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趴伏的群臣頓時緘默不語,數十雙眼睛隻盯著惱怒的獨孤陀不敢輕舉妄動,如此大逆不道的詰問如何接答都是不對。
獨孤陀渾身發顫,礙於顏麵所有怒氣隻能隱忍不發,他俯身道:「禦璽是皇上之物,臣自然不敢擅取。」
昇平從未見過楊廣如此震怒過,他平和神色下隱隱透著駭人怒意,仿佛要將一切阻攔者就地問斬。
一番爭執後朝堂之上再無人敢忤逆他的意思,甚至連想要踏出勸說楊廣的昔日太傅也顫然退爬了回去。
昇平拽著楊廣的袖子惶惶不安道:「廣哥哥,阿鸞不坐。」
桀驁的楊廣此時一改往日溫順,肅嚴鄭重的反抓住昇平手指,朗聲說予下方眾臣聽:「阿鸞,還有誰比你坐得?」
楊廣的話仿佛觸動昇平心頭的某一處,既有些不安又有些竊喜,得於他的寵溺她仍是天家公主應由世人尊敬,可不知為什麽,自己的手在顫抖,繁複宮裝下心同樣漸漸冰冷。
忽而,昇平低頭下跪:「太子殿下,臣妹不能坐。」
楊廣因為群臣阻攔發泄心中忿然,引發舅父不滿,昇平這樣做無非是想平息朝臣悠悠眾口落個賢德的名聲給楊廣。及時阻止也許可以挽回局麵,如此苦心費力不過是想讓楊廣離寶座更近些。
可他想給她的誰都攔不住。
楊廣語聲帶笑,不容任何人拒絕:「隻要是我想給你的,沒有不能這一說。」
「是昇平不敢要。」昇平掙脫楊廣的鉗製俯身跪倒,仰臉對他淡淡一笑,她以昇平稱呼自己,楊廣不會不懂語意如何。
何必給她天下?昭陽宮,後位於她不過是浮雲過眼,昇平想要的是從此不必對他膽小謹慎的恭敬,兩個人還是從前親昵的阿鸞和廣哥哥,那個在廊下對她戲謔的廣哥哥,那個在飛舞落花裏拉她馳奔的廣哥哥。
眼前許她所有的人,不是廣哥哥,而是太子楊廣,昇平不認得,也不敢不尊敬。
迎著昇平坦蕩的目光,楊廣終於平息心中怒意,收斂淩厲之色。他心中分明懂了她,卻仍執意拉她起身當著朝臣的麵揚聲道:「你一日不坐,本宮就讓它一日空著!」
眾臣四下麵麵相覷,皆震驚不已,隱隱約約從楊廣的話中感覺到什麽,偏又理不出頭緒所在。
突然獨孤陀再次跪倒在地,驀然出聲:「太子殿下想必忘記了,臣女自小與殿下相知,定能為皇家綿延子嗣。」
獨孤陀的話語驚觸動了皇位上曖昧對視的兩個人,楊廣揚眉臉色陰鬱,而昇平則蒼白臉色手腳冰涼。
既然當上儲君,楊廣勢必要完成繁衍皇嗣的責任。
獨孤陀有養女蕭氏淑儀。父乃梁孝明帝蕭巋,母張皇後。蕭氏二月出生,由於江南風俗認為二月所生女子不吉,遂由梁孝明帝交與堂弟蕭岌收養。蕭岌翌年病逝,轉與舅父張軻,張軻家貧竟將堂堂梁國公主轉送獨孤氏為婢。獨孤陀得知蕭氏身份,將其收留為養女,自幼與昇平在大興宮中玩耍,蕭氏真實身份則為外人所不知。3
獨孤皇後在世時曾幾次試探欲將蕭氏許配給楊廣都被他婉拒了,那時身為皇子婉拒姻親尚可,如今眼下江山社稷安危當前,天下臣民怎麽能容忍兄妹成婚生子,如此荒唐舉動豈不徒留笑柄於朝堂內外?若此子待到楊廣百年之後還將繼承大隋皇統更不是更為荒誕謬思。
昇平側眸看楊廣,楊廣則微微眯眼,指尖輕叩龍案似在思度什麽。
獨孤陀助楊廣回朝奪權自然也藉機接管遏製皇權的兵馬虎符,接著便是要送女兒入宮來穩住獨孤家外戚的身份,一旦獨孤全家抓住新任儲君做殺手鐧,何愁不會萬世同享楊氏皇族供奉?
