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同歡在他身邊以精緻銀蓖檀壺濾茶,手指微顫,頸項緋紅,時不時抬眼望一望魏徵。
昇平端起身邊茶盞細細品嚐,侑兒見了也嚷著要:「姑母,侑兒也要。」
魏徵以拳掩唇咳嗽一聲,侑兒聽見太傅咳嗽立即繃緊了身子,縮了身子和頭,畢恭畢敬對昇平伸出一雙小手,奶聲奶氣道:「姑母,侑兒口渴,請姑母賜茶給侑兒品嚐。」
昇平慈愛的笑了,將手中的半盞茶給了楊侑,楊侑雙手捧著茶盞慢慢吮了一口,又交還給昇平道:「姑母,侑兒已品過茶了,謝姑母賜茶。」
「若沒有太傅諄諄教誘,代王難能知道如此多的宮廷禮儀。太傅日常辛苦了。」昇平收回楊侑送來的茶盞,輕緩語調對魏徵讚許,魏徵聞言慌忙起身還禮:「元妃娘娘謬讚了,此乃臣的份內事,魏徵不堪如此重謝。」
「魏公也無需如此客套,當日登基時你為皇上解圍一事本宮始終感念在心,不曾道謝過。」昇平輕聲道,「如今魏公又辛苦教導代王,本宮真不知該如何謝魏公才是。」
魏徵因昇平連番感謝心中頓覺暖融,慌忙起身再還禮,因行動過於慌亂帶落了榻墊,同歡疾步上前為他拾起,魏徵容色略有尷尬。
昇平寬容笑道:「既是如此,本宮以後不再謝就是,魏公無需嚇成這樣。」
昇平善解人意為他緩和尷尬,魏徵怎能不知,他忽覺眼前這個艷色女子並非如自己先前懷疑那般生性放蕩個性陰狠,脫離傲然外表她不過也是個懂人心意的淡然從容的女子。
魏徵恍惚的端起茶盞喝茶,茶盞端至嘴邊才發現茶盞已經空了,同歡見狀再濾過與他添滿。茶中飄渺的香氣似醇美酒漿不覺薰得人心神搖曳,他刻意不再抬頭,細細品味果然有些香氣:「斂雪白蕊間?」
侑兒覺得大殿空氣沉悶,略略有些瞌睡了,昇平將他放置在自己雙膝上,斜肩摟住他的肩膀,待到侑兒換了舒服姿勢才抬頭笑答:「烹雨碧葉中。」
清盈的茶湯在茶盞裏浮影蕩漾,綠瑩瑩使人心脾大開。魏徵不由感嘆唏噓:「臣隻聽聞隋朝宮人喜愛烹茶,卻不曾有幸一品,如今元妃娘娘賜予此茶也算了了臣的苦念。」
同歡將侑兒抱去內殿入睡,昇平和魏徵兩人目光追隨同歡身影直至殿門闔攏收回,昇平方才莞爾一笑:「魏公果然博學,正是隋朝的烹茶方式。」她似乎因此茶想起過往,笑意滿滿:「此法當年盛行一時,最難掌握的是烹茶手法,本宮學了許久才得皮毛,教給同歡。」
魏徵聞言喟然長嘆,「烹茶功夫確實太難掌握,需濾九蓄九沏,留最清淡一道縈繞水晰茶香的淺淺滋味來品味,所以當今皇上覺得過於靡費不曾繼留,有些可惜了。」
「如果真覺得惋惜,魏公何不建議皇上留下這個烹茶方式?」昇平仿佛無心建議,實則暗中觀察魏徵的神色。
魏徵搖頭正色:「萬萬不可。事物皆有美好,臣怎能全部保留下來?如今大唐國力漸漸強盛,國庫充裕,正需皇上為天下臣民表率儉樸之時,臣縱然可惜烹茶方式失傳,卻絕不會為此勸君主奢靡浪費。」
昇平見他回答的如此一本正經,不禁啞然一笑:「不過是個閑敘,魏公居然能與朝堂聯繫在一起,又洋洋灑灑教導本宮這番言論,看來魏公也是個認真的人……」
魏徵知道自己方才的言辭非常無趣,也是赧然一笑:「元妃娘娘倒是提醒了臣,原本這件事也不至於如此鄭重。」他許言完畢又思明日朝堂,臉色肅嚴道:「不過,臣竊以為元妃娘娘可與皇後一同打理朝事。」
