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楊林勸說盧俊義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燕青呼喊,盧俊義回過頭來,露出一臉疲態道。
“鄧飛,水門如何?”
還不待楊林回話,李固一見到盧俊義,頓時就振奮精神,不顧腿上疼痛,用力一跳,連滾帶爬躥到盧俊義身前,指著楊林驚呼道。
“大官人,那廝是梁山反賊,家中一幹老小都被他害了啊……嗚嗚嗚!!!”
李固演技大爆發,一邊淚眼汪汪,一邊撕心裂肺的指著楊林厲聲喝罵道。
“狗賊!惡賊!他領賊人賺開府門,衝進府來燒殺搶掠,老的少的,全數沒有放過。便是夫人……也遭了這廝的毒手啊!”
李固突如其來的舉動一下子就震驚了周圍眾人,便是遠處的官兵也被吸引到,紛紛朝幾人看來。
更為震驚的是李固所講的話,其中信息甚是駭人聽聞。
堂堂大名府第一好漢,河北玉麒麟的家竟然被賊人給洗劫了,那賊人更是光明正大的前來尋盧俊義,這不是在扯談嘛。
盧俊義雖然信任李固,可他自詡五代世居大名府,絕不會有人敢動他,尤其是楊林這副小身板,他讓楊林一隻手,都可以將楊林按在地上摩擦,因此楊林哪來的膽子敢招惹他。
更何況楊林向來就是義薄雲天的形象,與其相交的人,誰不佩服有加,怎會不講道義對盧俊義下黑手,盧俊義又和他沒有什麽天大仇怨。
而且楊林能在官軍中有一席之地,靠的可是盧俊義的保舉,盧俊義自信他是不會看錯人的。
玉麒麟最有識人之明!
也就是幾人不知道盧俊義的想法,若是曉得盧俊義如此自信,他們都隻能說上一句:好一個極信男,極致自信的男兒。
盧俊義根本不知道他的眼光有多差,他一生唯一的撿漏可能就是燕青,奈何他對燕青雖好,可卻從來隻將燕青視作小孩子,半點不聽燕青的有利建言,使得白白浪費了燕青的才能。
例如在場眾人中,李固甫一爆出楊林的梁山好漢身份,第一個相信其所言為真的人就是浪子燕青。
雖說燕青和李固不對付,反而和楊林意氣相投,可正是如此,燕青才相信李固所言是真的。
畢竟楊林平素所言向來是以義氣為重,無絲毫忠君報國思想,端的是豪氣幹雲。
似楊林這般對梁山頗具好感的義氣好漢,燕青是一點都看不出有官軍的影子,反而一度覺得楊林就合該是梁山好漢才對。
而李固雖然是陰險小人,但以燕青對他的了解,李固可能會誇大其詞,但絕不會無風起浪。
楊林是梁山好漢無疑,但定然不會做出那般無端害人惡事,這不符合梁山好漢向來的行事風格。
故燕青半憂半疑看向楊林道。
“鄧飛哥哥,可有此事?”
盧俊義亦是一臉凝重地看著幾人。
楊林沒想到李固這個小人竟然如此狠辣,人前一套,人後一套,連他都想陷害,端的是狡詐至極。
前一秒還唯唯諾諾,下一秒就反複無常,如此小人,當真是不死不足以平民憤。
如今大勢傾紮,楊林也懶得再作甚麽遮掩,索性直白道。
“盧員外,小乙兄弟,時勢如此,非是我有意欺瞞。我不叫什麽鄧飛,我乃是梁山錦豹子楊林,若有惱了兄弟,楊林願請禮賠罪。可這廝鳥所言,絕無半點真話,我楊林渴仰玉麒麟大名久矣,安能無端招禍!”
楊林話音剛落,周邊頓時響起一片驚呼聲,一眾人等更是倒吸一口涼氣,滿心的不可置信道。
“梁山好漢!錦豹子楊林!”
“楊林?可是那截取生辰綱,大鬧上梁山的錦豹子楊林?”
