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梁山圍攻大名府,梁中書早發人十萬火急前去東京尋蔡京求救。


    那信使知曉事態緊急,沿路不敢耽擱,星夜兼程,不過五七日就快馬入京,持著梁中書信物徑直麵見蔡京。


    蔡京得知梁山大軍圍攻大名府,不由得心神震蕩。


    次日一早,待聞班奏對時,蔡京便將此事上報趙佶。


    藝術家聽了,亦是大驚失色道。


    “賊寇安敢如此!”


    緩過神來,趙佶連忙發問眾臣。


    “陳宗善不是奉旨詔安了,又有童貫統領十萬大軍輔以征剿梁山泊,怎得賊寇還能去攻打大名府?”


    梁山禍亂重鎮州府,茲事體大,蔡京也不敢胡亂遮掩,便將前線事宜一五一十道出,但他還是摻了不少水分,隻道梁山狡詐,趁著朝廷詔安之時,故意拖延時間,不待童貫有所防備,便出兵偷襲大軍,故使得童貫大意之下被梁山突襲,十萬大軍一朝盡散。


    為了減輕童貫的責任,蔡京更是將黑鍋背在了陳宗善頭上。


    “據童貫所報,陳宗善心怨朝廷久矣,方上梁山,便受賊寇柴進蠱惑,背反朝廷,三番五次蒙蔽大軍,童貫不知內情,因此被其謊報梁山歸順詐住。”


    “得知梁山有意歸順,童貫大軍無有防備,卻不曾想,此為梁山和陳宗善奸計。”


    “待童貫覺察不對,已是為時已晚,那梁山大軍突兀殺去,大軍毫無防備下,致使全軍大亂,首尾不相知,上下不相連。”


    “童貫雖竭力領軍衝殺,卻回天乏力,隻能敗退大名府。”


    “賊寇奸計得逞,尚不罷休,仍率眾相追,幸得大名府留守梁世傑派兵相援,奈何賊寇勢大,他們隻能退守大名府。”


    “現下賊寇愈發猖獗,禦賊不下七萬之眾,重重圍攻大名府。”


    “大名府上下官軍雖不畏生死,一力相抵,奈何兵少將微,僅有四萬之數,而賊寇倍數於軍,他們惟有相持大名府內外。”


    “陛下,大名府是朝廷重鎮,又有國之忠臣在內,絕是不容有失。”


    梁中書是蔡京的女婿,自然是不敢欺瞞蔡京,關於梁山的消息,他所知道的都是如實相告。


    梁山有軍馬四萬,這是梁中書早就探明的,他在信中也是沒有虛報。


    蔡京之所以會向趙佶說梁山軍馬不下七萬,一是表明梁山賊寇已成大患,賊兵眾多,在陳宗善裏應外合和梁山使詐下,童貫十萬大軍被打敗是理所當然的,童貫即使有責任,但也不多。


    第二點則是梁山賊兵那麽多,梁中書還能守住大名府,足以證明他女婿的本事不小,可雙方軍馬相差太大,梁中書再有本事,也不能打退賊寇,還是需要朝廷支援的。


    如何掩飾自己的無能,最好的方法就是抬高敵人的實力。


    果不其然,趙佶一聽梁山居然有七萬人馬圍攻大名府,頓時就被轉移了注意力,哪還在意蔡京說的是真是假。


    “梁山泊竟已坐大至此!聚兵數萬,公然反抗朝廷,如此賊寇,真是膽大包天!”


    照梁山泊這般做法,根本就是沒有將他這個九五之尊、真龍天子放在眼裏啊!


    一想到豐亨豫大的大宋盛世下有如此強寇,趙佶隻覺得臉被打的通紅。


    童貫是他的心腹愛臣,又兼有背鍋的陳宗善,趙佶自然不會去責罰,於是趙佶當即下令道。


    “陳宗善這個逆賊,朝廷待他不薄,我更是許他升任殿前太尉,他安敢反朕!”


    “來人,速派兵將陳宗善一家老小捉拿正法,三族之內,一應追捕,革職發配,交由開封府審定處置。”


    處理完陳宗善,趙佶火氣不消,又發問道。


    “昔日是何人議舉詔安梁山泊?”


    殿中站立的禦史崔靖心頭一苦,無奈站出稟道。


    “微臣不知賊寇如此窮凶極惡、肆意妄為,妄議詔安,致使誤了朝廷大事,願擔罪責。”


    見崔靖主動請罪,趙佶忿怒道。


    “如此,目下便退出朝去,非宣不得入朝。”


    崔靖心中無奈,可還是感恩道。


    “謝陛下寬恕,微臣領命。”


    不須左右人請,崔靖已是恭敬退出殿外。


    看崔靖識相,趙佶才感覺心頭順了不少,向眾位大臣問道。


    “此寇累造大惡,克當何如?”


    突發大事,眾位大臣都有些不知所措,無法應對。


    他們會的無非就是派兵和詔安,可派兵的話,數次朝廷大軍都被梁山打敗,再次發兵,他們一時間想不到能派誰,總不能派西軍去征剿梁山泊吧。


    但用老手段詔安的話,沒見提出詔安的崔靖是什麽下場嘛,梁山泊明顯不像以往的賊寇,詔安這條路子根本就不行。


    沒有這兩招,大臣們一下子就沉默了,紛紛低頭回避趙佶的詢問。


    趙佶得不到回應,一時間是氣憤不已,可趙宋是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更是法不責眾,他不能問罪一幹大臣,故他隻能又向蔡京問道。


    “似此賊人猖獗,可遣誰人剿捕此寇以解大名府之圍?”


    蔡京早就等著了,聽到趙佶請教自己,他心中暗暗得意,臉上卻平靜如初道。


    “臣量這等山野草賊,安用大軍。臣舉淩州有二將:一人姓單名廷珪,一人姓魏名定國,見任本州團練使。伏乞陛下聖旨,星夜差人調此一枝軍馬,克日掃清水泊,並解圍大名府。”


    聞聽是兩個無名小將,趙佶頗為懷疑道。


    “梁山泊賊寇勢大,此二人可堪一用乎?”


    蔡京早有預料,他肯定回道。


    “他二人久經戰陣,立功無數,保得淩州數年安寧,無有生亂。且二人深受國恩,臨陣剿賊,必誓死用命。陛下均旨一到,二人榮獲天恩,豈有不勝之理!”


    見蔡京對舉薦的二人如此有信心,趙佶不疑有他,當即下令傳旨淩州,調派二人速速領兵援助大名府,打退梁山賊寇後,再一舉蕩平梁山水泊,好為朝廷除此大害。


    蔡京為何會曉得單廷珪和魏定國,概因梁中書也知二人威名,特意在信中提到請調二人為援軍。


    事關自家安危,梁中書都敢提名舉薦,因此蔡京才一力抬舉二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宵一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宵一夢並收藏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