如此看來昇平楊廣都錯了,錯在不知寶座之上坐的從來就不是兩人,而是坐著整個朝堂。
朝臣烏壓壓跪倒在下,領首的獨孤陀則拱手直身,大有楊廣不首肯他便不退縮的意思,獨孤陀昂首與楊廣兩人對峙,誰都不肯輕易開口。
此刻,楊廣不會忘記天下兵馬仍是姓獨孤,更不會忘記自己還沒有登上皇位。
也許,母後說的對,煌煌天威之下誰都不可能隻為自己而活,昇平若是懂得這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就該為朝堂犧牲自己情愛,而楊廣也該就為皇權放棄執著癡念。
哪怕諸多不願不甘,也必須為之。
昇平雙手撐地慢慢站起神色淡淡的一步步走下台階,婷婷佇立在舅父麵前俯視,強壓抑著顫動語調輕聲問:「舅父說的女兒可是表姐淑儀?」
「是,正是臣的養女淑儀。」郎中令略略蹙眉連思量都沒有直接回答:「淑儀乃梁孝明帝之女,身份榮耀堪配大隋皇儲。」
難怪舅父始終對她不冷不熱的,原本昇平以為隻是舅父怪楊廣因救妹心切放任大軍獨自歸來,行為過於率性不羈。如今看來還為了他以盤算好的權勢。
瞭然的昇平突然笑了笑,福福身道:「舅父果然好謀劃。」
「尋賢妻與太子殿下,是老夫應盡的職責。老夫此時提及婚事隻是愧對大行皇後未寒屍骨。」郎中令仍是堅持,翻了翻眼睛:「但此事實乃大隋之幸,朝堂之幸,臣甘願受罰!」
昇平一眼看過去,仿佛跪倒的朝臣每個人都在點頭以示贊同,怕是連他們心中也在憂懼兄妹毀國的傳言。
哪怕此時此刻楊廣太子之位來的名不正言不順,哪怕獨孤氏借用梁孝明帝之女為己謀私,眾臣也顧不得了。
隻要昇平不坐在上方寶座即可。
得楊廣欽命的司馬,丞相與獨孤郎中令向來所行親厚,聽聞他為自己養女求嫁自然也願意做個順水人情。兩人四目相視片刻,也紛紛向前拱手抱拳:「獨孤家養女蕭氏溫淑嫻雅,頗有母儀之風,又與天家血親緣厚,實為太子妃最佳人選。」二人說完跪拜於獨孤郎中令身後,三人齊齊直立等待楊廣的回答。
表率如此,殿上群臣也隨之齊聲附和,稱讚聲如同親眼見過蕭氏端莊賢良的容貌般般篤定認真。
乍看之下滿堂文武行徑荒謬,可細細想來誰又怎能說他們的所為全無道理?雖然那亡國傳言是北周宮人怨忿詛咒,終究還是關係到大隋國家命脈,昇平可以不信,若萬一將來國有罹難……,她又該怎麽麵對楊廣?
他剛剛棄戰歸朝威逼宮門,難道還要頂著逆倫的誹議入主東宮主持朝政嗎?