“楊林怎會在此?莫不是梁山入城了!”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是感到心驚,深怕梁山軍馬已經攻入了大名府。
便是盧俊義亦是有所難以置信,他可是從未懷疑過楊林半點,甚至楊林能夠進入大名府,乃至升官作將,都是盧俊義一力保舉的。
現下鄧飛變楊林,還是奪取梁中書的錦豹子,實在是讓盧俊義隻覺得心頭一陣堵塞。
須知自從生辰綱丟失後,梁中書是大發雷霆,一度發下重金緝捕文書,但有舉報擒獲楊林者,賞千金,封都頭,足以證明梁中書對楊林是有多麽痛恨。
結果楊林不止大搖大擺的出現在大名府,還膽大包天混入軍中,甚至混的職位比他們都高,這不是欺人太甚嘛!
楊林根本就是將他們玩弄於股掌之中,一點都瞧不起他們的智商啊!
一想到這些,自傲的盧俊義隻覺得一股火氣從胸口中迸發而出,直直躥上九萬裏高空雲霄,恨不得將欺騙他的楊林給一棍打死。
楊林實在是欺人太甚,半點沒有將他玉麒麟放在眼裏,使得他成為了大名府的笑話,日後他還如何在大名府立足。
盧俊義虎目一瞪,自顯英雄氣概,厲聲喝道。
“好一個梁山錦豹子!楊林小兒,你將我騙得敵友不分,是不是甚為得意!”
楊林自認盧俊義早晚會上梁山,適時他們便是兄弟,故他哪會倨傲得意。
隻見楊林麵露苦笑,無奈回道。
“員外哥哥何以有此言。小弟雖是梁山中人,但對哥哥的敬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定無半點虛情,安能會有輕視哥哥狂心。”
見楊林一臉真摯模樣,眼中盡是對自己的崇拜,盧俊義一下子就得到了滿足,心中火氣亦是稍減幾分。
卻不曾想,李固看楊林三言兩語就把盧俊義的怒火給壓住,他當即就煽風點火道。
“大官人,切不可聽信賊人佞言。這廝若真是個好漢,他何不直言梁山身份,又何必遮遮掩掩。”
即便楊林真的假扮身份,但燕青還是從日常相處中感到楊林對他是真心相交,又兼燕青有心為盧俊義留下一條後路,於是他出言相助道。
“李固,主人和楊林哥哥相交,你是什麽身份,安敢妄言!”
言猶未絕,盧俊義神色一變,一抬手止住燕青話語,隨即冷冷說道。
“楊林,我看你是個剛直好漢,事出有因,可不計較你先前瞞我一事。但為何李固會與你同行?他又是如何曉得你身份的?你休要誆騙我,速速一五一十道出來。”
李固還想出言汙蔑楊林,卻被盧俊義雙目一瞪,頓時嚇得李固不敢言語半分。
盧俊義未曾受過打擊,滿心都是傲然之氣,由不得他人違逆自己。
尤其是李固這種屬於盧俊義府中的下人,更是沒有權利能頂撞盧俊義。
燕青能成為盧俊義的心腹小廝,靠的不止是燕青文武雙全的本事,更是燕青十分崇拜盧俊義,盧俊義但有吩咐,燕青定是絕無二話相從。
如此這般,燕青才是盧俊義身邊最親密的相隨仆從,一度達到盧俊義走哪都得要燕青跟著的地步,實在是燕青給的情緒價值太足了。
眼下盧俊義不怒而威,燕青早就一言不發,隻待盧俊義自行判斷。
而李固終究是飄了,竟然還想出言左右盧俊義的決定,真是把自己當個人物了。
有一點李固沒有感覺錯,就他這般小人,確實是沒有好漢能看得起的。
不論是燕青,亦或是楊林,他們的本質都是江湖市井上的義氣漢子,講的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兄弟放在心,錢財擺兩邊,他們的精神需求遠大於物質需求。
盧俊義雖然重用李固,但他亦不過是出於好心,救急扶困習慣了,見李固確實有幾分管理的才能,才把不在意的錢財產業交給李固管理。
沒錯,盧家有百萬家業,但好武貪官,一心為國效力,欲要留名後世的盧俊義,卻根本一點都不在乎那偌大家產。
