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年,處羅可汗突然暴斃,弟弟頡利可汗接受東突厥可汗位,同時也接收義成公主和蕭氏為自己的可敦。雖然他待蕭氏與義成公主相仿,卻依然無法化解兩人昔日仇怨,蕭氏在頡利可汗懷中越發沉默不善言語。
此次唐王出征,頡利可汗被擒,義成公主在頡利可汗決定歸順時憤然不肯投靠大唐歸順。想她父親堂弟皆是死在大唐君臣手中,如今夫君頡利可汗也是被大唐羞辱掠走,天家女子怎能再自損尊嚴去大唐領土受辱。
不甘願歸順的義成公主為表貞節選擇在頡利可汗臨行之時自刎在可汗車輦前方,以阻攔頡利可汗漸漸消退的勃勃雄心。奈何頡利可汗唯恐義成公主的所作所為惹怒李世民,不敢上前為妻子收屍,命車輦繼續前行從義成公主屍首前踩踏而去。而可汗身邊的隨眾更是沒有可汗命令更是不敢上前阻攔。
想,義成堂堂一位大隋皇家公主死後竟就被夫君這般暴屍荒野,南朝宮人隨在歸順隊伍尾端路過義成公主屍體時,無不用袍袖蓋住自己臉麵,放聲悲鳴。
最終還是蕭氏用白絹蒙住自己麵頰,拿起三尺白布毅然跳下馬車去路邊將慘死的義成公主蓋住臉麵。又吃力的搬來巨大石塊壘砌將義成公主屍體掩蓋。蕭氏與義成公主的所有前塵舊恨也因同一命運被瓦礫石塊就此掩蓋,再無痕跡。
執馬佇立在隊伍末端的李世民因蕭氏居然敢於冒死為義成公主收屍的舉動動容,命人將蕭氏好生尊養,與頡利可汗一同帶回長安。
離別故土已經七載有餘,蕭氏攜染滿風霜的素色衣裙和飽經滄桑的麵容重新踏入長安城。長安城內,民心安樂,處處懸掛以黑色為尊的旗幟,上方書寫的唐字昭顯自己踏入的疆土並不是從前的大隋江山。她終於發現人非前任帝王宮也不再是當年的九重宮闕,幾乎連她自己也變得不再肖似從前。
然而蕭氏更未曾想到的是昇平與她的再見竟是以元妃俯視被俘臣婦的身份,她必須低身下跪,昇平必須笑顏相待。
蕭氏一身突厥服飾跪倒在棲鳳殿殿門口,神采寧靜,再不似往日那般從容不迫,而蕭氏身後是她和義成公主曾帶到突厥的大隋宮人,數十名南朝宮人一見到大殿正中依舊端坐的昇平頓時不覺齊齊痛苦出聲。
隨義成公主出嫁離別故土二十餘載的她們,日夜期盼可以歸來。不料待到真歸來時天地已改,國不是國,家也並非家,除了眼前的昇平,整個九重宮闕再沒有任何故國痕跡。對這些宮人來說,昇平是大隋皇朝依舊存在的象徵,更是那個備受帝後寵愛的鎮國公主代表的美好記憶。昇平骨子裏的大隋血液是永遠無法抹去的尊貴和榮耀,也是大家心底隱藏許久的故國希望。
昇平目光與蕭氏的目光相接一瞬,蕭氏淡淡笑了:「不曾想,我們居然還能在唐宮再見。」
「更不曾想,你如今已是突厥可汗的可敦了。」昇平望著蕭氏的容貌,才驚異發覺蕭氏的容貌若幹年來幾乎沒有改變,不似昇平已覺得自己正在深深老去。
「漂泊如此是命中注定,奴婢無法抱怨為何命裏會註定漂泊。」如今的蕭氏不再口口聲聲自稱本宮,自謙奴婢,可見這些年的漂泊生活已讓她懂得如何進退,也懂得了安身立命的道理。
蕭氏上前施禮,深深的向前下俯身,以臣屬之禮拜見當朝寵妃。昇平不動聲色的將蕭氏手臂攙扶住,語聲有些顫抖:「你我有七年未見,你可知……」你可知我為你養育子嗣整整七年。為他,我苟延殘活了七年。
