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斷絕境無生機
更漏聲隱隱傳來,此刻已近申時,依稀可見負責監視內殿動靜的太子貼身內侍在珠簾外來回走動徘徊,片刻不曾停歇。
昇平獨自坐在梳妝檯前,趁身後宮人不備,將一柄直插八寶絡的鎏金銅簪子併入掌心。冰冷的簪尖正抵在手腕脈心處,她強忍下心cháo忐忑,任宮人繼續為自己梳妝打扮。
如果今晚有大舉動發生,此物可以瞬間結果自己的性命。昇平想。與其事敗被賜鴆酒毒發而死倒不如自斷來得萬分幹脆。
悉悉索索聽見身後有宮人俯身跪倒,昇平抬頭正迎上麵色陰鬱的太子推簾邁步入內。他見她目光冰冷眉頭一蹙,也不說什麽,由宮人換了短袍箭袖長靴的出行衣裝,再次掀珠簾離去。
瑪瑙垂簾再次落下,重重疊疊晃得人眼花。昇平掌心布滿細膩汗水幾乎拿不穩那柄髮釵。思及李建成方才舉動她心底有些迷惑:此時更衣短裝,莫非太子是要……她再低下頭,似已明白。
此夜漫漫,怕是才是序幕開始吧……
與常何聯絡完畢的長孫無忌趁夜色潛回秦王府,按下氣喘不已的戰馬,他悄然潛入內院,回頭巡視不見有人跟隨,閃身而入。
「屬下已命南營趁夜色移至城門處候命,玄武門守將常何也願意歸降秦王殿下,還有……」長孫無忌垂首打量李世民淡定麵色又小心翼翼提及:「京中守備……」
「之前我不是叮囑你先令南營不動的嗎?」李世民側首,麵容平靜一字一字地問。
「屬下私以為如果不率先調配南營軍士,隻怕攻殺起來,會來不及對秦王救援。「長孫無忌語氣有些發虛,而後又站直腰背坦然直言:「更何況無人知曉屬下南營調動之事,傳令人是屬下心腹,不用擔憂消息外泄。」
李世民冷冷一笑,反手猛地抓住長孫無忌的手腕:「心腹?那南營裏的人可都是長孫常尉的心腹?」
「數萬將士,難免有所疏漏,屬下怎敢做此擔保?」長孫無忌睜大眼脫口而出,話未及落地心已明了,隨即他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不住叩首:「秦王殿下,屬下該死!屬下該死,幾乎誤了殿下的大計!」
李世民笑而不語,捂著胸口的傷處彎身將長孫無忌攙扶起身:「長孫將軍隨我征戰多年,為何會有今日如此輕率莽撞之舉呢?」
長孫無忌並不肯起,隻是低頭不為自己辯解。正在此時,門外匆匆奔來一名深色衣著的兵將跪倒在李世民麵前:「啟稟秦王殿下,剛剛從承天門得信,太子方才已經攜秦王出城了!」
長孫無忌一愣,囁嚅開不了口,李世民聞言冷冷嘆道:「看來,咱們已打糙驚蛇了。」
「倒也未必,如果是太子洞悉屬下調配南營大軍一事,為何他會親自出宮統轄,此舉豈不是更加危險?」長孫無忌皺眉為自己辯解。
李世民沉吟片刻,輕輕搖頭:「必是太子背後有謀士為他出策。他如果一人獨掌東宮隱匿兵將,充其量不過千餘人,屆時咱們南營兵將調配圍困皇宮,太子必然無法統率救兵護衛終將就俘。若捨棄皇宮直奔齊王所帶大軍來與我軍激戰,戰局便淪為我軍被伏困他們主動,屆時鹿死誰手自然可以預料。出此計策者,絕不可能是太子和齊王。能舍皇宮隻身突圍的大氣度,怕隻有不被皇權迷惑的人才能思琢到。此人若為我所用,必定是良臣謀士。」
長孫無忌為將功贖罪立即箭步上前跪倒,「秦王殿下,屬下願親帥南營將士與太子在南郊殊死一戰!」
