用來賄賂蔡京,足以說明梁中書的目光有多麽短淺。
似梁中書這般無能,他哪裏能想到童貫的用意呢。
童貫自從見識到史文恭的厲害,才算是真正了解一個絕頂高手到底有多麽大的作用。
那是陣挑百般將,一騎破千軍,能輕鬆威懾軍心士氣的不可思議存在。
先前梁山用史文恭打頭陣,未曾衝殺,就平白使得童貫十萬大軍士氣大減,諸多將官是聞神槍而色變,甚至連童貫一想到史文恭那出神入化的槍法都隻覺得後背陣陣發涼,端的是寢食難安。
一句話,童貫實在是被史文恭給嚇到了。
好不容易有一個能比得上史文恭的盧俊義,童貫自是不想輕易放棄的。
數遍大宋將校,從南到北,自東到西,想來應是再無一人能有如此誇張武藝。
似盧俊義、史文恭這般狠人,絕對是萬中無一,世上難尋。
縱是大宋百年仇敵的西夏、北遼,便是有能征善戰者,也難有能敵二人者。
若是能夠把盧俊義收在麾下效力,待日後出征西夏,或聯金攻遼,那不亞於是手中牽著一頭白額大蟲,見誰咬誰,何人能擋。
到時一旦獲得大勝,收複燕雲十六州,童貫都不敢想自己會得到多大的殊榮。
宋有祖訓,收複燕雲十六州者,可封王也!
他童貫雖是一介閹豎,可也是有夢想的好不好。
封侯稱王,他童貫如何不可為之。
為了這個誌向,童貫出使北方遼國時,才會十分注意遼國國情,又因此傳回金人反遼的消息,促使了趙佶同意和金人聯盟,以圖北遼大業。
若不是想著借此收複燕雲十六州,童貫好達到封王的誌向,圖得個史書留名,他哪會如此不辭辛勞的東奔西跑。
不然真以為童貫是不求回報的忠心趙佶,那還不是有利可圖嘛。
世間攘攘,皆為利往。
童貫能破格保舉盧俊義,又對盧俊義許下如此重諾,皆是他還抱著想收下玉麒麟當狗,用作手中一把利刃,日後好憑借盧俊義掃賊除寇,蕩平遼國,一舉收複燕雲十六州,完成他那朝思暮想的封王壯舉。
大宋百年不振,最缺的是什麽,是人才。
童貫身居高位,隻要不危害到他的自身利益,他還是十分重視人才的。
打遍河北無敵手的盧俊義明顯就是一個人才,為了如此出眾人才,童貫也算是盡心了。
隨著童貫傳下軍令,兩萬餘官軍當即就分作兩部。
一部分由童貫親領,護衛童貫和梁中書從東門急走,直奔青州方向,用兵五千眾。
一部分由首將王定統領,出西門,經廣平府,匯合盧俊義,共同吸引梁山軍馬朝洺州而去,用兵一萬眾。
剩下的八千軍馬,童貫和梁中書各自指派一個心腹將官,分別帶領四千官兵出北門、南門遁逃,不求勝敵,隻求分化梁山視線,起到擾敵作用後,好幫助二人順利逃出大名府地界。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童貫還是懂這個道理的。
對於童貫的命令,一眾將官盡皆聽命從事。
反正又不是需要他們去打敗梁山軍馬,隻是吸引一些注意力後,便可以隨意‘撤退’,如此沒有生命危險的差事,還能博得一朝太尉的賞識,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梁中書這個原本的大名府留守,他現在隻想安然無恙逃出大名府,躲避開梁山軍馬的圍殺,能有童貫為他出謀劃策,調兵點將,他感謝還來不及,哪裏會有什麽意見,自然是童貫說什麽,他就做什麽,根本沒有一絲絲的不同意見。
在撤退這回事上,大名府一眾將官的積極性瞬間就提高不少,行動力更是神速至極。
不消片刻,梁山好漢都未曾反應過來,官軍就已經四處行動開了。
堅守在城牆上的盧俊義對於如何看待梁山還猶豫不決,結果下一刻就收到童貫傳令,命他速速領軍出城,撤往洺州方向,沿路匯合收攏軍馬,好拒守黃河天險,以抵梁山賊軍。
得到命令的盧俊義那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頭霧水。
要知道盧俊義的一身根基可都是在大名府,若是舍棄家業退出大名府,那他盧俊義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白活了幾十年。
盧俊義可不像旁人,大名府有著他盧家五代基業,那些都是祖輩積累,如何是能隨便舍棄的啊!
而且在大名府盧俊義才是人盡皆知的玉麒麟,一旦離開大名府,撤往開封府,誰還會在乎他是誰,他又有什麽根基在開封府混呢?
盧俊義是性子粗直,可那是仗著盧家在大名府的超然財富,以及他本身的絕世武藝,他才不想白費腦子多想事情,可這並不代表盧俊義就是個蠢貨。
無有根基的背井離鄉之人,到底不過是任由別人驅使的犬馬。
盧俊義是想當官作將,但這一切的起始是他想光宗耀祖,使得盧家更進一步,讓人知曉盧家在大名府不止是富戶人家,更是權貴世家。
可要是他真灰溜溜的領兵退出大名府,即使名義上說的好聽是暫時撤退,但天下人又不是傻的,究竟是撤退,還是潰軍逃跑,誰又能分不出來啊。
如此一來,他河北玉麒麟的臉還往哪裏放,天下英雄又將如何看待他。
更重要的是他拍拍屁股聽從童貫軍令撤出大名府,不就是擺明要將他盧家五代基業全數送給梁山,那沒了家業,他盧俊義還做什麽官。
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回到五代前。
即便盧俊義再是不屑錢財,怕是死去的列祖列宗都要爬出來好好跟他說道說道。
畢竟盧家的產業可不是百貫千貫,也不是萬貫數萬貫,而是足足百萬貫財富,真要是因為盧俊義沒了,他可背不起那麽大的鍋。
盧俊義為大宋朝廷效力,隻是為了使盧家更進一步,可不是為了將盧家全數賠給大宋的,孰輕孰重,他還是能分得清。
當然了,若是沒有先前楊林親身前來表達的一番好意,盧俊義迫於無奈,可能也就真的聽從童貫的軍令撤出大名府,前往洺州匯合官軍,好待日後重新打回大名府,再新建一個盧家。
激進一點的話,盧俊義可能就死戰不退,保著盧家五代基業和梁山血拚一場,以求無怨無悔。
偏偏事情就是這麽巧,楊林的突然插入,使得盧俊義的選擇多了一條別的路。
大名府即將易主梁山泊,官府是徹底敗退了,連童貫和梁中書都已經放棄防守,二人得趙官家百般重用都不願為大名府死戰到底,他區區一個新入朝廷的統製官,又何必愚忠不改呢?
實話實說,錦豹子楊林的一幹義勇舉動,確實讓盧俊義對梁山有了心思。
不說師弟史文恭和林衝都在梁山效力,便是梁山之主劉玄,盧俊義對於這個能力敗自己的人早就心存佩服。
善戰者,最是敬佩能打敗自己的人。
尤其是劉玄好像不止是武藝高強,更是有著十分強的人格魅力,甚是懂得知人善用,不避賢才,那使得盧俊義眼前一亮,頗為欣賞膽氣和機智的楊林都能死忠劉玄,足以證明劉玄應不是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