昇平這裏百轉千回思量萬分,楊廣並不知曉,他隻是淡淡微笑,迅速恢復以往溫潤神色:「舅父,若淑儀表妹入宮,你可捨得她長年青燈陪伴母後?」
獨孤皇後陵寢此時仍在修繕,如今大行皇後梓宮正停在永安寺需有人日夜守陵,如今楊廣狀似無意用此話點明,即便獨孤家此刻送女入宮也是長伴枯燈陵寢,根本沒有可能得到他的絲毫寵愛,妄圖藉此堵住郎中令用女謀算外戚穩固的後路。如今端看獨孤陀覺得是哪邊更重了。
「即便入宮隻是陪伴大行皇後靈柩,也是臣女淑儀畢生榮耀,她應該自安天命。」獨孤陀思量片刻終究,還是決意犧牲掉蕭氏一生,篤定開口。
一步棋,與其任由過河棋子被吞食,也好過留在軍門躑躅不前。
「好!」楊廣突然開口,一掌拍在龍案上震動得下方群臣心驚膽戰。楊廣始終噙著笑語意輕佻:「那就請舅父盡快送蕭氏進宮吧,本宮看,時間緊湊也不必重修東宮了。」
太子納妃是大隋盛事之一,當年楊勇做東宮太子納妃時,從采名到禮成用時整整兩年,期間不僅東宮全部修繕翻新,所有東宮耗用宮人均新納新養,襯足了太子妃娘家高相的麵子,足見大隋上上下下對太子納妃一事的隆重。
如今楊廣隨意應允似乎註定蕭氏入宮前景不妙,朝臣幾乎可預料她未及入宮已然失寵,可即便如此仍又擋不住貪婪之人的妄念。
獨孤郎中令鄭重叩首謝恩,長長袍袖一甩,口口聲聲說:「謝東宮太子殿下垂憐!」
此刻,昇平正紋絲不動的站在獨孤陀的麵前,他明著拜東宮太子,實則在拜昇平公主。
他知自己在做什麽,昇平亦知,怕是朝堂之上無人不知吧。
在眾朝臣眼中,獨孤郎中令更是犧牲自我成全了大隋,從而不讓太子兄妹逆倫亂了綱常,若大隋江山果真能萬年,怕是他獨孤陀才是最大功臣。
昇平收回自己逶迤在後的鳳裙長裳,落寞的走回寶座下方的凳榻,任憑楊廣幾次相邀也不肯上座。朝堂之事冗長難捱,她如木偶般端坐聽不進去,直至楊廣說退朝,昇平才木然站起隨群臣告退。
楊廣似想挽留昇平說些什麽,卻被郎中令一語阻攔,昇平則頭也不回從大興殿步出,盪悠悠的茫然向前行走,似乎不知自己該去哪裏,該回何處。
一口氣悶在胸口,喉嚨裏有些腥甜味道,吞咽噁心,吐又吐不出來,整個人狼狽的厲害。
驟然,身後有人急聲呼喊:「公主殿下,奴婢回來了!」
昇平緩緩回頭,視線裏一襲碧色裙裾疾步上前,抬眼端看竟是永好,原本以為生死未卜的她此刻正安然站在自己麵前,一時間昇平悲喜交加,眼淚也落了下來。
1房陵王,楊勇死後被追封封號。
2河東,李淵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起兵之處。
3隋煬帝皇後蕭氏。梁孝明帝女,因二月出生不吉舍與帝堂弟蕭岌,又因蕭岌病逝,轉送舅父張軻,從小操持家務農活,性格堅韌,容貌艷美。
紅衣嫁顏棲鳳泣
「難過了?」楊廣的笑容溫柔煦暖,從玉華池旁拉過昇平的手緊緊環在自己腰上俯身低頭道,「方才永好說阿鸞自己獨自在這兒,本宮責令罰她杖責二十了。」
楊廣的話語雲淡風輕,似是在說無關痛癢的小事,卻逼得昇平一時驚窒,她回頭蹩眉:「為什麽要責罰她?」
「為什麽?因為阿鸞不在棲鳳宮中,她又沒有隨身服侍,行為不謹。」楊廣臉上的笑容紋絲不變,專注的目光始終不曾離開昇平臉龐。
聲音停落,身後宮人已經悄然退下,不知何時,玉華池旁便隻剩下他們二人。
「永好一路上顛簸勞累,是阿鸞自己不讓她跟著的,你也打阿鸞嗎?」昇平麵色蒼白,心中有些惱怒楊廣的輕言責罰。
「阿鸞,她們值得什麽,便是為你我去死,她們也必然是心甘情願的。如果今日阿鸞有什麽閃失,我該如何自處?阿鸞有沒有替我想過?」楊廣清冷的聲音在池邊隨風遠遠追散,幽幽含帶透骨的陰冷。