李世民輕輕搖頭,眼底終浮現一絲笑意:「此計策雖好,卻有死結難以解開。」
長孫無忌驚異望著胸有成竹的李世民,但見他唇邊凝著笑意:「若咱們先占了皇宮召太子歸來……不過是用幾十人,就可以定出輸贏勝負來。」
「伏擊玄武門!」長孫無忌話一出口,立即轉憂為喜:「若能召回太子和齊王,屬下願率人在玄武門伏擊,定將太子齊王二人阻擋,隻是……」
「隻是,還差個讓太子率先衝過玄武門的理由。」李世民修長手指敲擊桌麵篤篤發出聲響。他正眯眼思量,長孫無忌在一旁也不敢擅自開口,一時間室內陷入寂靜。
身先士卒向來是皇族的笑話,越是緊關節要時皇族越要保存性命,能讓皇族不惜粉身碎骨往前沖的事物隻有……
「既然常何已經換守,你立即帶幾十人隨我入宮!「李世民說罷,將桌上平放的長劍握起,:「咱們不妨將計就計,引太子入宮!」
李世民趁夜色率數十人悄然潛入玄武門,而後直馳承天門前放言命令,「封閉東南西三麵宮門,命鼓樓鍾樓齊擊急聲發出求救訊號,再放常何去東郊大營傳信,就說我李世民趁夜潛入皇宮逼皇上退位,皇上危急命他們前來護駕!」
不消片刻,東南西三道宮門咣噹噹已經鎖個結實,鼓樓鍾樓鳴聲,一聲急過一聲,轉眼間不明就以的深宮內苑宮室皆明燈張望內宮險情,東宮隱藏的太子所留千餘護衛驚覺自己被包圍,更是奮而持私下鑄造兵刃迎擊,在兩儀殿外與長孫無忌所帥守衛玄武門禁軍戰作一團。
刀鋒快利,戰者兇猛,太子東宮宮人雖準備充裕終因寡不敵眾,死傷慘重。
李淵聽聞鍾鼓急聲,從侍衛那裏得知秦王擅自攜帶重兵闖入禁宮,他親自拔刀拖在身後來至宮門前質問,但見李世民慘白臉色,按住胸口傷處跪倒在地:「父皇,兒臣護駕來遲!」
李淵抬頭望,發現此刻皇宮宮苑內外已血腥浮起,數千太子護衛的屍首更是堆積如山,那些血肉模糊的護衛手中所握兵刃皆非皇宮統配,李淵心中也不禁暗自驚詫,他拉起李世民問道:「究竟是何事?」
「太子殿下……皇兄他已經準備攜五萬兵馬圍困京城進行逼宮,意圖逼父皇退位讓他。這些東宮侍衛則是留在內宮欲捆縛父皇就範的內應。」李世民扶住胸口咬牙說道,再抬首,隱約可見嘴角留有殷紅血跡蜿蜒而下:「兒臣救駕來遲罪該萬死,讓父皇受驚了。」
李淵是怎樣聰明的一個人,他明知宮變內情並非如此簡單卻不肯再言。隻是用陰銳的雙眼細細掃了自己四周,發現所立之人皆是向李世民的守衛兵將,心中不免一沉。他悠悠嘆氣道:「不料建成做事居然如此荒唐,竟想篡奪皇位,朕百年之後身下寶座還不是他的,怎麽這麽急不可耐,唉!」
李淵回身隨手招過貼身內侍攙扶自己,瞬間似蒼老幾十歲,連步子也邁不動了,兩人踉蹌踢絆著走出十餘步,忽而他直起佝僂的身子,頭也不回的說:「世民,你願意如何便如何吧,隻是還需留他二人性命。畢竟咱們……都是父子兄弟。」
李世民聞言以頭戧地,察覺父皇語音蒼老心中不禁有些悲慟,他清聲回答道:「兒臣遵父皇命,定不與皇兄為難!」
李淵靠在內侍身上苦笑,他低聲喃喃自語:「天下都是他打的,有幾次是聽過朕的?罷了,罷了,這九天宮闕裏原本就沒有什麽父子兄弟!」
蒼老的皇上蹣跚離去,留下李世民不肯輕易站起。長孫無忌見狀怕耽擱時機萬分焦急:「秦王殿下,現在消息已經傳出,不久太子即將入城,咱們是殺是擒?」
李世民仍俯在青石磚前緊閉雙眼,心底仍有萬千掙紮和思量不能說與旁人來聽。
