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良善大戶,三七分賬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眼見二位哥哥苦惱不知童貫所在,蔡慶當即就將他所知道的小道消息全盤托出。
聽得蔡慶曉得童貫府邸,楊林不由大喜道。
“兄弟可真是幫了大忙啊!”
隨即楊林交代蔡福領三百人細細搜尋蔡府,點揀財貨,控製一幹人等,以待梁山入城接收,他自是夥同蔡慶領兵前去追捕梁中書和童貫這兩大奸佞。
不多時,在蔡慶的帶路下,楊林領兵衝到童貫府邸。
可惜還是來晚一步,那童貫知曉梁山好漢突入城內,早早便派人去探尋消息,得知水門有失,他頓知城中已是不安全。
待得梁忠書著急忙慌逃到童貫府上時,童貫一聽楊林領兵攻打梁府後,他當機立斷就逃往軍中,根本不帶一絲停留的。
曾和梁山做過一場的童貫,深知僅憑一些親兵護衛絕不是梁山敵手,想保住性命還是得要大軍在側才行。
有童貫拿主意,早就被嚇破膽的梁中書也沒有什麽好辦法,索性就跟著童貫一並火速逃往軍中。
二人別的不行,在逃命這方麵那可真是一把好手,說走就走,毫不耽擱。
等到楊林領兵奔到童貫府邸時,除了一些隨從雜役亂哄哄的在府內搬搶,早就看不到二人的一根毛了,氣得楊林是破口大罵。
到嘴的鴨子都飛了,這擱誰不生氣啊!
雖然大名府四周已經被梁山重重圍困,想必梁中書和童貫應當是逃不出去的,可能夠早點抓到二人落袋為安,以免橫生枝節還是更好的。
如今沒有直接抓住二人,不止是楊林沒有得到功勞,更多的是大名府內尚存的官軍恐會因二人繼續殊死抵抗,那不是給梁山軍馬憑白增添損傷嘛。
越想越氣的楊林索性不做停留,當即就帶人要去追梁中書和童貫。
蔡慶卻是個機靈的,他早知大名鼎鼎的玉麒麟盧俊義被官府征召守城,眼下聞達已死,官軍中惟有李成和盧俊義算是能人。
即便梁中書和童貫走脫,他們想繼續組織官兵抵擋梁山軍馬,能夠依靠的不過是此二人罷了。
恰巧蔡慶對二人的身家背景頗為了解,他瞬間就有一個釜底抽薪的法子。
“楊林哥哥,二賊狡詐,怕是早入軍中得大軍保護,憑我們這些人手,恐難周全。”
“不若另辟蹊徑,從別處入手,亂敵軍心,擾敵士氣,好教大軍悉數攻入城來,那時大軍占據大名府,隻要二賊藏身城內,定可教他們無處可躲。”
楊林聽了,強壓怒火,一臉真摯的向蔡慶請教道。
“不知兄弟可有良策教我?”
蔡慶當即便將心中所想盡數道出。
“城中官軍主將稱得上好漢的隻有玉麒麟盧大官人和都監李天王李成,他二人久居大名府,一家老小皆是在城內安家。”
“不須別的手段,隻三五十人將二人一家老小盡數抓住,便容不得他二人不束手就擒。”
“常言道:蛇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飛。沒了二人領軍,官軍定然潰散投降,義軍便可不費吹灰之力盡下大名府。”
見楊林雖然意動,但眼中尚存憂慮,蔡慶亦知楊林想法,便繼續說道。
“哥哥可是擔憂此舉不是好漢所為,有害梁山好漢威名,那大可放心而為。”
“我等隻需擒住二人家眷,不加殘害,教人傳個令信給盧俊義和李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想來他二人應是知曉官府大敗已成事實,定不會亡命阻攔的。”
