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宋萬用意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數張信紙看完,陳思平雖心中困惑,但他也懶得思考,隻知須將梁山賊首劉玄擒拿回濟州即可,至於其中牽連到什麽,他不想知道那麽多。
文人的心思太多,陳思平實在猜不透,索性就不猜了。
隻是既然梁山一事有濟州府尹的參與,他就依令行事。
陳思平將信壓在案桌上,把折扇展開輕輕搖動對宋江說道。
“宋江,時知縣信中所提剿滅梁山需用智取,不能強攻,此乃你計耳。我亦有此意,那你便暫留軍中,作聯係之用,若你用心辦事,待得剿滅梁山,我也可為你請賞,入永安軍錄用。”
陳思平外強中幹,性子不定,僅宋江言梁山難打,他多是不信的,可連時文彬都憂慮梁山水泊天險,有易守難攻地利,且梁山事關重大,為了穩妥起見,他還是讚同了讓鄆城加入進來,依照宋江計策行事。
宋江急忙謝道。
“小人多謝指揮,我必用心辦事,助大軍早日掃平梁山。”
押司不過是一小吏,根本不是官,若是能夠入職永安軍,宋江可不管文官武將,隻要是官那都是一種飛躍的進步。
落在末座的趙得聞聽陳思平給宋江的許諾,眼珠子都羨慕的發紅了,他也想升官發財啊!
陳思平畫餅,許安自是不會落後,亦是熱情說道。
“宋兄,我先在此恭賀了,看來軍中又要多一位將軍了。”
帳中一時間笑語連連,一眾將校紛紛出口賀喜宋江,仿佛宋江已是永安軍的一份子。
趙得更加嫉妒,不由暗忖道:哼,想剿滅梁山,那梁山可是龍潭虎穴,哪會輕易就能掃平,劉玄,你可要爭點氣,給這黑胖子一個教訓,不然你枉做梁山之主鬧出如此大的動靜。
遠在幾百裏之外的劉玄正在趕路,他哪知道作為鄆城都頭的朱仝趙得竟會都出奇的有挺自己的想法。
話分兩頭,濟州軍安營紮寨修整,雲裏金剛宋萬已經帶領大軍在梁山外布好陷阱,隻待濟州軍到來。
梁山泊地跨濟州鄆州,一南一北,濟州軍是從西南鄆城縣方向進軍梁山,東北方向是鄆州地界,大宋軍隊跨州作戰須得主管軍事的樞密院下令,故濟州軍不能借道鄆州,隻有從鄆城縣經過。
鄆城縣到梁山的道路隻有白沙渡口和黑鷹嶺,渡口需要船隻運送,四下的大量船隻早被梁山收繳,剩餘的老破小根本不足以運送軍隊通過,強行渡過,也不過是耗時耗力,得不償失。
當下濟州軍要進攻梁山,惟有黑鷹嶺一條大路,但見:
八麵嵯峨,四圍險峻,古怪喬鬆盤翠蓋,杈枒老樹掛藤蘿。
嶺上常有黑鷹盤旋,故此得名黑鷹嶺,又逢夏日炎熱,周邊古樹甚密,是個陰涼去處,時人商旅通行,在嶺下蹚出一條寬敞道路,頗為便利。
宋萬此行的隨軍軍師智多星吳用斷言濟州軍必從黑鷹嶺通過,這才早早埋伏,定在此處等待官軍前來。
黑鷹嶺上,梁山已是紮下營帳,帳中宋萬居主位,吳用右居首位,九尾龜陶宗旺次之,鐵棒欒廷玉居左邊首位,打虎將李忠次之,五人正在帳中議事,唯獨不見隨行副將青眼虎李雲。
原是吳用為了確保濟州軍動向,早已建議發人去白沙渡口蹲守,以防官軍統帥陳思平是個缺心眼的非要從白沙渡口通過,使得他計策落空。
宋萬亦知吳用聰慧,便派李雲領麾下數十精銳扮作百姓在白沙渡口一帶探查。
夏日草木蚊蟲多,白沙塢隻聽蛙聲一片。
李雲領著五七個伴當扮作販酒散商,在一處陰涼下遮陽。
看著校尉李雲不時的拍打蚊蟲,嘴裏更是不時嘟囔著宋萬,手上一團蒲扇隨著罵罵咧咧的話語輕輕扇動,周邊直屬李雲的飛虎營精銳不由地低聲調侃道。
“大哥,你也是校尉,怎的就怕了宋大哥,他讓你來幹這等小事,你就一聲不吭的來了,為何不讓李忠哥哥代你,且巡查小事我們就可以做,為何非要你親自來哩?”