不能說。畢竟此時蕭氏在外流落多年,不知她是否還心意依舊。若是她對大隋已經厭惡透頂,對侑兒來說,得到一個充滿仇恨的母親還不如父母雙亡這個謊言帶給他幸福。
昇平硬生生咽下有關侑兒的一切,靜靜看著蕭氏,萬般酸楚最終還是凝結成一句:「你我有七年未見,你可知天地已改?」
她不再是大隋朝的皇後,她也不再是大隋朝的公主,兩人相扶左右,算起來都是新君的俘虜。隻不過一個臣服於君權,一個臣服於私情。
蕭氏默然,定定望著昇平:「天地已改,人心也早隨著天地改了。」
昇平愣住,幾乎不能想像眼前這個人是從前那個高傲從容的蕭氏。歲月磨礪蕭氏個性的稜角,如今即使沒了令她忌憚的養父獨孤陀,人也變得萬事隨遇而安的性子。
兩人還在悵然,李世民突然蒞臨,昇平和蕭氏躲閃不及隻能一同跪倒迎駕,李世民登上大殿寶座安然落坐,見昇平和蕭氏兩人一同並立在前不由得笑了笑:「聽頡利可敦說你們曾是閨中好友,朕就將頡利可敦帶回和阿鸞相聚了。」
蕭氏微笑,不動聲色的說:「隻是元妃娘娘對臣妾的到來有些驚異。」
李世民與昇平目光相觸笑了:「阿鸞必定是乍然見到故人有些驚喜,而非驚異。頡利可敦,朕還有一事想要請教。」
蕭氏依舊對眼前兩次攻占自己家園的男子麵帶微笑:「臣妾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東突厥王此次歸順,朕心懷愉悅,隻是西突厥……」李世民眼底頓現殺機。他並不是一個喜歡守成的皇帝,雖然接納了原統一突厥可汗的正支嫡係東突厥,但對西突厥存在依舊耿耿於懷,此次出兵一是威懾五部聯盟,另一個目的便是探知消息以待有機時將西突厥一併兼歸。
蕭氏坦然笑笑:「東突厥是嫡係正氏,向來自詡突厥國國王。西突厥隻是少部,大唐君主既然能瞬時取下突厥國,未必需要將西突厥視為眼中釘。」
毫不明顯的誇讚使得昇平心中有些說不出的異樣,她低頭撫摸自己渾圓的肚子,心中一沉。
昇平個性向來剛強堅毅,從墮胎後便開始多疑他人。李世民輕易將美貌的蕭氏帶回內宮,在人前說是為了讓昇平與蕭氏能夠姑嫂相聚,背後是否明月有心照別枝頭則無人而知。眼見他與蕭氏詳談甚歡,她臉色越發陰沉。隻是昇平心中如是想,卻絕不肯在李世民麵前流露半分惶恐,這是她最後留給自己的尊嚴,也是她最終不能放棄的心防。
昇平以眼角餘光打量李世民的動靜,蕭氏則悄然觀察昇平的神色,三個人各有所思,好一番輪迴糾結。
今日昇平終於有了心中最重的那個人,蕭氏則步上昇平後塵扮演搶奪者的麵目。宮深似海,向來都在上演你爭我奪的遊戲。前有虎狼後有追兵,昇平幾乎不知該如何麵對蕭氏和長孫無垢的雙重夾擊。
李世民為便於由蕭氏口中得知西突厥的訊息,封蕭氏為故國夫人,居住內宮延禧殿可隨意在內宮行走,延禧殿與昇平所住的棲鳳宮隻有一牆之隔。昇平隻要探出身子就能嗅聞到蕭氏身上特有的香氣,也仿佛能看到蕭氏正在自己眼前與李世民痛說頡利可汗的荒yin無道以及攻克西突厥最佳良策。
長孫無垢一次無意中與昇平提及,希望可以將故國夫人蕭氏納入後宮晉封婕妤,而昇平的態度始終模稜兩可並不正麵直答。長孫無垢終於發現有人可以別開昇平的獨寵,想不露痕跡的招納蕭氏。
這位初來乍到的女子顯然已經打破原本隻有長孫無垢和昇平共同統轄後宮的寧靜,端看她們最終選擇,到底是先攘外,還是先安內了。