錢,對於盧俊義而言,是最沒有用的東西,他一點都不在乎錢。
因此在旁人眼中,盧俊義將一應家中產業都交給李固管理,看似是對李固最為重用,其實也就不過那樣罷了。
反之啥都不用管,隻一心四處瀟灑,時常陪盧俊義習武打熬身體的燕青,才是真正受盧俊義重視的,不然盧俊義也就不會專一請匠人高手為燕青繡上一身得意花繡了。
須知那身華繡可是能夠將東京行首,甚得藝術細胞十分濃鬱的趙官家寵愛,大宋數一數二的美人,號稱東趙西李的傳奇花魁李師師,都給迷得不要不要的。
有些東西的價值是因人而異,李固就是看不清這一點,才會將自己在盧俊義身前的地位估計錯。
沒有李固的橫加生事,楊林便一五一十將他受劉玄派往大名府一事盡數道出,又將水門已經被破壞,梁山大隊軍馬湧入水門,大名府已是岌岌可危,他方才前往盧府,欲要請求盧夫人親勸盧俊義放棄守城,不要繼續頑抗。
“大名府大勢已失,官軍亦是強弩之末,我梁山素來仁義,絕不會妄加殺戮,徒生殺孽,員外向來仗義疏財,專一救困扶危,定是曉得百姓有多麽不易。”
“戰事一起,禍亂最深者莫不過於平民百姓,我家劉玄哥哥痛惜百姓不易,故圍城月餘,還望員外能念及我家哥哥良苦用心,早日放下兵戈,停止戰火。”
“員外威名赫赫,聞名河北、山東兩地,河北三絕玉麒麟如雷貫耳,誰人不懼。”
“若是員外有意揚威天下,留名後世,驅除逐虜,收複燕雲十六州,稱雄漠北河西,再造漢家天下,一展平生苦學,不若舍棄這無用官身,共上梁山舉旗聚義。”
“不是楊林誇虛,那趙宋軟弱朝廷究竟是個什麽鳥樣,想來員外是看在眼裏的。”
“官家無能,群臣獻媚,奸佞稱道,百官猖獗,致使政令不通,法令不行,百業俱衰,民生凋零,強賊無數,四海無不有怨恨憤懣者。”
“似這般無道朝廷上不能安邦定國,開疆拓土,下不能富國安民,寬濟百姓,留之何用?”
“員外是一等一的英雄豪傑,心中應是有著一定判斷的。孰正孰反?想來自有定計,無須小弟多言一二。”
楊林的一番話是鞭辟入裏,直教盧俊義振聾發聵。
燕青亦是出言提點道。
“主人,楊林哥哥話雖粗直,但所言非虛,朝廷和梁山屢次交戰,之間早已結下生死大仇,梁山更是以義軍自居,想來是斷無可能和朝廷相安共處。”
“梁山好漢個個英雄,人人了得,如今兵鋒更是威勝,投石機,鎖子甲,連環馬,轟天雷,無一不是沙場利器,便是朝廷久負盛名的西軍,想來在梁山麵前也討不到好處。”
“主人勇武,自是不懼梁山,可大名府終究是主人故處,四下鄉鄰盡是主人相識,為了一眾百姓,主人當思量則個。”
楊林、燕青二人言語清晰,講的是頭頭是道,有理有據,即是分析了朝廷和梁山的強弱,又是照顧了盧俊義的麵子,是麵子裏子都給盧俊義找齊了,下台階的梯子都搭到盧俊義的腳後跟,隻待盧俊義臨門一腳。
見盧俊義麵色動容,沒有第一時間將楊林擒下斬殺,李固心中那是一陣陣的驚恐萬分,連忙一個屈膝,猛地跪在盧俊義身前,聲音淒訴道。
“大官人,休要聽信賊人悖逆之言啊!”
“這廝可是山上強賊,自古隻有良善的官軍,何曾有過不吃人掠貨的賊寇?”
“賊寇奸詐,他不過是懼怕大官人武藝,這才巧言令色蠱惑大官人罷了。”
“若梁山當真那般利害,又何必窩藏在山野水泊中,不早就橫行四野,天下第一,莫有當者。”
“定是這廝曉得有大官人坐鎮,梁山拿大官人無法,才使奸計賺取,好致使大官人於朝廷無路,惟有失了清白身家,落草為賊。”
“燕青年幼無知,慣在花叢中廝混,聽不得良言,哪裏曉得什麽是非黑白,隻會憑一腔勇氣擅自胡為。”
“主人在大名府威名赫赫,更得相公提拔,豈可言而無信,背反朝廷;數典忘祖,棄身從賊!”