長孫無忌噗通一聲跪倒在李世民麵前,惶惶向前跪爬兩步:「秦王殿下,屬下知道秦王仁善不肯殘害自己手足,此刻心中定是萬分難過和不舍,隻是秦王要明白,他日太子若坐上皇位可未必知道手足二字是如何書寫而成的!」
「父皇如今已逾花甲,我答應過他的事必須做到。「李世民猛地抬頭,麵容堅毅,言語擲地有聲:「若因此命喪,世民亦無怨無悔。」
長孫無忌聽罷猛地跳起從腰間抽出雪亮長刀:「秦王不過是畏懼天下人口舌怕人議論罷了,不如這個惡人罪名由屬下一人擔當,今日勝了還則罷了,若是敗了,屬下願以全家七十五口性命一己承擔!」
李世民聽完長孫無忌的慷慨言論臉色頓時一變,許久才冷冷笑開來,再沒有先前猶疑,反而冷冷逼視長孫無忌:「長孫將軍,說吧,你幾次逼我出手想要什麽?」
長孫無忌不禁愣住,臉色也是驟變,與李世民熟知的他知秦王已明白自己心思,不必再思量婉轉咬牙道:「若他日勝了,請秦王許我妹子無垢皇後之位!」
李世民聽罷放聲大笑,反身由地麵緩緩站起將長孫無忌一把拉至近前:「從一開始長孫常尉就是想在此刻為長孫良人求得後位,對嗎?」李世民抬手將長孫無忌手中長刀用力奪下:「長孫常尉擅自調動南營大軍是為了引起太子注意,替換常何守將更是求個逼宮勝算,若我沒猜錯,長孫常尉已經假傳我命令南營大軍退守城外,你不發號事令,他們不會前來救援是嗎?」
長孫無忌粗獷麵龐此時也漲紅的厲害,他畏縮的躲避李世民的注視仍在狡辯:「屬下不曾。屬下隻是唯恐秦王屆時心軟,不得已而為……」
李世民冷哼聲抓緊他的衣襟:「長孫無忌,你若說真話,我還能敬佩你是條漢子!」
「是!屬下謀的就是皇後位,願無垢坐上皇後位能庇佑長孫氏世代永享富貴榮華。我們寒族子弟拚死隨秦王南征北戰無非為的就是口腹溫飽和家族榮耀。秦王此刻一心顧著東宮那位妖女罔顧眼前良人,生,由楊氏享榮華,死,由我妹子承擔,這樣怎算得公平?」長孫無忌說到此處喘口氣,豁出命去將心中事一併倒個幹淨,「他日楊氏若立於後位皇後位子,天下不知內情人定以為是秦王私通長嫂才逼宮而反,屆時就算秦王殿下殺盡所有史官,也堵不住天下子民的悠悠眾口!」
李世民對長孫無忌聲嘶力竭一番話恍若未聞,又再逼近一步:「你是想逼我?」
長孫無忌麵對李世民厲聲質問低頭不語,隻是丈八的身量直直佇在李世民麵前也不肯閃躲。
兩人僵持半晌,似將主僕數十年情義擱置於此,掂量一番究竟孰重孰輕。
李世民冷色不再看長孫無忌,按住傷處提劍而行,冷聲笑道:「多謝長孫常尉一片苦心,改日世民事成,定忘不了今日你們長孫家對我的大恩大德!」
長孫無忌聞聽李世民如此出言嘲諷越發臉色難看,眼見秦王與自己錯身而過,正欲再度辯解,忽而抬頭,雙眼驟然圓睜,話也不說,一把操起鋼刀向李世民用力擲去。
李世民聽見自己背後有極快風聲襲來,立即閃身躲避,回頭再瞧,一羽金翎淬毒長箭已被鋼刀攔腰磕斷,箭頭別斷墜落青石磚上,咣當一聲,所淬毒汁燒了磚fèng中冒出的青糙,嗤啦啦冒出一股青煙。
長孫無忌瞥得暗算之人正欲再拾毒箭偷襲,再想抬手阻攔對方已是遲,他想也不肯再想,一個閃身將李世民擋在自己身後,「秦王殿下,小心!」
話音未落,箭尖已入長孫無忌腹部,噗的一聲鑽入三寸,迸出鮮血四濺。長孫無忌忍痛隨手操起墜落鋼刀揮手向那人擲去,偷襲之人隨即應聲倒地。