“再說即便二人不降,那索性將他們一家老小做個順水人情,統統放還給二人,亦可亂其心智,使得二人放棄死守大名府。”
隻要有活命的機會,誰又會一心求死呢。
大名府易手梁山不過是在旦夕之間,這一點很多人都心知肚明。
那梁中書連家底都不要的逃了,似這般無膽小人怎麽可能會誓死抵抗梁山。
官府沒有決心守衛大名府,那麽隻要使點手段動亂軍心,使得官軍遇戰即潰,便能省卻梁山不少功夫。
蔡慶說的是有理有據,頭頭是道,楊林一下子就被說服了。
至於什麽禍不及家人,那就是搞笑了。
若不是梁山舉的是替天行道大旗,幹這種事可能會有損梁山名聲,曾在綠林中幹過打家劫舍的錦豹子早就直接動手了,哪裏還會猶豫。
如今有蔡慶給的理由,既然不會傷害無辜性命,楊林那是一點拖延都沒有,說幹就幹,他當即就和蔡慶各領三百軍卒,分別去請盧俊義和李成的家小。
楊林和燕青有交情,雖然初心不好,但楊林還是蠻欣賞燕青的。
為了給燕青一個麵子,楊林親自領軍去盧府請人,好教盧俊義家眷不受驚嚇。
那盧俊義是大名府第一豪奢大戶,家中錢財不下百萬貫,名下商鋪莊子不計其數,家中專一負責清賬的管事都有數十人,故盧府雖比不上梁府那般奢華大氣,但也頗為莊嚴了得。
楊林先前曾受盧俊義邀請入盧府一敘,對於盧家亦算是有所了解,曉得盧家財富不是吃人所累積,而是盧俊義父子靠著一身拳腳棍棒功夫從宋遼走商中打下來的。
河北玉麒麟,三絕無所對。
盧俊義能在河北打下偌大名頭,肯定不是吃飽撐的,要麽為名,要麽為利。
自古名利不分家,有了名,利自然就不遠了。
靠著威震河北的絕世武藝,盧家通往遼國的商路可謂是一帆風順,不過兩代積累,盧家就已然成了大名府名義上的首富之家。
盧俊義是個渴望出人頭地的武夫,沒有太多的彎彎繞繞,對於錢財的欲望並不強烈,故他時常施粥納糧,救濟百姓,既是有不忍百姓受苦之心,亦是想邀名射利。
可即便有著別樣心思,盧俊義始終是做過不少好事,因此梁山對於盧府大抵是從輕處理的。
良善大戶,三七分賬。
梁山一貫的風格是劫富濟貧,惡事做盡的就是人財兩失,素有良名的就是留下三成財產繼續做富家翁。
盧府便是屬於良善處理的一位。
聽得蔡慶曉得童貫府邸,楊林不由大喜道。
“兄弟可真是幫了大忙啊!”
隨即楊林交代蔡福領三百人細細搜尋蔡府,點揀財貨,控製一幹人等,以待梁山入城接收,他自是夥同蔡慶領兵前去追捕梁中書和童貫這兩大奸佞。
不多時,在蔡慶的帶路下,楊林領兵衝到童貫府邸。
可惜還是來晚一步,那童貫知曉梁山好漢突入城內,早早便派人去探尋消息,得知水門有失,他頓知城中已是不安全。
待得梁忠書著急忙慌逃到童貫府上時,童貫一聽楊林領兵攻打梁府後,他當機立斷就逃往軍中,根本不帶一絲停留的。
曾和梁山做過一場的童貫,深知僅憑一些親兵護衛絕不是梁山敵手,想保住性命還是得要大軍在側才行。
有童貫拿主意,早就被嚇破膽的梁中書也沒有什麽好辦法,索性就跟著童貫一並火速逃往軍中。
二人別的不行,在逃命這方麵那可真是一把好手,說走就走,毫不耽擱。
等到楊林領兵奔到童貫府邸時,除了一些隨從雜役亂哄哄的在府內搬搶,早就看不到二人的一根毛了,氣得楊林是破口大罵。
到嘴的鴨子都飛了,這擱誰不生氣啊!
