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劉玄欲招降三將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呼延灼見梁山四下皆有人馬,不由大驚,連忙撥轉本部軍馬,以七千步軍遮掩,二千馬軍奔走,欲要各個抵住。
三千連環馬是呼延灼的心血,自是他親自率領。
他將三千連環馬列在正麵,梁山陣中有著劉玄旗號,秉著擒賊先擒王,他直領三千連環馬向劉玄殺去。
官軍人披鐵鎧,馬帶馬甲,人掛甲隻露著一雙眼睛,馬帶甲隻露得四蹄懸地。
人馬俱甲,此是重騎兵,亦是具裝騎兵。
呼延灼的連環馬可能沒有以後金人的鐵浮圖厲害,但在大宋境內已經是鳳毛麟角,十分難得的強軍。
劉玄看在眼裏,亦是讚歎不已,難怪水滸中呼延灼能夠憑借三千連環馬打的宋江龜縮山上,隻能依靠金槍手徐寧的鉤鐮槍來破連環馬。
連環馬確是威風凶悍!
想來呼延灼組建的連環馬唯一的缺點便是馬了。
大宋缺馬,連環馬一戰下來,馬匹的損傷才是最大的問題。
高俅撥付給呼延灼的三千匹良馬,呼延灼是一匹不落,悉數組建連環馬,達到了一人一馬的程度,根本沒有替換的餘地。
哪家的重騎兵是這麽個搞法,這不就是拿連環馬當一次性用品嘛。
而且劉玄不是宋江,此梁山非彼梁山,呼延灼的連環馬怕是下場會更慘。
果然,隻見欒廷玉和張清領著馬軍左右靠近連環馬,紛紛將馬耳塞上麻布後,朝著連環馬陣扔出一枚枚黑乎乎的長柄手雷。
呼延灼尚未理解梁山此舉是為了什麽,便隻聽得陣陣轟鳴,煙火四起,塵土飛揚。
何為連環馬?
隻因馬匹間連著鐵索,衝起陣來,好似摧枯拉朽,擋者俱散。
但正因如此,牽一發而動全身。
長柄手雷爆炸後,巨大的響聲,驚得連環馬匹亂將起來,又加上死傷人馬,一時間官軍陣中盡是人仰馬翻,三千連環馬陣未先建功,已是被破。
見狀,呼延灼滿心不可置信,他認識火藥,可從未見過這般威力的火器,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還沒睡醒。
可看著滿地瘡痍,夾雜著人哭馬鳴,呼延灼心中五味雜陳,不禁想道:如此梁山,朝廷真的能剿滅嗎?
至於他自己,呼延灼已經全無鬥誌。
在梁山火器麵前,他隻覺一陣深深的無力感。
欒廷玉和張清可不知呼延灼所想,二人瞧見呼延灼失魂落魄的呆立當場,便直奔上去。
呼延灼心神俱失,毫無反抗之力的被二人擒捉下馬,口中還在吟語道。
“不可能的,這不可能,怎會有此等火器,我不信,我不信......”
二人也不管呼延灼反應,將其交由親兵,便一並打掃戰場去了。
連環馬被破,又兼主將被擒,更是見識到梁山雷霆霹靂手段,官軍早就沒有抵抗的心思,全部都老老實實地束手就擒,跪地請降,倒是免去了一番無故廝殺。
看著軍士將呼延灼、韓滔、彭玘三將押到麵前,劉玄也是沒想到都還沒有輪到他出手,威名赫赫的雙鞭呼延灼居然就已經被打敗了。
真是浪費他的時間,看來梁山或許可以大幹一場了。
當然,劉玄沒有因此而看低三人,梁山要是擴大,少不得人才相助。
劉玄效仿前人,親切地上前為三將解開繩索,再將三將扶起,行禮拜道。
“劉玄早聞三位將軍威名,今日一見,果是儀表不凡。”
三人連忙答禮拜道。
“不敢蒙寨主禮遇,我等乃敗軍之將,不勝惶恐!”
劉玄輕笑道。
“我梁山人才濟濟,好漢如雨,軍士如林,不是劉玄妄言,便是朝廷舉國來犯,亦如草芥耳!三位將軍敗於我手,不過是應有之義,豈損威風!”
雖說劉玄此言頗為狂妄,但事實就是事實,三人心中多是讚同。
劉玄又手指身旁眾位好漢,向三將直言道。
“我欲成就大事,尚需好漢助力,不知三位將軍可上山同坐交椅,共舉大旗?”
