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小瞧人,以為我不過就是傅恆的兒子,皇上的內侄!要叫這種人帶兵,敵人沒上來,先吃自己戈什哈一刀!”
“人情勢利我不敢說沒有,皇後薨了公爺病著!雖不這麽想,恭敬心減了的事也是有的。紀中堂我看無可無不可的,於中堂心裏不好過,為於易簡的事犯著嘀咕,言語說話不養人,這都聽得出來,也不過壓一壓您的盛氣,別的心思我敢保沒有。四爺今兒說話也有不檢點處,那還不是因為家中老父病重,這邊公務又不順心——所以我說是不痛快人遇見了不痛快人,心裏都窩著別的火,話不投機是自然的事。”
“笑話,我有什麽‘不檢點’的?”
“……您講……相公們難辭其咎。於某人是剛進軍機的,軍機首輔大臣還是令尊大人吶!”
這還真的給挑出“不檢點”了,而且挑得堂堂正正無懈可擊——福康安站住了腳,望著刑部儀門口在風中晃蕩的兩盞米黃大西瓜燈,噓了一口氣,說道:“他們這般存心,可見本來就不是什麽正人君子,不是好料——老和,你到山東,給我狠整!不要怕,不要手軟,隻要秉公,管他難受不難受!什麽國泰、於易簡,隻管拾掇——要我說話,我就到皇上跟前給你說!”
“四爺,我有直奏皇上之權,一定盡心辦理。”和珅說道,天色太暗了,看不清他是什麽臉色神氣。
第十一章——
李侍堯同著於敏中、紀昀、郭誌強等人辭出刑部大院,在儀門口栲栳大的燈下各自揖別。他站著遲疑了一下,想約眾人一道去自己府裏聊聊,但於敏中神氣落寞,邊和紀昀說。“明日見駕要報奏旌表各地節婦烈婦的享,紀公擬的名單似乎太濫了些。一座牌坊按二百五十兩計,加上紅花鼓吹總計又要十五萬兩銀子,請紀公回去再酌減一點。”又要郭誌強隨他到軍機處,還有軍需上的事要問。紀昀也顯得有些意興闌珊,敷衍著說“請於公裁定”又說還要再去傅恆府……眼見此刻約談不合時宜,嚅動了一下嘴唇收住了口,隻舉手一揖道:“明兒再見……”想再說幾句場麵話,也都懶得饒舌了。李府就在繩匠胡同東口北街,須臾間轎子已到了家。小吳子早已守在門口,忙迎上來嗬腰挑簾扶他下轎,笑道:“軍門這早晚就下來了麽?我知道您準吃不好,咱府裏小夥房弄了點清淡的。祿慶院有大戲,新編的《惡虎村》,吃過飯弟兄陪您看戲去……”
“八十五和永受他們呢?”李侍堯沒有理會小吳子的話,一邊進門,問道:“還沒回來麽?”話沒說完便住了口,他已看見張永受和李八十五從天井西廂裏掀簾迎了出來,卻都沒有說話,一邊一個站在門口吊著的紗燈底下垂手迎候。
有時候一個人的麵孔就是一部書,一個眼神一個瑣細動作,一顰抑或一笑就是一篇文章,李侍堯隻瞟了他們一眼,便知沒有帶回什麽好訊兒,驀地一個不祥的預感襲來,身上直要起栗兒。他頓了一下,大聲吩咐道:“泡潽洱茶來,要釅的!”