更漏聲隱隱傳來,此刻已近申時,依稀可見負責監視內殿動靜的太子貼身內侍在珠簾外來回走動徘徊,片刻不曾停歇。
昇平獨自坐在梳妝檯前,趁身後宮人不備,將一柄直插八寶絡的鎏金銅簪子併入掌心。冰冷的簪尖正抵在手腕脈心處,她強忍下心cháo忐忑,任宮人繼續為自己梳妝打扮。
如果今晚有大舉動發生,此物可以瞬間結果自己的性命。昇平想。與其事敗被賜鴆酒毒發而死倒不如自斷來得萬分幹脆。
悉悉索索聽見身後有宮人俯身跪倒,昇平抬頭正迎上麵色陰鬱的太子推簾邁步入內。他見她目光冰冷眉頭一蹙,也不說什麽,由宮人換了短袍箭袖長靴的出行衣裝,再次掀珠簾離去。
瑪瑙垂簾再次落下,重重疊疊晃得人眼花。昇平掌心布滿細膩汗水幾乎拿不穩那柄髮釵。思及李建成方才舉動她心底有些迷惑:此時更衣短裝,莫非太子是要……她再低下頭,似已明白。
此夜漫漫,怕是才是序幕開始吧……
與常何聯絡完畢的長孫無忌趁夜色潛回秦王府,按下氣喘不已的戰馬,他悄然潛入內院,回頭巡視不見有人跟隨,閃身而入。
「屬下已命南營趁夜色移至城門處候命,玄武門守將常何也願意歸降秦王殿下,還有……」長孫無忌垂首打量李世民淡定麵色又小心翼翼提及:「京中守備……」
「之前我不是叮囑你先令南營不動的嗎?」李世民側首,麵容平靜一字一字地問。
「屬下私以為如果不率先調配南營軍士,隻怕攻殺起來,會來不及對秦王救援。「長孫無忌語氣有些發虛,而後又站直腰背坦然直言:「更何況無人知曉屬下南營調動之事,傳令人是屬下心腹,不用擔憂消息外泄。」
李世民冷冷一笑,反手猛地抓住長孫無忌的手腕:「心腹?那南營裏的人可都是長孫常尉的心腹?」
「數萬將士,難免有所疏漏,屬下怎敢做此擔保?」長孫無忌睜大眼脫口而出,話未及落地心已明了,隨即他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不住叩首:「秦王殿下,屬下該死!屬下該死,幾乎誤了殿下的大計!」
李世民笑而不語,捂著胸口的傷處彎身將長孫無忌攙扶起身:「長孫將軍隨我征戰多年,為何會有今日如此輕率莽撞之舉呢?」
長孫無忌並不肯起,隻是低頭不為自己辯解。正在此時,門外匆匆奔來一名深色衣著的兵將跪倒在李世民麵前:「啟稟秦王殿下,剛剛從承天門得信,太子方才已經攜秦王出城了!」
長孫無忌一愣,囁嚅開不了口,李世民聞言冷冷嘆道:「看來,咱們已打糙驚蛇了。」
「倒也未必,如果是太子洞悉屬下調配南營大軍一事,為何他會親自出宮統轄,此舉豈不是更加危險?」長孫無忌皺眉為自己辯解。
李世民沉吟片刻,輕輕搖頭:「必是太子背後有謀士為他出策。他如果一人獨掌東宮隱匿兵將,充其量不過千餘人,屆時咱們南營兵將調配圍困皇宮,太子必然無法統率救兵護衛終將就俘。若捨棄皇宮直奔齊王所帶大軍來與我軍激戰,戰局便淪為我軍被伏困他們主動,屆時鹿死誰手自然可以預料。出此計策者,絕不可能是太子和齊王。能舍皇宮隻身突圍的大氣度,怕隻有不被皇權迷惑的人才能思琢到。此人若為我所用,必定是良臣謀士。」
長孫無忌為將功贖罪立即箭步上前跪倒,「秦王殿下,屬下願親帥南營將士與太子在南郊殊死一戰!」
李世民輕輕搖頭,眼底終浮現一絲笑意:「此計策雖好,卻有死結難以解開。」