……
“鄧飛,水門如何?”
還不待楊林回話,李固一見到盧俊義,頓時就振奮精神,不顧腿上疼痛,用力一跳,連滾帶爬躥到盧俊義身前,指著楊林驚呼道。
“大官人,那廝是梁山反賊,家中一幹老小都被他害了啊……嗚嗚嗚!!!”
李固演技大爆發,一邊淚眼汪汪,一邊撕心裂肺的指著楊林厲聲喝罵道。
“狗賊!惡賊!他領賊人賺開府門,衝進府來燒殺搶掠,老的少的,全數沒有放過。便是夫人……也遭了這廝的毒手啊!”
李固突如其來的舉動一下子就震驚了周圍眾人,便是遠處的官兵也被吸引到,紛紛朝幾人看來。
更為震驚的是李固所講的話,其中信息甚是駭人聽聞。
堂堂大名府第一好漢,河北玉麒麟的家竟然被賊人給洗劫了,那賊人更是光明正大的前來尋盧俊義,這不是在扯談嘛。
盧俊義雖然信任李固,可他自詡五代世居大名府,絕不會有人敢動他,尤其是楊林這副小身板,他讓楊林一隻手,都可以將楊林按在地上摩擦,因此楊林哪來的膽子敢招惹他。
更何況楊林向來就是義薄雲天的形象,與其相交的人,誰不佩服有加,怎會不講道義對盧俊義下黑手,盧俊義又和他沒有什麽天大仇怨。
而且楊林能在官軍中有一席之地,靠的可是盧俊義的保舉,盧俊義自信他是不會看錯人的。
玉麒麟最有識人之明!
也就是幾人不知道盧俊義的想法,若是曉得盧俊義如此自信,他們都隻能說上一句:好一個極信男,極致自信的男兒。
盧俊義根本不知道他的眼光有多差,他一生唯一的撿漏可能就是燕青,奈何他對燕青雖好,可卻從來隻將燕青視作小孩子,半點不聽燕青的有利建言,使得白白浪費了燕青的才能。
例如在場眾人中,李固甫一爆出楊林的梁山好漢身份,第一個相信其所言為真的人就是浪子燕青。
雖說燕青和李固不對付,反而和楊林意氣相投,可正是如此,燕青才相信李固所言是真的。
畢竟楊林平素所言向來是以義氣為重,無絲毫忠君報國思想,端的是豪氣幹雲。
似楊林這般對梁山頗具好感的義氣好漢,燕青是一點都看不出有官軍的影子,反而一度覺得楊林就合該是梁山好漢才對。
而李固雖然是陰險小人,但以燕青對他的了解,李固可能會誇大其詞,但絕不會無風起浪。
楊林是梁山好漢無疑,但定然不會做出那般無端害人惡事,這不符合梁山好漢向來的行事風格。
故燕青半憂半疑看向楊林道。
“鄧飛哥哥,可有此事?”
盧俊義亦是一臉凝重地看著幾人。
楊林沒想到李固這個小人竟然如此狠辣,人前一套,人後一套,連他都想陷害,端的是狡詐至極。
前一秒還唯唯諾諾,下一秒就反複無常,如此小人,當真是不死不足以平民憤。
如今大勢傾紮,楊林也懶得再作甚麽遮掩,索性直白道。
“盧員外,小乙兄弟,時勢如此,非是我有意欺瞞。我不叫什麽鄧飛,我乃是梁山錦豹子楊林,若有惱了兄弟,楊林願請禮賠罪。可這廝鳥所言,絕無半點真話,我楊林渴仰玉麒麟大名久矣,安能無端招禍!”
楊林話音剛落,周邊頓時響起一片驚呼聲,一眾人等更是倒吸一口涼氣,滿心的不可置信道。
“梁山好漢!錦豹子楊林!”
“楊林?可是那截取生辰綱,大鬧上梁山的錦豹子楊林?”