1武強縣:今河北省東南部。
2可敦,可汗妻子,並非正妻。
3義成公主,隋朝宗女。隋文帝時曾和親東突厥啟民可汗的安義公主病逝。隋文帝為求繼續和好與突厥關係將義成公主嫁給啟民可汗。啟民可汗病逝後隨突厥風俗嫁給啟民可汗長子始畢可汗為妻,遂始畢可汗被殺,又分別嫁給始畢可汗的弟弟處羅可汗,頡利可汗為妻。唐貞觀四年二月被唐將俘虜,遂自殺身亡。
4義成公主是隋煬帝堂妹,這裏為年齡合適改為隋煬帝堂姐。
半壁空涼殿前歡
李世民平定東突厥戰亂班師回朝自然少不得舉國歡慶共歌聖德,京城百姓也隨之沾染了不少的喜氣,恰逢暖春萌動,鵝黃色的嫩葉也悄然掛滿枝頭,長安城街麵上人cháo如織車水馬龍,一派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
宮中也見桃花疊疊盛開密匝匝綴在半空,香氣宜人聞嗅起來令人心中無限暢快。隻是近來昇平肚子不見增大,即便脫了厚重冬裝,依舊隻是微微有些隆起的模樣,所以也不得出宮賞花,每日懨懨的窩在床上,保護著自己腹中越發金貴的皇嗣。
兩儀殿又賞賜新羅貢品命同歡去領賞。同歡臨行前叮囑棲鳳宮在昇平身邊服侍的宮人小心聽候吩咐,昇平見她如此小心謹慎淡淡笑了:「也不必這麽謹慎小心,你盡快歸來就是。」
同歡不敢說出心中憂慮,隻好隨意回答:「奴婢實在不放心她們粗手笨腳的,元妃娘娘不要笑奴婢多事。」
昇平閉合雙眼頜首,同歡隻能帶著一隊宮人匆忙離去。
貢品從兩儀殿領回,同歡攜幾個宮人回棲鳳宮時路過宮牆拐角,遠處正蹲著若幹個粗笨僕婦植花培土,同歡又向前走出幾步,忽然聽得其中一人說:「今天聽尚宮局尚宮說,棲鳳宮外需多種一些石榴樹,來日結子取一個多子多孫的好兆頭。」
「嘁,元妃娘娘身懷皇嗣以後風頭果然蓋過了皇後娘娘,想那昭陽宮也不曾有過如此殊榮,還特地為她種些什麽多子多孫的石榴樹。」辛苦勞作的粗笨宮人並不懂得忌諱,小聲嘟囔的聲音使得同歡略有些得意,她停住自己腳步,探出身意想再打聽一些。
「不到最後,誰又能說得準呢,你們沒看見新來的故國夫人日日和皇上談論國事?也許故國夫人才是最後的大贏家。」另有一名不忿粗婦女貼過來說。「不過說來奇怪,那個元妃娘娘我去棲鳳殿送水仙時曾經見過一次,外麵瞧著可不大像懷了六個月身孕的樣子,倒像似四五個月的婦人,肚子隻有這麽大小。」這名粗婦比量自己小腹畫了個渾圓形狀。
其餘幾名粗婦瞧瞧她的動作紛紛詫異的問:「那麽小?不對吧?」
「什麽不對,我聽說啊……」那名僕婦神秘兮兮跟幾人壓低聲音:「連禦醫都說,也就是五個足月。」
眾人團團將那僕婦圍住,聲音低得幾乎聽不清了。同歡臉色頓時變得灰暗,心中也覺奇怪,連日來昇平時常臉色蒼白臥床不起,不管如何進補也不見體態豐腴,而且總覺得腰酸,常常要以軟墊靠腰才能撐起身子,動輒雙腳浮腫更別說穿履步行。宮規規定有孕妃嬪月餘診檢一次,雖然棲鳳宮有特例,但也有大半個月不曾查過了。
莫非……
「我聽說,皇上離宮六個月,她倒懷了五個月的身孕,這腹中的骨肉也許是……」
那些僕婦說到興起聲音漸漸增大,同歡正想再探前一步將眾人猜測聽得清楚,身後驟然傳出喝斥聲:「大膽!」
