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有翼紗相隔,他們便是想查看昇平臉色,也不能。
楊廣嘴角微微揚起,聲音沉緩:「剛剛朕不曾聽清,李世民,你再說一遍。」
好個台階!眾臣不約而同鬆口氣。
李世民再拱手:「李家求尚鎮國公主昇平!「
眾臣再次提起舒緩的氣息,屏住不動。
昇平僵坐在翼紗後掌心汗膩,她不相信李家會真的想求娶公主。
也許,這隻是一個詭計,一個可以讓李世民順利回太原的詭計。隻要楊廣答應,李世民便以此做藉口回去準備聘金儀式,如果楊廣不答應,他也有藉口回去向父親復命,求娶公主是萬能的藉口卻不知已經觸動了大隋帝王心中最痛的地方。
楊廣以手支撐起身子含笑開口:「朕記得,你長兄已有原配妻子了。」
李家長子李建成娶妃拓跋麗華,若昇平下嫁,隋朝必然不會容許鎮國公主成為李家長子的妾室,楊廣知曉李家和拓跋氏的交好內情刻意提及。
李世民犀利目光直視前方不動不搖的裙擺:「但李世民仍未娶妻。」
昇平指尖一動,楊廣立即撐起雙臂,雙眼圓睜。
原來是他。
昇平收了收露在翼紗外的月色裙擺,視線低垂,身邊則是楊廣似在自言自語低聲自問:「原來是你想娶大隋鎮國公主?」
李世民絲毫沒有遲疑立即朗聲回答:「正是臣。」
眾臣再度驚異交換眼色,為李世民的膽大震驚不已。原本他們以為隻是李家長子求娶,畢竟鎮國公主嫁過去,除做元妻不做他想,不料李世民區區二子竟敢貿然求尚,如此行為何止是膽大妄為,簡直可以稱作是不知天高地厚。
正在眾人不知所措之時,一聲冷笑從大殿上方傳來,很快笑聲越來越大,抑製不住的皇上楊廣幾乎笑得話也說不出來,隻是一直在笑。
昇平神色平靜側臉看著楊廣擰緊的眉頭。
楊廣的笑漸漸收斂,直至最後,一聲冷哼從唇齒中迸出,臊李世民於眾臣麵前。
見皇上如此蔑視李世民,群臣自然也開始肆意嘲笑,一聲聲輕笑從各人嘴中發出,說不出的刺耳難聽。
楊廣半晌方才忍住笑揚袖揮手,寬大袍袖在眾人麵前揮動,朝臣頃刻靜默,楊廣清了清嗓音:「你求尚鎮國公主,李市民,你覺得朕會同意嗎?」
「不會。」李世民坦言直視寶座上方,對剛剛眾人的嘲諷似不在意,如矩目光直視不移。
「李世民,你果然有自知自明。你聽好,別說是你,太原留守李淵的二子,就連朕,都配不上大隋鎮國公主。所以,昇平公主封號是鎮國,隋在,她在,她在,隋在!知道了嗎?」
昇平隔著翼紗分明看見李世民桀驁的視線直直掃視自己方向。
隻不過,她不想理睬,楊廣的話足夠讓她心神紊亂,他在說,她在,隋在,隋在,她在。
是不是也可以說,這是他對她留在大隋一生一世的許諾?