昇平立即斂了笑容,「本宮不願,元妃這個身份不容許本宮邁入朝堂。」
「臣知道元妃娘娘的意思,元妃娘娘是擔憂自己幹擾朝事被臣官非議,進而帶禍給代王……」魏徵停頓片刻,又說:「隻是元妃娘娘是否有想過,即使元妃娘娘不參與朝政,代王也未必安心無禍呢。」
兩人對視,昇平心中一動,魏徵見昇平沉思立即話鋒一轉:「更何況,來日元妃娘娘終究還是會誕育皇嗣的,難道元妃娘娘不必為皇嗣的前途思慮嗎?」
寂靜大殿,遠遠座著一對男女君臣,她深思蹩眉,他則坦然誠摯。
同歡照拂楊侑入睡後外出,見昇平與魏徵對坐皆不言語,一時忐忑不安,躡手躡腳又躲了回去。
「魏公,即便本宮誕育皇嗣,也不過就是個元妃之子。」昇平提及此事黯然神傷,有些難言的落寞浮現眼底。
魏徵噤聲,凝望她愴然神色心中略有些憐惜:「元妃娘娘身居後宮多年應該知曉,元妃與皇後,其實不過隻需一步而已。」
昇平猝然抬頭,魏徵見她銳利目光掃來立即垂首躲避視線,不敢與她的目光對碰。
昇平靜靜望了魏徵許久,才不動聲色道:「看來,本宮真該將你視為知己。」
魏徵立即躬身下跪回答:「謝,元妃娘娘。」
雙凰臨朝竟綢繆
大唐建國以來,首次由皇後代聖職批閱朝堂奏章,怎能不驚動所有朝臣?
空曠金碧朝堂上遮擋一道紗幔珠簾,長孫無垢身處簾後手持蘸滿的圓潤硃筆落在紙絹上,台下文武朝臣麵麵相覷不由得屏住呼吸。
前列四位輔國朝臣心懷揣測卻又佯裝氣定神閑,唯獨魏徵抿了抿下頜的鬍鬚,麵露淡定笑容,將耳邊私語一一蔽去。
一旦長孫無垢從此開始批閱奏章,意味著日後五大輔臣再有爭議皆需經她審讀。終於等到妹子握權的長孫無忌不由麵露竊喜神色,輕蔑瞥了眼一旁的尉遲公。
臉色鐵青的尉遲公則回頭睇了一眼魏徵,魏徵見他正心含怒氣額角青筋綻露,隻是沉默,尉遲公見魏徵也不上前表明態度,隻得重重嘆口氣,氣息凝重帶動下頜烏黑的鬍鬚也露出幾根黃白來。
新皇後宮伶仃,更無子嗣。皇後長孫無垢在朝堂上有兄長長孫無忌輔助,另一個頗受寵愛的元妃不曾有外戚幹預朝政。若果真需有人定奪國事,尉遲公倒寧願那人是元妃,至少由元妃定奪國事無需懼畏外戚之禍。
從前長孫無忌憑藉妹子在皇宮裏母儀天下,連同九司人馬盡握在手,此番長孫無垢一旦再掌朝堂政事,他們兄妹二人怕是如虎添翼,使得一幹朝臣不得不提防大權旁落。
或許,利用元妃與皇後分庭抗禮的對策頗為可行。至少缺少寵幸皇後必然難育,來日遲早會被皇上廢入冷宮,而元妃出頭之日則指日可待。隻是,如此一般他又擔心擁戴楊氏的舊臣賊心不死,欲借元妃光耀萌生復發,甚至重新復辟舊日王朝。
兩權相較,果然難擇良策。
尉遲公這廂搖擺不定,房玄齡為人正直不耐猜疑,魏徵明知最終結果坦然麵對,長孫無忌對大權盡握欣喜雀躍,褚遂良則地位低微另懷心事,五人佇立在朝堂上皆沉默不語。
長孫無垢抬起硃砂筆,先與台下文武百官謙語:「本宮雖然身代聖職,卻仍知自身淺思少慮,若有思慮不周之處還請各位臣公諫言遞策才是。」
長孫無忌不等下方有反駁聲氣,向前疾行一步,拱手擎住由宮人轉交的批閱紙絹,展開後掃了掃上書披奏,臉上立即露出欣喜笑容,他隨手轉手交給魏徵:「魏公,請讀吧。」