“東翁,我們也是剛回來。”坐定之後,張受永顧不得啜茶,立刻切入話題,“今兒我和八十五串了十幾家,高永貴、方恩孝、駱本紀、馬效援……這些知己朋友家都去了。遵您的鈞令,每家送二斤茶葉,留客問話的旁敲側擊聊聊,不留客的放茶葉走人。各家回贈的禮都比我們送的厚,也沒有留客,看不出什麽端倪來。恭王府、莊王府、怡王府、和王府……也都去了,送的是我們帶的阿芙蓉膏和西洋玻璃杯,都賞收了,沒有拒收的,太監那頭幾個相熟朋友,是每人二十兩暖和銀子……”
“不說這些,”李侍堯打斷了他的話,“撿要緊的話。”
“這些風言風語,根兒是從高雲從那裏出來的。”張受永看一眼侍立在旁的李八十五,說道:“我們見了軍機處的小德張,又找小吳子才見著高雲從。他接了銀子,又說這種事他幫不上大忙——他說大約有人寫了密折給萬歲爺,說您在貴州任上、廣東任上手腳不幹淨,不但賣缺貪汙,官司打贏了,也收人家勝家的謝儀……別的事他就說不上來了。”
李侍堯騰地漲紅了臉,總督並不管著刑名官司,他有關說人情的事,都是叫了巡撫私地交待,“秉公處置”,勝訴事後,受惠人送來些須土產孝敬,也還是收的,卻從沒有收過大宗銀子。至於賣缺,也是一樣的道理。中朝六部九卿好友同行介紹的人事,交待藩司衙,掛牌子補缺,事後小小不然的謝禮也是受的。和各省督撫相比,他其實還覺得自己廉潔得“大過矯情”了!——指著這兩條“砸黑磚”?還真有敢以卵擊石的!李侍堯一陣惱怒接著一陣寬懷,冷笑了一聲,說道:“由著他告去!這不定是哪個齷齪醃臢殺才給藩台塞了銀子,沒有放缺,放屁辣騷沒處泄氣,暗地裏玩一點小把勢挑刺兒——我怎麽沒聽說高雲從這號角色?卜仁卜義卜禮卜智卜信,從玉孝到王八恥我都知道,你們沒問問這些大太監?”
“老爺見過姓高的。”李八十五在旁說道:“傅六爺府裏他常去。就是那個高挑個兒麻子臉,蜜蜂兒眼奶奶嘴,有點駝背的。別瞧長的不起眼,不哼不哈的,在裏頭侍候萬歲爺專管來回遞摺子,往皇史箴送文卷。在太監裏頭,人緣兒最好,上下左右都趟得開。一裏一裏的就露頭了,日後蓋過王八恥都是指望得著的。”李侍堯笑道:“他這位分,有點像前明司禮監的秉筆太監,魏忠賢就是靠這職司發跡起來的。不過皇上製禦太監最嚴,一旦發覺他交通大員,隻有一個‘死’字。這種人沾惹不得。我們有事不要再我他打聽了。”他看一眼張受永:“嗯?”張受永和李八十五忙道:“是!”
李侍堯站起身來,無聲舒緩著透了一口氣,事情一旦知道了底蘊,也就沒有單聽“砸黑磚”、“有人告狀”那麽叫人懸心驚悸。他其實還有很重的心思,連這兩個貼心親信也難以告訴,廣州十三行原就是西洋僱傭的中國買辦經紀人,十年前初任廣州總督,因陛辭時幹隆再三吩咐,“嚴於華夷之辨,謹防洋教泛濫,事關國體大政上頭不得有絲毫怠忽寬縱”。所以一上任雷厲風行,下令撤掉了這些洋行,查辦了“勾結洋人妄行傳布天主教”的翻譯買辦。但他很快就明白了,英國人葡萄牙法國義大利人既在廣州,又都是買賣貿易的事,要壓製中國人不和他們“勾結”真是難於上青天!不許明的來暗的,十三行壓根是從來也不曾“撤消”過……由嚴禁到弛禁,從弛禁到睜一眼閉一眼,說白了,壓根從來也不曾“禁”過!離任時就這麽個情勢,若不請旨“恢復”,新任總督一去,一切全都昭然若揭,即使是自己的親近好友接印,也是難乎為繼,如是對頭接任,一封陳情摺子上去,非但十年“卓異”名聲保不住,指不定還要背上“欺君”罪名。做張做智,在幹隆和洋行商人兩頭說合彌fèng,事情總算穩妥辦好,公行裏為感謝他“在萬歲爺跟前為民請命、奔走說項”送了十萬兩銀票給他作“榮行程儀”——他真正的心病在這張銀票上。所以一聽“砸黑磚”,就像初次偷情的小媳婦乍聞“野漢子”三個字,立時就慌了神。既然是一場虛驚,李侍堯倒覺自己杯弓蛇影的一驚一乍太不沉穩的,自嘲地一笑,剛說了句“蚍蜉小蟲不足為慮”突然打住——從高從雲處聽來的隻言片語靠得住麽?他皺了皺眉頭,接口又道:“我家屬都在廣州,來北京就成了無根之萍,防人之心不可無。你們還要留心探聽,一是不能露出我關心這事;二是捨得銀子,要弄個水落石出。”
“人情勢利我不敢說沒有,皇後薨了公爺病著!雖不這麽想,恭敬心減了的事也是有的。紀中堂我看無可無不可的,於中堂心裏不好過,為於易簡的事犯著嘀咕,言語說話不養人,這都聽得出來,也不過壓一壓您的盛氣,別的心思我敢保沒有。四爺今兒說話也有不檢點處,那還不是因為家中老父病重,這邊公務又不順心——所以我說是不痛快人遇見了不痛快人,心裏都窩著別的火,話不投機是自然的事。”
“笑話,我有什麽‘不檢點’的?”