昇平望著楊廣,他慵懶的雙眼也回望著她,楊廣忽而笑了,昇平心中動容垂低視線不再看他。恍惚間,她有些不想再停留在此處,緩緩站起身準備離去。
沒想到,她兩次提早離席,都在李世民麵前。
此次,她再次拜別皇上,從翼紗後徐徐走過,裙擺搖曳,步步生姿,將要走到殿門處,身後傳來低沉嗓音:「鎮國公主也需夫婦廝守,誰又能強求困住她一生呢?」
昇平停住腳步驀然回頭,但見李世民超然卓絕站在寶座前,氣度風範竟比楊廣還似穩坐江山的帝王。
她望去視線,隱隱紗幔fèng隙中,楊廣在上方臉色大變冷笑道:「李世民,大隋天家女子,足汝一生眺望不及,休得妄想!」
昇平覺得自己再不能待在此處,步履加快,從殿門翩然離去。
也許,隻有她離開,此次爭執才能變為一場朝堂交易。
否則,她幾乎以為,那是兩個男人的波濤洶湧的暗自較量,是為她。
1宇文化及:隋末叛軍首領。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家世官宦,皇帝姻親。楊廣即位後,升述為左翊衛大將軍,封許國公,與李淵同想推翻隋煬帝,自立為王。
2讖語即占卜預言。此處特指昇平一句話應驗兩人最終結局。「阿鸞一生都不會離開你,除非,你先離開。」
乍變亂世狼煙升
李世民的奏請還沒等提到正式議程便被羞辱淹沒,不僅是李世民求娶昇平一事再沒了動靜,連楊廣又見昇平的時候也不曾提及那日荒誕請求,仿佛所有的影像隻是昇平半寐時刻所想起的一則笑話,自己笑過便忘記了。
一個蠻族對大隋朝公主的貪戀妄想終隻是微不足道,沒有人願意當真,也不會有人真的當真。
很快太醫院左判先傳了喜訊出來,蕭皇後所懷為皇嗣,昭陽宮女官通稟時昇平與楊廣正在下棋,楊廣舉起的黑子就這樣懸在半空,第一次沒有果斷圍殺了對手。
昇平心中百轉千折已過,握住楊廣執棋的指尖輕輕按下去,而後淡淡道:「去看看她吧,她獨自一人忍受孕育之苦,也是艱難。」
獨孤家敗落後,獨孤陀幾次入宮逼迫蕭皇後以六宮之尊影響朝政,蕭氏如何應答昇平不得而知,昇平隻聽永好說蕭氏從那日起每每用膳用藥都派人加銀匙驗毒,中宮內裏更是多添自己聘用的幾名民間多子老婦為其保胎。
如今蕭氏腹中的子嗣如今已經成為她自己性命最後的保靠,除了夫君,連她的養父也不再被相信。
十月懷胎,九月忐忑,耗盡心神養下的皇嗣理所應當得到父皇的眷顧,昇平不能,也不想阻攔楊廣去盡父親的職責。
楊廣沉聲:「你不介意?」
昇平頓了頓:「不介意。記得替阿鸞問候皇後娘娘。」
楊廣的臉上看不出心境,隻是望定了她:「如果這個孩子是昇平的,朕會立即冊封他為太子。」
昇平僵住,半晌方才心冷一笑:「若孩子的母親是皇後,倒也不難做到如此。」
楊廣不能許她名分,又何必許給她子嗣尊貴?
看著她執拗不肯相留,楊廣最終還是選擇離去,在殿門口回望時,他說:「阿鸞,朕在用江山等你。」
昇平望著楊廣離去的背影,無聲嘆息。
因為捨得天下人齊聚錢財人力,京杭水道不日便會修好。如今她的大好年華也隨時光大半流逝,雖然出宮的水路已經近在咫尺,她卻不知到底該怎麽樣繼續走下去。楊廣說自己在等她,可昇平又何嚐不再等他?
血緣永遠是他們兄妹之間無法逾越的溝壑,她拋不下所有與他忘卻世俗同看塵間,他也不能為她坐忘江山不管不顧笑忘皇權,如此消耗下去,難逃兩敗俱傷。
昇平想就此放手,但她也知道,她與楊廣骨肉相連血脈相通,若不能終生廝守,怕是要一生惦念永難忘懷。
隻是,昇平尚不能確定的是,是失去楊廣痛苦多些,還是兩人相守彼此折磨更加痛苦難當。
很快。她便知道,究竟哪個才是切膚之痛,那個才是心身俱傷。
而這一日,來的極其突然。
大業二年,冬日乍寒,蕭皇後即將臨盆之際,李世民突然從京都連夜潛出,行動之隱秘連守城兵將,沿途驛站埋伏都不曾察覺,楊廣命兵將沿其回北國之路路路堵截,奈何悉數撲空,接連數月尋不到人影。
太原守吏更是密布崗哨圍堵叛賊李世民蹤影,不料北疆風雪驟降,沿線疆土蒼茫遼闊,鋪上銀裝後越發難以尋找行蹤,整整一個月時間,他們冒著風雪逐戶搜查,並封鎖所有出入要道,隻是還說不曾發現李世民由此經過的蛛絲馬跡。
楊廣大怒,將驛站上下一幹人等連同李世民所帶使節兵士也一同抓起嚴刑拷打,京都驛站上下頓時哀聲震天,可最後也說不出個究竟,而李世民所帶使節士兵皆選擇服毒自盡,狀似李世民來前已深有部署,根本不會對大隋君臣透露半分。
就這樣,李世民從楊廣的眼底消失,引得朝堂上眾臣開始坐臥難安。
昇平知道此事並不尋常,楊廣緊皺眉頭不放便是焦灼到極點才會有的模樣。
整個隋朝皇宮彌散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氣息,久久不散。
李世民突然離境究竟意味著什麽無人能知,但一場震動朝野的大禍即將到來卻是每個人都能預見得到的。
宮人內侍們開始小心翼翼的竊語流言,還有朝臣們不顧晝夜在大興殿商榷對策,大興宮到處都是惶惶的人在茫然行走,沒有人知道下一刻會陷入怎樣的惶恐地步。