他凝視著她低柔道:「若是我的身邊沒有阿鸞,怕是一生再不會暢懷。」
昇平低下頭,一時答不上來,她不曾想過,楊廣回來後會變成如此易怒易疑。
她聽罷楊廣的解釋,負氣反問:「既然沒有阿鸞,太子殿下心中不暢懷,那今日朝堂時太子殿下為何不回絕舅父的提議?還是太子殿下以為阿鸞心中對此事並不介意?」
楊廣摟過昇平的肩頭,似笑非笑的挑著她的下頜,「阿鸞,不必動怒。再等我兩年。等大隋天下盡歸的時候,阿鸞的昭陽宮屆時一定重新造好。如今的太子東宮有什麽好的,我怎麽能讓阿鸞住在東宮受委屈?,阿鸞此生隻能住昭陽宮!」
獨孤陀渾身發顫,礙於顏麵所有怒氣隻能隱忍不發,他俯身道:「禦璽是皇上之物,臣自然不敢擅取。」
昇平從未見過楊廣如此震怒過,他平和神色下隱隱透著駭人怒意,仿佛要將一切阻攔者就地問斬。
一番爭執後朝堂之上再無人敢忤逆他的意思,甚至連想要踏出勸說楊廣的昔日太傅也顫然退爬了回去。
昇平拽著楊廣的袖子惶惶不安道:「廣哥哥,阿鸞不坐。」
桀驁的楊廣此時一改往日溫順,肅嚴鄭重的反抓住昇平手指,朗聲說予下方眾臣聽:「阿鸞,還有誰比你坐得?」
楊廣的話仿佛觸動昇平心頭的某一處,既有些不安又有些竊喜,得於他的寵溺她仍是天家公主應由世人尊敬,可不知為什麽,自己的手在顫抖,繁複宮裝下心同樣漸漸冰冷。
忽而,昇平低頭下跪:「太子殿下,臣妹不能坐。」
楊廣因為群臣阻攔發泄心中忿然,引發舅父不滿,昇平這樣做無非是想平息朝臣悠悠眾口落個賢德的名聲給楊廣。及時阻止也許可以挽回局麵,如此苦心費力不過是想讓楊廣離寶座更近些。
可他想給她的誰都攔不住。
楊廣語聲帶笑,不容任何人拒絕:「隻要是我想給你的,沒有不能這一說。」
「是昇平不敢要。」昇平掙脫楊廣的鉗製俯身跪倒,仰臉對他淡淡一笑,她以昇平稱呼自己,楊廣不會不懂語意如何。
何必給她天下?昭陽宮,後位於她不過是浮雲過眼,昇平想要的是從此不必對他膽小謹慎的恭敬,兩個人還是從前親昵的阿鸞和廣哥哥,那個在廊下對她戲謔的廣哥哥,那個在飛舞落花裏拉她馳奔的廣哥哥。
眼前許她所有的人,不是廣哥哥,而是太子楊廣,昇平不認得,也不敢不尊敬。
迎著昇平坦蕩的目光,楊廣終於平息心中怒意,收斂淩厲之色。他心中分明懂了她,卻仍執意拉她起身當著朝臣的麵揚聲道:「你一日不坐,本宮就讓它一日空著!」
眾臣四下麵麵相覷,皆震驚不已,隱隱約約從楊廣的話中感覺到什麽,偏又理不出頭緒所在。
突然獨孤陀再次跪倒在地,驀然出聲:「太子殿下想必忘記了,臣女自小與殿下相知,定能為皇家綿延子嗣。」
獨孤陀的話語驚觸動了皇位上曖昧對視的兩個人,楊廣揚眉臉色陰鬱,而昇平則蒼白臉色手腳冰涼。
既然當上儲君,楊廣勢必要完成繁衍皇嗣的責任。
獨孤陀有養女蕭氏淑儀。父乃梁孝明帝蕭巋,母張皇後。蕭氏二月出生,由於江南風俗認為二月所生女子不吉,遂由梁孝明帝交與堂弟蕭岌收養。蕭岌翌年病逝,轉與舅父張軻,張軻家貧竟將堂堂梁國公主轉送獨孤氏為婢。獨孤陀得知蕭氏身份,將其收留為養女,自幼與昇平在大興宮中玩耍,蕭氏真實身份則為外人所不知。3
獨孤皇後在世時曾幾次試探欲將蕭氏許配給楊廣都被他婉拒了,那時身為皇子婉拒姻親尚可,如今眼下江山社稷安危當前,天下臣民怎麽能容忍兄妹成婚生子,如此荒唐舉動豈不徒留笑柄於朝堂內外?若此子待到楊廣百年之後還將繼承大隋皇統更不是更為荒誕謬思。
昇平側眸看楊廣,楊廣則微微眯眼,指尖輕叩龍案似在思度什麽。
獨孤陀助楊廣回朝奪權自然也藉機接管遏製皇權的兵馬虎符,接著便是要送女兒入宮來穩住獨孤家外戚的身份,一旦獨孤全家抓住新任儲君做殺手鐧,何愁不會萬世同享楊氏皇族供奉?