魏公手握旨絹頜首,緩緩展開,見疏議後長孫無垢批閱的幾行清秀小篆正如昇平所說那般記錄。他無聲笑笑,隨即高聲誦讀。
大殿上眾臣停止竊竊私語,全部傾耳聆聽,長孫無垢則緩緩坐在鳳藻案後挺直了脊背。
盛裝美服,紫綬雙佩的她平靜的俯視台下每個人的容貌表情,再沒有前一日的怯懦難安。如今盡握朝堂的她已經不再對此處驚心膽顫,沒有人察覺她正在逐漸適應這種被萬種矚目的感受。
聖旨宣讀完畢,尉遲公緊皺雙眉,魏徵則欣然不語,房玄齡有些驚愕,褚遂良神態頗為複雜,唯有長孫無忌心中愉悅立即跪倒在地,向上方的長孫皇後三叩九拜,口誦萬歲聖明。
群臣見輔國大臣仍有四人未有表態,倒是不敢輕舉妄動怔怔的立滿大殿。魏徵望了望皇後鳳座前的垂幔珠簾,似若有所思在等候某人。
須臾台上台下僵峙片刻,垂幔被纖纖素手掀起,珠簾後的昇平越過眾人視線行至鳳藻案旁。她一身艷紫宮裝,玉帶長佩,白色披麾下緣拖曳華貴的墜珠紫色敝屣長裙,鳳釵鈿額遮住犀利美目,俯身與長孫無垢施禮時,也同時側目觀察階下朝臣神色。
昇平與魏徵視線隔簾相對,他捋鬍鬚坦然向她微笑,似知昇平必會定出現般從容不迫。
昇平回首,在心中重重嘆息,魏徵昨日所說的話句句在理。宮闕之中哪容得置身世外,即便現在不與長孫無垢爭搶皇後榮耀,長孫無忌也不會容忍楊侑留在京城存活終身。若是跟他們兄妹爭了些許鋒芒,或許侑兒還能有逃避圈禁的機會。
昇平知道李世民對自己寵愛有嘉,她也知道如今隻需一步便可踏上鳳榻寶座,但中間需歷經多少風雨根本無人知曉,成功,她便擁有權力與親人的生命,失敗,恐怕連尋常百姓的生活也難妄想。
昇平隻能默默安撫自己,此刻邁入朝堂,為的是日後的掙紮,既然不想束手就擒,就必須先行一步險棋將住對方。
見到昇平來朝堂議政長孫無垢的態度非常微妙。昨夜她尚且覺得若能有昇平相互扶持也好過獨自一人掙紮,可今日得到朝臣讚許後她又覺得昇平一旦展露才能必然引得朝臣倒戈。
長孫無垢一邊盛情攙扶昇平與自己同坐,一邊定定望著台下已經匍匐在地的兄長。似在示好,又似在求助。
朝臣見元妃也來一同臨政更是不敢擅動,尉遲公和魏徵倒覺得此舉甚妙,不僅可以牽製長孫氏兄妹,更能排除外戚隱患。
因此兩人破例與長孫無忌一同下跪奉迎元妃。房玄齡雖然並不贊同後宮幹涉朝堂,但此時朝臣派係紛雜,必須倚仗皇權來定奪安穩,如此看來,兩後妃同坐朝堂共同議事也未嚐不可。他隔著紗幔端量過去,一素一艷兩人裙擺也算相間適宜,他隨後亦掀起長袍跪倒在地。
褚遂良為臣,官階略低於前四位輔政大臣,見其他幾人已甘願贊同一後一妃臨朝聽證也再不能多說其他,跪在長孫無忌身旁沉色不語。
見輔國五臣已經悉數下拜,其他朝臣才能定下主意,紛紛叩首跪倒在丹陛下三呼萬歲。
垂幔珠簾後,昇平與長孫無垢互視一眼虛以笑意,卻又各自別首沉色。她們因同一位男子並肩而坐,她們因各有心事異心分視,身份註定她們心中無法抹去的隔閡,即使被迫一日平靜相處也不能做到全無芥蒂的融洽。
隻怕下方匍匐的朝臣以為此乃艷羨天下的福氣,皇上能擁有藏隱宮闕最睿智美艷的雙凰,該是何等曼妙滋味......