對策仍不能確準,噩耗卻先傳來。
就在蕭皇後即將分娩時,邊疆快馬加鞭來訊,太原留守李淵發《討昏君楊廣檄文》1討伐楊廣,並列舉數十條血淚罪狀以此起事,並從河東找回長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一邊遣劉文靜再次出使突厥,請求突厥兵馬相助,一麵招募軍隊,並於冬月率師南下。
先率十萬大軍突襲太原守衛。太原守衛駐軍因悉數出城尋找李世民,來不及回城迎敵,被叛軍悉數剿殺。
而此時隋疆土之上各類叛軍突起,瓦崗軍在李密領導下直取洛陽,更有小到數十人,大到萬計勞苦大眾起義響應。
一日,隻有一日。
太原失守,南疆小國也以此為號,紛紛舉旗造反,閩南滇西農民軍更是與當地守備駐軍惡戰數日最終攻克城門,一舉拿下南疆十州七府。
狼煙仿佛點燃的幹糙迅猛急速,楊廣手中得到的戰情急報已疊成矮山,而最讓他氣憤的是,李淵此次的討伐文:
偽臨朝楊楊廣,性非仁愛,心實陰險。昔位高祖四子,曾誣兄長於先,道德湮滅,狼心昭昭。潛隱先帝之善,陰圖帝位於後,入門偽良,執意不肯讓人,兩麵相讒言,迎獨孤氏以倚,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霸妹屠兄,弒君鴆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原配,幽之於別宮;賊之親妹,委之以鳳職,京杭水道逆天而行,靡費百姓血淚,昏聵yin逸。鳴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兄妹逆倫,知漢祚之將盡。龍藜帝後,識夏庭之遽衰。
李氏乃隋朝舊臣,疆守陳吏,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誌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
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製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漢地,或協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究竟是誰家之天下!
楊廣嘴角微微揚起,聲音沉緩:「剛剛朕不曾聽清,李世民,你再說一遍。」
好個台階!眾臣不約而同鬆口氣。
李世民再拱手:「李家求尚鎮國公主昇平!「
眾臣再次提起舒緩的氣息,屏住不動。
昇平僵坐在翼紗後掌心汗膩,她不相信李家會真的想求娶公主。
也許,這隻是一個詭計,一個可以讓李世民順利回太原的詭計。隻要楊廣答應,李世民便以此做藉口回去準備聘金儀式,如果楊廣不答應,他也有藉口回去向父親復命,求娶公主是萬能的藉口卻不知已經觸動了大隋帝王心中最痛的地方。
楊廣以手支撐起身子含笑開口:「朕記得,你長兄已有原配妻子了。」
李家長子李建成娶妃拓跋麗華,若昇平下嫁,隋朝必然不會容許鎮國公主成為李家長子的妾室,楊廣知曉李家和拓跋氏的交好內情刻意提及。
李世民犀利目光直視前方不動不搖的裙擺:「但李世民仍未娶妻。」
昇平指尖一動,楊廣立即撐起雙臂,雙眼圓睜。
原來是他。
昇平收了收露在翼紗外的月色裙擺,視線低垂,身邊則是楊廣似在自言自語低聲自問:「原來是你想娶大隋鎮國公主?」
李世民絲毫沒有遲疑立即朗聲回答:「正是臣。」
眾臣再度驚異交換眼色,為李世民的膽大震驚不已。原本他們以為隻是李家長子求娶,畢竟鎮國公主嫁過去,除做元妻不做他想,不料李世民區區二子竟敢貿然求尚,如此行為何止是膽大妄為,簡直可以稱作是不知天高地厚。
正在眾人不知所措之時,一聲冷笑從大殿上方傳來,很快笑聲越來越大,抑製不住的皇上楊廣幾乎笑得話也說不出來,隻是一直在笑。
昇平神色平靜側臉看著楊廣擰緊的眉頭。
楊廣的笑漸漸收斂,直至最後,一聲冷哼從唇齒中迸出,臊李世民於眾臣麵前。
見皇上如此蔑視李世民,群臣自然也開始肆意嘲笑,一聲聲輕笑從各人嘴中發出,說不出的刺耳難聽。
楊廣半晌方才忍住笑揚袖揮手,寬大袍袖在眾人麵前揮動,朝臣頃刻靜默,楊廣清了清嗓音:「你求尚鎮國公主,李市民,你覺得朕會同意嗎?」
「不會。」李世民坦言直視寶座上方,對剛剛眾人的嘲諷似不在意,如矩目光直視不移。
「李世民,你果然有自知自明。你聽好,別說是你,太原留守李淵的二子,就連朕,都配不上大隋鎮國公主。所以,昇平公主封號是鎮國,隋在,她在,她在,隋在!知道了嗎?」
昇平隔著翼紗分明看見李世民桀驁的視線直直掃視自己方向。
隻不過,她不想理睬,楊廣的話足夠讓她心神紊亂,他在說,她在,隋在,隋在,她在。
是不是也可以說,這是他對她留在大隋一生一世的許諾?