如此看來昇平楊廣都錯了,錯在不知寶座之上坐的從來就不是兩人,而是坐著整個朝堂。
朝臣烏壓壓跪倒在下,領首的獨孤陀則拱手直身,大有楊廣不首肯他便不退縮的意思,獨孤陀昂首與楊廣兩人對峙,誰都不肯輕易開口。
此刻,楊廣不會忘記天下兵馬仍是姓獨孤,更不會忘記自己還沒有登上皇位。
也許,母後說的對,煌煌天威之下誰都不可能隻為自己而活,昇平若是懂得這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就該為朝堂犧牲自己情愛,而楊廣也該就為皇權放棄執著癡念。
哪怕諸多不願不甘,也必須為之。
昇平雙手撐地慢慢站起神色淡淡的一步步走下台階,婷婷佇立在舅父麵前俯視,強壓抑著顫動語調輕聲問:「舅父說的女兒可是表姐淑儀?」
「是,正是臣的養女淑儀。」郎中令略略蹙眉連思量都沒有直接回答:「淑儀乃梁孝明帝之女,身份榮耀堪配大隋皇儲。」
難怪舅父始終對她不冷不熱的,原本昇平以為隻是舅父怪楊廣因救妹心切放任大軍獨自歸來,行為過於率性不羈。如今看來還為了他以盤算好的權勢。
瞭然的昇平突然笑了笑,福福身道:「舅父果然好謀劃。」
「尋賢妻與太子殿下,是老夫應盡的職責。老夫此時提及婚事隻是愧對大行皇後未寒屍骨。」郎中令仍是堅持,翻了翻眼睛:「但此事實乃大隋之幸,朝堂之幸,臣甘願受罰!」
昇平一眼看過去,仿佛跪倒的朝臣每個人都在點頭以示贊同,怕是連他們心中也在憂懼兄妹毀國的傳言。
哪怕此時此刻楊廣太子之位來的名不正言不順,哪怕獨孤氏借用梁孝明帝之女為己謀私,眾臣也顧不得了。
隻要昇平不坐在上方寶座即可。
得楊廣欽命的司馬,丞相與獨孤郎中令向來所行親厚,聽聞他為自己養女求嫁自然也願意做個順水人情。兩人四目相視片刻,也紛紛向前拱手抱拳:「獨孤家養女蕭氏溫淑嫻雅,頗有母儀之風,又與天家血親緣厚,實為太子妃最佳人選。」二人說完跪拜於獨孤郎中令身後,三人齊齊直立等待楊廣的回答。
表率如此,殿上群臣也隨之齊聲附和,稱讚聲如同親眼見過蕭氏端莊賢良的容貌般般篤定認真。
乍看之下滿堂文武行徑荒謬,可細細想來誰又怎能說他們的所為全無道理?雖然那亡國傳言是北周宮人怨忿詛咒,終究還是關係到大隋國家命脈,昇平可以不信,若萬一將來國有罹難……,她又該怎麽麵對楊廣?
他剛剛棄戰歸朝威逼宮門,難道還要頂著逆倫的誹議入主東宮主持朝政嗎?