冬日寂寥,雪起雪融,不知何時漫漫冬日才能過去。
昇平與長孫無垢自那日一同升殿起,同處兩儀殿審讀奏章。按朝規五位輔國大臣原不用事事請奏,偏自從那日後妃兩人臨朝後,五人一反常態開始習慣推諉權責,事無巨細皆送達後妃手中審閱。
昇平端起身邊茶盞細細品嚐,侑兒見了也嚷著要:「姑母,侑兒也要。」
魏徵以拳掩唇咳嗽一聲,侑兒聽見太傅咳嗽立即繃緊了身子,縮了身子和頭,畢恭畢敬對昇平伸出一雙小手,奶聲奶氣道:「姑母,侑兒口渴,請姑母賜茶給侑兒品嚐。」
昇平慈愛的笑了,將手中的半盞茶給了楊侑,楊侑雙手捧著茶盞慢慢吮了一口,又交還給昇平道:「姑母,侑兒已品過茶了,謝姑母賜茶。」
「若沒有太傅諄諄教誘,代王難能知道如此多的宮廷禮儀。太傅日常辛苦了。」昇平收回楊侑送來的茶盞,輕緩語調對魏徵讚許,魏徵聞言慌忙起身還禮:「元妃娘娘謬讚了,此乃臣的份內事,魏徵不堪如此重謝。」
「魏公也無需如此客套,當日登基時你為皇上解圍一事本宮始終感念在心,不曾道謝過。」昇平輕聲道,「如今魏公又辛苦教導代王,本宮真不知該如何謝魏公才是。」
魏徵因昇平連番感謝心中頓覺暖融,慌忙起身再還禮,因行動過於慌亂帶落了榻墊,同歡疾步上前為他拾起,魏徵容色略有尷尬。
昇平寬容笑道:「既是如此,本宮以後不再謝就是,魏公無需嚇成這樣。」
昇平善解人意為他緩和尷尬,魏徵怎能不知,他忽覺眼前這個艷色女子並非如自己先前懷疑那般生性放蕩個性陰狠,脫離傲然外表她不過也是個懂人心意的淡然從容的女子。
魏徵恍惚的端起茶盞喝茶,茶盞端至嘴邊才發現茶盞已經空了,同歡見狀再濾過與他添滿。茶中飄渺的香氣似醇美酒漿不覺薰得人心神搖曳,他刻意不再抬頭,細細品味果然有些香氣:「斂雪白蕊間?」
侑兒覺得大殿空氣沉悶,略略有些瞌睡了,昇平將他放置在自己雙膝上,斜肩摟住他的肩膀,待到侑兒換了舒服姿勢才抬頭笑答:「烹雨碧葉中。」
清盈的茶湯在茶盞裏浮影蕩漾,綠瑩瑩使人心脾大開。魏徵不由感嘆唏噓:「臣隻聽聞隋朝宮人喜愛烹茶,卻不曾有幸一品,如今元妃娘娘賜予此茶也算了了臣的苦念。」
同歡將侑兒抱去內殿入睡,昇平和魏徵兩人目光追隨同歡身影直至殿門闔攏收回,昇平方才莞爾一笑:「魏公果然博學,正是隋朝的烹茶方式。」她似乎因此茶想起過往,笑意滿滿:「此法當年盛行一時,最難掌握的是烹茶手法,本宮學了許久才得皮毛,教給同歡。」
魏徵聞言喟然長嘆,「烹茶功夫確實太難掌握,需濾九蓄九沏,留最清淡一道縈繞水晰茶香的淺淺滋味來品味,所以當今皇上覺得過於靡費不曾繼留,有些可惜了。」
「如果真覺得惋惜,魏公何不建議皇上留下這個烹茶方式?」昇平仿佛無心建議,實則暗中觀察魏徵的神色。
魏徵搖頭正色:「萬萬不可。事物皆有美好,臣怎能全部保留下來?如今大唐國力漸漸強盛,國庫充裕,正需皇上為天下臣民表率儉樸之時,臣縱然可惜烹茶方式失傳,卻絕不會為此勸君主奢靡浪費。」
昇平見他回答的如此一本正經,不禁啞然一笑:「不過是個閑敘,魏公居然能與朝堂聯繫在一起,又洋洋灑灑教導本宮這番言論,看來魏公也是個認真的人……」
魏徵知道自己方才的言辭非常無趣,也是赧然一笑:「元妃娘娘倒是提醒了臣,原本這件事也不至於如此鄭重。」他許言完畢又思明日朝堂,臉色肅嚴道:「不過,臣竊以為元妃娘娘可與皇後一同打理朝事。」