僕婦們聞聲連忙回頭驚看,同歡亦同時回首,但見守謹在自己身後沉色,避開同歡走入拐角處,手指幾個粗婦說道,「背後妄議元妃娘娘,你們幾個腔子上的人頭難道不想要了嗎?」
此次唐王出征,頡利可汗被擒,義成公主在頡利可汗決定歸順時憤然不肯投靠大唐歸順。想她父親堂弟皆是死在大唐君臣手中,如今夫君頡利可汗也是被大唐羞辱掠走,天家女子怎能再自損尊嚴去大唐領土受辱。
不甘願歸順的義成公主為表貞節選擇在頡利可汗臨行之時自刎在可汗車輦前方,以阻攔頡利可汗漸漸消退的勃勃雄心。奈何頡利可汗唯恐義成公主的所作所為惹怒李世民,不敢上前為妻子收屍,命車輦繼續前行從義成公主屍首前踩踏而去。而可汗身邊的隨眾更是沒有可汗命令更是不敢上前阻攔。
想,義成堂堂一位大隋皇家公主死後竟就被夫君這般暴屍荒野,南朝宮人隨在歸順隊伍尾端路過義成公主屍體時,無不用袍袖蓋住自己臉麵,放聲悲鳴。
最終還是蕭氏用白絹蒙住自己麵頰,拿起三尺白布毅然跳下馬車去路邊將慘死的義成公主蓋住臉麵。又吃力的搬來巨大石塊壘砌將義成公主屍體掩蓋。蕭氏與義成公主的所有前塵舊恨也因同一命運被瓦礫石塊就此掩蓋,再無痕跡。
執馬佇立在隊伍末端的李世民因蕭氏居然敢於冒死為義成公主收屍的舉動動容,命人將蕭氏好生尊養,與頡利可汗一同帶回長安。
離別故土已經七載有餘,蕭氏攜染滿風霜的素色衣裙和飽經滄桑的麵容重新踏入長安城。長安城內,民心安樂,處處懸掛以黑色為尊的旗幟,上方書寫的唐字昭顯自己踏入的疆土並不是從前的大隋江山。她終於發現人非前任帝王宮也不再是當年的九重宮闕,幾乎連她自己也變得不再肖似從前。
然而蕭氏更未曾想到的是昇平與她的再見竟是以元妃俯視被俘臣婦的身份,她必須低身下跪,昇平必須笑顏相待。
蕭氏一身突厥服飾跪倒在棲鳳殿殿門口,神采寧靜,再不似往日那般從容不迫,而蕭氏身後是她和義成公主曾帶到突厥的大隋宮人,數十名南朝宮人一見到大殿正中依舊端坐的昇平頓時不覺齊齊痛苦出聲。
隨義成公主出嫁離別故土二十餘載的她們,日夜期盼可以歸來。不料待到真歸來時天地已改,國不是國,家也並非家,除了眼前的昇平,整個九重宮闕再沒有任何故國痕跡。對這些宮人來說,昇平是大隋皇朝依舊存在的象徵,更是那個備受帝後寵愛的鎮國公主代表的美好記憶。昇平骨子裏的大隋血液是永遠無法抹去的尊貴和榮耀,也是大家心底隱藏許久的故國希望。
昇平目光與蕭氏的目光相接一瞬,蕭氏淡淡笑了:「不曾想,我們居然還能在唐宮再見。」
「更不曾想,你如今已是突厥可汗的可敦了。」昇平望著蕭氏的容貌,才驚異發覺蕭氏的容貌若幹年來幾乎沒有改變,不似昇平已覺得自己正在深深老去。
「漂泊如此是命中注定,奴婢無法抱怨為何命裏會註定漂泊。」如今的蕭氏不再口口聲聲自稱本宮,自謙奴婢,可見這些年的漂泊生活已讓她懂得如何進退,也懂得了安身立命的道理。
蕭氏上前施禮,深深的向前下俯身,以臣屬之禮拜見當朝寵妃。昇平不動聲色的將蕭氏手臂攙扶住,語聲有些顫抖:「你我有七年未見,你可知……」你可知我為你養育子嗣整整七年。為他,我苟延殘活了七年。
不能說。畢竟此時蕭氏在外流落多年,不知她是否還心意依舊。若是她對大隋已經厭惡透頂,對侑兒來說,得到一個充滿仇恨的母親還不如父母雙亡這個謊言帶給他幸福。
昇平硬生生咽下有關侑兒的一切,靜靜看著蕭氏,萬般酸楚最終還是凝結成一句:「你我有七年未見,你可知天地已改?」
