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已盡酉末時牌,冬日晝短,天色早已晦下來。王八恥外頭一路吆喝訓斥安排張燈打更各房炭火茶水供應,一路從前院進來,見幹隆悠著步子出來,忙逼手兒站定,說道:“劉統勛人已經接到,正在軍機房和紀昀說話。禦膳也已經製好了。請旨,席麵安放在哪裏?正殿雖然寬敞,太空闊了,冷。東西殿裏都砌著大炕,地下又嫌擠了些……”
“就在軍機處房裏吧。”幹隆無所謂地一口打斷王八恥的嘮叨,問道,“都有誰還在候著召見?”
“這個奴才不曉得,也不敢問。”王八恥滿麵堆笑,“奴才剛才過來,西廊房裏有十幾個大人等著見駕,是奴才給他們掌的燈。有湖廣總督勒敏是認得的,還有福建總督陳世倌,別的人麵熟,叫不出名字來。對了,還有個姓許的江西鹽道也認的……”
幹隆邊走邊聽,有點漫不經意,突然心中一動,他想起來了——“姓許的”道台是湖南臬司王振中的女婿,當年登極之初巡訪河南,曾和王家女兒王汀芒有過一段旖旎風流情結,後來微服太原又與汀芷邂逅相逢。屈指算來,汀芷舉家遷出北京已越七年,國事冗雜政務繁叢中,已幾乎忘掉了她。想起茅店周濟,鎮河廟染病借宿王家,汀芷侍疾時那份溫情,煙含黛眉紅巾翠袖,端著湯藥的纖纖素手如徇十指,汀芷盯著自己時那種脈脈柔情,那眉尖上的一點硃砂紅痣……幹隆不禁癡了,打心底裏嘆息一聲:不知還有緣再見一麵不能——但此時決無接見姓許的道理。幹隆輕咳一聲,已從悠遠的情思中回過神來,說道:“你去傳旨:陳世倌留下陪筵,其餘的人回去候旨。嗯……凡來揚州接駕官員眷屬,明日恩許陪太後、皇後鑾駕同往觀花——去吧!”說著,轉身向軍機房走去,紀昀、劉統勛、範時捷早已隔窗眺見,都迎了出來。見他們要跪,幹隆遠遠就笑著搖手,道:“兔了——這門口人踩來踩去不少泥漿……”走近了,又看著劉統勛說道:“氣色不相幹的。隻怕道兒不好走,你又是個急性子,聽著朕叫,不管哪裏就急得救火似地趕來。劉墉出去辦差,朕賞了幾個太監官女過去侍候,他們奉差了沒有?”
“臣何德何能,當得聖上如此關心!”劉統勛被幹隆撫慰得心裏烘熱,張起眼盯著幹隆,蒼老的眼瞼中瞳仁晶瑩閃爍,說道,“臣已經上了謝恩表,太監留下,宮女求聖上收回。”
幹隆聽了一笑,踅身便進房,一頭向中間椅上坐下,又命三人坐了,閃眼看見陳世倌皓首白髮龍龍踵踵由太監摻著過來,王八恥指揮著抬桌子上席麵,因轉臉問紀昀:“朕打算也賞你幾個侍候人,你看如何?”紀昀怔了一下,隨即知道是和自己取笑,身子一躬說道:“君有賜,臣焉得辭?臣照單收下,努力報恩——要退,臣退太監,留下宮女!”幹隆聽了不禁大笑,見陳世倌進來要行禮,搖手道:“有年紀的人了。你是奉過旨的,就是朝會廷對也不必行大禮——退太監留宮女也是不妥的,‘君賜不辭’,不單有個‘禮’,也有個信而不疑的意思在裏頭。有個同德同心的意思在其中。聖人設教,真是一字千金不能更移。”
“這個——臣在謝恩折裏奏明了的。”劉統勛道,“共是賜了臣六個宮女,問了問,都是入宮五六年了。她們盼家,再過一二年循例也就放回去了。在臣那裏就是清白一夜,回去就嫁不出個好人家,豈不誤了人家一世?因此,臣門也沒許她們進門,在尼庵裏安置了,皇上批了臣的摺子再送回宮裏。”
“這真是仁者之言!”幹隆聽了不禁驚然動容,嘆道:“——不是楷悌君子,想不到這些也作不出來……不過,針線fèng補漿洗治廚更衣燈火這些事,畢竟太監不及宮女。你夫人過世,又沒有納妾,身邊還該有女人照料。這樣吧,你自己選兩個,就開臉作妾,算是朕賞你的——不要再辭了,劉統勛一品當朝,人間大丈夫,收兩個妾算甚麽?”