昇平立即斂了笑容,「本宮不願,元妃這個身份不容許本宮邁入朝堂。」
「臣知道元妃娘娘的意思,元妃娘娘是擔憂自己幹擾朝事被臣官非議,進而帶禍給代王……」魏徵停頓片刻,又說:「隻是元妃娘娘是否有想過,即使元妃娘娘不參與朝政,代王也未必安心無禍呢。」
兩人對視,昇平心中一動,魏徵見昇平沉思立即話鋒一轉:「更何況,來日元妃娘娘終究還是會誕育皇嗣的,難道元妃娘娘不必為皇嗣的前途思慮嗎?」
寂靜大殿,遠遠座著一對男女君臣,她深思蹩眉,他則坦然誠摯。
同歡照拂楊侑入睡後外出,見昇平與魏徵對坐皆不言語,一時忐忑不安,躡手躡腳又躲了回去。
「魏公,即便本宮誕育皇嗣,也不過就是個元妃之子。」昇平提及此事黯然神傷,有些難言的落寞浮現眼底。
魏徵噤聲,凝望她愴然神色心中略有些憐惜:「元妃娘娘身居後宮多年應該知曉,元妃與皇後,其實不過隻需一步而已。」
昇平猝然抬頭,魏徵見她銳利目光掃來立即垂首躲避視線,不敢與她的目光對碰。
昇平靜靜望了魏徵許久,才不動聲色道:「看來,本宮真該將你視為知己。」
魏徵立即躬身下跪回答:「謝,元妃娘娘。」
雙凰臨朝竟綢繆
大唐建國以來,首次由皇後代聖職批閱朝堂奏章,怎能不驚動所有朝臣?
空曠金碧朝堂上遮擋一道紗幔珠簾,長孫無垢身處簾後手持蘸滿的圓潤硃筆落在紙絹上,台下文武朝臣麵麵相覷不由得屏住呼吸。
前列四位輔國朝臣心懷揣測卻又佯裝氣定神閑,唯獨魏徵抿了抿下頜的鬍鬚,麵露淡定笑容,將耳邊私語一一蔽去。
一旦長孫無垢從此開始批閱奏章,意味著日後五大輔臣再有爭議皆需經她審讀。終於等到妹子握權的長孫無忌不由麵露竊喜神色,輕蔑瞥了眼一旁的尉遲公。
臉色鐵青的尉遲公則回頭睇了一眼魏徵,魏徵見他正心含怒氣額角青筋綻露,隻是沉默,尉遲公見魏徵也不上前表明態度,隻得重重嘆口氣,氣息凝重帶動下頜烏黑的鬍鬚也露出幾根黃白來。
新皇後宮伶仃,更無子嗣。皇後長孫無垢在朝堂上有兄長長孫無忌輔助,另一個頗受寵愛的元妃不曾有外戚幹預朝政。若果真需有人定奪國事,尉遲公倒寧願那人是元妃,至少由元妃定奪國事無需懼畏外戚之禍。
從前長孫無忌憑藉妹子在皇宮裏母儀天下,連同九司人馬盡握在手,此番長孫無垢一旦再掌朝堂政事,他們兄妹二人怕是如虎添翼,使得一幹朝臣不得不提防大權旁落。
或許,利用元妃與皇後分庭抗禮的對策頗為可行。至少缺少寵幸皇後必然難育,來日遲早會被皇上廢入冷宮,而元妃出頭之日則指日可待。隻是,如此一般他又擔心擁戴楊氏的舊臣賊心不死,欲借元妃光耀萌生復發,甚至重新復辟舊日王朝。
兩權相較,果然難擇良策。
尉遲公這廂搖擺不定,房玄齡為人正直不耐猜疑,魏徵明知最終結果坦然麵對,長孫無忌對大權盡握欣喜雀躍,褚遂良則地位低微另懷心事,五人佇立在朝堂上皆沉默不語。
長孫無垢抬起硃砂筆,先與台下文武百官謙語:「本宮雖然身代聖職,卻仍知自身淺思少慮,若有思慮不周之處還請各位臣公諫言遞策才是。」
長孫無忌不等下方有反駁聲氣,向前疾行一步,拱手擎住由宮人轉交的批閱紙絹,展開後掃了掃上書披奏,臉上立即露出欣喜笑容,他隨手轉手交給魏徵:「魏公,請讀吧。」
魏公手握旨絹頜首,緩緩展開,見疏議後長孫無垢批閱的幾行清秀小篆正如昇平所說那般記錄。他無聲笑笑,隨即高聲誦讀。