長孫無忌驚異望著胸有成竹的李世民,但見他唇邊凝著笑意:「若咱們先占了皇宮召太子歸來……不過是用幾十人,就可以定出輸贏勝負來。」
「伏擊玄武門!」長孫無忌話一出口,立即轉憂為喜:「若能召回太子和齊王,屬下願率人在玄武門伏擊,定將太子齊王二人阻擋,隻是……」
「隻是,還差個讓太子率先衝過玄武門的理由。」李世民修長手指敲擊桌麵篤篤發出聲響。他正眯眼思量,長孫無忌在一旁也不敢擅自開口,一時間室內陷入寂靜。
身先士卒向來是皇族的笑話,越是緊關節要時皇族越要保存性命,能讓皇族不惜粉身碎骨往前沖的事物隻有……
「既然常何已經換守,你立即帶幾十人隨我入宮!「李世民說罷,將桌上平放的長劍握起,:「咱們不妨將計就計,引太子入宮!」
李世民趁夜色率數十人悄然潛入玄武門,而後直馳承天門前放言命令,「封閉東南西三麵宮門,命鼓樓鍾樓齊擊急聲發出求救訊號,再放常何去東郊大營傳信,就說我李世民趁夜潛入皇宮逼皇上退位,皇上危急命他們前來護駕!」
不消片刻,東南西三道宮門咣噹噹已經鎖個結實,鼓樓鍾樓鳴聲,一聲急過一聲,轉眼間不明就以的深宮內苑宮室皆明燈張望內宮險情,東宮隱藏的太子所留千餘護衛驚覺自己被包圍,更是奮而持私下鑄造兵刃迎擊,在兩儀殿外與長孫無忌所帥守衛玄武門禁軍戰作一團。
刀鋒快利,戰者兇猛,太子東宮宮人雖準備充裕終因寡不敵眾,死傷慘重。
李淵聽聞鍾鼓急聲,從侍衛那裏得知秦王擅自攜帶重兵闖入禁宮,他親自拔刀拖在身後來至宮門前質問,但見李世民慘白臉色,按住胸口傷處跪倒在地:「父皇,兒臣護駕來遲!」
李淵抬頭望,發現此刻皇宮宮苑內外已血腥浮起,數千太子護衛的屍首更是堆積如山,那些血肉模糊的護衛手中所握兵刃皆非皇宮統配,李淵心中也不禁暗自驚詫,他拉起李世民問道:「究竟是何事?」
「太子殿下……皇兄他已經準備攜五萬兵馬圍困京城進行逼宮,意圖逼父皇退位讓他。這些東宮侍衛則是留在內宮欲捆縛父皇就範的內應。」李世民扶住胸口咬牙說道,再抬首,隱約可見嘴角留有殷紅血跡蜿蜒而下:「兒臣救駕來遲罪該萬死,讓父皇受驚了。」
李淵是怎樣聰明的一個人,他明知宮變內情並非如此簡單卻不肯再言。隻是用陰銳的雙眼細細掃了自己四周,發現所立之人皆是向李世民的守衛兵將,心中不免一沉。他悠悠嘆氣道:「不料建成做事居然如此荒唐,竟想篡奪皇位,朕百年之後身下寶座還不是他的,怎麽這麽急不可耐,唉!」
李淵回身隨手招過貼身內侍攙扶自己,瞬間似蒼老幾十歲,連步子也邁不動了,兩人踉蹌踢絆著走出十餘步,忽而他直起佝僂的身子,頭也不回的說:「世民,你願意如何便如何吧,隻是還需留他二人性命。畢竟咱們……都是父子兄弟。」
李世民聞言以頭戧地,察覺父皇語音蒼老心中不禁有些悲慟,他清聲回答道:「兒臣遵父皇命,定不與皇兄為難!」
李淵靠在內侍身上苦笑,他低聲喃喃自語:「天下都是他打的,有幾次是聽過朕的?罷了,罷了,這九天宮闕裏原本就沒有什麽父子兄弟!」
蒼老的皇上蹣跚離去,留下李世民不肯輕易站起。長孫無忌見狀怕耽擱時機萬分焦急:「秦王殿下,現在消息已經傳出,不久太子即將入城,咱們是殺是擒?」
李世民仍俯在青石磚前緊閉雙眼,心底仍有萬千掙紮和思量不能說與旁人來聽。