昇平望著楊廣,他慵懶的雙眼也回望著她,楊廣忽而笑了,昇平心中動容垂低視線不再看他。恍惚間,她有些不想再停留在此處,緩緩站起身準備離去。
沒想到,她兩次提早離席,都在李世民麵前。
此次,她再次拜別皇上,從翼紗後徐徐走過,裙擺搖曳,步步生姿,將要走到殿門處,身後傳來低沉嗓音:「鎮國公主也需夫婦廝守,誰又能強求困住她一生呢?」
昇平停住腳步驀然回頭,但見李世民超然卓絕站在寶座前,氣度風範竟比楊廣還似穩坐江山的帝王。
她望去視線,隱隱紗幔fèng隙中,楊廣在上方臉色大變冷笑道:「李世民,大隋天家女子,足汝一生眺望不及,休得妄想!」
昇平覺得自己再不能待在此處,步履加快,從殿門翩然離去。
也許,隻有她離開,此次爭執才能變為一場朝堂交易。
否則,她幾乎以為,那是兩個男人的波濤洶湧的暗自較量,是為她。
1宇文化及:隋末叛軍首領。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家世官宦,皇帝姻親。楊廣即位後,升述為左翊衛大將軍,封許國公,與李淵同想推翻隋煬帝,自立為王。
2讖語即占卜預言。此處特指昇平一句話應驗兩人最終結局。「阿鸞一生都不會離開你,除非,你先離開。」
乍變亂世狼煙升
李世民的奏請還沒等提到正式議程便被羞辱淹沒,不僅是李世民求娶昇平一事再沒了動靜,連楊廣又見昇平的時候也不曾提及那日荒誕請求,仿佛所有的影像隻是昇平半寐時刻所想起的一則笑話,自己笑過便忘記了。
一個蠻族對大隋朝公主的貪戀妄想終隻是微不足道,沒有人願意當真,也不會有人真的當真。
很快太醫院左判先傳了喜訊出來,蕭皇後所懷為皇嗣,昭陽宮女官通稟時昇平與楊廣正在下棋,楊廣舉起的黑子就這樣懸在半空,第一次沒有果斷圍殺了對手。
昇平心中百轉千折已過,握住楊廣執棋的指尖輕輕按下去,而後淡淡道:「去看看她吧,她獨自一人忍受孕育之苦,也是艱難。」
獨孤家敗落後,獨孤陀幾次入宮逼迫蕭皇後以六宮之尊影響朝政,蕭氏如何應答昇平不得而知,昇平隻聽永好說蕭氏從那日起每每用膳用藥都派人加銀匙驗毒,中宮內裏更是多添自己聘用的幾名民間多子老婦為其保胎。
如今蕭氏腹中的子嗣如今已經成為她自己性命最後的保靠,除了夫君,連她的養父也不再被相信。
十月懷胎,九月忐忑,耗盡心神養下的皇嗣理所應當得到父皇的眷顧,昇平不能,也不想阻攔楊廣去盡父親的職責。
楊廣沉聲:「你不介意?」
昇平頓了頓:「不介意。記得替阿鸞問候皇後娘娘。」
楊廣的臉上看不出心境,隻是望定了她:「如果這個孩子是昇平的,朕會立即冊封他為太子。」
昇平僵住,半晌方才心冷一笑:「若孩子的母親是皇後,倒也不難做到如此。」
楊廣不能許她名分,又何必許給她子嗣尊貴?
