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留守多雄偉,非是猛將不可敵。


    鮑旭雖然本事算不上頂尖,可他如今歸屬在魯智深麾下,有一個頂十個的魯智深在,他本有七分的自信,瞬間就增加到了十分。


    再加上步軍頭領中有著好漢武二郎,那也是個拳打三山、腳踢四海的狠人,極大給了鮑旭信心。


    有這麽牛轟上天的靠山,鮑旭請命當先攻城,也算是有理有據,理所當然。


    見眾位兄弟戰意昂揚,劉玄當即下令道。


    “大名府不過是一座孤城,何須眾兄弟相爭!”


    “梁山日後所麵對的絕不隻是一座大名府,到時有的是機會需要兄弟們用功。”


    “此番攻打大名府,早有算計,隻按計行事便可。”


    劉玄單手一按,帳內諸位好漢盡皆靜聲,以待劉玄吩咐。


    緊接著,劉玄傳令眾將,命魯智深和武鬆部為前軍佯攻,充作先鋒。


    再令林衝領軍占據高地,以控地勢之利。


    而項元鎮則帶近日投降的官軍掘挖水道,等大水衝擊大名府水門時,好及時疏通積水 ,不教大水殃及四下百姓。


    須知洪水無情,即使梁山蓄積的水堤沒有洪水那麽誇張,可水勢也不會小到哪裏去,一旦和大名府水道河流,引發的水患定是不容小視的。


    大名府又是北方第一重鎮,有著幾十萬的百姓,且大名府雖富,可百姓的日子卻沒有那麽好,隻堪堪和濟州相提並論罷了。


    若是遭遇水患,百姓輕則破家喪財,重則許會丟命滅門,這些都是劉玄不想看到的。


    不是劉玄聖母,而是區區大名府不值得劉玄去做這種極其敗壞名聲的事。


    得民心者得人心,知道的人多,可理解透徹去實行的人少。


    劉玄不求做個仁德聖人,可他也不會去不擇手段。


    當然了,最主要的一點是近來梁山截殺各路前來支援大名府的河北官軍時,勸降歸順的官兵有著不下萬人。


    萬餘降兵在軍營中受到梁山看管時還好,可攻城一起,梁山軍馬調動開來,如此多的降兵就成了一種問題。


    若是帶上降兵一起攻打大名府,以降兵的軍事素質和軍事能力,那不就是純純添亂,對梁山軍馬除了增加人數,一點用都沒有,甚至還會拖梁山的後腿。


    可若是放任不管,但凡出點差錯影響了戰局,那就真的是搞笑了。


    劉玄不是白起,還沒有達到隻能坑殺降兵的地步,他有的是辦法安排這些降兵。


    調派給項元鎮疏通水道就是其中一種最不錯的法子。


    既給了降兵事情幹,不讓他們想太多,又能耗費降兵的氣力,打熬降兵的身體,更能順手給大名府百姓做下一些好事,宣揚梁山名聲,拉攏底層百姓,可謂是好處多多。


    畢竟疏通水道的作用不僅是排水,更是修建出一條條新的灌溉路線,有助於百姓耕作田地。


    而且閑著也是閑著,順手修修路,搭搭橋,用利軍的理由順道給百姓做點實事不過分吧。


    如此一來,梁山和朝廷誰好誰壞,孰優孰劣,誰是真正的對百姓好,就不言而喻了。


    不需要梁山去主動宣傳,想來大名府百姓就會自動給梁山揚名。


    自己說好不算真的好,大家說好才是真的好。


    於無形之中給梁山樹立出好名聲,日積月累下,有朝一日梁山軍馬所到之處,怕是也能有機會享受一把簞食壺漿迎王師的待遇。


    前攻後備,皆已安排,剩下的就是徹底斷絕梁中書和童貫逃跑的機會。


    劉玄點視諸將,最終決定將此事交給穩重的關勝負責。


    關勝性格沉穩,又兼具機智,有著獨當一麵的能力,是目前梁山最適合的人。


    劉玄隨即命令關勝統領三千軍馬,隔絕大名府通向東京的道路,但遇官軍人馬,一概攔截,務要放過一兵一卒,以防梁中書和童貫逃脫。


    不怪劉玄謹慎,實在是大名府太大,而梁中書和童貫的地位又太高。


    一旦梁山發起進攻,大名府有著破城之勢,居於城中的梁中書二人難免會提前棄城逃跑。


    城破混亂之時,二人逃跑的機會還是很大,而他們逃跑的方向莫過於是東京,畢竟大名府南麵是梁山,東麵出了滄州就是海,他們總不會去找死。


    至於北方,但凡有一線生機,他們的腦子又沒有壞,大抵是不會選的。


    所以東京方向就是關鍵了。


    不止是劉玄明白這個道理,關勝亦是知曉,見劉玄將此差事交由自己,他心中一陣激動。


    能有機會擒捉朝廷太尉和絳紫高官,擱誰能不激動。


    更何況還是一心想光耀門楣,壯大祖上威名,靠著自己一身苦學去建功立業的義勇大刀。


    關勝等這個機會已經等了二十多年,自學成出仕,他早就盼望有一天能真刀真槍搏出個名堂,他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多麽了不起,而是隻為了出一口氣,那就是他的官職名頭不是別人看在祖宗麵上給的。


    前番立下的功勞不過是小打小鬧,這次截殺一朝太尉,才是真正的大功。


    關勝當即就向劉玄許下軍令狀,若放梁中書和童貫逃亡東京,他必提頭來見。


    重重埋伏下,梁、童二人想逃出生天,不亞於是癡人說夢,所以麵對關勝鄭重其事許下的軍令狀,劉玄也沒多言。


    諸事已定,劉玄傳令三軍暗中紮備船筏,兩日過後,進攻大名府,爭取一戰即下,不給官軍有所防備的機會。


    眾將聽令行事,各自下去整軍待戰,一時間梁山大營有種風雨欲來的氣勢。


    而大名府內的官軍還是如往日一般龜縮城內,甚至在遊擊探馬被梁山清除幾次後,更是徹底放棄了打探梁山消息,因此對於梁山大營內的異常舉動,官軍根本是一無所知。


    在這般情況下,早有梁山探騎飛馬奔出大營,持劉玄將令前往唐斌部和雷橫、楊溫部。


    一方麵調動唐斌部軍馬回轉大名府,放棄已經無用的元城,匯合主力大軍進攻大名府。


    另一方麵傳令楊溫、雷橫配合大軍掘堤灌水,衝擊大名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宵一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宵一夢並收藏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