“楊林怎會在此?莫不是梁山入城了!”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是感到心驚,深怕梁山軍馬已經攻入了大名府。
便是盧俊義亦是有所難以置信,他可是從未懷疑過楊林半點,甚至楊林能夠進入大名府,乃至升官作將,都是盧俊義一力保舉的。
現下鄧飛變楊林,還是奪取梁中書的錦豹子,實在是讓盧俊義隻覺得心頭一陣堵塞。
須知自從生辰綱丟失後,梁中書是大發雷霆,一度發下重金緝捕文書,但有舉報擒獲楊林者,賞千金,封都頭,足以證明梁中書對楊林是有多麽痛恨。
結果楊林不止大搖大擺的出現在大名府,還膽大包天混入軍中,甚至混的職位比他們都高,這不是欺人太甚嘛!
楊林根本就是將他們玩弄於股掌之中,一點都瞧不起他們的智商啊!
一想到這些,自傲的盧俊義隻覺得一股火氣從胸口中迸發而出,直直躥上九萬裏高空雲霄,恨不得將欺騙他的楊林給一棍打死。
楊林實在是欺人太甚,半點沒有將他玉麒麟放在眼裏,使得他成為了大名府的笑話,日後他還如何在大名府立足。
盧俊義虎目一瞪,自顯英雄氣概,厲聲喝道。
“好一個梁山錦豹子!楊林小兒,你將我騙得敵友不分,是不是甚為得意!”
楊林自認盧俊義早晚會上梁山,適時他們便是兄弟,故他哪會倨傲得意。
隻見楊林麵露苦笑,無奈回道。
“員外哥哥何以有此言。小弟雖是梁山中人,但對哥哥的敬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定無半點虛情,安能會有輕視哥哥狂心。”
見楊林一臉真摯模樣,眼中盡是對自己的崇拜,盧俊義一下子就得到了滿足,心中火氣亦是稍減幾分。
卻不曾想,李固看楊林三言兩語就把盧俊義的怒火給壓住,他當即就煽風點火道。
“大官人,切不可聽信賊人佞言。這廝若真是個好漢,他何不直言梁山身份,又何必遮遮掩掩。”
即便楊林真的假扮身份,但燕青還是從日常相處中感到楊林對他是真心相交,又兼燕青有心為盧俊義留下一條後路,於是他出言相助道。
“李固,主人和楊林哥哥相交,你是什麽身份,安敢妄言!”
言猶未絕,盧俊義神色一變,一抬手止住燕青話語,隨即冷冷說道。
“楊林,我看你是個剛直好漢,事出有因,可不計較你先前瞞我一事。但為何李固會與你同行?他又是如何曉得你身份的?你休要誆騙我,速速一五一十道出來。”
李固還想出言汙蔑楊林,卻被盧俊義雙目一瞪,頓時嚇得李固不敢言語半分。
盧俊義未曾受過打擊,滿心都是傲然之氣,由不得他人違逆自己。
尤其是李固這種屬於盧俊義府中的下人,更是沒有權利能頂撞盧俊義。
燕青能成為盧俊義的心腹小廝,靠的不止是燕青文武雙全的本事,更是燕青十分崇拜盧俊義,盧俊義但有吩咐,燕青定是絕無二話相從。
如此這般,燕青才是盧俊義身邊最親密的相隨仆從,一度達到盧俊義走哪都得要燕青跟著的地步,實在是燕青給的情緒價值太足了。
眼下盧俊義不怒而威,燕青早就一言不發,隻待盧俊義自行判斷。
而李固終究是飄了,竟然還想出言左右盧俊義的決定,真是把自己當個人物了。
有一點李固沒有感覺錯,就他這般小人,確實是沒有好漢能看得起的。
不論是燕青,亦或是楊林,他們的本質都是江湖市井上的義氣漢子,講的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兄弟放在心,錢財擺兩邊,他們的精神需求遠大於物質需求。
盧俊義雖然重用李固,但他亦不過是出於好心,救急扶困習慣了,見李固確實有幾分管理的才能,才把不在意的錢財產業交給李固管理。
沒錯,盧家有百萬家業,但好武貪官,一心為國效力,欲要留名後世的盧俊義,卻根本一點都不在乎那偌大家產。