大殿上眾臣停止竊竊私語,全部傾耳聆聽,長孫無垢則緩緩坐在鳳藻案後挺直了脊背。
盛裝美服,紫綬雙佩的她平靜的俯視台下每個人的容貌表情,再沒有前一日的怯懦難安。如今盡握朝堂的她已經不再對此處驚心膽顫,沒有人察覺她正在逐漸適應這種被萬種矚目的感受。
聖旨宣讀完畢,尉遲公緊皺雙眉,魏徵則欣然不語,房玄齡有些驚愕,褚遂良神態頗為複雜,唯有長孫無忌心中愉悅立即跪倒在地,向上方的長孫皇後三叩九拜,口誦萬歲聖明。
群臣見輔國大臣仍有四人未有表態,倒是不敢輕舉妄動怔怔的立滿大殿。魏徵望了望皇後鳳座前的垂幔珠簾,似若有所思在等候某人。
須臾台上台下僵峙片刻,垂幔被纖纖素手掀起,珠簾後的昇平越過眾人視線行至鳳藻案旁。她一身艷紫宮裝,玉帶長佩,白色披麾下緣拖曳華貴的墜珠紫色敝屣長裙,鳳釵鈿額遮住犀利美目,俯身與長孫無垢施禮時,也同時側目觀察階下朝臣神色。
昇平與魏徵視線隔簾相對,他捋鬍鬚坦然向她微笑,似知昇平必會定出現般從容不迫。
昇平回首,在心中重重嘆息,魏徵昨日所說的話句句在理。宮闕之中哪容得置身世外,即便現在不與長孫無垢爭搶皇後榮耀,長孫無忌也不會容忍楊侑留在京城存活終身。若是跟他們兄妹爭了些許鋒芒,或許侑兒還能有逃避圈禁的機會。
昇平知道李世民對自己寵愛有嘉,她也知道如今隻需一步便可踏上鳳榻寶座,但中間需歷經多少風雨根本無人知曉,成功,她便擁有權力與親人的生命,失敗,恐怕連尋常百姓的生活也難妄想。
昇平隻能默默安撫自己,此刻邁入朝堂,為的是日後的掙紮,既然不想束手就擒,就必須先行一步險棋將住對方。
見到昇平來朝堂議政長孫無垢的態度非常微妙。昨夜她尚且覺得若能有昇平相互扶持也好過獨自一人掙紮,可今日得到朝臣讚許後她又覺得昇平一旦展露才能必然引得朝臣倒戈。
長孫無垢一邊盛情攙扶昇平與自己同坐,一邊定定望著台下已經匍匐在地的兄長。似在示好,又似在求助。
朝臣見元妃也來一同臨政更是不敢擅動,尉遲公和魏徵倒覺得此舉甚妙,不僅可以牽製長孫氏兄妹,更能排除外戚隱患。
因此兩人破例與長孫無忌一同下跪奉迎元妃。房玄齡雖然並不贊同後宮幹涉朝堂,但此時朝臣派係紛雜,必須倚仗皇權來定奪安穩,如此看來,兩後妃同坐朝堂共同議事也未嚐不可。他隔著紗幔端量過去,一素一艷兩人裙擺也算相間適宜,他隨後亦掀起長袍跪倒在地。
褚遂良為臣,官階略低於前四位輔政大臣,見其他幾人已甘願贊同一後一妃臨朝聽證也再不能多說其他,跪在長孫無忌身旁沉色不語。
見輔國五臣已經悉數下拜,其他朝臣才能定下主意,紛紛叩首跪倒在丹陛下三呼萬歲。
垂幔珠簾後,昇平與長孫無垢互視一眼虛以笑意,卻又各自別首沉色。她們因同一位男子並肩而坐,她們因各有心事異心分視,身份註定她們心中無法抹去的隔閡,即使被迫一日平靜相處也不能做到全無芥蒂的融洽。
隻怕下方匍匐的朝臣以為此乃艷羨天下的福氣,皇上能擁有藏隱宮闕最睿智美艷的雙凰,該是何等曼妙滋味......
冬日寂寥,雪起雪融,不知何時漫漫冬日才能過去。
昇平與長孫無垢自那日一同升殿起,同處兩儀殿審讀奏章。按朝規五位輔國大臣原不用事事請奏,偏自從那日後妃兩人臨朝後,五人一反常態開始習慣推諉權責,事無巨細皆送達後妃手中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