長孫無忌噗通一聲跪倒在李世民麵前,惶惶向前跪爬兩步:「秦王殿下,屬下知道秦王仁善不肯殘害自己手足,此刻心中定是萬分難過和不舍,隻是秦王要明白,他日太子若坐上皇位可未必知道手足二字是如何書寫而成的!」
「父皇如今已逾花甲,我答應過他的事必須做到。「李世民猛地抬頭,麵容堅毅,言語擲地有聲:「若因此命喪,世民亦無怨無悔。」
長孫無忌聽罷猛地跳起從腰間抽出雪亮長刀:「秦王不過是畏懼天下人口舌怕人議論罷了,不如這個惡人罪名由屬下一人擔當,今日勝了還則罷了,若是敗了,屬下願以全家七十五口性命一己承擔!」
李世民聽完長孫無忌的慷慨言論臉色頓時一變,許久才冷冷笑開來,再沒有先前猶疑,反而冷冷逼視長孫無忌:「長孫將軍,說吧,你幾次逼我出手想要什麽?」
長孫無忌不禁愣住,臉色也是驟變,與李世民熟知的他知秦王已明白自己心思,不必再思量婉轉咬牙道:「若他日勝了,請秦王許我妹子無垢皇後之位!」
李世民聽罷放聲大笑,反身由地麵緩緩站起將長孫無忌一把拉至近前:「從一開始長孫常尉就是想在此刻為長孫良人求得後位,對嗎?」李世民抬手將長孫無忌手中長刀用力奪下:「長孫常尉擅自調動南營大軍是為了引起太子注意,替換常何守將更是求個逼宮勝算,若我沒猜錯,長孫常尉已經假傳我命令南營大軍退守城外,你不發號事令,他們不會前來救援是嗎?」
長孫無忌粗獷麵龐此時也漲紅的厲害,他畏縮的躲避李世民的注視仍在狡辯:「屬下不曾。屬下隻是唯恐秦王屆時心軟,不得已而為……」
李世民冷哼聲抓緊他的衣襟:「長孫無忌,你若說真話,我還能敬佩你是條漢子!」
「是!屬下謀的就是皇後位,願無垢坐上皇後位能庇佑長孫氏世代永享富貴榮華。我們寒族子弟拚死隨秦王南征北戰無非為的就是口腹溫飽和家族榮耀。秦王此刻一心顧著東宮那位妖女罔顧眼前良人,生,由楊氏享榮華,死,由我妹子承擔,這樣怎算得公平?」長孫無忌說到此處喘口氣,豁出命去將心中事一併倒個幹淨,「他日楊氏若立於後位皇後位子,天下不知內情人定以為是秦王私通長嫂才逼宮而反,屆時就算秦王殿下殺盡所有史官,也堵不住天下子民的悠悠眾口!」
李世民對長孫無忌聲嘶力竭一番話恍若未聞,又再逼近一步:「你是想逼我?」
長孫無忌麵對李世民厲聲質問低頭不語,隻是丈八的身量直直佇在李世民麵前也不肯閃躲。
兩人僵持半晌,似將主僕數十年情義擱置於此,掂量一番究竟孰重孰輕。
李世民冷色不再看長孫無忌,按住傷處提劍而行,冷聲笑道:「多謝長孫常尉一片苦心,改日世民事成,定忘不了今日你們長孫家對我的大恩大德!」
長孫無忌聞聽李世民如此出言嘲諷越發臉色難看,眼見秦王與自己錯身而過,正欲再度辯解,忽而抬頭,雙眼驟然圓睜,話也不說,一把操起鋼刀向李世民用力擲去。
李世民聽見自己背後有極快風聲襲來,立即閃身躲避,回頭再瞧,一羽金翎淬毒長箭已被鋼刀攔腰磕斷,箭頭別斷墜落青石磚上,咣當一聲,所淬毒汁燒了磚fèng中冒出的青糙,嗤啦啦冒出一股青煙。
長孫無忌瞥得暗算之人正欲再拾毒箭偷襲,再想抬手阻攔對方已是遲,他想也不肯再想,一個閃身將李世民擋在自己身後,「秦王殿下,小心!」
話音未落,箭尖已入長孫無忌腹部,噗的一聲鑽入三寸,迸出鮮血四濺。長孫無忌忍痛隨手操起墜落鋼刀揮手向那人擲去,偷襲之人隨即應聲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