當下膳食已經擺好,幹隆摘掉台冠居中而坐,陳世倌和劉統勛左右相陪,紀昀和範時捷坐幹隆對麵下首,王八恥站在桌角執中侍候。幹隆看那席麵,中間一尊熱鍋翻花大滾,是燕窩雞糕酒燉鴨子,旁邊略小一個火鍋,取過明黃標籤看,叫炒雞大炒肉酸菜熱鍋,對稱一鍋是紅白鴨子燉雜臉,還有羊西占爾、收雞湯、蒸肥雞、鹿尾攢盤、燒麅肉諸種,都是宮菜,周匝象眼小饅首、攢絲春卷、餑餑、鹹肉、野雞爪種種名目,填漆花膳桌四角擺著四個銀葵盒小菜,四個銀碟小菜,卻都是揚州本地風味,林林總總高低錯落,顏色搭配得也好。頃刻之間,滿屋裏熱香四溢蓋倒了原來的墨香味兒。幹隆用著點著菜道:“這點膳也倒罷了,進膳的人有意思,陳世倌是個惜福養命的,每餐定量極小;範時捷是個饕餮的,食量如虎;紀昀除了肉甚麽也不進,劉統勛的病卻又不能多進肉!還是隨意兒些的好,這鍋子麅子肉、炒雞大炒肉紀曉嵐放開量用——把曉嵐跟前那碟子青芹拌苦瓜換過延清公這邊。延清公,這是點硝肉,朕用過,雖是葷菜也很清淡的,覺得能進就進一點,別為是朕說的就特意進。自出北京朕還沒有讓大臣陪過進膳,你們辦事在外都是辛苦人,今日不要拘泥,都進飽了,沒的剩下也是暴殮天物。來來,進進!朕也放開,不講究‘食不語’,可以聊聊天兒……”說著夾了一著酸菜慢慢嚼著,笑道,“朕用過山西酸菜,以為天下無對;揚州酸菜又是一絕好風味!”
幹隆想“隨意”,但這種場麵上,誰也隨意不起來,且是“食不語”養成習慣,誰也沒有邊吃邊聊天過,倒是他幾句話說得眾人不再如對大賓般誠惶誠恐。紀昀笑吟吟將大塊肥漉漉的麅子腿肉撈出自己碗裏,說道:“臣奉旨吃肉,定必不敢藏量。”手撕口拽一頓吃得津津有味。範時捷起先不敢,也就跟著大嚼鹿肉,無論葷素一撈食之,眨眼之間幾條鹿尾已經進肚,輾目看時紀昀襟前餚骸雜錯,雞肉大塊燉鴨子已經了帳,便伸手提了勺子撈湯鍋裏的紅燉豬肘,兩個人都吃得滿頭大汗雙手淋淋漓漓都是湯汁子。幹隆見他吃得香,笑著命王八恥將自己跟前一盤羊西占爾送過範時捷麵前。範時捷鞠躬一笑,隻是悶頭大吃。旁邊劉統勛吃飯極快,老米飯澆了芹菜苦瓜早吃完了,因幹隆特指硝肉,也夾了兩片就飯吃掉。幹隆下午進過點心,隻是隨心點染。陳世倌隻幹隆動著,也跟著夾一點菜慢嚼。一桌五人,隻紀範兩個盡情發揮,一時吃飽,除了菜湯,竟是一鼓盪盡。
“雖然沒說話,也算盡興。君子食不語,朕也不勉強。”幹隆笑著起身命撤席,笑指著殘湯剩羹道:“天下富貴人家,要能如此惜物,就是享用些也無妨的。”又轉臉問劉統勛:“你好象有心事?”說著擺手命坐。
劉統勛在幹隆旁邊挨身坐下,撫了一下有點發燙的腦門子,說道:“臣是個放不住事的人。一枝花案子雖然破了,首匪和幾個要匪焚死。但據劉墉查報,尚有幾個要緊人犯沒有拿獲,一個叫胡印中,還有一個女的叫雷劍,雖然和易瑛分夥,還是應該稽拿歸案。易瑛去南京前還見了一個台灣人叫林慡文,也沒有拿到。按臣給刑部定的規矩,還不能結案。可是目下皇上南巡,原有共慶天下太平極盛,藻飾盛世撫定人心的宗旨。不結案,有些過去曾經誤入白蓮教的愚夫愚婦信民稚子心裏不免忐忑。這是大局,又不能不更加慎慮……兩端權衡,全局為要,因為畢竟還有些了遺餘孽漏網的,在下麵造作流言蜚語。皇上前腳回京,這邊後腳出一點小亂子,就得不償失了……”
“就在軍機處房裏吧。”幹隆無所謂地一口打斷王八恥的嘮叨,問道,“都有誰還在候著召見?”