見三人沉默不語,吳用一旁說道。
“當今官家隻知取樂,毫無明君之相,任用奸佞,禍亂天下,天下黎民百姓苦其久矣。三位將軍都是明白事理的,亦曾在朝中行走,豈會不知朝野上下俱是一群衣冠禽獸,庸庸碌碌之輩,無甚利國利民之舉。”
“劉玄哥哥仁義無雙,在梁山立起替天行道大旗,專一為民作主,護的百姓無數,四野無不交口稱讚。”
“梁山與朝廷,有誌之士一眼便知孰好孰壞,三位將軍可細細思量。”
張清亦是勸道。
“呼延將軍,你的大名張清是如雷貫耳,呼延將門之後,想昔日呼延讚公何等威風,為趙宋朝廷立下無數功勞,可朝廷又是如何對待呼延家的。”
“常言道:將軍難免陣上亡。可這是我等武將的追求,為保家衛國而死,死得其所,但朝廷寡恩薄義,處處轄製武將,使得多少勇將憑白死去,或是永無出頭之日,最是可恨的是將我等束之高閣,棄之不用。”
“習武之人心中自有血氣,哪個願無名死去,徒留一身本事無處施為。”
“望三位將軍莫失初心!莫忘將尊!”
彭玘號稱天目將,不止是他使得兵器是和二郎神一般的三尖兩刃刀,更是說彭玘像二郎神開過天眼一樣,對軍事預見能力具有前瞻性。
如今彭玘額頭上被張清打出一道血口,更似三眼二郎神模樣,心頭一片清寧。
他已經見識過梁山兵多將廣,寨主劉玄更是器宇不凡,心懷大誌,連大宋有數的名將呼延灼都不是梁山對手,那黑乎乎的火器端的是威力巨大,梁山有此一物,怕是大宋朝廷真的奈何不得梁山。
梁山不是綠林大寨,已是有了割地稱王的實力。
彭玘也不是對大宋死心塌地,正如張清所言,大宋朝廷的武將環境太惡劣了,越是本事了得的武將,越是會受到朝廷打壓。
此前是沒有選擇,他又不能背棄漢人身份去投奔異族,天目將亦是有著民族自豪感的,所以他隻能在大宋任職,默默忍受著種種不公。
可現在有了梁山,梁山又有成就大事的實力,彭玘覺得決定一生命運的機會就在此時。
三千連環馬是呼延灼的心血,自是他親自率領。
他將三千連環馬列在正麵,梁山陣中有著劉玄旗號,秉著擒賊先擒王,他直領三千連環馬向劉玄殺去。
官軍人披鐵鎧,馬帶馬甲,人掛甲隻露著一雙眼睛,馬帶甲隻露得四蹄懸地。
人馬俱甲,此是重騎兵,亦是具裝騎兵。
呼延灼的連環馬可能沒有以後金人的鐵浮圖厲害,但在大宋境內已經是鳳毛麟角,十分難得的強軍。
劉玄看在眼裏,亦是讚歎不已,難怪水滸中呼延灼能夠憑借三千連環馬打的宋江龜縮山上,隻能依靠金槍手徐寧的鉤鐮槍來破連環馬。
連環馬確是威風凶悍!
想來呼延灼組建的連環馬唯一的缺點便是馬了。
大宋缺馬,連環馬一戰下來,馬匹的損傷才是最大的問題。
高俅撥付給呼延灼的三千匹良馬,呼延灼是一匹不落,悉數組建連環馬,達到了一人一馬的程度,根本沒有替換的餘地。
哪家的重騎兵是這麽個搞法,這不就是拿連環馬當一次性用品嘛。
而且劉玄不是宋江,此梁山非彼梁山,呼延灼的連環馬怕是下場會更慘。
果然,隻見欒廷玉和張清領著馬軍左右靠近連環馬,紛紛將馬耳塞上麻布後,朝著連環馬陣扔出一枚枚黑乎乎的長柄手雷。
呼延灼尚未理解梁山此舉是為了什麽,便隻聽得陣陣轟鳴,煙火四起,塵土飛揚。
何為連環馬?
隻因馬匹間連著鐵索,衝起陣來,好似摧枯拉朽,擋者俱散。
但正因如此,牽一發而動全身。
長柄手雷爆炸後,巨大的響聲,驚得連環馬匹亂將起來,又加上死傷人馬,一時間官軍陣中盡是人仰馬翻,三千連環馬陣未先建功,已是被破。
見狀,呼延灼滿心不可置信,他認識火藥,可從未見過這般威力的火器,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還沒睡醒。
可看著滿地瘡痍,夾雜著人哭馬鳴,呼延灼心中五味雜陳,不禁想道:如此梁山,朝廷真的能剿滅嗎?