“是哩!宋大哥是校尉,大哥你也是寨主封的校尉,憑啥幹此等小事,功勞半分沒有,全是些苦勞了。”
“嘿嘿。依我說,還是大哥你平時訓練時把宋大哥教訓慘了,這才被宋大哥發來喂蚊蟲的。”
“哈哈哈!”
聽著幾人對自己的調侃嬉笑,李雲氣笑一聲,大大咧咧道。
“嗬嗬,恁等說的什麽話,那是我不想一直待在營中無所事事,這才主動前來巡查,按劉玄哥哥所講,我是大事要幹,小事也做的,不然宋大哥哪能讓我一個校尉來幹巡查。”
周圍一個機靈的立刻說道。
“那李忠大哥怎的就不來哩,他如今可是百將.....”
還不待此人講完,旁邊的人亦是起哄道。
“嗨,這不是大哥‘主動’的,肯定是大哥不忍李忠哥哥辛勞。”
“對極,大哥就是心疼我們,好似杜遷哥哥一般,以身作則,親自陪同我們一同探查消息。”
“大哥真是有情有義,好叫我們感動。”
李雲白了幾人一眼,沒好氣道。
“滾滾滾,我不忍才怪,李忠那廝管理錢糧有一套,大軍輜重都是他在管,不然我早拉著他一起來喂蚊蟲了。”
貨有貴賤,人有親疏。
此次抵抗濟州軍的梁山人馬,一共有六位頭領,軍中職位最高的就是宋萬李雲二人,他們是校尉,且早早在山上,關係最是深厚。
宋萬讓李雲親自來白沙塢探查,不是為難李雲,反而是為了先讓李雲混些功勞。
如今梁山愈發興盛,山上的好漢也會越來越多,作為最先一起在軍中廝混的宋萬李雲,當然關係要比後上山的好漢親近。
也不是說宋萬對其他人有什麽想法,隻是單純的熟絡程度不一樣。
此戰明顯是欒廷玉和吳用的主場,不論是吳用的計策,還是欒廷玉的馬軍,他們的功勞都已經板上釘釘,必是首功。
為了老兄弟能夠出頭,宋萬這才派李雲負責探查一事,若是濟州軍犯病從白沙塢渡口通過,那麽李雲就是大功一件,反之,也不耽誤戰事,到時李雲還是能夠一起作戰。
不是功勞,就是苦勞,主打的就是不虧本。
文人的心思太多,陳思平實在猜不透,索性就不猜了。
隻是既然梁山一事有濟州府尹的參與,他就依令行事。
陳思平將信壓在案桌上,把折扇展開輕輕搖動對宋江說道。
“宋江,時知縣信中所提剿滅梁山需用智取,不能強攻,此乃你計耳。我亦有此意,那你便暫留軍中,作聯係之用,若你用心辦事,待得剿滅梁山,我也可為你請賞,入永安軍錄用。”
陳思平外強中幹,性子不定,僅宋江言梁山難打,他多是不信的,可連時文彬都憂慮梁山水泊天險,有易守難攻地利,且梁山事關重大,為了穩妥起見,他還是讚同了讓鄆城加入進來,依照宋江計策行事。
宋江急忙謝道。
“小人多謝指揮,我必用心辦事,助大軍早日掃平梁山。”
押司不過是一小吏,根本不是官,若是能夠入職永安軍,宋江可不管文官武將,隻要是官那都是一種飛躍的進步。
落在末座的趙得聞聽陳思平給宋江的許諾,眼珠子都羨慕的發紅了,他也想升官發財啊!