“這個奴才不曉得,也不敢問。”王八恥滿麵堆笑,“奴才剛才過來,西廊房裏有十幾個大人等著見駕,是奴才給他們掌的燈。有湖廣總督勒敏是認得的,還有福建總督陳世倌,別的人麵熟,叫不出名字來。對了,還有個姓許的江西鹽道也認的……”
幹隆邊走邊聽,有點漫不經意,突然心中一動,他想起來了——“姓許的”道台是湖南臬司王振中的女婿,當年登極之初巡訪河南,曾和王家女兒王汀芒有過一段旖旎風流情結,後來微服太原又與汀芷邂逅相逢。屈指算來,汀芷舉家遷出北京已越七年,國事冗雜政務繁叢中,已幾乎忘掉了她。想起茅店周濟,鎮河廟染病借宿王家,汀芷侍疾時那份溫情,煙含黛眉紅巾翠袖,端著湯藥的纖纖素手如徇十指,汀芷盯著自己時那種脈脈柔情,那眉尖上的一點硃砂紅痣……幹隆不禁癡了,打心底裏嘆息一聲:不知還有緣再見一麵不能——但此時決無接見姓許的道理。幹隆輕咳一聲,已從悠遠的情思中回過神來,說道:“你去傳旨:陳世倌留下陪筵,其餘的人回去候旨。嗯……凡來揚州接駕官員眷屬,明日恩許陪太後、皇後鑾駕同往觀花——去吧!”說著,轉身向軍機房走去,紀昀、劉統勛、範時捷早已隔窗眺見,都迎了出來。見他們要跪,幹隆遠遠就笑著搖手,道:“兔了——這門口人踩來踩去不少泥漿……”走近了,又看著劉統勛說道:“氣色不相幹的。隻怕道兒不好走,你又是個急性子,聽著朕叫,不管哪裏就急得救火似地趕來。劉墉出去辦差,朕賞了幾個太監官女過去侍候,他們奉差了沒有?”
“臣何德何能,當得聖上如此關心!”劉統勛被幹隆撫慰得心裏烘熱,張起眼盯著幹隆,蒼老的眼瞼中瞳仁晶瑩閃爍,說道,“臣已經上了謝恩表,太監留下,宮女求聖上收回。”
幹隆聽了一笑,踅身便進房,一頭向中間椅上坐下,又命三人坐了,閃眼看見陳世倌皓首白髮龍龍踵踵由太監摻著過來,王八恥指揮著抬桌子上席麵,因轉臉問紀昀:“朕打算也賞你幾個侍候人,你看如何?”紀昀怔了一下,隨即知道是和自己取笑,身子一躬說道:“君有賜,臣焉得辭?臣照單收下,努力報恩——要退,臣退太監,留下宮女!”幹隆聽了不禁大笑,見陳世倌進來要行禮,搖手道:“有年紀的人了。你是奉過旨的,就是朝會廷對也不必行大禮——退太監留宮女也是不妥的,‘君賜不辭’,不單有個‘禮’,也有個信而不疑的意思在裏頭。有個同德同心的意思在其中。聖人設教,真是一字千金不能更移。”
“這個——臣在謝恩折裏奏明了的。”劉統勛道,“共是賜了臣六個宮女,問了問,都是入宮五六年了。她們盼家,再過一二年循例也就放回去了。在臣那裏就是清白一夜,回去就嫁不出個好人家,豈不誤了人家一世?因此,臣門也沒許她們進門,在尼庵裏安置了,皇上批了臣的摺子再送回宮裏。”
“這真是仁者之言!”幹隆聽了不禁驚然動容,嘆道:“——不是楷悌君子,想不到這些也作不出來……不過,針線fèng補漿洗治廚更衣燈火這些事,畢竟太監不及宮女。你夫人過世,又沒有納妾,身邊還該有女人照料。這樣吧,你自己選兩個,就開臉作妾,算是朕賞你的——不要再辭了,劉統勛一品當朝,人間大丈夫,收兩個妾算甚麽?”