看著她執拗不肯相留,楊廣最終還是選擇離去,在殿門口回望時,他說:「阿鸞,朕在用江山等你。」
昇平望著楊廣離去的背影,無聲嘆息。
因為捨得天下人齊聚錢財人力,京杭水道不日便會修好。如今她的大好年華也隨時光大半流逝,雖然出宮的水路已經近在咫尺,她卻不知到底該怎麽樣繼續走下去。楊廣說自己在等她,可昇平又何嚐不再等他?
血緣永遠是他們兄妹之間無法逾越的溝壑,她拋不下所有與他忘卻世俗同看塵間,他也不能為她坐忘江山不管不顧笑忘皇權,如此消耗下去,難逃兩敗俱傷。
昇平想就此放手,但她也知道,她與楊廣骨肉相連血脈相通,若不能終生廝守,怕是要一生惦念永難忘懷。
隻是,昇平尚不能確定的是,是失去楊廣痛苦多些,還是兩人相守彼此折磨更加痛苦難當。
很快。她便知道,究竟哪個才是切膚之痛,那個才是心身俱傷。
而這一日,來的極其突然。
大業二年,冬日乍寒,蕭皇後即將臨盆之際,李世民突然從京都連夜潛出,行動之隱秘連守城兵將,沿途驛站埋伏都不曾察覺,楊廣命兵將沿其回北國之路路路堵截,奈何悉數撲空,接連數月尋不到人影。
太原守吏更是密布崗哨圍堵叛賊李世民蹤影,不料北疆風雪驟降,沿線疆土蒼茫遼闊,鋪上銀裝後越發難以尋找行蹤,整整一個月時間,他們冒著風雪逐戶搜查,並封鎖所有出入要道,隻是還說不曾發現李世民由此經過的蛛絲馬跡。
楊廣大怒,將驛站上下一幹人等連同李世民所帶使節兵士也一同抓起嚴刑拷打,京都驛站上下頓時哀聲震天,可最後也說不出個究竟,而李世民所帶使節士兵皆選擇服毒自盡,狀似李世民來前已深有部署,根本不會對大隋君臣透露半分。
就這樣,李世民從楊廣的眼底消失,引得朝堂上眾臣開始坐臥難安。
昇平知道此事並不尋常,楊廣緊皺眉頭不放便是焦灼到極點才會有的模樣。
整個隋朝皇宮彌散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氣息,久久不散。
李世民突然離境究竟意味著什麽無人能知,但一場震動朝野的大禍即將到來卻是每個人都能預見得到的。
宮人內侍們開始小心翼翼的竊語流言,還有朝臣們不顧晝夜在大興殿商榷對策,大興宮到處都是惶惶的人在茫然行走,沒有人知道下一刻會陷入怎樣的惶恐地步。
對策仍不能確準,噩耗卻先傳來。
就在蕭皇後即將分娩時,邊疆快馬加鞭來訊,太原留守李淵發《討昏君楊廣檄文》1討伐楊廣,並列舉數十條血淚罪狀以此起事,並從河東找回長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一邊遣劉文靜再次出使突厥,請求突厥兵馬相助,一麵招募軍隊,並於冬月率師南下。
先率十萬大軍突襲太原守衛。太原守衛駐軍因悉數出城尋找李世民,來不及回城迎敵,被叛軍悉數剿殺。
而此時隋疆土之上各類叛軍突起,瓦崗軍在李密領導下直取洛陽,更有小到數十人,大到萬計勞苦大眾起義響應。
一日,隻有一日。
太原失守,南疆小國也以此為號,紛紛舉旗造反,閩南滇西農民軍更是與當地守備駐軍惡戰數日最終攻克城門,一舉拿下南疆十州七府。
狼煙仿佛點燃的幹糙迅猛急速,楊廣手中得到的戰情急報已疊成矮山,而最讓他氣憤的是,李淵此次的討伐文:
偽臨朝楊楊廣,性非仁愛,心實陰險。昔位高祖四子,曾誣兄長於先,道德湮滅,狼心昭昭。潛隱先帝之善,陰圖帝位於後,入門偽良,執意不肯讓人,兩麵相讒言,迎獨孤氏以倚,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霸妹屠兄,弒君鴆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原配,幽之於別宮;賊之親妹,委之以鳳職,京杭水道逆天而行,靡費百姓血淚,昏聵yin逸。鳴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兄妹逆倫,知漢祚之將盡。龍藜帝後,識夏庭之遽衰。
李氏乃隋朝舊臣,疆守陳吏,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誌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
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製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漢地,或協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究竟是誰家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