“……您講……相公們難辭其咎。於某人是剛進軍機的,軍機首輔大臣還是令尊大人吶!”
這還真的給挑出“不檢點”了,而且挑得堂堂正正無懈可擊——福康安站住了腳,望著刑部儀門口在風中晃蕩的兩盞米黃大西瓜燈,噓了一口氣,說道:“他們這般存心,可見本來就不是什麽正人君子,不是好料——老和,你到山東,給我狠整!不要怕,不要手軟,隻要秉公,管他難受不難受!什麽國泰、於易簡,隻管拾掇——要我說話,我就到皇上跟前給你說!”
“四爺,我有直奏皇上之權,一定盡心辦理。”和珅說道,天色太暗了,看不清他是什麽臉色神氣。
第十一章——
李侍堯同著於敏中、紀昀、郭誌強等人辭出刑部大院,在儀門口栲栳大的燈下各自揖別。他站著遲疑了一下,想約眾人一道去自己府裏聊聊,但於敏中神氣落寞,邊和紀昀說。“明日見駕要報奏旌表各地節婦烈婦的享,紀公擬的名單似乎太濫了些。一座牌坊按二百五十兩計,加上紅花鼓吹總計又要十五萬兩銀子,請紀公回去再酌減一點。”又要郭誌強隨他到軍機處,還有軍需上的事要問。紀昀也顯得有些意興闌珊,敷衍著說“請於公裁定”又說還要再去傅恆府……眼見此刻約談不合時宜,嚅動了一下嘴唇收住了口,隻舉手一揖道:“明兒再見……”想再說幾句場麵話,也都懶得饒舌了。李府就在繩匠胡同東口北街,須臾間轎子已到了家。小吳子早已守在門口,忙迎上來嗬腰挑簾扶他下轎,笑道:“軍門這早晚就下來了麽?我知道您準吃不好,咱府裏小夥房弄了點清淡的。祿慶院有大戲,新編的《惡虎村》,吃過飯弟兄陪您看戲去……”
“八十五和永受他們呢?”李侍堯沒有理會小吳子的話,一邊進門,問道:“還沒回來麽?”話沒說完便住了口,他已看見張永受和李八十五從天井西廂裏掀簾迎了出來,卻都沒有說話,一邊一個站在門口吊著的紗燈底下垂手迎候。
有時候一個人的麵孔就是一部書,一個眼神一個瑣細動作,一顰抑或一笑就是一篇文章,李侍堯隻瞟了他們一眼,便知沒有帶回什麽好訊兒,驀地一個不祥的預感襲來,身上直要起栗兒。他頓了一下,大聲吩咐道:“泡潽洱茶來,要釅的!”