陳思平畫餅,許安自是不會落後,亦是熱情說道。
“宋兄,我先在此恭賀了,看來軍中又要多一位將軍了。”
帳中一時間笑語連連,一眾將校紛紛出口賀喜宋江,仿佛宋江已是永安軍的一份子。
趙得更加嫉妒,不由暗忖道:哼,想剿滅梁山,那梁山可是龍潭虎穴,哪會輕易就能掃平,劉玄,你可要爭點氣,給這黑胖子一個教訓,不然你枉做梁山之主鬧出如此大的動靜。
遠在幾百裏之外的劉玄正在趕路,他哪知道作為鄆城都頭的朱仝趙得竟會都出奇的有挺自己的想法。
話分兩頭,濟州軍安營紮寨修整,雲裏金剛宋萬已經帶領大軍在梁山外布好陷阱,隻待濟州軍到來。
梁山泊地跨濟州鄆州,一南一北,濟州軍是從西南鄆城縣方向進軍梁山,東北方向是鄆州地界,大宋軍隊跨州作戰須得主管軍事的樞密院下令,故濟州軍不能借道鄆州,隻有從鄆城縣經過。
鄆城縣到梁山的道路隻有白沙渡口和黑鷹嶺,渡口需要船隻運送,四下的大量船隻早被梁山收繳,剩餘的老破小根本不足以運送軍隊通過,強行渡過,也不過是耗時耗力,得不償失。
當下濟州軍要進攻梁山,惟有黑鷹嶺一條大路,但見:
八麵嵯峨,四圍險峻,古怪喬鬆盤翠蓋,杈枒老樹掛藤蘿。
嶺上常有黑鷹盤旋,故此得名黑鷹嶺,又逢夏日炎熱,周邊古樹甚密,是個陰涼去處,時人商旅通行,在嶺下蹚出一條寬敞道路,頗為便利。
宋萬此行的隨軍軍師智多星吳用斷言濟州軍必從黑鷹嶺通過,這才早早埋伏,定在此處等待官軍前來。
黑鷹嶺上,梁山已是紮下營帳,帳中宋萬居主位,吳用右居首位,九尾龜陶宗旺次之,鐵棒欒廷玉居左邊首位,打虎將李忠次之,五人正在帳中議事,唯獨不見隨行副將青眼虎李雲。
原是吳用為了確保濟州軍動向,早已建議發人去白沙渡口蹲守,以防官軍統帥陳思平是個缺心眼的非要從白沙渡口通過,使得他計策落空。
宋萬亦知吳用聰慧,便派李雲領麾下數十精銳扮作百姓在白沙渡口一帶探查。
夏日草木蚊蟲多,白沙塢隻聽蛙聲一片。
李雲領著五七個伴當扮作販酒散商,在一處陰涼下遮陽。
看著校尉李雲不時的拍打蚊蟲,嘴裏更是不時嘟囔著宋萬,手上一團蒲扇隨著罵罵咧咧的話語輕輕扇動,周邊直屬李雲的飛虎營精銳不由地低聲調侃道。
“大哥,你也是校尉,怎的就怕了宋大哥,他讓你來幹這等小事,你就一聲不吭的來了,為何不讓李忠哥哥代你,且巡查小事我們就可以做,為何非要你親自來哩?”
“是哩!宋大哥是校尉,大哥你也是寨主封的校尉,憑啥幹此等小事,功勞半分沒有,全是些苦勞了。”
“嘿嘿。依我說,還是大哥你平時訓練時把宋大哥教訓慘了,這才被宋大哥發來喂蚊蟲的。”
“哈哈哈!”
聽著幾人對自己的調侃嬉笑,李雲氣笑一聲,大大咧咧道。
“嗬嗬,恁等說的什麽話,那是我不想一直待在營中無所事事,這才主動前來巡查,按劉玄哥哥所講,我是大事要幹,小事也做的,不然宋大哥哪能讓我一個校尉來幹巡查。”
周圍一個機靈的立刻說道。
“那李忠大哥怎的就不來哩,他如今可是百將.....”
還不待此人講完,旁邊的人亦是起哄道。
“嗨,這不是大哥‘主動’的,肯定是大哥不忍李忠哥哥辛勞。”
“對極,大哥就是心疼我們,好似杜遷哥哥一般,以身作則,親自陪同我們一同探查消息。”
“大哥真是有情有義,好叫我們感動。”
李雲白了幾人一眼,沒好氣道。
“滾滾滾,我不忍才怪,李忠那廝管理錢糧有一套,大軍輜重都是他在管,不然我早拉著他一起來喂蚊蟲了。”
貨有貴賤,人有親疏。
此次抵抗濟州軍的梁山人馬,一共有六位頭領,軍中職位最高的就是宋萬李雲二人,他們是校尉,且早早在山上,關係最是深厚。
宋萬讓李雲親自來白沙塢探查,不是為難李雲,反而是為了先讓李雲混些功勞。
如今梁山愈發興盛,山上的好漢也會越來越多,作為最先一起在軍中廝混的宋萬李雲,當然關係要比後上山的好漢親近。
也不是說宋萬對其他人有什麽想法,隻是單純的熟絡程度不一樣。
此戰明顯是欒廷玉和吳用的主場,不論是吳用的計策,還是欒廷玉的馬軍,他們的功勞都已經板上釘釘,必是首功。
為了老兄弟能夠出頭,宋萬這才派李雲負責探查一事,若是濟州軍犯病從白沙塢渡口通過,那麽李雲就是大功一件,反之,也不耽誤戰事,到時李雲還是能夠一起作戰。
不是功勞,就是苦勞,主打的就是不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