昇平這裏百轉千回思量萬分,楊廣並不知曉,他隻是淡淡微笑,迅速恢復以往溫潤神色:「舅父,若淑儀表妹入宮,你可捨得她長年青燈陪伴母後?」
獨孤皇後陵寢此時仍在修繕,如今大行皇後梓宮正停在永安寺需有人日夜守陵,如今楊廣狀似無意用此話點明,即便獨孤家此刻送女入宮也是長伴枯燈陵寢,根本沒有可能得到他的絲毫寵愛,妄圖藉此堵住郎中令用女謀算外戚穩固的後路。如今端看獨孤陀覺得是哪邊更重了。
「即便入宮隻是陪伴大行皇後靈柩,也是臣女淑儀畢生榮耀,她應該自安天命。」獨孤陀思量片刻終究,還是決意犧牲掉蕭氏一生,篤定開口。
一步棋,與其任由過河棋子被吞食,也好過留在軍門躑躅不前。
「好!」楊廣突然開口,一掌拍在龍案上震動得下方群臣心驚膽戰。楊廣始終噙著笑語意輕佻:「那就請舅父盡快送蕭氏進宮吧,本宮看,時間緊湊也不必重修東宮了。」
太子納妃是大隋盛事之一,當年楊勇做東宮太子納妃時,從采名到禮成用時整整兩年,期間不僅東宮全部修繕翻新,所有東宮耗用宮人均新納新養,襯足了太子妃娘家高相的麵子,足見大隋上上下下對太子納妃一事的隆重。
如今楊廣隨意應允似乎註定蕭氏入宮前景不妙,朝臣幾乎可預料她未及入宮已然失寵,可即便如此仍又擋不住貪婪之人的妄念。
獨孤郎中令鄭重叩首謝恩,長長袍袖一甩,口口聲聲說:「謝東宮太子殿下垂憐!」
此刻,昇平正紋絲不動的站在獨孤陀的麵前,他明著拜東宮太子,實則在拜昇平公主。
他知自己在做什麽,昇平亦知,怕是朝堂之上無人不知吧。
在眾朝臣眼中,獨孤郎中令更是犧牲自我成全了大隋,從而不讓太子兄妹逆倫亂了綱常,若大隋江山果真能萬年,怕是他獨孤陀才是最大功臣。
昇平收回自己逶迤在後的鳳裙長裳,落寞的走回寶座下方的凳榻,任憑楊廣幾次相邀也不肯上座。朝堂之事冗長難捱,她如木偶般端坐聽不進去,直至楊廣說退朝,昇平才木然站起隨群臣告退。
楊廣似想挽留昇平說些什麽,卻被郎中令一語阻攔,昇平則頭也不回從大興殿步出,盪悠悠的茫然向前行走,似乎不知自己該去哪裏,該回何處。
一口氣悶在胸口,喉嚨裏有些腥甜味道,吞咽噁心,吐又吐不出來,整個人狼狽的厲害。
驟然,身後有人急聲呼喊:「公主殿下,奴婢回來了!」
昇平緩緩回頭,視線裏一襲碧色裙裾疾步上前,抬眼端看竟是永好,原本以為生死未卜的她此刻正安然站在自己麵前,一時間昇平悲喜交加,眼淚也落了下來。
1房陵王,楊勇死後被追封封號。
2河東,李淵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起兵之處。
3隋煬帝皇後蕭氏。梁孝明帝女,因二月出生不吉舍與帝堂弟蕭岌,又因蕭岌病逝,轉送舅父張軻,從小操持家務農活,性格堅韌,容貌艷美。
紅衣嫁顏棲鳳泣
「難過了?」楊廣的笑容溫柔煦暖,從玉華池旁拉過昇平的手緊緊環在自己腰上俯身低頭道,「方才永好說阿鸞自己獨自在這兒,本宮責令罰她杖責二十了。」
楊廣的話語雲淡風輕,似是在說無關痛癢的小事,卻逼得昇平一時驚窒,她回頭蹩眉:「為什麽要責罰她?」
「為什麽?因為阿鸞不在棲鳳宮中,她又沒有隨身服侍,行為不謹。」楊廣臉上的笑容紋絲不變,專注的目光始終不曾離開昇平臉龐。
聲音停落,身後宮人已經悄然退下,不知何時,玉華池旁便隻剩下他們二人。
「永好一路上顛簸勞累,是阿鸞自己不讓她跟著的,你也打阿鸞嗎?」昇平麵色蒼白,心中有些惱怒楊廣的輕言責罰。
「阿鸞,她們值得什麽,便是為你我去死,她們也必然是心甘情願的。如果今日阿鸞有什麽閃失,我該如何自處?阿鸞有沒有替我想過?」楊廣清冷的聲音在池邊隨風遠遠追散,幽幽含帶透骨的陰冷。
他凝視著她低柔道:「若是我的身邊沒有阿鸞,怕是一生再不會暢懷。」
昇平低下頭,一時答不上來,她不曾想過,楊廣回來後會變成如此易怒易疑。
她聽罷楊廣的解釋,負氣反問:「既然沒有阿鸞,太子殿下心中不暢懷,那今日朝堂時太子殿下為何不回絕舅父的提議?還是太子殿下以為阿鸞心中對此事並不介意?」
楊廣摟過昇平的肩頭,似笑非笑的挑著她的下頜,「阿鸞,不必動怒。再等我兩年。等大隋天下盡歸的時候,阿鸞的昭陽宮屆時一定重新造好。如今的太子東宮有什麽好的,我怎麽能讓阿鸞住在東宮受委屈?,阿鸞此生隻能住昭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