“東翁,我們也是剛回來。”坐定之後,張受永顧不得啜茶,立刻切入話題,“今兒我和八十五串了十幾家,高永貴、方恩孝、駱本紀、馬效援……這些知己朋友家都去了。遵您的鈞令,每家送二斤茶葉,留客問話的旁敲側擊聊聊,不留客的放茶葉走人。各家回贈的禮都比我們送的厚,也沒有留客,看不出什麽端倪來。恭王府、莊王府、怡王府、和王府……也都去了,送的是我們帶的阿芙蓉膏和西洋玻璃杯,都賞收了,沒有拒收的,太監那頭幾個相熟朋友,是每人二十兩暖和銀子……”
“不說這些,”李侍堯打斷了他的話,“撿要緊的話。”
“這些風言風語,根兒是從高雲從那裏出來的。”張受永看一眼侍立在旁的李八十五,說道:“我們見了軍機處的小德張,又找小吳子才見著高雲從。他接了銀子,又說這種事他幫不上大忙——他說大約有人寫了密折給萬歲爺,說您在貴州任上、廣東任上手腳不幹淨,不但賣缺貪汙,官司打贏了,也收人家勝家的謝儀……別的事他就說不上來了。”
李侍堯騰地漲紅了臉,總督並不管著刑名官司,他有關說人情的事,都是叫了巡撫私地交待,“秉公處置”,勝訴事後,受惠人送來些須土產孝敬,也還是收的,卻從沒有收過大宗銀子。至於賣缺,也是一樣的道理。中朝六部九卿好友同行介紹的人事,交待藩司衙,掛牌子補缺,事後小小不然的謝禮也是受的。和各省督撫相比,他其實還覺得自己廉潔得“大過矯情”了!——指著這兩條“砸黑磚”?還真有敢以卵擊石的!李侍堯一陣惱怒接著一陣寬懷,冷笑了一聲,說道:“由著他告去!這不定是哪個齷齪醃臢殺才給藩台塞了銀子,沒有放缺,放屁辣騷沒處泄氣,暗地裏玩一點小把勢挑刺兒——我怎麽沒聽說高雲從這號角色?卜仁卜義卜禮卜智卜信,從玉孝到王八恥我都知道,你們沒問問這些大太監?”
“老爺見過姓高的。”李八十五在旁說道:“傅六爺府裏他常去。就是那個高挑個兒麻子臉,蜜蜂兒眼奶奶嘴,有點駝背的。別瞧長的不起眼,不哼不哈的,在裏頭侍候萬歲爺專管來回遞摺子,往皇史箴送文卷。在太監裏頭,人緣兒最好,上下左右都趟得開。一裏一裏的就露頭了,日後蓋過王八恥都是指望得著的。”李侍堯笑道:“他這位分,有點像前明司禮監的秉筆太監,魏忠賢就是靠這職司發跡起來的。不過皇上製禦太監最嚴,一旦發覺他交通大員,隻有一個‘死’字。這種人沾惹不得。我們有事不要再我他打聽了。”他看一眼張受永:“嗯?”張受永和李八十五忙道:“是!”
李侍堯站起身來,無聲舒緩著透了一口氣,事情一旦知道了底蘊,也就沒有單聽“砸黑磚”、“有人告狀”那麽叫人懸心驚悸。他其實還有很重的心思,連這兩個貼心親信也難以告訴,廣州十三行原就是西洋僱傭的中國買辦經紀人,十年前初任廣州總督,因陛辭時幹隆再三吩咐,“嚴於華夷之辨,謹防洋教泛濫,事關國體大政上頭不得有絲毫怠忽寬縱”。所以一上任雷厲風行,下令撤掉了這些洋行,查辦了“勾結洋人妄行傳布天主教”的翻譯買辦。但他很快就明白了,英國人葡萄牙法國義大利人既在廣州,又都是買賣貿易的事,要壓製中國人不和他們“勾結”真是難於上青天!不許明的來暗的,十三行壓根是從來也不曾“撤消”過……由嚴禁到弛禁,從弛禁到睜一眼閉一眼,說白了,壓根從來也不曾“禁”過!離任時就這麽個情勢,若不請旨“恢復”,新任總督一去,一切全都昭然若揭,即使是自己的親近好友接印,也是難乎為繼,如是對頭接任,一封陳情摺子上去,非但十年“卓異”名聲保不住,指不定還要背上“欺君”罪名。做張做智,在幹隆和洋行商人兩頭說合彌fèng,事情總算穩妥辦好,公行裏為感謝他“在萬歲爺跟前為民請命、奔走說項”送了十萬兩銀票給他作“榮行程儀”——他真正的心病在這張銀票上。所以一聽“砸黑磚”,就像初次偷情的小媳婦乍聞“野漢子”三個字,立時就慌了神。既然是一場虛驚,李侍堯倒覺自己杯弓蛇影的一驚一乍太不沉穩的,自嘲地一笑,剛說了句“蚍蜉小蟲不足為慮”突然打住——從高從雲處聽來的隻言片語靠得住麽?他皺了皺眉頭,接口又道:“我家屬都在廣州,來北京就成了無根之萍,防人之心不可無。你們還要留心探聽,一是不能露出我關心這事;二是捨得銀子,要弄個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