她不再是大隋朝的皇後,她也不再是大隋朝的公主,兩人相扶左右,算起來都是新君的俘虜。隻不過一個臣服於君權,一個臣服於私情。
蕭氏默然,定定望著昇平:「天地已改,人心也早隨著天地改了。」
昇平愣住,幾乎不能想像眼前這個人是從前那個高傲從容的蕭氏。歲月磨礪蕭氏個性的稜角,如今即使沒了令她忌憚的養父獨孤陀,人也變得萬事隨遇而安的性子。
兩人還在悵然,李世民突然蒞臨,昇平和蕭氏躲閃不及隻能一同跪倒迎駕,李世民登上大殿寶座安然落坐,見昇平和蕭氏兩人一同並立在前不由得笑了笑:「聽頡利可敦說你們曾是閨中好友,朕就將頡利可敦帶回和阿鸞相聚了。」
蕭氏微笑,不動聲色的說:「隻是元妃娘娘對臣妾的到來有些驚異。」
李世民與昇平目光相觸笑了:「阿鸞必定是乍然見到故人有些驚喜,而非驚異。頡利可敦,朕還有一事想要請教。」
蕭氏依舊對眼前兩次攻占自己家園的男子麵帶微笑:「臣妾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東突厥王此次歸順,朕心懷愉悅,隻是西突厥……」李世民眼底頓現殺機。他並不是一個喜歡守成的皇帝,雖然接納了原統一突厥可汗的正支嫡係東突厥,但對西突厥存在依舊耿耿於懷,此次出兵一是威懾五部聯盟,另一個目的便是探知消息以待有機時將西突厥一併兼歸。
蕭氏坦然笑笑:「東突厥是嫡係正氏,向來自詡突厥國國王。西突厥隻是少部,大唐君主既然能瞬時取下突厥國,未必需要將西突厥視為眼中釘。」
毫不明顯的誇讚使得昇平心中有些說不出的異樣,她低頭撫摸自己渾圓的肚子,心中一沉。
昇平個性向來剛強堅毅,從墮胎後便開始多疑他人。李世民輕易將美貌的蕭氏帶回內宮,在人前說是為了讓昇平與蕭氏能夠姑嫂相聚,背後是否明月有心照別枝頭則無人而知。眼見他與蕭氏詳談甚歡,她臉色越發陰沉。隻是昇平心中如是想,卻絕不肯在李世民麵前流露半分惶恐,這是她最後留給自己的尊嚴,也是她最終不能放棄的心防。
昇平以眼角餘光打量李世民的動靜,蕭氏則悄然觀察昇平的神色,三個人各有所思,好一番輪迴糾結。
今日昇平終於有了心中最重的那個人,蕭氏則步上昇平後塵扮演搶奪者的麵目。宮深似海,向來都在上演你爭我奪的遊戲。前有虎狼後有追兵,昇平幾乎不知該如何麵對蕭氏和長孫無垢的雙重夾擊。
李世民為便於由蕭氏口中得知西突厥的訊息,封蕭氏為故國夫人,居住內宮延禧殿可隨意在內宮行走,延禧殿與昇平所住的棲鳳宮隻有一牆之隔。昇平隻要探出身子就能嗅聞到蕭氏身上特有的香氣,也仿佛能看到蕭氏正在自己眼前與李世民痛說頡利可汗的荒yin無道以及攻克西突厥最佳良策。
長孫無垢一次無意中與昇平提及,希望可以將故國夫人蕭氏納入後宮晉封婕妤,而昇平的態度始終模稜兩可並不正麵直答。長孫無垢終於發現有人可以別開昇平的獨寵,想不露痕跡的招納蕭氏。
這位初來乍到的女子顯然已經打破原本隻有長孫無垢和昇平共同統轄後宮的寧靜,端看她們最終選擇,到底是先攘外,還是先安內了。
1武強縣:今河北省東南部。
2可敦,可汗妻子,並非正妻。