錢,對於盧俊義而言,是最沒有用的東西,他一點都不在乎錢。
因此在旁人眼中,盧俊義將一應家中產業都交給李固管理,看似是對李固最為重用,其實也就不過那樣罷了。
反之啥都不用管,隻一心四處瀟灑,時常陪盧俊義習武打熬身體的燕青,才是真正受盧俊義重視的,不然盧俊義也就不會專一請匠人高手為燕青繡上一身得意花繡了。
須知那身華繡可是能夠將東京行首,甚得藝術細胞十分濃鬱的趙官家寵愛,大宋數一數二的美人,號稱東趙西李的傳奇花魁李師師,都給迷得不要不要的。
有些東西的價值是因人而異,李固就是看不清這一點,才會將自己在盧俊義身前的地位估計錯。
沒有李固的橫加生事,楊林便一五一十將他受劉玄派往大名府一事盡數道出,又將水門已經被破壞,梁山大隊軍馬湧入水門,大名府已是岌岌可危,他方才前往盧府,欲要請求盧夫人親勸盧俊義放棄守城,不要繼續頑抗。
“大名府大勢已失,官軍亦是強弩之末,我梁山素來仁義,絕不會妄加殺戮,徒生殺孽,員外向來仗義疏財,專一救困扶危,定是曉得百姓有多麽不易。”
“戰事一起,禍亂最深者莫不過於平民百姓,我家劉玄哥哥痛惜百姓不易,故圍城月餘,還望員外能念及我家哥哥良苦用心,早日放下兵戈,停止戰火。”
“員外威名赫赫,聞名河北、山東兩地,河北三絕玉麒麟如雷貫耳,誰人不懼。”
“若是員外有意揚威天下,留名後世,驅除逐虜,收複燕雲十六州,稱雄漠北河西,再造漢家天下,一展平生苦學,不若舍棄這無用官身,共上梁山舉旗聚義。”
“不是楊林誇虛,那趙宋軟弱朝廷究竟是個什麽鳥樣,想來員外是看在眼裏的。”
“官家無能,群臣獻媚,奸佞稱道,百官猖獗,致使政令不通,法令不行,百業俱衰,民生凋零,強賊無數,四海無不有怨恨憤懣者。”
“似這般無道朝廷上不能安邦定國,開疆拓土,下不能富國安民,寬濟百姓,留之何用?”
“員外是一等一的英雄豪傑,心中應是有著一定判斷的。孰正孰反?想來自有定計,無須小弟多言一二。”
楊林的一番話是鞭辟入裏,直教盧俊義振聾發聵。
燕青亦是出言提點道。
“主人,楊林哥哥話雖粗直,但所言非虛,朝廷和梁山屢次交戰,之間早已結下生死大仇,梁山更是以義軍自居,想來是斷無可能和朝廷相安共處。”
“梁山好漢個個英雄,人人了得,如今兵鋒更是威勝,投石機,鎖子甲,連環馬,轟天雷,無一不是沙場利器,便是朝廷久負盛名的西軍,想來在梁山麵前也討不到好處。”
“主人勇武,自是不懼梁山,可大名府終究是主人故處,四下鄉鄰盡是主人相識,為了一眾百姓,主人當思量則個。”
楊林、燕青二人言語清晰,講的是頭頭是道,有理有據,即是分析了朝廷和梁山的強弱,又是照顧了盧俊義的麵子,是麵子裏子都給盧俊義找齊了,下台階的梯子都搭到盧俊義的腳後跟,隻待盧俊義臨門一腳。
見盧俊義麵色動容,沒有第一時間將楊林擒下斬殺,李固心中那是一陣陣的驚恐萬分,連忙一個屈膝,猛地跪在盧俊義身前,聲音淒訴道。
“大官人,休要聽信賊人悖逆之言啊!”
“這廝可是山上強賊,自古隻有良善的官軍,何曾有過不吃人掠貨的賊寇?”
“賊寇奸詐,他不過是懼怕大官人武藝,這才巧言令色蠱惑大官人罷了。”
“若梁山當真那般利害,又何必窩藏在山野水泊中,不早就橫行四野,天下第一,莫有當者。”
“定是這廝曉得有大官人坐鎮,梁山拿大官人無法,才使奸計賺取,好致使大官人於朝廷無路,惟有失了清白身家,落草為賊。”
“燕青年幼無知,慣在花叢中廝混,聽不得良言,哪裏曉得什麽是非黑白,隻會憑一腔勇氣擅自胡為。”
“主人在大名府威名赫赫,更得相公提拔,豈可言而無信,背反朝廷;數典忘祖,棄身從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