雖然大名府四周已經被梁山重重圍困,想必梁中書和童貫應當是逃不出去的,可能夠早點抓到二人落袋為安,以免橫生枝節還是更好的。
如今沒有直接抓住二人,不止是楊林沒有得到功勞,更多的是大名府內尚存的官軍恐會因二人繼續殊死抵抗,那不是給梁山軍馬憑白增添損傷嘛。
越想越氣的楊林索性不做停留,當即就帶人要去追梁中書和童貫。
蔡慶卻是個機靈的,他早知大名鼎鼎的玉麒麟盧俊義被官府征召守城,眼下聞達已死,官軍中惟有李成和盧俊義算是能人。
即便梁中書和童貫走脫,他們想繼續組織官兵抵擋梁山軍馬,能夠依靠的不過是此二人罷了。
恰巧蔡慶對二人的身家背景頗為了解,他瞬間就有一個釜底抽薪的法子。
“楊林哥哥,二賊狡詐,怕是早入軍中得大軍保護,憑我們這些人手,恐難周全。”
“不若另辟蹊徑,從別處入手,亂敵軍心,擾敵士氣,好教大軍悉數攻入城來,那時大軍占據大名府,隻要二賊藏身城內,定可教他們無處可躲。”
楊林聽了,強壓怒火,一臉真摯的向蔡慶請教道。
“不知兄弟可有良策教我?”
蔡慶當即便將心中所想盡數道出。
“城中官軍主將稱得上好漢的隻有玉麒麟盧大官人和都監李天王李成,他二人久居大名府,一家老小皆是在城內安家。”
“不須別的手段,隻三五十人將二人一家老小盡數抓住,便容不得他二人不束手就擒。”
“常言道:蛇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飛。沒了二人領軍,官軍定然潰散投降,義軍便可不費吹灰之力盡下大名府。”
見楊林雖然意動,但眼中尚存憂慮,蔡慶亦知楊林想法,便繼續說道。
“哥哥可是擔憂此舉不是好漢所為,有害梁山好漢威名,那大可放心而為。”
“我等隻需擒住二人家眷,不加殘害,教人傳個令信給盧俊義和李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想來他二人應是知曉官府大敗已成事實,定不會亡命阻攔的。”
“再說即便二人不降,那索性將他們一家老小做個順水人情,統統放還給二人,亦可亂其心智,使得二人放棄死守大名府。”
隻要有活命的機會,誰又會一心求死呢。
大名府易手梁山不過是在旦夕之間,這一點很多人都心知肚明。
那梁中書連家底都不要的逃了,似這般無膽小人怎麽可能會誓死抵抗梁山。
官府沒有決心守衛大名府,那麽隻要使點手段動亂軍心,使得官軍遇戰即潰,便能省卻梁山不少功夫。
蔡慶說的是有理有據,頭頭是道,楊林一下子就被說服了。
至於什麽禍不及家人,那就是搞笑了。
若不是梁山舉的是替天行道大旗,幹這種事可能會有損梁山名聲,曾在綠林中幹過打家劫舍的錦豹子早就直接動手了,哪裏還會猶豫。
如今有蔡慶給的理由,既然不會傷害無辜性命,楊林那是一點拖延都沒有,說幹就幹,他當即就和蔡慶各領三百軍卒,分別去請盧俊義和李成的家小。
楊林和燕青有交情,雖然初心不好,但楊林還是蠻欣賞燕青的。
為了給燕青一個麵子,楊林親自領軍去盧府請人,好教盧俊義家眷不受驚嚇。
那盧俊義是大名府第一豪奢大戶,家中錢財不下百萬貫,名下商鋪莊子不計其數,家中專一負責清賬的管事都有數十人,故盧府雖比不上梁府那般奢華大氣,但也頗為莊嚴了得。
楊林先前曾受盧俊義邀請入盧府一敘,對於盧家亦算是有所了解,曉得盧家財富不是吃人所累積,而是盧俊義父子靠著一身拳腳棍棒功夫從宋遼走商中打下來的。
河北玉麒麟,三絕無所對。
盧俊義能在河北打下偌大名頭,肯定不是吃飽撐的,要麽為名,要麽為利。
自古名利不分家,有了名,利自然就不遠了。
靠著威震河北的絕世武藝,盧家通往遼國的商路可謂是一帆風順,不過兩代積累,盧家就已然成了大名府名義上的首富之家。
盧俊義是個渴望出人頭地的武夫,沒有太多的彎彎繞繞,對於錢財的欲望並不強烈,故他時常施粥納糧,救濟百姓,既是有不忍百姓受苦之心,亦是想邀名射利。
可即便有著別樣心思,盧俊義始終是做過不少好事,因此梁山對於盧府大抵是從輕處理的。
良善大戶,三七分賬。
梁山一貫的風格是劫富濟貧,惡事做盡的就是人財兩失,素有良名的就是留下三成財產繼續做富家翁。
盧府便是屬於良善處理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