3義成公主,隋朝宗女。隋文帝時曾和親東突厥啟民可汗的安義公主病逝。隋文帝為求繼續和好與突厥關係將義成公主嫁給啟民可汗。啟民可汗病逝後隨突厥風俗嫁給啟民可汗長子始畢可汗為妻,遂始畢可汗被殺,又分別嫁給始畢可汗的弟弟處羅可汗,頡利可汗為妻。唐貞觀四年二月被唐將俘虜,遂自殺身亡。
4義成公主是隋煬帝堂妹,這裏為年齡合適改為隋煬帝堂姐。
半壁空涼殿前歡
李世民平定東突厥戰亂班師回朝自然少不得舉國歡慶共歌聖德,京城百姓也隨之沾染了不少的喜氣,恰逢暖春萌動,鵝黃色的嫩葉也悄然掛滿枝頭,長安城街麵上人cháo如織車水馬龍,一派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
宮中也見桃花疊疊盛開密匝匝綴在半空,香氣宜人聞嗅起來令人心中無限暢快。隻是近來昇平肚子不見增大,即便脫了厚重冬裝,依舊隻是微微有些隆起的模樣,所以也不得出宮賞花,每日懨懨的窩在床上,保護著自己腹中越發金貴的皇嗣。
兩儀殿又賞賜新羅貢品命同歡去領賞。同歡臨行前叮囑棲鳳宮在昇平身邊服侍的宮人小心聽候吩咐,昇平見她如此小心謹慎淡淡笑了:「也不必這麽謹慎小心,你盡快歸來就是。」
同歡不敢說出心中憂慮,隻好隨意回答:「奴婢實在不放心她們粗手笨腳的,元妃娘娘不要笑奴婢多事。」
昇平閉合雙眼頜首,同歡隻能帶著一隊宮人匆忙離去。
貢品從兩儀殿領回,同歡攜幾個宮人回棲鳳宮時路過宮牆拐角,遠處正蹲著若幹個粗笨僕婦植花培土,同歡又向前走出幾步,忽然聽得其中一人說:「今天聽尚宮局尚宮說,棲鳳宮外需多種一些石榴樹,來日結子取一個多子多孫的好兆頭。」
「嘁,元妃娘娘身懷皇嗣以後風頭果然蓋過了皇後娘娘,想那昭陽宮也不曾有過如此殊榮,還特地為她種些什麽多子多孫的石榴樹。」辛苦勞作的粗笨宮人並不懂得忌諱,小聲嘟囔的聲音使得同歡略有些得意,她停住自己腳步,探出身意想再打聽一些。
「不到最後,誰又能說得準呢,你們沒看見新來的故國夫人日日和皇上談論國事?也許故國夫人才是最後的大贏家。」另有一名不忿粗婦女貼過來說。「不過說來奇怪,那個元妃娘娘我去棲鳳殿送水仙時曾經見過一次,外麵瞧著可不大像懷了六個月身孕的樣子,倒像似四五個月的婦人,肚子隻有這麽大小。」這名粗婦比量自己小腹畫了個渾圓形狀。
其餘幾名粗婦瞧瞧她的動作紛紛詫異的問:「那麽小?不對吧?」
「什麽不對,我聽說啊……」那名僕婦神秘兮兮跟幾人壓低聲音:「連禦醫都說,也就是五個足月。」
眾人團團將那僕婦圍住,聲音低得幾乎聽不清了。同歡臉色頓時變得灰暗,心中也覺奇怪,連日來昇平時常臉色蒼白臥床不起,不管如何進補也不見體態豐腴,而且總覺得腰酸,常常要以軟墊靠腰才能撐起身子,動輒雙腳浮腫更別說穿履步行。宮規規定有孕妃嬪月餘診檢一次,雖然棲鳳宮有特例,但也有大半個月不曾查過了。
莫非……
「我聽說,皇上離宮六個月,她倒懷了五個月的身孕,這腹中的骨肉也許是……」
那些僕婦說到興起聲音漸漸增大,同歡正想再探前一步將眾人猜測聽得清楚,身後驟然傳出喝斥聲:「大膽!」
僕婦們聞聲連忙回頭驚看,同歡亦同時回首,但見守謹在自己身後沉色,避開同歡走入拐角處,手指幾個粗婦說道,「背後妄議元妃娘娘,你們幾個腔子上的人頭難道不想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