至於他自己,呼延灼已經全無鬥誌。
在梁山火器麵前,他隻覺一陣深深的無力感。
欒廷玉和張清可不知呼延灼所想,二人瞧見呼延灼失魂落魄的呆立當場,便直奔上去。
呼延灼心神俱失,毫無反抗之力的被二人擒捉下馬,口中還在吟語道。
“不可能的,這不可能,怎會有此等火器,我不信,我不信......”
二人也不管呼延灼反應,將其交由親兵,便一並打掃戰場去了。
連環馬被破,又兼主將被擒,更是見識到梁山雷霆霹靂手段,官軍早就沒有抵抗的心思,全部都老老實實地束手就擒,跪地請降,倒是免去了一番無故廝殺。
看著軍士將呼延灼、韓滔、彭玘三將押到麵前,劉玄也是沒想到都還沒有輪到他出手,威名赫赫的雙鞭呼延灼居然就已經被打敗了。
真是浪費他的時間,看來梁山或許可以大幹一場了。
當然,劉玄沒有因此而看低三人,梁山要是擴大,少不得人才相助。
劉玄效仿前人,親切地上前為三將解開繩索,再將三將扶起,行禮拜道。
“劉玄早聞三位將軍威名,今日一見,果是儀表不凡。”
三人連忙答禮拜道。
“不敢蒙寨主禮遇,我等乃敗軍之將,不勝惶恐!”
劉玄輕笑道。
“我梁山人才濟濟,好漢如雨,軍士如林,不是劉玄妄言,便是朝廷舉國來犯,亦如草芥耳!三位將軍敗於我手,不過是應有之義,豈損威風!”
雖說劉玄此言頗為狂妄,但事實就是事實,三人心中多是讚同。
劉玄又手指身旁眾位好漢,向三將直言道。
“我欲成就大事,尚需好漢助力,不知三位將軍可上山同坐交椅,共舉大旗?”
見三人沉默不語,吳用一旁說道。
“當今官家隻知取樂,毫無明君之相,任用奸佞,禍亂天下,天下黎民百姓苦其久矣。三位將軍都是明白事理的,亦曾在朝中行走,豈會不知朝野上下俱是一群衣冠禽獸,庸庸碌碌之輩,無甚利國利民之舉。”
“劉玄哥哥仁義無雙,在梁山立起替天行道大旗,專一為民作主,護的百姓無數,四野無不交口稱讚。”
“梁山與朝廷,有誌之士一眼便知孰好孰壞,三位將軍可細細思量。”
張清亦是勸道。
“呼延將軍,你的大名張清是如雷貫耳,呼延將門之後,想昔日呼延讚公何等威風,為趙宋朝廷立下無數功勞,可朝廷又是如何對待呼延家的。”
“常言道:將軍難免陣上亡。可這是我等武將的追求,為保家衛國而死,死得其所,但朝廷寡恩薄義,處處轄製武將,使得多少勇將憑白死去,或是永無出頭之日,最是可恨的是將我等束之高閣,棄之不用。”
“習武之人心中自有血氣,哪個願無名死去,徒留一身本事無處施為。”
“望三位將軍莫失初心!莫忘將尊!”
彭玘號稱天目將,不止是他使得兵器是和二郎神一般的三尖兩刃刀,更是說彭玘像二郎神開過天眼一樣,對軍事預見能力具有前瞻性。
如今彭玘額頭上被張清打出一道血口,更似三眼二郎神模樣,心頭一片清寧。
他已經見識過梁山兵多將廣,寨主劉玄更是器宇不凡,心懷大誌,連大宋有數的名將呼延灼都不是梁山對手,那黑乎乎的火器端的是威力巨大,梁山有此一物,怕是大宋朝廷真的奈何不得梁山。
梁山不是綠林大寨,已是有了割地稱王的實力。
彭玘也不是對大宋死心塌地,正如張清所言,大宋朝廷的武將環境太惡劣了,越是本事了得的武將,越是會受到朝廷打壓。
此前是沒有選擇,他又不能背棄漢人身份去投奔異族,天目將亦是有著民族自豪感的,所以他隻能在大宋任職,默默忍受著種種不公。
可現在有了梁山,梁山又有成就大事的實力,彭玘覺得決定一生命運的機會就在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