當下膳食已經擺好,幹隆摘掉台冠居中而坐,陳世倌和劉統勛左右相陪,紀昀和範時捷坐幹隆對麵下首,王八恥站在桌角執中侍候。幹隆看那席麵,中間一尊熱鍋翻花大滾,是燕窩雞糕酒燉鴨子,旁邊略小一個火鍋,取過明黃標籤看,叫炒雞大炒肉酸菜熱鍋,對稱一鍋是紅白鴨子燉雜臉,還有羊西占爾、收雞湯、蒸肥雞、鹿尾攢盤、燒麅肉諸種,都是宮菜,周匝象眼小饅首、攢絲春卷、餑餑、鹹肉、野雞爪種種名目,填漆花膳桌四角擺著四個銀葵盒小菜,四個銀碟小菜,卻都是揚州本地風味,林林總總高低錯落,顏色搭配得也好。頃刻之間,滿屋裏熱香四溢蓋倒了原來的墨香味兒。幹隆用著點著菜道:“這點膳也倒罷了,進膳的人有意思,陳世倌是個惜福養命的,每餐定量極小;範時捷是個饕餮的,食量如虎;紀昀除了肉甚麽也不進,劉統勛的病卻又不能多進肉!還是隨意兒些的好,這鍋子麅子肉、炒雞大炒肉紀曉嵐放開量用——把曉嵐跟前那碟子青芹拌苦瓜換過延清公這邊。延清公,這是點硝肉,朕用過,雖是葷菜也很清淡的,覺得能進就進一點,別為是朕說的就特意進。自出北京朕還沒有讓大臣陪過進膳,你們辦事在外都是辛苦人,今日不要拘泥,都進飽了,沒的剩下也是暴殮天物。來來,進進!朕也放開,不講究‘食不語’,可以聊聊天兒……”說著夾了一著酸菜慢慢嚼著,笑道,“朕用過山西酸菜,以為天下無對;揚州酸菜又是一絕好風味!”
幹隆想“隨意”,但這種場麵上,誰也隨意不起來,且是“食不語”養成習慣,誰也沒有邊吃邊聊天過,倒是他幾句話說得眾人不再如對大賓般誠惶誠恐。紀昀笑吟吟將大塊肥漉漉的麅子腿肉撈出自己碗裏,說道:“臣奉旨吃肉,定必不敢藏量。”手撕口拽一頓吃得津津有味。範時捷起先不敢,也就跟著大嚼鹿肉,無論葷素一撈食之,眨眼之間幾條鹿尾已經進肚,輾目看時紀昀襟前餚骸雜錯,雞肉大塊燉鴨子已經了帳,便伸手提了勺子撈湯鍋裏的紅燉豬肘,兩個人都吃得滿頭大汗雙手淋淋漓漓都是湯汁子。幹隆見他吃得香,笑著命王八恥將自己跟前一盤羊西占爾送過範時捷麵前。範時捷鞠躬一笑,隻是悶頭大吃。旁邊劉統勛吃飯極快,老米飯澆了芹菜苦瓜早吃完了,因幹隆特指硝肉,也夾了兩片就飯吃掉。幹隆下午進過點心,隻是隨心點染。陳世倌隻幹隆動著,也跟著夾一點菜慢嚼。一桌五人,隻紀範兩個盡情發揮,一時吃飽,除了菜湯,竟是一鼓盪盡。
“雖然沒說話,也算盡興。君子食不語,朕也不勉強。”幹隆笑著起身命撤席,笑指著殘湯剩羹道:“天下富貴人家,要能如此惜物,就是享用些也無妨的。”又轉臉問劉統勛:“你好象有心事?”說著擺手命坐。
劉統勛在幹隆旁邊挨身坐下,撫了一下有點發燙的腦門子,說道:“臣是個放不住事的人。一枝花案子雖然破了,首匪和幾個要匪焚死。但據劉墉查報,尚有幾個要緊人犯沒有拿獲,一個叫胡印中,還有一個女的叫雷劍,雖然和易瑛分夥,還是應該稽拿歸案。易瑛去南京前還見了一個台灣人叫林慡文,也沒有拿到。按臣給刑部定的規矩,還不能結案。可是目下皇上南巡,原有共慶天下太平極盛,藻飾盛世撫定人心的宗旨。不結案,有些過去曾經誤入白蓮教的愚夫愚婦信民稚子心裏不免忐忑。這是大局,又不能不更加慎慮……兩端權衡,全局為要,因為畢竟還有些了遺餘孽漏網的,在下麵造作流言蜚語。皇上前腳回京,這邊後腳出一點小亂子,就得不償失了……”